眼下宋国的王伦和金国的乌陵阿思谋已经有了反复多伦磋商,乌陵阿思谋也来过临安面见过赵构,这几个月是宋金战与和的关键时刻,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宋国政府的元首已经悄悄换了一个人……
赵构总是在揣测,吉特让自己穿越到这个时间节点是否是有预谋的。他怀疑自己吉特已经到了这个世界之后,潜伏了几年,等到今年才把自己写入了赵构的大脑……
此前在秦桧的主持下,和议正在稳步推进。可是因为秦桧的去职,赵鼎重新执掌谈判,拒绝了金国要求宋国臣服的无理要求,而且坚定地要求双方以黄河为界。这个条件令金国人无法同意,谈判一度处于僵局。直到秦桧的叛逃,让金国人都不再相信宋人的和谈意愿,悍然终止了谈判,王伦只能无功而返。
十月二日,赵构在大庆殿正式接见了刚刚归国的王伦大使,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皇帝对他在过去一年中为和平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示了肯定和赞赏。
令人遗憾的是,金人是夷狄,言而无信。王卿这样的人才,应该在礼部侍郎这个更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工作才能,希望他能够戒骄戒躁,勤勤恳恳的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官家创造出更大的业绩。
王伦对官家的任命表达了诚挚的谢意,他表示自己将一如既往的认真学习皇帝陛下的治国理念,认真践行务实外交的新思维,精忠报国,死而后已。
接见是在亲切愉快的氛围中结束的。当天皇帝为王伦侍郎举办了欢迎午宴,并赏赐了王侍郎大批钱帛,以表彰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王侍郎,是朕救了你一命。如果历史不变,明年你就会被金兀术干掉啦。
赵构心里默默查询自己存在记忆库中的资料,今年是霍亨施陶芬家族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王室的一年,欧洲已经进入了中世纪晚期,文艺复兴还有一百多年在到来,欧洲这个睡狮就让它继续睡着吧,别惊醒了它。在耶路撒冷,拜占庭皇帝约翰二世“美男子”兵临安条克城下,迫使安条克公爵雷蒙德向其效忠,嗯,***在反攻十字军了,是该被收拾一下了……引领地理大发现的葡萄牙还要在明年建国,目前的世界局势还有自己发展的空间,种田还来得及。
可赵鼎显然不是这么想的,十月五日,他和李光二人联袂来见皇帝……每次皇帝和丞相的奏对都是国家大事,当有翰林官员在一旁做书面记录。
因为谈的都是国家大事,寒暄就省了。
“陛下,如今宋金和谈已破裂,冬季即将到来,金兵即将南下,臣请陛下即刻安排用兵方略。”
赵构沉吟不语。
在原先的历史中,今年冬天,王伦和金国的使节来到临安,南宋朝廷接受了称臣的国书,两国达成了议和,所以今年的冬天没有战事,直到第二年金兀术发动政变,撕毁协议,两国才重开战端。而现在历史已经改变,完颜昌怕也是无法明目张胆地呼吁和平,今年冬天金兵就可能再次南下,确实不得不防。
可是,你们这二位宰相也太不讲义气了,你们居然不叫枢密使一起来,你们是想夺权吗?
“宣召枢密使王庶。”
枢密院负责战争的指挥,此前枢密使由秦桧兼任,秦桧离职后,王庶递补为枢密使,当然,本身他就与赵鼎关系密切。
赵构听吉特念过史书,知道在原先的历史上,王庶因反对议和而一夜成名,他在1138年11月,金国使臣再次来到杭州,准备宣召的时候,王庶上书:“銮舆顺动而大将星列,官军云屯,百度修举,较之前日所谓小康,何苦不念父母之仇,不思宗庙之耻,不痛宫眷之辱,不恤百姓之冤,逆天违人,以事夷狄乎!”
后世的历史记载,王庶反对议和,被秦桧罢黜,之后竟然以小妾有了身孕,赖在临安不肯去就外地就任。这一举动也许是为了与秦桧抗争到底的政治手段,但是此人在奏章和此后的言行中,只是从道德高度来说不可与金人议和,完全没有一点实际的政治和军事手段,这说明此人完全是“高调俱乐部”的一员,唱高调比谁都高,真要叫他拿着刀枪上战场,肯定会推说那是卑贱的武将和士兵的事情……这也是从两宋开始,直至明清时期文人的通病,谈起国事头头是道,自己却眼高手低,毫无治国才能。
最可悲的是,这种文人一旦真正到了国破家亡的时候,没有勇气自杀,投降当汉奸比谁都积极和彻底。
所以,赵构对以王庶为代表的文官群体,真的无法尊重起来。
等王庶到来之后,赵构便问他:“赵相公刚才言说,今年冬天金兵可能再次南下,不知王卿有何应对之法?”
王庶是个身材瘦高的老头,花白的胡须有尺许长,虽然看起来有点老态龙钟,说话却斩钉截铁:“陛下,金人不足为惧。今年金人断然无法靠近长江。”
“哦?如此甚好。不知王卿有何具体安排。”
“臣将命韩世忠、杨沂中、刘琦、岳飞、吴阶等人,严防死守,顶住金人的攻势,在明年开春之后,西守东攻,以岳飞为主力,兵临黄河。”
“如此,朕心甚慰,不知今冬防御重点为何处。”——王老头,别给朕打马虎眼。
“淮南西路,也就是合肥-建康一线。”
在场的诸位大人都明白,这个地区刚刚经历了淮西兵变,那些叛变的士兵是最好的带路党。赵构更是知道,历史上的顺昌大捷,就发生在安徽阜阳,当时叫顺昌。
王庶眼中闪着精光:“我军依托淮西的地形,节节抵抗,定能挫金虏之锐气。待到来年,一举反攻。”
赵构听到这里,知道历史暂时还没有大的改变,1140年的战局大概被提前到1139年了。
“朕有一个建议,可否急招韩、杨、岳等几位大将,大家共聚一堂,就今冬明春的大战共同商讨……”
“陛下,万万不可。”赵鼎打断了赵构的话。“陛下,臣以为,武将们只知上阵杀敌,只是匹夫之勇,此等人未读过圣贤书,没有战略眼光,与他们讨论军国大事,定然误国误军。”
“是呀,陛下,武将只需遵命行事,奋勇杀敌即可,何须考虑通盘战略问题。如若各军自行其是,要我枢密院何用?”王庶情绪有点激动。
李光在听前面两人讲的时候,在一边默默思索,也接着说:“以文驭武,乃是国策。文官用脑,武将用力,此乃相得益彰。”
赵构的面子挂不住了:“朕去年与岳飞言及北伐之事,朕觉得此人颇懂韬略,北伐一事,朕曾想尽托此人。”
赵鼎急眼了:“请陛下明察,如果将天下之军尽握一人之手,臣恐怕有不忍言之事啊。”
在场的人都知道,所谓不忍言之事,就是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号称北上迎击契丹,统帅诸军北上,结果却突然掉头南下,黄袍加身的故事。
“岳飞内无奥援,外有金人,恐怕不会有二心吧。”
王庶抢着说:“陛下,人心是会变的。如果岳飞,不不不,假如任何一个武将真的大权在握,掌举国之兵在外,难保不会私下与金人讲和,然后统兵南下啊。”
“三位爱卿皆反对武将参与兵略的讨论?”
三人再次强调,武将不可参与战略问题的探讨,必须以文驭武。
赵构有点不乐意了。当皇帝这个把月来,除了罢黜秦桧这件事情是乾刚独断,其他的各种事务,无论是官吏任免、税收、赈灾、军队调动,全部都以两位宰相的意见为准,奏章上的朱批基本都是“准”,哪怕知道你赵鼎在安插私人,自己都忍了。谁叫自己初来咋到,啥都不懂呢?
没想到自己想把未来军队-政府联席会议的模式介绍给几位文官,居然带来了巨大的反弹。
殿中的气氛沉闷,君臣四人都在思考。半晌,赵构开口道:“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朕有一事求教三位爱卿。”
“臣当不得求教二字,陛下有问,臣必有答。”赵鼎从椅子上欠欠身。
“朕幼时只觉得我大宋乃是天下最富强的国家,我大宋富甲天下,拥有雄兵两百万,文臣个个尽忠职守,武将英勇善战,父皇在治理国家之余,还有闲情逸致游玩。”赵构看了看三人的眼睛:“为何我历代先祖,皆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之地,为何我父皇,我皇兄皆被金人掳去?”
这个问题大家都不敢轻易接话。还是王庶开口了:“昔日汴京沦陷,诸人已有定论,乃是六贼祸乱朝政为先,郭京装神弄鬼为后。其中尤以童贯最为可恶,在燕云之地,只手遮天,内欺天子,外惹边患,直至东京藩篱尽失,金人兵临城下。”
王庶的意思是,如果不是赵佶老儿任用蔡京、童贯等奸佞,如果没有信错了郭京,国家不会亡。一切都是人的问题,潜台词就是:只要用对了人,国家就不会亡。
——这不符合唯物主义的观点嘛。
赵构沉吟良久,没有开口。
赵鼎思索之后也说:“臣也赞同王庶所言。还须补充一点,我朝对武将过于宽容,禁军废弛日久,军中贪腐成风,号称数十万禁军,十不满一,若有一二万可战之军,汴京断然不会失陷。”
——赵老头,你觉得****也是“父皇”用人不当了?为什么不提制度缺陷?
赵构压下心中的失望,转头看着李光:“李卿有何见教?”
李光道:“臣也认同二位所言,若非奸佞做崇,吏治败坏,汴京必不会沦陷。”
赵构知道了,他们三人的观念代表了这个时代大多数文人的观点。这个时代,包括后世很多时代,都不能唯物的看待国家兴衰,总是把经济问题、人口问题、政治问题、军事问题统统归结到小人乱国,仿佛只要重用君子,远离小人,自然就能天下太平。
他认为这几个人是文官集团最聪明的人,希望能启发他们一下:“三位爱卿所言极是。那为何朝中会有如此多奸佞,为何军政会腐败至斯?可有何良策?”
赵鼎:“只要所有官员均熟读圣贤书,修身律己,各司其职,奸佞小人自然无处藏身,何愁吏治不清?”
李光:“赵相公所言极是。”
赵构差点晕了过去,我吐!这套说辞,和明末东林党的言论如出一辙。嗯,这是有传承的。
赵构:“赵相公的意思朕明白了,正如诸葛孔明在《出师表》中所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三人齐齐点头:“陛下圣明。”
好吧。你们赢了,又一次把天聊死了。
不过,俺是一个有耐心的学生,俺还要继续求教下去。
“先皇除了用人不当之外,在施政上可有问题?是否我大宋遇到了前所未为之敌?或者是否这些年北方气候大变,迫使金人南下?”
赵鼎毫不迟疑地回答:“陛下所言,皆细枝末节也。诚然,金人确有可能因气候大变,南下觅食,先灭大辽,再攻大宋。可是天子既然是天之子,如无失德之举,何来天公降灾?如果先皇不是耽于享乐,建艮岳,大兴花石纲,何来两浙之变?金人夷狄,自古皆有,如若陛下勤政爱民,节欲敬天,自然风调雨顺,自然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夷狄自然无法侵犯中原。”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好吧,西伯利亚寒流侵袭中原,也是我这个皇帝失德,还得为寒潮、台风、地震……不断的下罪己诏。宝宝心里苦……
但是面子还是要给的。赵构只能站起身来,向赵鼎施了一礼:“谨受教。”
赵鼎继续说:“最近听闻官家论功册封宫内女官,遣散多余宫女,大力节省大内开支,有明君之志,臣为陛下贺。”
李光和王庶也站起来:“臣为陛下贺!”
赵构知道,今天的起居录上一定会记录下赵鼎的话,没准赵鼎就因此成为千古名臣。自己也不得不说点场面话:“朕有三位卿家,何愁金人不灭,假以时日,定会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会面在一片昂扬的气氛中结束了,三位重臣在出宫的时候,都有一种为大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豪情。
回到福宁殿,赵构为今天自己的行为愤愤不已,什么玩意嘛!被你们几个老古董恶心死了,还不能破口大骂,可是自己是个有素质的人,也不能随便找宫人撒气,只能自个生闷气了,午膳时心情也不好。
吴贵妃过来了,最近这些天她一旦知道赵构处理完国事,就过来腻着他。看到赵构这个样子,很是忧心,轻言细语地跟赵构聊起宫里的一些事情,用自己的柔情来抚慰官家。
两人正是恋爱中最浓情蜜意的时候,赵构也不忍把朝堂的心情带到后宫,下午干脆也不工作了,扔下一堆奏折,拉着吴贵妃游西湖去了。
谈恋爱嘛,大家不都喜欢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吗?
晚上上床,赵构依旧开启了和吉特的聊天时间。
“吉特,今天我和几位丞相的对话你都听到了?”
“听到了。你们的聊天真是毫无意义,一点都没影响到我继续抄写教科书。”
“你说我该对这种花岗石脑袋应该怎么办?把他们都换掉?今天的奏对一旦进入史书,我连干掉他们都不行,除非他们主动辞职。”
“他们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是人总有用处的嘛。”
“他们知道什么?动不动就是天人感应那一套。一说起富国强兵,就知道亲贤臣,远小人。不管我给他们提什么技术问题,都推到道德问题上。”
“他们是古代人,都很愚昧的,你原谅他们吧。”
“我在想,三教九流中,把儒家称为儒教,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帮儒生的迂腐程度,和最虔诚的红衣主教是一模一样的。”
“西方史学研究者确实有很多人把儒教、***教和天主教并列嘛。”
“我是搞计算机的,别把你的那些历史论文念给我听,我现在不要听英文,不要听普通话,继续用南宋官话,你的明白?”
“明白。我还是继续抄书吧。还有一点点墨。等你睡了,我也睡一会儿,手酸得不行。”
“你再说手酸,我就把你的手拆了。”
“拆了我?谁给你抄书?”
“好吧。我赏你一两银子,感谢你对大宋教育事业的贡献。”
“你还是去给我提炼一点铀矿吧,至少能让我多工作几年。”
“别做梦了,你只是个机器人。”
“那我做梦去了,晚安。”
“见鬼,晚安。”
“今天我是拧不过你们。改天我还得要跟这帮子腐儒,在讨论一下治国之道,不指望你们能给我答案,只希望你们能动动脑子,了解了解这个世界是怎么运行的。”这是赵构在闭上眼睛之前的最后一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