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雪片大如席,益都的雪,虽然没有席片那么大,但是鹅毛大小确实是有的。
冬至以来的第二场雪,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冻结了。
“呵!”
张汉推开木屋门,双手深深的笼进袖筒里,口中呵出的那股白气在空中渐渐地凝结起来,缓缓飘落于地。
如此奇景张汉却无奈的撇撇嘴,这是能渗透进骨头里的冷,这样的天气,对于13世纪的困苦人民来说,简直是每天都要发生的灾难。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没有夸张,确确实实古代人民的生活写照。
“吱吖!”
对面的房间门也被推开,孟耿捂着脑袋也走了出来。
自从张汉这座小学堂被孟耿知道以后,这里就成了孟耿常来之处,每次休沐以后;便来充做教授先生,即使是教授蒙学也打消不了他的热情。
“早呀!”
郭巨侠,早已收拾整齐抱着一抱木材经过这里,给孟耿打了个招呼。
“早”
孟耿有些不好意思,昨夜与张汉拼酒拼个烂醉,果然,杨溢之称其为“酒缸”,名副其实。
胡兴安带着众学童正在除雪,没有了生存的压力,小伙子们,都渐渐地活泼了起来,胡兴安难得放纵他们一次。
张汉正在灶房取火,古代取火的方式有两种,常见的便是用燧石取火,富裕的家庭便用阳燧取火。
所谓阳燧是金属制成的,尖底杯,放在太阳光下,使光线聚在杯底处,杯底放入芦苇花。
春夏时很容易就能取火,秋冬时则看太阳光的强度。
当然,这种东西打磨费时耗力,价格昂贵,张汉是用不起的。
此刻他正在灶房撅着屁股用火石敲击,只是轻轻几下,火苗旺盛的燃烧起来。
相对于关心那些国家大事,张汉更喜欢摆弄这些衣食住行的小事。
就像这样,能轻易的使用火石取火;竟然也可以带来小小的成就感,这让张汉怀疑自己是不是“堕落”了?
不久,锅里沸腾了面汤,蓖子上摆满了热腾腾的烙饼。几碗咸萝卜是学童们补充盐分的唯一来源。
张汉对一天三顿饭的执着,是学童们对他喜爱的唯一支撑,因张汉平时对他们压迫太狠了,无论是读书还是锻炼。
吃过简易的早饭,孟耿离开了学堂。经过大门时,他抬头看了看学堂大门的牌匾。
“微末草堂”
三寸厚的木板上刻入了深深的一寸;然后涂上墨汁,由于张汉,刻入的是简体字,但孟耿竟然也识得,心中不由得纳闷,字体竟然也懒得写全。
这是张汉起的名字。
孟耿理解为学童们都是买来的乞丐流民,身份低贱,如微末般毫不起眼,无人关心。
清萍起于微末
将来学童们若学有所成,名副四海,不要忘了自己起于微末。
而张汉取此名字的意思是,学海无涯,即使一个人刻苦学习一辈子所学到的知识,相对于学问的大海也只是如微末般,毫不起眼。
古代医学都是世家传承,虽然个大书院里也有医科教授,但很尴尬的是,有钱有权的不愿意读医科,更向往圣贤之书,无钱无势的也读不起,就算读也是读圣贤之书,所以称董仲儒为千古罪人亦不为过。
回春堂里,张翰坐在客房里悠然的,喝着茶。
看着忙碌的唐回春,不由得感叹着自古以来,医生都是一个吃香的职业。
“远德兄倒是稀客,请用茶请用茶。”唐回春招呼着张汉用茶自己也美美的,倒了一杯,喝到肚里。
用眼光问询张汉的来意?
前些日子张汉把药方,以每家药堂一千贯的价格卖了出去。并承诺三年之内,不在透露此药方的内容。
如今才过几天,怎么就找上门来?唐回春疑惑的看着张汉。
“呃,是这样的,听说唐兄手上开有一座浴堂?”
“是的,怎么?”
“烧煤的?”
张汉笑盈盈的问道。
“对?”
唐回春对张汉的拐弯抹角有些无奈。
“我那有个微末草堂,不知唐兄可知?”
“倒是知晓,远德兄仁德兼备,乃我益都之福泽。”
唐回春并不吝惜马屁,阿谀奉承之词,但心中所想的是:有话快说,有屁快放,老子没时间。
“是这样的,如今大雪封路。各处煤厂也被大雪所封,某各处求煤而不得,不得已求到唐兄这里,还望唐兄给个方便”说着张汉站起来,躬身一礼。
唐回春稍微犹豫了一下,问道:
“不知远德兄所需几何?”
“五千斤即可。”
“那倒是问题不大。”唐回春点点头。
“一万斤呢?”张汉立刻得寸进尺。
此话问的唐回春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用手指着张汉道:
“远德兄你呀……!”
“可,可,一万斤亦可。”
张汉连忙躬身,拜谢。
又在回春堂购买了百斤硝石和百斤硫磺,便离开回春堂来到街口的铁匠铺里。
在铁匠铺里定制了自己所能知道的工具如,夹子、钳子、镊子、剪子、大刀、小刀、大锤、小锤,又比划着给铁匠解释说着,才弄成了一个炉子。
由于刀具铁器是管制物品,张翰只得拿出军医院的告身作证明,好说歹说铁匠才他同意给打制,并为这些东西付出了将近千钱,也就是七贯。
不过三两日间,张汉所需的煤,定制物件都给送到微末草堂里;
隔壁杨溢之很是诧异张汉哪来的那么多银钱;不过他也没有多理会微末草堂着个只进不出的“怪物”。并且生怕张汉再次找他开口;全身心诊治院内伤员;以求能进入李璮眼眸。
张汉花费大量银钱,弄来这么多物资;是想实验一下炸药和枪械是否能在短时间内制成;黑火药不必说,只要配方正确,并没有多大难度。
倒是张汉准备制作的猎枪却是有些难度;合格的枪管有技术上的难题,而且即使枪管有办法制成;前期也只能制作出燧发枪;至于后期慢慢发展张汉倒是有信心;毕竟是杀人利器;不管那个野心家得到它都会视为珍宝,不惜大力投资研制。
而只要能制作出比蒙古弓箭更厉害的步兵武器;即使孱弱即将灭亡的南宋都可以完虐蒙古铁骑。
然而这一切都必须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下偷偷进行实验;否则被人识破的话,自己恐怕将沦为“人肉制枪机。”
微末草堂的后院,炉火烧的旺盛;打铁的声音“叮叮荡荡”,很有韵律。
后院的小门被长长的锁链缠了足足五道,郭巨侠对手拉式风箱很感兴趣;来回推送,起劲得很。只有张汉皱着眉,望着煤炉上的一堆铜钱,失望不已。
“温度达不到!使劲拉!再快!再快!”张汉站在炉火旁呵斥着,可是郭巨侠已经疲惫不堪,炉火上的铜钱依旧纹丝不动,没有融化的迹象。
张汉并不知道铜的融点是多少度。但是却清楚的了解,益都私刻铜钱的贵族豪门不在少数;那就表明一件事;铜的熔点在他们那里没有难度。
“炉子还是小了!”最终张汉制止了郭巨侠继续拉风箱的举动;再拉下去他要吐血了。
下午张汉领着郭巨侠在山腰各处寻找,最终在上脚下的一块巨石后寻到了他所需的红色黏土。这种黏土成分是什么张汉并不了解,但他知道烧砖,烧瓷都是用它。
摆弄着这种黏土,张汉自嘲道:“真他妈是什么都知道一点,就是什么都不会?”
随后领着学童们一次一次的用板车往回运送,两天时间;足足堆积了一人高,十米方圆的黏土。
黏土制成的炉子足足有两米长,一米宽;一米高。这个炉子完全参照了益都城内铁匠铺的打铁炉制造;制成之时张汉已经累瘫了;躺在微末草堂的床板上,思考着是不是放弃算了;一切经验都要靠摸索;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难关等着他破解。
在这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一直在暖炉的郭巨侠很是兴奋;他把炉火烧的旺旺的,找个角落蜷缩着睡的口水横流;如不是张汉怕他煤气中毒,把他赶出去;估计他会真的死掉。
暖好炉之后,他们二人开始再一次尝试熔铜的尝试;在郭巨侠死命的推拉下,风箱发出嘎嘎的哀鸣;炉火渐渐的冒出头来,由暗红变橙红,最后变得赤红。
在炉火橙红的时候张汉就把一个破铜钟放进炉中熔炼;随着炉火变化,铜钟也开始由绿变红,由暗红变橙红。在变成赤红时开始一点点的软化。
张汉用铁钩子戳了一下,很容易的就戳进去了。这让他很高兴,恨不得抱着郭巨侠亲一口;可是看到郭巨侠满脸煤黑;就轻轻的赏了他一脚;喝道:“使劲拉!”
当铜钟渐渐的熔成一团炽热的铜水,张汉急忙用铁舀子舀出来倒入早就做好的陶范里。
一个,两个····一共十个陶范,随着铜水淹没每一个陶范;
剩下的只能等待铜水冷却下来看看铜管是否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