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过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江南又恢欣欣向荣的景象。
李吟风留在了“岳家军”中,为了弥补李啸云的错失,他极力保护在岳飞身边,几乎不离左右,岳飞的眼疾也愈加严重,就是白天也模糊不清,让这位雄心万丈、忠孝大全的千古名帅倒下,这是大宋莫大的损失,更是天下汉室的损失,甚至是苍天大地的一大遗憾。
不过有李吟风这位结义兄弟在岳家军中照顾,也不惧金人再施什么卑鄙阴险的毒计加害他身,李啸云再也不敢偷袭这位精忠报国的大英雄。
或许是出于对亲生大哥的敬畏,他知难而退;也或是岳飞双目渐盲,对于北上伐金一事也不得不延缓推迟了,虽不能为金国除去一大患,但重创大宋一位至关重要的大人物,天下无不震动,既耀武扬威,又能令大宋其他各路名帅为之震荡,不费一兵一卒收效显著,大金必定大为庆贺;抑或是岳飞这个人太难缠了,泯不畏死,简直就是泰山一样难以撼动点滴志愿,虽能挫伤他的身体,就算能将其暗杀,为大金除却一心腹大患,但他早已部署周详,面面俱到,将岳家军打点的错落有致,疏无懈怠,即使他惨遭不幸,战死沙场,其他兄弟必定接过他的意志,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为止,抑或是流尽最后一滴丹青碧血。
面对如此坚逾不拔的敌人,就连诡计多端、手段强硬的兀术也束手无策,望洋兴叹了,毕竟一计不成,岳飞绝不会再容金人有机可乘,所谓故技不能重施,对于大宋其他武将兴许有收效,但对于深谙兵法的岳鹏举来说不值一哂。唯有动用其他法门设法除祛这一劲敌了。
自伪齐刘豫大败,金人形势也是每况愈下,辛辛苦苦扶持起来的傀儡竟然不堪一击,令整个大金贵族都震惊了,加上宋金强弱已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宋各路守将士气高涨准备筹备反扑之势,一举夺回靖康年间失去的旧土,还有金辖下属的河东、河南、河北等地民生鼎沸,纷纷揭竿反抗,令金人首尾不能相顾;还有女真贵族内部矛盾愈演愈烈,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完颜昌因以下犯上,谋逆大罪被兀术处死,还有昔日许多足智多谋的将才堪堪老矣,完颜娄室于天会十年,也就是大宋建炎四年寿终正寝;完颜宗辅也于天会十五年(即大宋绍兴五年)卒,可以说是良莠不齐的地步,内忧外患不断,令大金已是元气大伤。
既然金人后院失火,自顾不暇,大宋开始长驱北上,准备收复失地,就连刘豫因惨败被罢黜终身不再重用,天下对这个卖主求荣的小人恨之入骨,金人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再逆天行事。
虽说大宋前景一片大好,不过北上伐金起到主导作用的岳飞却不幸染上眼疾,又给中兴光复大业蒙上一层谜一样的薄纱,绍兴六年,前线似乎看到了一片光明,但远在后方的朝廷似乎也不甘安定享受这等幸事,开始有了动作变化,或许是完颜宗翰等一度对大宋朝廷施压,高宗投鼠忌器,日夜忧心焦虑自己皇位难保,这个庶出皇帝的美梦也将碎裂,也悠然深思双方利弊,觉得不能让岳飞等各路主将反攻北上,开始翼剪他们的势力,消弱他们的兵权,都说宋朝是个怪诞的朝廷,或许是因为祖宗留下来的深刻教训,不得不忧虑疑心身边的忠良。
岳飞眼盲心明,也看出了朝廷逐渐疑心自己,觉得不再信任重用,都说“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如今大宋前景尚有一丝转机,朝廷就开始怀疑忌惮自己,实在令人寒心,限制了“岳家军”自由不说,还若有若无地削弱自己的权威兵力,竟而将岳飞架空。
这一年,岳飞生母姚氏年事已高,撒手人寰而去,作为孝子的岳飞向朝廷请辞,一来是回到庐州替母守孝三年,二来则是安心养病,三么则是不忍面对朝廷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杀人不眨眼的深渊之境。
朝廷答应了岳飞的请求,高宗等流大赞岳飞的孝悌,念在他为国忠竭行事的份上,体恤他的身心苦痛,答应他回到庐州庐山为母守孝。
朝廷做事看似有情有义,实则是尽早地剥夺了岳飞的兵权,削弱了他的权力,也绝不会便宜岳飞如此轻易地病退归家,而是不能带走“岳家军”中任何一人,就连他亲生儿子岳云也没有一同跟随,足见朝廷的无情绝义到什么地步,出于什么用意一眼便知。
但岳飞一心为国,毫无怨言,并未感到伤心,他默然地接受这一切,但他的心几乎已经死了。
陪同岳飞回到庐州的只剩下李吟风一人了,他算不上“岳家军”中的一员,就连他都为岳飞一生为朝廷、为大宋、为天下、为百姓大公无私,竭尽心力地付出感到怨恨,甚至对朝廷的冰冷无情感到绝望不已。
岳飞遭受到心里、身体以及痛失慈母的三重打击,对于朝廷今日反复无常几乎感到心灰意冷,一片寂寥,甚至秋泓无波,宛如一滩死水。
严州,清溪帮源洞,水河潺潺,郁郁葱葱。
想当年韩世忠深入此地明察暗访,一图剿灭动荡大宋社稷的方腊余劣,不得不说是为民请命的侠义大英雄之举,无人不为之敬仰、赞佩。
也就是在宣和三年的一天,韩世忠从一位乡下农妇口中得知了方腊等余部苟延残喘的藏匿所在,开启了他真正名扬天下的壮举;也无形地改变了两个少年人的命运,然而时光荏苒,一别十余年过去了,韩世忠早已不是当年马前小卒,随着他的功劳卓著,已然成了朝廷独挡一面、天下无人不知,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大英雄了。
而当年那位妇孺的孩子也再不是黄髫小子,现在都已是长大成人。
刘李村东,李宅。
今日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齐响,刘李村整个李姓的兄弟姐妹、父女老少几乎都来李宅内庆贺道喜来了,高及丈五的大门里络绎不绝,人山人海,一片热闹欢腾的景象。
他一身华服打扮,臃肿的体态显得很怡然自得,今日既是自己六十岁高龄,又是自己最小的儿子与杭州一大户人家喜结连理的大好日子,不得不说今日双喜临门,叫他颜面无比光彩。
李法华当任过杭州知县,可以说是官宦大户,不少名流商贾都不约而同前来道贺,一是为了增加之间的交情,二则是碍于他的面子,虽说他现已离任,告老还乡,毕竟李法华也是高官厚禄之人,在朝中结识不少权贵,还有许多事还需要靠他的人脉打点关系,方便办事。
李法华有三任太太,大太太不能生育,未能给他留下一男半女;二太太呢,也只给他生下一个女儿,虽说早已嫁了人家,但对于这位父亲却还是十分孝道的,不惜辛苦从杭州赶回来,还有女婿与年仅六岁的外孙;最小的三姨太也比李法华小十六岁之多,不过算是庆幸,能在他急流勇退之年给他诞下一名男丁,不得不说是老来得子,倍加珍惜,将最幼的儿子当作宝贝似的照顾,如今连最小的儿子都已经谈婚论嫁了,也算是沾了当年的光,令他无比荣光。
李法华站在门院外招呼各方来的贵客,身后的儿子、媳妇还有女儿、女婿分站两旁接纳长辈们的贵重礼物,每人脸上洋溢着灿若桃花般的幸福笑容。
混在人群中有一位美若桃花的仙子,她递呈的喜帖上写着“余杭毕氏良娣敬上”,打扮成一位寻常的妇人前来向这位达官贵人庆贺,至于李法华与其家人见到这样的字样,起初也是惊疑,但随即一想大名鼎鼎的毕家竟也来为自己祝寿,倒是给足了自己颜面,遥想担任杭州知县以来,每逢节庆之日就差人递去贺礼,总是概不接受,拒之门外,实要自己碰了不少壁,在心目中留下了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