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荆南之战结束后,之前一直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霍峻却成了最大的赢家,他从一县县尉直接跃升为一郡的太守。
刘表的这个任命,算是小小的安抚住了此次参与到荆南之战中那些荆州年轻才俊们的心。
不过,面对刘表如此的安排,大部分参与此战的荆南才俊们并没有接受刘表对他们的任命,几乎之前未在荆州担任任何官职的才俊,全都投书隐居了起来,并没有应刘表征辟。
因为这些才俊经过此战,都已经看出,虽然在此战中,刘表目前只丢了最南方的桂阳郡一郡之地,并未让孙策军威胁道荆州最为菁华的部分,但是,在刘表麾下,他所信任的将领几乎全都是无能之辈,相反,以傅彤和张龙为首、突然在这两年蹿升起来的少壮派将领,才是荆州未来的希望。
可是,刘表此次居然不因功酬谢两位功臣,反而又一次大举任用私人,这样的主公,这样的荆州,可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再加上刘表之前已经有了数次因为谗言而诛杀无辜荆州士人的前科,双重因素下,使得荆州年轻才俊们对刘表失去了信心。
别说是别人,就连事后让金珏都大为惊叹的一件事,那就是官迷李严居然都没有向历史上那样接受刘表的任命,担任秭归县县令,而是在风头过了之后,他居然偷偷跑到了傅彤的帐下,心甘情愿地担任南阳郡下的一个‘普通’小吏。
当然,傅彤给他的官职用‘普通’二字来形容,只是相对于秭归县县令的职位而言。
傅彤先是任命李严担任南阳郡下的兵曹一职,一年后,用任命李严接替赵虎担任南阳郡东部都尉。
之前说过,傅彤原本打算将南阳郡东西部都尉分别交给张龙和马汉,但是,因为张龙被刘表看中,并调任到长沙郡担任郡都尉一职,傅彤就不好阻了张龙的晋升之路。
事实上,张龙能够现在就到长沙郡去,其实是附和金珏的制定的荆州计划的。
因为张龙在,就可以保证他能够在第一线阻碍孙策军对长沙郡的觊觎,同时,也可以防范张羡像历史上那样,举兵反抗刘表。
不过,照金珏估计,在这个时空,在张羡病发病逝之前,他恐怕都没有太多的机会举兵对抗刘表了。
其中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孙策军提前入场荆南。
这不但让张羡一下子失去了零陵郡和桂阳郡太守两个臂助,而且,张羡还得时刻防范,孙策是否会像这一次一样,突然奇袭他的长沙郡。
第二、曹操突然改变了他进攻方向和下一步的战略。
曹操出兵攻打马腾,现在,就连金珏都猜不到曹军的下一步,更不要说天下其他诸侯了。
一旦曹操真得为了躲避袁绍,而所在函谷关以西,那么,曹操就算是再派他手下多么能言善辩的使者,就算是拿着汉献帝亲笔手写的圣旨,也无法在劝说张羡起兵对抗刘表了。
张羡又不是傻子,在历史上,他是在曹操打赢了官渡之战后,才联合荆南其他三郡对抗刘表的,只可惜,那个时候,曹操将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袁氏兄弟身上,坑死了张羡和荆南其他三郡的太守。
而在这个时空里,曹操一旦将汉献帝再次迁到京兆尹,就直接向全天下的诸侯表明,他自己已经无法举兵对抗袁绍,更不要说再向南进攻荆州,他派到长沙郡的使者又怎么可能真得说得动张羡呢?
第三、张龙在零陵郡表现,张羡也同样是心知肚明。
这样一个能征善战之辈留在长沙郡中,刘表的用意不言自明,张羡心里面非常明白,这个时候,他若是敢举兵的话,别说孙策或者刘表了,单是一个张龙,他就对付不了。
……
再说,孙策军方面。
程普究竟是怎么败的呢?
其实很简单,程普为了尽快拿下都梁县,打通零陵郡通往武陵郡的通道,不得不在军中缺乏粮草,且,运粮通道被切断的情况下,继续猛攻县城。
结果,邓方这个战场菜鸟不但把县城防守的固若金汤,张龙也同样是第一次真正在野战中跟三国有数的名将交锋,打得同样非常出色。
再狂攻了县城十日之后,程普再想撤军,已然来不及了。
在向东南方向撤退的路上,张龙并没有直接与程普部正面交锋,而是采取一路不停地袭扰的策略。
正因为知道程普部中短缺粮食,故此,这种正确的用兵策略,生生拖垮了程普部中近万名士兵,这一路上,尤其是到了后半段,每一天,程普部中,都有士兵主动向张龙部投降。
这些士兵毕竟不是孙策麾下的子弟兵,其中一部分是原先零陵郡和桂阳郡中的守军,一部分是豫章郡中的守军,战斗意志并不强,在面临死亡和生存选择的时候,他们自然会选择继续生存下去。
在此期间,留在零陵郡驻守的韩当在和程普部断了联系之后,也已经察觉到情况不对了。于是,韩当起兵准备到零陵郡北界支援程普。
却不想,就在此时,零陵郡郡治内有前太守某某安插的奸细,等韩当一走,此人便立即派人通知始安县的某某。
于是乎,在张龙和零陵郡某某如有神助般的双重用兵之下,将损失了九成兵力的程普以及手中兵力并不多的韩当从西到东赶出了零陵郡。
战后,在庐陵郡召开的军事会议上,程普主动向孙策负荆请罪,严格来说,丢失零陵郡的责任,就在他一个人身上。
可是,程普不顾自己军中粮草缺失,还一意孤行地继续强攻都梁县,也是有原因的。说到底,程普也是为了尽快打通两郡的通道,可以让孙策和孙权及时离开武陵郡。
若是孙策决定从长沙郡离开武陵郡之前,及时派人通知程普的话,程普根本就不会如此失策地打这种必败之战。
故此,在会议上,孙策主动承认了自己在此战中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