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很快离开了魏明的营帐,返回到了张燕的身边,三天之后,等魏明先一步率军出发之后,张燕这才领兵紧随其后,一起出发了。
高览,一名高奂,河北名将,袁绍部将,在原本的时空里,在官渡之战中,因为许攸叛逃献计给曹操,袁绍存粮之地居巢暴露,曹操亲自率领奇兵奇袭居巢,驻守在那里的淳于琼部被曹操击破,居巢内的粮食被焚,随即,见情况不妙,高览与张郃一同投降曹操。
也许,就是因为这一次的功劳,高览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
至于之后,在历史记录中,就再也找不到原本可以与张郃齐名的这位河北名将了。而三国演义中,有关他的记录,居然能够与许褚,与徐晃战个平手,根本就不可信。
徐晃以智将闻名,而许褚才是以武力闻名于世。
而魏明正是因为探听到负责留守邺城的文武官员分别是田丰、审配和高览,这才决定,实施他和魏延、刘晔之前制定的硬栽赃计划。
审配是袁绍心腹中的心腹,能够作为邺城城守,足可见袁绍对他的信任。
而对于此次再次兴兵讨伐公孙瓒,耿直的田丰却没有像原本的历史上那样献计给袁绍,协助袁绍出兵消灭公孙瓒,反而突然进谏劝阻袁绍,建议今年停止出兵,让百姓休养生息,按兵不动,以观察中原和关中各势力的变化。
田丰的这种转变,一则,这几年,袁绍为了消灭公孙瓒,屡次兴大军进攻易京城,使得河北百姓一直无法得到休息。
打仗不但要消耗兵力,也要消耗粮食,而转运粮食的任务,自然就要落在一部分承担徭役的百姓身上。而与此同时,袁绍控制的区域内,既没有曹操治下那种大规模屯田,又不像金珏治下那样,敢于将世家手中的田地全都收为官有。
故此,正如金珏所预料的那样,凡是被袁绍控制的河北各州郡,几乎全都是民不聊生。尤其是靠近太行山地区的百姓,一旦遇到一点小的灾荒,就过不下去了,只能携家带口,逃入山中,托庇于黑山贼。
这也是自张燕在初平四年战败后,被张燕所控制的黑山军势力一直没有被减弱的原因所在。
若是金珏没有派人插手河北事务,在原本的历史记录中,就在今年,张燕居然能够一次性出动十万人左右的大军救援公孙瓒,就是明证。
因此,从大局而言,田丰的这次劝谏无疑是正确的。
可惜的是,这个时候的袁绍自高自大,他认为,先一步消灭公孙瓒,就可以让他一统整个河北,进而出兵窥伺中原。而曹操突然西征,与马腾争夺关中三辅和汉阳郡,其实就等于是在袁绍示弱。进一步助长了袁绍心中的气焰。
意见不合,袁绍虽然没有因此将田丰免官,但是,却把他留在了邺城。
邺城里文官有审配,武官有高览,大小军政事务自然就轮不到田丰。作为袁绍的心腹,知道主公的心意,审配和高览自然也不会在私底下与这个性格耿直的人有所交往。
故此,冀州西部各郡县守令突然派使者传来急报,急报中说黑山军突然大举出动,劫掠地方,虽然一直到现在,还未出现县城被攻破的消息,但是,很多在地方上修筑了庄园的中小世家被黑山军攻破,全家被杀却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单是这些太守或者县令、县长们派人来告急,审配未必会在意,在他看来,袁绍帅大军离开,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守好邺城,至于冀州其他郡县的军政事务,就应该由他们的主官们自行处理。可是,黑山军这次大举出兵,居然如此肆无忌惮地屠戮河北世家,使得审配不得不开始重视这一点了。
“高将军,情况如何了?”在邺城太守府的议事厅里,一见到高览,审配便急忙问道。
“不好,审別驾,情况很不好啊!”高览闻言,重重地摇了摇头,回答道:“不知为何,这三天里,末将向冀州西部派出的探马,至今全都突然没有了回信,而且,审別驾,您难道没有发现吗?魏郡最西部最靠近黑山的涉县,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派过任何人向您禀报过涉县的消息。
因此,末将大胆推测,很有可能早在此次黑山军大举出兵袭扰冀州西部各郡县下面的乡里之前,张燕那厮就已经出兵攻占了涉县了。”
“高将军,你的猜测恐怕不对吧!”审配听了高览的奏报,却是立即摇了摇头,反驳道:“之前,颜将军带兵准备进入河内郡,就曾经在涉县驻留过,若非张燕突然派兵插手河内郡,击退了曹军,他也不会遵照主公的命令,带兵返回邺城。
张燕的黑山军虽然号称百万,可是,你我都知道,他手中的兵力其实并不多,尤其是初平四年战败之后,他已经无法完全控制所有黑山军其他大大小小的山头了。既然张燕已经把兵力全都投入到了河内郡,你想,这个时候,他又怎么有余力、有胆量出兵袭扰我冀州呢?”
“那审別驾,你认为目前的情况作何解释,吾等又应该如何应对呢?”高览闻言,皱了皱眉头,不过,他并没有出言反驳,既然审配不重视自己的意见,他就把问题留给了对方。
审配既是冀州別驾,又是总管袁绍大将军的幕府,故此,只要是袁绍不在,别说邺城,就连冀州的一切大小军政事务,其实都归他一个人管辖,即便身为邺城守将的高览也得听他的指挥。
“既然黑山军的主力部队如今都留在河内郡,张燕此举,无非就是想借用围魏救赵地故计,逼主公放弃继续进攻公孙瓒罢了。因此,这个时候,张燕只要不出兵攻占冀州各郡县,吾等不必理会他就是了。等主公消灭了公孙瓒,率军凯旋之时,就是张燕这个跳梁小丑主动撤军之时。”审配智珠在握、不假思索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