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晚,与张震彻夜长谈,提出南线决战的战略构想。他说:“现在东北全境已经解放,解放战争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要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仗怎么打,怎样能更快地给蒋介石以决定性的打击。”他们分析全国战略态势,估计蒋介石可能采取两种方针:一是“以现在江北之部队再加上由葫芦岛撤退之部队,继续在江北与我周旋,以争取时间,加强其沿江及江南及华南防御”;二是“立即放弃徐、蚌、信阳、两淮等地,将江北部队撤守沿江,迅速巩固江防,防我南渡,并争取时间整理其部队,以图与我分江而治,俟机反攻”。认为迫使蒋介石采取第一种方针对我更有利,建议在歼灭黄百韬兵团后,“不必以主力向两淮进攻(新海敌主力已西撤),而以主力向徐(州)固(镇)线进击,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尔后分别削弱与逐渐歼灭之(或歼孙兵团,或歼黄维兵团),同时以主力一部进入淮南,截断浦蚌铁道,错乱敌人部署与孤立徐、蚌各点敌人”。他们将上述分析和意见写成题为《对敌可能采取方针估计与对策》的电报,于11月8日辰时上报中共中央军委、陈毅、邓小平并华东局、中原局。中共中央军委于11月9日亥时复电:“齐辰电悉。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
同日华野第四、第八纵队攻克邳县。第七、第十、第十三纵队攻占韩庄、万年闸,包围台儿庄。苏北地方武装进占新浦、海州,并于11月8日占领连云港。
同日从凌晨3时半开始,黄百韬兵团按第一百军、第六十四军、兵团部、第二十五军、第四十四军的顺序,经运河车站向徐州撤退,第六十三军经窑湾过运河。
11月8日华野鲁中南纵队攻克郯城,全歼守敌山东保安旅王洪九部2000余人。
同日9时半,与陈士榘、张震联名发出致谭震林、王建安并报中共中央军委、陈毅、邓小平、华东局电,指出:徐州之敌有南撤企图,黄百韬兵团有向运河以西撤退模样。“我们除令各部以猛烈动作迅速截歼,并令苏北十一纵迅即北插赵墩,务使黄兵团不能通过运西外,请谭王即令七、十、十三纵迅速以全力南下铁道线,使敌无法西撤,并建议豫皖苏部队迅速破击徐蚌路”。
同日申时,与陈士榘、张震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军委、陈毅、邓小平、华东局、中原局电,报告:已查明黄百韬兵团分批西撤,并作出围歼黄百韬兵团于新安镇西南、运河以西地区的部署。华野各部奉令行动:第四、第八纵队由南向北直插运河车站,侧击黄百韬兵团。第一、第六、第九纵队沿陇海路南侧向西勇猛追击黄百韬兵团,第一纵队包围第六十三军于窑湾地区,第九纵队歼灭六十三军一个团于堰头地区。第十一纵队和江淮军区两个旅沿运河西岸向曹八集、大许家之线进击。第二、第十二纵队和中野第十一纵队经宿迁、睢宁向徐州东南迂回堵截黄百韬兵团。
同日何基沣、张克侠率冯治安部3个半师23万余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
同日21时,陈毅、邓小平致粟裕、谭震林并报中共中央军委电:“蒋介石究竟只撤退邱(清泉)、刘(汝明)两部,还是整个放弃徐州,不日即可判明,应加注意,你们所得情况望即告。如判明蒋军系整个南撤,即设防淮河时,如有可能,你们能派部队举行追击,迅速进至淮南路东”。
同日亥时,中共中央军委致陈毅、邓小平并粟裕、陈士榘、张震电,指出:“刘峙六日部署,现正执行,并非总退却”。指示:“粟陈张应迅速分割包围黄(百韬)兵团,否则该敌可能西撤”。
同日黄百韬兵团兵团部及第六十四军、第二十五军撤到运河以西之碾庄圩地区。
同日国民党政府国防部电令徐州“剿总”司令官刘峙:集中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兵团向徐东进攻,援救黄百韬兵团。刘峙令邱清泉、黄百韬、李弥三兵团加速向徐州收缩,令孙元良兵团由蒙城、宿县开往徐州。黄维兵团奉命由确山、驻马店向徐州地区开进。
11月9日率领华野指挥机关经运河车站前进至陇海路以南的花庄。与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张翼翔通话,指示他们采取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法围歼敌第六十三军。又在运河铁桥桥头召开紧急会议,组织部队抢渡运河,追击黄百韬兵团。
同日辰时,作出围歼黄百韬兵团的部署,令第十一纵队、江淮独立旅在运河以西抗阻,苏北兵团主力向窑湾进击,第九纵队由新安镇向西追击,第六、第八纵队由马圩以北向西追击,第四纵队由徐滩过河向西追击,第一纵队由马圩向窑湾追击,第七、第十三纵队进至大许家、曹八集后继续向单集、双沟前进。
同日9时,发出致谭震林、王建安及第七、第十、第十一、第十三纵队和江淮军区首长并报陈毅、邓小平、中共中央军委、华东局、中原局电,指出“黄(百韬)兵团主力确已撤至运河以西”,已令运东各纵不分昼夜渡运河西进,苏北第十一纵队和江淮军区两个旅已接近赵墩及其以南地区,指令第七、第十三纵队通过冯治安部防区急行军前进,直插大许家、曹八集、苑山之线,截歼黄百韬兵团于徐州以东及东南地区,第十纵队沿徐济铁道向徐州逼近。建议陈邓令豫皖苏军区截断徐蚌段津浦路,以阻延敌人南撤。11月11日,华野第七、第十、第十一纵队通过冯治安部起义部队防区,迅速插入徐州与运河之间,攻占大许家、曹八集,歼灭第一百军之第四十四师,切断了黄百韬兵团撤往徐州通路。
同日巳时,签发华野首长政治动员令,指出“此战为我主力在江北大量歼灭敌人有利时机,各部应克服疲劳,克服困难,不为小敌迷惑,不为河流所阻,坚决地实行敌人跑到哪里我追到哪里,直到将其歼灭为止”。“如敌已固守村落据点,我则应完成包围,绵密组织火力,在统一号令下(纵或师),一举歼灭之。应将运动之敌、驻止之敌,打法严格区分,尤其各级指挥员更须注意”。号召全军:“活捉黄百韬,全歼黄兵团,并继续向徐蚌进军”。
同日午时,与陈士榘、张震联名发出致陈毅、邓小平并中共中央军委、华东局电,报告:“刘峙有以徐州为中心与我决战模样”,李弥、黄百韬、孙元良三兵团正在调整部署,“如我能实现分割,可能破坏其计划,实为歼敌良机”。
同日16时,中共中央军委致陈毅、邓小平、粟裕、陈士榘、张震并谭震林、王建安电,指出:“徐州敌有总退却模样,你们按照敌要总退却的估计,迅速部署截断敌退路以利围歼是正确的”。“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即现在举行之淮海战役)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即将来举行的江淮战役)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敌指挥系统甚为恐慌混乱,望你们按照上述方针,坚决执行,争取全胜”。
同日16时,陈毅、邓小平电告粟裕、陈士榘、张震并报中共中央军委:
“判断邱(清泉)兵团仍在黄口周围地区,黄(百韬)兵团撤运河,李(弥)兵团撤双沟、房村,究系收缩阵地或展开向南总退却,尚待查明。我们率三、四、九纵正向津浦线运动”。中共中央军委于11月10日3时复电,指出“敌之部署是固守徐州、黄口、宿县”,“你们应集全力(包括三、广两纵)攻取宿县,歼灭孙元良,控制徐蚌段,断敌退路,愈快愈好,至要至盼。对刘汝明部不要理他”。
同日刘伯承到达河南省柘城县,与陈毅、邓小平会合。
11月10日丑时,中共中央军委连发两电:一电指示陈毅、邓小平:“你们务须不顾一切,集中四个纵队全力攻取宿县,歼灭孙元良等部,切断徐蚌路。
华野三、广两纵亦应用于攻击徐宿段,至要至盼。”一电指示粟裕、张震、谭震林、王建安:“敌七兵团、十三兵团均向徐州撤退,你们是否已将该两敌包围歼击并切断其退路,尤其是七、十、十三纵及苏北十一纵,应乘十三兵团慌忙撤退之际,以勇猛神速手段歼灭该敌,至要至盼”。
同日10时,与谭震林、陈士榘、张震联名发出致华野各兵团、各纵队首长并报陈毅、邓小平、中共中央军委电,为全歼黄百韬兵团于碾庄圩地区而调整作战部署,要求各部立即行动,指出:“战役第一步应以完成包围黄兵团,不使其西逃为主要任务。待我包围后,则分割聚歼。如敌西逃,各部应不受战斗地境限制,坚决追歼之。”中共中央军委于11月11日亥时复电指出:“粟谭陈张灰日十时第一步完成对黄兵团之包围,第二步歼灭黄兵团之部署,甚好。我们前电有与此部署不相符合者,应照此部署办理。”
同日12时,中共中央军委致谭震林、王建安、李迎希并粟裕、陈士榘、张震电,指令第七、第十、第十三纵队直下双沟、灵璧,切断黄百韬兵团退路。
同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于13时、16时连发两电给中共中央军委并粟裕、陈士榘、张震,前电说:“我明(真)夜以三个旅进至徐宿线破路”,“黄(百韬)兵团现已大部西撤,华野主力似应由东北向西南插至徐宿线以东”;后电说:“我们现在永城以北,遵命于明(真)夜南进宿县”。中共中央军委于11月11日4时复电指出:“你们真(11日)夜向宿县前进甚好”。“你们真夜到宿县附近时,将要遇到的敌人是孙元良的一个兵团部、两个军部及三个师,望你们努力争取歼灭此敌。此战胜利,即完成了包围徐州的战略任务”。
同日21时,中共中央军委致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电,指出:“刘峙误认华野有六个纵队从金(乡)、鱼(台)、成武南下,故令邱兵团担任西面防御。因此我十纵宜从贾汪进至徐州西南,向徐州附近之十三兵团防御,必要时可使用向南参加堵击黄兵团”。“如陈邓各纵今日或明日能到宿县,正好打着孙元良,并堵住黄百韬的逃路”。
同日华东局致华中工委转苏北、江淮军区、粟裕、谭震林并报中共中央军委电,指示华中各地部队统受粟裕、谭震林指挥。
同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官邸会议,指令杜聿明立即赴徐州就任“剿总”副总司令官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指挥徐州战事。同日发出“戌灰防挥督电”,指令黄百韬兵团“固守待援”,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东进,“夹击运河以西、徐州以东之共军”。刘峙致蒋介石电,提出:“我军作战基本方针,应取攻势防御,先巩固徐州,以有限部队行有限目标之攻击,策应黄百韬兵团作战”。蒋介石于11月1日午时复电,指责刘峙“所呈作战方针过于消极”,令他“集中全力迅速歼灭运河以西之共军,以免第七兵团先被击破”。
11月11日率领华野指挥机关由花庄西进至运河以西九公里的议堂。议堂,传说东汉末年曹操曾在此地议事,因而得名。
同日7时,与张震发出致华野各兵团各纵队首长并报中共中央军委、陈毅、邓小平电,指出邱清泉兵团已到徐州,黄百韬兵团有借助邱清泉、李弥两兵团策应,向西或向西南突围可能。为此调整部署,指令各部“即依此部署,对各当面之敌紧缩包围圈,各个分割,以便聚歼”。谭震林、王建安移至不老河边统一指挥第七、第十、第十一、第十三纵队。陈士榘随第九纵队西进,统一指挥第六、第九、第四、第八各纵队。“我们今晚进到运河边,拟续移古邳以西地区指挥”。
同日华野各部切断黄百韬兵团西撤通路,将黄兵团四个军包围在碾庄圩地区。在追击过程中,歼灭黄兵团第六十三军、第一百军和第二十五军各一个师。
同日申时,中共中央军委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陈士榘、张震、谭震林、王建安、李迎希电,指示:“只要你们歼灭黄百韬孙元良两兵团,占领宿县及徐蚌段铁路,徐州就处于被我包围中,就可以准备第二步歼灭邱李,夺取徐州”。“在歼灭黄百韬、孙元良后,粟陈张、谭王李所部,除以一部位于徐州以东外,主力应迅速移至以宿县为中心之徐蚌路及其两侧,中原我军及华野三、广两纵,则应待粟谭到达徐蚌路后,迅速移至永城、商丘之间,隔断黄维与邱李之联系,完成攻徐作战之战略展开”。
同日毛泽东发出致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并告东北局及各局各前委负责同志电,指出:“我军九十两月的胜利,特别是东北及济南的胜利,业已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形势”。“九月上旬(济南战役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所作的五年左右建军五百万,歼敌五百个正规师,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估计及任务,因为九十两月的伟大胜利,已经显得是落后了。这一任务的完成,大概只需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即可达到了”。11月14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评论《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重申了上述论断。
同日国民党徐州“剿总”司令官刘峙、杜聿明指令邱清泉、李弥两兵团驰援黄百韬兵团。
同日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决定以位于蚌埠地区的第九十九军、第九十六军以及由东北南撤的第三十九军、第五十四军组成第六兵团,任命原第九绥靖区司令官李延年为兵团司令官。
11月12日率领华野指挥机关转移到碾庄以南的过满山。军委电示,华野指挥位置太靠前,要后撤十里。当即决定南移十里到土山镇。
同日作出围歼黄百韬兵团、阻击徐州东援之敌、截击徐州之敌南逃的部署。令第九纵队依靠新庄、前后板桥实行近迫作业。于10时、12时连发两电给华野各部并报中共中央军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中共中央军委于11月14日12时复电指示:“目前首要任务是阻止邱(清泉)李(弥),歼灭黄百韬,然后才能谈到围歼邱李的问题”。“你们应估计到,万一十五日以前不能歼灭黄兵团,而邱李援兵又已迫近的情况,妥善部署歼黄阻援的兵力”。“在邱李业已东进的情况下,请刘陈邓考虑可否将华野三纵使用于徐州以东,和韦(国清)吉(洛)一起攻击邱李之后尾”。
同日华野第四、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三纵队开始围攻碾庄圩地区的黄百韬兵团。第一纵队在第十一纵队一部配合下,歼灭黄百韬兵团之第六十三军主力于窑湾。第七、第十、第十一纵队在大许家、侯集间布置阵地,正面阻击由徐州东援之邱清泉、李弥两兵团。第二、第十二、鲁中南纵队及中野第十一纵队经宿迁、睢宁向徐州挺进,侧击邱、李两兵团。中野第四纵队和华野第三、两广纵队进击津浦铁路徐宿段,并逼近徐州,第四纵队在夹沟地区歼孙元良兵团第四十一军一部。豫皖苏、豫西军区部队攻占固镇。冀鲁豫军区两个旅从西北方向逼近徐州。
同日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东援部队在徐州以东集结。
11月13日晨,率领华野指挥机关转移到邳县土山镇东南之火神庙,距碾庄前线约15公里。
同日3时,中共中央军委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陈士榘、张震电:“请粟陈张考虑是否可以韦吉兵团早日西移宿县,与中原各纵会合,以便数日后中原各纵西移永城,对付黄维”。“黄百韬兵团解决后,华野主力速移宿县地区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