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它隐匿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没有逻辑,没有规律,同时,它也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因为一个人只有在觉得自己幸福的时候才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满足,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享受。精心呵护自己的心灵,让内心时时充溢,关爱他人,随时随地播种幸福。
也许,每个人收获幸福都需要一粒幸福的种子。如果你有一粒幸福的种子,那么请你告诉我,该如何播种……
放低幸福的门槛
不要把幸福的门槛定得太高,生命中的任何一件小事,只要你细心品味过,可以说都与幸福有关。因为无论怎样,幸福都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有个哲学家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被救上岸后,他说出的第一句话:呼吸空气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空气,我们看不到,也很少有人想看到。但失去了它,你才发现,我们不能没有它。后来那位哲学家活了整整100岁。临终前,他微笑着宁静地重复那句话:“呼吸是二件幸福的事,换句话说,活着是一件幸福的事。”
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丰衣足食,居有定所,一生吃穿不愁,生活舒适就是幸福;有人认为,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身后能为世界留点遗产,为世人所知,功成名就就是幸福;还有人认为两情相悦,与爱人厮守一生,爱情永恒就是幸福;更多人认为,健康平安,无疾而终就是幸福。这就是说,幸福是由感而生,因人而异的。
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幸福。同样一个人,当他饥饿口渴时,他会觉得一块红薯,一口凉水就是幸福;当他吃饱喝足后,山珍海味,玉液琼浆也成了负担。家庭和睦时,天伦之乐是幸福;家庭不幸时,千杯万盏也不幸。
幸福在哪儿?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伸手可及的地方,只是我们往往不懂得去发现和珍惜,而一次次地错过。我们总习惯于要了这样又要那样,要了那样又想得到更好的,像《渔夫和金鱼的传说》中老太婆一样,要了木盆子又要新房子,有了新房子又要宫殿,有了宫殿要做皇后,做了皇后还要做海王上的女霸王,而最终,却一样也没有得到。这就是生活对我们的惩罚,你如果想什么都拥有,其结果必是什么都失去,一无所有。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感觉不到幸福,是因为我们把幸福的门槛筑得太高,使幸福葬送其中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放低幸福的门槛,让幸福变得简简简单单。
因为简单,我们可以省去许多麻烦和烦恼,简单本身也会是一种幸福。因为幸福,我们可以保留一种轻松、平静的心态轻装上阵,快意人生,成就幸福;因为简单,在我们的生命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因为没有虚掷光阴而最后一次品味幸福。
放低幸福的门槛,享受大自然,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你就会因此而幸福一生,也可能你觉得这样的幸福太安于现状,而显得庸庸碌碌,其实,你把幸福确立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幸福才变得唾手可得。假设你是一个普通劳动者,而将幸福确立在汽车、洋房之上,并为此费尽心思,奔波劳碌,但终究遥不可及,还有幸福可言吗?因此说,幸福的门槛一定要放低一些。
把幸福的标准定得低一点,不是庸碌无为,也不是缺乏进取心,做任何事都应该量力而行。鹰击千里,是因为它练就了搏击的本领,才有宏图大展的志向,设想:如果一只家鹅非要效仿天鹅在蓝天白云之间一展英姿,结果会怎么样呢?
平安是福,你可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日辛苦奔波,但付出与收入却大相径庭,你可能为此耿耿于怀,闷闷不乐。此时,不妨想一想,有多少人再也看不到明天的太阳,有多少人再也不能在日落之时推开家门,你就会感到疲惫不堪也是一种幸福;想一想,国外那些被恐怖分子当做人质的学生再也不能回到亲人的怀抱,你会感到被老师留在学校改作业也是一种幸福。
健康是福。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我为没有鞋子穿而哭泣的时候,我却发现有人没有脚。所以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要总是牢骚满腹,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你可能没有更多的金钱去游览名山大川或出国观光,想一想,那些只能透过窗口看世界的人们,你会感到骑上单车奔驰在原野,感受麦苗黄、豆花香、阳光暖其实也是一种幸福!你可能没有更多的金钱去购买宽敞的住房或名牌的服装,想一想,那些每天躺在病床上深受病痛折磨的人们,你会感到身居陋室,感受会心的笑,饭菜的香,团圆的乐那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
把幸福的门槛放低一些,再放低一些,能够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真正的幸福。当你可以活着、笑着、哭着、吃着、睡着,真真实实地感受生命的流动,你的存在就是一种幸福。
有人之所以会感到幸福,是因为他们懂得知足和珍惜,所以他们快乐。幸福的含义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就是放低幸福的门槛,正如人们常说的“知足常乐”一样。人,应该有一点知足精神,而不应只知道往高处爬,这样做终有一天会摔得很惨,追悔莫及。
总之,在生活中千万别把幸福的门槛筑得太高,以至于把自己挡在了幸福的门外。把门槛放低一些,把脚步摆平一点,从容一点,快乐一点,其实只要你轻轻一迈,便可以跨进那扇永远向你敞开着的幸福之门。
把微笑送给别人
如果挫折是那刺人的荆棘,那微笑就是那高洁的百合。
如果失败是那陡峭的山崖,那微笑就是那平坦的阳光道。
如果忧郁是那光秃的槐树,那微笑就是那昂首屹立的冬青。
是的,微笑永远是美好的,微笑能抚平你精神的创伤,微笑能使你精神焕发,充满自信,微笑能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微笑……冰心是蜚声海内外的文学大家,她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她经历过苦难生活的考验,写下了几百万字的作品,一生都在繁忙中度过。她一直活到99岁,成为世纪老人。她在谈到自己健康长寿之道时说:“对我来说,保持健康的方法不是高营养,吃补药,而是一句话:在微笑中写作。我写了一辈子,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未停笔,心情总是乐观的。”
有一次暑假期间,在一家速食店里,我看到一个脸上有疤痕的女学生,在店里打工。她手脚麻利地拖地、抹桌子、倒垃圾,忙进忙出,看到客人时,发自内心、笑容满面地说:“欢迎光临!”而经过每个桌子、看到客人时,她也总是笑嘻嘻地说:“您好!”
不一会,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饮料打翻,这个女学生一脸笑容地说:“没关系,没关系,我来,我来擦,小朋友要小心,不要滑倒哦!”
女学生虽然脸上长有疤痕,可能是以前意外割伤的痕迹,但她“温柔的语气、满脸的笑容”,让在场的所有客人感到无比地温馨与感动。她,不是美女,也没有傲人的身材,但她散发出的“微笑、亲切、热情与敬业”,让人觉得,这真是一幅极美的画面。
所以有人说,蒙娜丽莎若无微笑,也只是平凡之作,不会永传千古。人与人的沟通,“笑容”是一个很重要的润滑剂。
一个经常面带笑容的人,一定是喜欢自己、喜欢别人、喜欢人生的人,即使面对着沉重压力,亦可保持心情愉悦,使别人也可以感染到一股甜美、快乐、喜悦的气氛。
笑容,是一个人内心的写照,当一个人微笑时,表示他的友善与开朗。而心理医生也常会开给病人一剂很不错的药方,不妨试试看——肚量大,脾气小,常微笑,病就好。
曾有个女营业员问经理:“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增加业绩?”
经理回答道:“在顾客上门购买物品之前,你就要先赠送给顾客一件礼物,就是‘笑容’。”
的确,“笑容”是打破陌生的第一步。在加入一个新环境,或面对一群陌生人时,“微笑”常是攻心的最佳利器。若我们对遇到的人,都微微一笑,别人也会对我们点头微笑。有了善意的互动,久而久之,大家就会互有好感,有一天,别人就会说“就是那个笑盈盈的人嘛,好像蛮好相处的哦。”
微笑其实很简单,只是在生活中随时记得扬起你的嘴角。但你知不知道,一个微笑会有怎样的力量?
当你的朋友因为遭遇不幸而感到失落绝望时,你可以扬起嘴角,送他一个鼓励的微笑,虽然此时的一个微笑不如安慰的话语来得有用,但是却真诚得令朋友感动。当微笑从内心传递后,朋友定会感应到,那么我想朋友的失落感就会减少到最低限度。微笑便是缓解彼此悲伤的方式。
当朋友获得胜利的喜悦的时候,你可以扬起嘴角,送他一个微笑。礼物固然是表达情感的有效途径,而坦然、发自内心的微笑却比礼物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不是吗?友谊本来就是建立在关心之上的,那么朋友间感情的流露不更能体现真挚朴实的友情吗?这时候,微笑是交流情感的标志。
当朋友间闹情绪的时候,你可以扬起嘴角,送他一个微笑,如果说微笑代表着退步的话,那就错了。因为嘴角勾勒出的笑容是对朋友最真诚的道歉。如果轻轻扬起嘴角,就能换回昔日的友情,这难道不值得吗?因此说,微笑是排除误解的良方。
笑,很简单的,只要轻轻牵动嘴角,就会产生一个灿烂的微笑。如果说哭泣是一种无言的美丽,那么微笑将成为你最温柔的武器。给别人一个微笑吧,希望阳光下的每一个人都能笑得灿烂如花。
生活中失去了快乐气氛便如同荒漠一样单调无味。而一个人如果能在交往中慷慨向他人推销快乐,使别人也生活得快乐有趣,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那他将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并能在社交中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怎样推销快乐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富有魅力的微笑感染别人。人人都希望别人喜爱自己,重视自己。微笑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化解敌对情绪。生活中没有人会拒收微笑这一“贿赂”。
总之,微笑,是人类的春天。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涌现了许多始终面带微笑、自强不息的勇敢者。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个和姚明走在一起的笑嘻嘻的小男孩——林浩。震后,他被人们救出困境时,并没有颓丧,而是奋不顾身地加入了救援队伍,和大人们一起,勇敢地救出了2名小伙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庆‘六一’联欢活动”上,林洁的脸上跟他救人时一样,流露着微笑,流露着坚毅和果敢,特别是他的那句“傻话”,差点让我的眼泪奔涌:“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这头发能够快点长出来。”那个时候他那天真烂漫的微笑,着实让全国人民为他鼓掌。
生活中也许有许多坎坷,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充实。人的一生中要始终微笑,始终微笑着面对生活,微笑着面对人生的坎坷。
赞美是最好的礼物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此话不假。一个经常赞扬子女的母亲可以创造出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而且可以培养出聪明懂事的孩子.一个经常赞扬学生的老师,不仅让学生生活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还可以带出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一个经常赞扬下属的领导者,不仅使得下属产生亲近感,工作热情更高,而且可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加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有人真诚赞美你时,你一定感觉很棒吧?赞美是一件很有威力的事情。被赞美的感觉会使你的精神振奋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人们需要赞美,就像需要食物一样。没有赞美,人就会变得脆弱,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维的干扰;没有赞美,人的精神免疫系统就会停止运作。真诚地赞美是内心保持坚强的燃料,它使人快乐。而快乐的人更容易相处,也比不快乐的人有更高的生产力。所以,学会真诚地赞美非常重要,它能把人内心最好的东西挖掘出来。
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有助于发扬被赞美者的美德和推动彼此友谊健康地发展,还可以消除人际间的龃龉和怨恨。赞美是一件好事,但绝不是一件易事。赞美别人时如不审时度势,不掌握一定的赞美技巧,即使你是真诚的,也会变好事为坏事。所以,开口前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技巧。
如何学会赞美呢?你需要练习向别人说你喜欢从他那里听到的事情。当他们出色地做完某件事情后,要祝贺他们。告诉他们你是多么欣赏他们所作出的贡献。当他们看起来很不错或是对你说了有价值的东西时,要告诉他们你的想法。
慷慨大方地使用你的赞美,时刻注意可以赞美的人和事情。
以下是一些帮助你培养这个技巧的几点提示。
1.赞美别人要真诚
奉承不是赞美,千万不要说出违心的话。如果你这样做了,当你真的严肃的时候,人们就不会相信你了。有很多事情可以让你真诚地赞美别人,你没有必要说出违心的话。
2.赞美事实,而不是人
把赞美的焦点放在所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人身上,人们就会更容易接受你的赞美,而不会引起尴尬。你说“玛丽,你编辑的演讲稿太好了”,就比“玛丽,你好棒”更好。
3.赞美要具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取得突出成绩的时候并不多见。因此,交往中应从具体的事件人手,善于发现别人最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赞美。赞美用语越翔实具体,说明你对对方越了解,对他的优势和亮点越看重。让对方感到你的真挚和可信,从而产生亲近效应。
当赞美针对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更有力量。赞美越广泛,力量就越弱。赞美别人的时候,要针对某一件具体的事情。例如,“约翰,你今晚戴的这条领带配这套黑色西装,非常耀眼”,就比“约翰,你今晚穿得很好”更有力量。再比如:“玛丽,你每次和人们说话,都能使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就比“玛丽,你真会与人相处”更好。
4.掌握赞美的“快乐习惯”
每一次赞美别人都有巨大的附带利益,它会使你同时得到满足。这里有一个宇宙规律,如果你不能为自己增加快乐,那么你就不能为任何人增加快乐!所以,每天起码要赞美3个人,你将感觉到自己的快乐指数不断提升。
5.赞美要适时得体
出门看天气,进门看脸色。赞美别人要见机行事,适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开头的赞美能激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中间的赞美有益于对方再接再厉,结尾的赞美则可以肯定成绩,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从而达到“赞美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
6.赞美因人而异
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别,也有男女之异。因人而异,突出个性,有特点地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能收到好的效果。老年人总希望别人不忘记他“想当年”的业绩与雄风,与其交谈时,可多赞美他引为自豪的过去;对年轻人不妨语气稍微夸张地赞扬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并举出几点实例证明他的确能够前程似锦;对于经商的人,可赞美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对于漂亮的女孩,可以夸赞她的美貌;对于不漂亮的女孩,可以夸赞她的风度;同时见了漂亮和不漂亮的女孩,可以夸赞她们得体的服装或者气质。
7.多赞美那些需要赞美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赞美人要特别注意对象。在现实生活中,最需要赞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没而产生自卑感或身处逆境的人。他们平时很难听到一声赞美的话语,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便有可能振作精神,大展宏图。因此,最有实效的赞美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8.孩子更需要赞美和鼓励
在教育子女这件事上,尤其需要赞美。很多人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赞美和鼓励的作用不可低估,这是培养孩子自信心,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和成功的首要环节。父母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肯定的微笑,都会让孩子感到被认可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卡耐基说过,使孩子发挥自己最大潜能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赞美。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会忽略对孩子的赞美,他们总是很容易发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忽视了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其实赞美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及时赞美孩子学习中的每一个小进步,会激发起孩子对自己的信心,能对学习起到积极的摧动作用。
赞美并不一定用那些固定的词语,有时,投以赞许的目光,伸出拇指做一个夸奖的手势,送一个鼓励的微笑,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赞美是人间最好的礼物。经常留意可以赞美的好事,它会增强你积极的心态。你也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周围有很多以前从没注意到的快乐!赞美别人是一个快乐的习惯!也是一个人际关系的技巧。
学会储蓄你的信用
中华民族历来是强调信用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把信用和信义看得非常重要。孔子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还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都是强调一个“信”字。
东汉时,张劭与范式同在洛阳读书,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学业结束了,二人分别时,张劭伤心地说:“今日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范式安慰张劭说:“不要伤心,两年后立秋的那天,我一定会去看你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约定的日期到了,张劭对母亲说:“母亲,范式快来了,我们赶紧准备准备迎接客人吧!”
张母说:“傻孩子,范式家离这里有一千多里路,人家当时只不过安慰你才那么说的,怎么会真的来呢?”可是刚过中午,范式就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张母为此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啊!”范式进堂屋拜望了张劭的父母之后,与张劭一家开怀畅饮,随后欣然辞别。
范式守信的故事,至今都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美谈。古人尚且能够如此,在交通如此便利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以范式为榜样,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自古以来,讲信用的人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赞颂,不讲信用的人则受到人们的斥责和唾骂。李白曾在他的《挺干行》中写道:“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所谓“抱柱信”是说一个叫尾生的男子和一个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还没有来,河水涨了。尾生为不失信用,还是不走,宁可抱住桥柱,被水淹死。尾生的行为是过于迂腐拘泥,但他表现出的精神却受到称颂。
如果你有钱,就可以立即存入银行,可是,信用不会像钱这样来得容易,用得方便,取得信任是要长时间积累的。正因为信誉无法在一朝一夕中形成,所以平时一定要学会储存你的信用。
商鞅变法时,为树立威信,推动改革,在国都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能搬此木到北门者,赏五十金。”有人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当众赏他五十金。商鞅的举动意在树立威信,博取百姓的信用,让百姓相信他是个说话算数的人,而他更深层的目的在于推行即将颁布的改革措施。
即使在今天的社会交往中和个人事业发展中,守信用、重诺言也仍然是应遵循的道德标准,是为人处世的一条准则和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为自己建立信用,而且要每天不断地累积才可以。
值得注意的是,许诺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对不应办的事情或办不到的事,千万不能轻率应允。一旦许诺,就要千方百计地去兑现。否则,就会像老子所说的那样:“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一个人如果经常失信,一方面会破坏本人形象,另一方面还将影响本人的人脉关系,甚至事业。
据《庄子·齐物沦》记载,有个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我早上给你们三个栗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听了一个个龇牙咧嘴,嗷嗷乱叫。养猴人转动脑筋,欺骗猴子们说:“好了,别生气了。我早上给你们四个栗子,晚上给三个。”猴子就高兴起来了。
这些猴子的高兴大概只是暂时受蒙蔽所致。天长日久,聪明的猴子自然会领悟到养猴人的狡诈和卑鄙,从此不再相信他,那时候,养猴人可就要自认倒霉了。因为朝三暮四式的狡诈,必然失信于人,失信于人,不仅显示其人格卑贱,品行不端,而且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顾短暂不顾长远的愚蠢行为,终将一事无成。
曾经有一个出版人叫琼斯,他曾用一种很好的技巧,树立起了他的声誉,结果由一个普通的职员升为一家报馆的主人。他的故事对我们储蓄信用很有启发:
琼斯在开始他的建树计划时,首先向一家银行借了50美元并不急需要用的钱。他说:“我之所以借钱,是为了树立我的声誉。其实我根本就没有动过这笔借款,当借期一到,我便立即将这50美元钱还给了银行。几次以后,我便得到了这家银行的信任,借给我的数目也渐渐大了起来。最后一次借款的数值是2000美元。这次我用它去发展我的业务。”
琼斯还说:“后来我计划出版一份商业方面的报纸,但办报需要一定的资金,我估计了一下,起码需要1.5万美元,而我手头上总共才不过5千美元。于是,我再次到那家银行,也再次去找每次借我钱的那个职员,当我将我的计划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们以后,他愿意借给我1万美元。不过,他要我与银行的经理洽谈一下。最后,这位经理同意如数借给我1万美元,还说:‘我虽然对琼斯先生不太熟悉,不过我注意到多少年以来琼斯先生一直向我们借款,并且每次都按时还清。”’琼斯就是这样获得了别人的信赖。
承诺的力量是强大的。遵守并实现你的承诺会使你在困难的时候得到真正的帮助,会使你孤独的时候得到友情的温暖,因为你信守诺言,你诚实可靠的形象推销了你自己,你便拥有了更广博的人脉,便会在生意上、婚姻上、家庭上获得成功。
这并不是空话,有许多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企业无不是把信誉推到第一位,受人尊敬的人无不是守信用的楷模。
所以,你必须重视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生活总是照顾那些讲话算数的人,食言则是坏习惯。为了遵守诺言,你可以放弃一些东西,但一定要给人一个可信的印象。
善待他人,帮助他人
有人说,你对着镜子微笑,回报给你的也是一张笑脸,你对着它生气,回报给你的一定是一张生气的脸。这句话说明,一个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一位在台湾经商的朋友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她作为一名公司职员去美国芝加哥参加一个家用产品展览会。午餐就在快餐店里自行解决,当时人很多,她刚坐下,就有人用日语问:“我可以坐在这里吗?”抬头一看,是一位白发长者正端着饭站在面前。她忙指着对面的位子说:“请坐。”接着起身去拿刀、叉、纸巾这类东西,担心老人家找不到,便帮他也拿了一份。一顿快餐很快就吃完了,老人临走时递来一张名片,说:“如果以后有需要,请与我联络。”她一看,哟,原来老人是日本一家大公司的社长呢。
一年以后,她自己注册了一家小公司。生意做了不到一年,客户突然不做了,而这时新一年的生产计划已经定了!怎么办?真的一起步就要破产吗?她突然想起那位日本老人,就抱着一线希望写了一封简单的信,说不知您是否还记得我,我现在自己开了一家小公司,希望您能来看一看。信发出后一个星期,就收到了回信,老人说即日启程来台湾。他真的来了,还拿出样品让她试加工,在肯定了产品和质量之后,当场下了足够她做一年的大订单。她惊喜地问:“您在台湾有很多大客户,而我这里只是个小公司,您真的信得过我吗?”老人从皮箱里拿出一本书来,名字叫做《人心的储存》,说:“当初你给我帮助时,你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回报。就像我在书中所写的:‘人心就像一本存折,只有打开来才知道到底有多少收益。’每本心的存折正是用一点一滴的善去积累的。”
还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又冷又黑的夜晚,一位老妇人的汽车在半路上抛锚了。她等了半个多小时,总算有一辆车经过,开车的男子见此情况便下车帮忙。几分钟后,车修好了,老妇人问他要多少钱,他回答说:这么做只是为了助人为乐。但老妇人坚持要付些钱作为报酬。中年男子谢绝了她的好意,并建议把钱给那些比他更需要的人。最后,他们各自上路了。
随后,老妇人来到一家咖啡馆,一位身怀六甲的女招待即刻为她送上一杯热咖啡,并问她为什么这么晚还在赶路。于是老妇人就讲述了刚才遇到的事,女招待听后感慨这样的好心人现在真难得。老妇人问她怎么工作到这么晚,女招待说是为了迎接孩子的出世而需要第二份工作的薪水。老妇人听后执意要女招待收下200美元小费。女招待惊呼她不能收下这么一大笔小费。老妇人回答说:“你比我更需要它。”
女招待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她丈夫。然而,碰巧的是,原来她的丈夫就是那个好心的修车人。
这故事讲出这样一个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在“播种”的同时,也种下了自己的将来,我们做的一切都会在将来某一天、某一时间、某一地点,以某一方式,在我们最需要它的时候加以回报。
去年,在南海一位朋友家喝酒,酒桌上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教师生活清贫,都四十多岁了还没有自己的房子,一家三代六口人都挤在两间小屋子里。他很想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房价一年比一年高,他那点工资根本没法赶上房价的上涨幅度。这一年,他家附近新开盘了一个小区,他咬了咬牙,和妻子一起去售楼处询问情况,没料想在售楼处碰到了开发公司的老板。巧的是这位老板和教师还有一段渊源。原来,教师已经去世的父亲当年不仅救过这位老板父母的性命,还经常接济他们。后来,因拆迁两家失去了联系。这次机会凑巧,在售房处与父亲朋友的后代相遇了。于是,带着感恩的心情,老板连卖带送,以很便宜的价格卖了一套房子给这位教师,终于圆了他的新房梦。
这位教师的父亲生前做的善事,竟然使子孙后代受惠。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真情就是无价之宝,胜过所有的金银财宝。只有善待他人,帮助他人,为幸福播种,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幸福。
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夜晚,刮着北风,透着刺骨的寒冷,一对老夫妻步履蹒跚地走在街上。由于夜深了,天气寒冷,很多旅馆不是已经满员,就是早早关了门。这对夫妻又冷又饿,希望尽快找到住处。
当他们来到路边一间简陋的旅店,店里的小伙计充满歉意地说:“店里客人都满了。”“我们找了好多家旅店,这样糟糕的天气,我们该怎么办呢?”屋外,呼呼地刮着寒风,眼看就要飘起雪花了,让这对夫妻非常发愁。
店里的小伙计不忍心让这两位老人再继续受冻,他说:“如果你们不计较的话,今晚就住在我的床位上吧,我自己在店堂里打个地铺吧。”
小伙计见他们饥寒交迫,又给他们端来热水和热乎乎的饭菜,为老夫妻铺好了床,老夫妻非常感激。第二天的时候,付了双倍的客房费,小伙计坚决不要。他说:“我仅仅做了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你们这么大年纪的人在风雪中,任何人都于心不忍。”
临走时,老夫妻拍着小伙子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只有像你这样的品质,这样经营旅店的人,才有资格做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
“那样太好拉,呵呵。”小伙计并没有在意,“起码总经理的收入可以更好地养活我的妈妈啦。”他随口应和道,哈哈一笑。
没想到,两年后的一天,小伙子收到一封来自纽约的信件,信中夹有一张往返纽约的双程机票,并邀请他去拜访一对老夫妻,就是当年睡他床位的那两位老人。
小伙子来到大都市纽约,老夫妻把小伙子领到最繁华的街市,指着那儿的一幢摩天大楼说:“这是一座专门为你兴建的五星级宾馆,现在我正式邀请你来当总经理。”
朋友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轻的小伙子因为一次举手之劳的助人行为,美梦成真。小伙子不仅得到了好的职位,而且得到了别人的信任。小伙子是幸运的,但是他的幸运不是上帝赋予的,是来自他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古往今来,有许多慷慨解囊、助人为乐的故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且,往往是人们不经意的一次相助,或者很随意的“义气之举”,却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埋下了“福根”。
宽恕他人,升华自己
英国文学史上很有名的小说家托马斯·哈代,曾因受到苛刻的批评而放弃写作;另一位英国诗人托马斯·查特敦,年轻的时候并不圆滑,但后来却变得富有外交手腕,善于与人相处,因而成了美国驻法大使。他的成功秘诀是:“我不说别人的坏话,只说人家的好处。”
这就是说,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但是,善解人意和宽恕他人,需要有修养善于自制。
鲍勃·胡佛是个有名的试飞驾驶员,时常表演空中特技。一次,他从圣地亚哥表演完后,准备飞回洛杉矶。胡佛在300英尺高的地方,两个引擎同时出现故障,幸亏他反应灵敏,控制得当,飞机才得以降落。虽然无人伤亡,飞机却已面目全非。
胡佛在紧急降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飞机用油。正如他所料,那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螺旋桨飞机,装的是喷射机用油。
回到机场,胡佛要求见那位负责保养的机械工。年轻的机械工早已为自己犯下的错误痛苦不堪,一见到胡佛,眼泪便沿着面颊流下。他不但毁了一架昂贵的飞机,甚至差点造成三个人死亡。你可以想象胡佛当时的愤怒。这位负责、严格的飞行员,显然应该为不慎的修护工作大发雷霆,痛责那机械工一番。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胡佛并没有责备那个机械工人,只是伸出手臂围住他的肩膀说:“为了证明你不会再犯错,我要你明天帮我修护我的飞机。”
胡佛如果充满愤怒地责骂那位机械工一顿,这是情理之中的事,相信那位机械工也只得流泪接受,但这样做并不能挽回或弥补已成事实的损失,很可能会给机械工的心灵造成一种更大的负担,甚至伤害。胡佛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宽恕了那位机械工的过错,同时也升华了自己。
在美国一个市场里,有个中国妇女的摊位生意特别好,引起了其他摊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无意地把垃圾扫到她的摊位前。这个中国妇女只是宽厚地笑笑,不予计较,反而把垃圾都清扫到自己的角落。
旁边卖菜的墨西哥妇人观察了她好几天,忍不住问道:“大家都把垃圾扫到你这里来,你为什么不生气?”
中国妇人笑着说:“在我们国家,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就代表会赚很多的钱,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这里,我怎么会舍得拒绝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来越好吗?”
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现了。
这位中国妇女化诅咒为祝福的智慧确实令人惊叹,然而更令人敬佩的却是她那与人为善的宽容的美德。她用智慧宽恕了别人,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俗话说,和气生财,自然她的生意越做越好。如果她不采取这种方式,而是针锋相对,又会怎样呢?结果可想而知。
《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父亲喜欢后妻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舜非常聪明,他们想杀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候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走了。他们本以为舜必死无疑,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并讨论说:“这回舜准死了,现在我们可以把他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父亲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们多么想念你呀!”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们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们帮助我来料理呢。”
舜的父亲和弟弟经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舜。
宽恕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宽恕伤害了自己的人更难。也正因为如此,那些胸怀宽广的人才更受人尊敬。中国妇女因为宽恕使自己的生意越做越火,舜因为宽恕的美德受到尧的赞赏而坐上了帝王的宝座。所以说,宽恕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宽容是一种美德,“以德报怨”,用爱来化解仇恨,仇恨也会化成爱。如果我们不断地用爱包容他人,那么整个世界都将充满爱。
满足别人,快乐自己
相传华盛顿小的时候很自私,到了16岁的时候,他们家门前有一棵苹果树,果子长的又小又苦,华盛顿就跟父亲说:父亲,我们把这棵苹果树给砍了吧,苹果一点都不好吃。他的父亲回答:儿子,要砍等明年这个时候再砍吧。当时华盛顿不明白父亲的意思,就问:为什么啊,父亲说:别问了,到了明年就知道了。
到了第二年,苹果可以吃的时候,树上的苹果长的又大又甜。华盛顿很高兴,同时又很奇怪。就问他父亲:父亲,为什么今年的苹果又大又甜啊,跟去年完全不一样了。他父亲就回答他:儿子啊,你知道今年的苹果好吃,但是你知道我在这一年中,付出了多少精力吗?经常给这棵苹果树施肥、除草、整枝,这样才使现在的苹果又大又甜。所以啊,儿子,你要记住一句话:你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必须要先满足别人的需求,如果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你就能获得快乐和幸福。
是的,在这个世上,需求是相互的,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你只要满足了别人的需求,别人迟早会满足你的需求。
美国议长蒂普奥尼尔,1934年,当他还在波士顿大学读四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参加了坎布里奇市议会席位的竞选。竞选那天,他凑巧遇到一位女邻居。女邻居对他说:“你在我的街对面已经住了18年,冬天你在我们家路上铲过雪,夏天你为我们家花园剪过草,即使不是必需的,我也会投你一票。”这就是满足别人需求的好处,不但营造了人际关系网.而且也为自己的事业成功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要只想别人对你如何,只想影响别人,让别人满足你的需要,而要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替别人着想。在你想让他人为你做什么的时候,问问自己,须为他人做什么。了解别人的需求,恰当地给予满足,在满足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能得到满足。
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话的意思是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相反。有人对此有更深的理解,他认为孔子说的“成人之美”即成全他人的好事,这种成全也包含了想方设法地去帮助他人实现美好的愿望。
小时候,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经过一片草地时,看见一只蝴蝶被花茎卡住了。于是她小心地移开花茎,让蝴蝶飞向大自然。后来蝴蝶为了报恩,化做一位仙女,对小女孩说:“请你许个愿吧!我将让它实现。”小女孩想想说:“我希望快乐”。于是,仙女在她耳边说了一番话便飞走了。后来,这个小女孩果真快乐地度过了一生。而这个快乐的秘密就是: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使他们获得满足。
让别人满足,确实是一种快乐。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帮助别人攀登的人,自己也会爬得很高。在这个世界上,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一个人无力去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为人处世,不能仅从“一己”考虑,只有多为别人着想,人们才会给你以友善的回报。
乌鲁木齐有一个叫李锡娥的老人,不到一米六的个头,斑白的头发,脚穿一双布鞋,天天走街串巷,为社区居民服务工作。多年来,她热心于社区工作,除了计划生育教育,还照顾社区孤寡老人贾桂兰十余年,帮助社区无业青年阿力木·托合提找工作,还当起了民族团结义务宣传员。“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快乐自己。”这是老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35岁的阿力木·托合提逢人就夸赞李锡娥。他家住北山社区,没有稳定的工作,妻子又是聋哑人,全家六口人的生活一直很拮据。“我父母走得早,这些年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经济上,李阿姨就像我的妈妈一样照顾我们一家,她就是我的妈妈!”
阿力木·托合提说,李锡娥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向居委会申请让他来社区当联防队员。“我的孩子生病了,发烧一直不退,给孩子看病打针的钱还是李阿姨出的呢。李阿姨每个月的工资几乎给贫困户贴完了。”
无论多忙,李锡娥都会抽空专门去看望89岁的贾桂兰老人。“十几年了,我已经习惯了。”李锡娥说,在她的日程表里,照顾这个大姐一直是她的义务。
“我院子里的煤、红薯、白菜什么的都是锡娥给我买的,她每个星期都要来看我两三次,几天不见都想得慌!”贾桂兰说。
李锡娥早上9点上班,晚上有时候排查流动人口要到11点才能忙完,而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我不能眼看着他们有困难不帮忙,而且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快乐自己!”
困难中的人,伤心的人,拥有一朵花,感觉就像拥有了整个春天。我们只要像李锡娥老人一样,为他们献出一颗暖暖的爱心,那么,我们就是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幸福的天堂。
是啊,当你尽自己所能,成人之美时,你就是在帮助你自己。因为当接受你帮助的人对你十分感激时,你就会感受到一种温情,这种温情让你舒服,这种因为使别人幸福而令自己欣喜万分的感觉,能使你知道幸福的真正含义,能让你远离人情冷漠。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为你自己找到快乐的最有保障的方法就是向别人奉献你的精力,努力使他人获得满足,因为别人满足,所以自己快乐。幸福是捉摸不定、透明的事物。如果你决心去追寻幸福,你将会发现它难以捉摸;如果你把满足带给其他人,那么幸福和快乐自然就会来临。”
坦然自嘲,妙语解颐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遇到令人尴尬的人,做出使自己尴尬的事情,而且因此陷入一种狼狈的境地。这时略施幽默来进行自我调节,便能抹掉困窘,扭转尴尬局面。
在一个女孩的订婚宴会上,她很想给未婚夫的亲戚们留下好印象。她微笑着走进宴会厅,不料绊倒了一座落地灯,灯撞翻了小桌子,她正好踉跄地跌在小桌子上,摔了个四脚朝天。她立刻跳起来,站直了说:“瞧!我也能够玩扑克牌把戏!”她幽默的做法一下子就把尴尬的场面扭转了,而且还给人留下了聪明大方,对自己充满信心的好印象。仅这一件小事,人们就已充分了解了她的智慧和能力。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可是在幽默的领域里,“笑话自己”是一个得到了普遍认同的观点。瓦尔特·雷利(Wdter Raleigh)说:不论你想笑别人的哪一点,先笑你自己。试想当一个人想说笑话,讲讲小故事,或者造一句妙语,一则趣谈时,取笑的是自己,其他人谁会不高兴呢?所以说,想要制造幽默,最安全的目标就是你自己。
美国幽默作家罗伯特就主张以自己为幽默对象,或者说“笑话自己”。运用这种方法,在生活中的各种场合,我们都可以发现笑料,引出笑声,为人们解除愁闷和紧张。长此以往,就能获得一种幽默智慧,能够承受各种既成事实,更有信心去努力改善现状,也能够增加自己的亲和力。
比如在双方交谈刚开始,尚未开宗明义之前,来一个巧妙的逸乐幽默,使对方处于欢乐激情之中,达成情绪上的“晕轮”,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样,首先给被求方以轻松感,然后再侧面谈及农家之苦,把对方的骄傲情绪和同情心调动起来,他们自然乐于施舍于她了。利用自我解嘲幽默,可生动地暗示自己的处境,唤起对方的同情。
有一个人向他的朋友抱怨:“我越来越老了。”当然,朋友告诉他,他看起来仍和从前一样年轻。
“不,我不年轻了。”他坚持说,“过去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你还不结婚?’而现在他们问:‘你当年怎么会不结婚呢?”
朋友在被他的幽默逗笑的同时,也不免会为他年华逝去,却还没有成家而同情他。要获得他人的同情,我们要首先脱掉虚伪的外衣,真诚地表露自己.而趣味思想的幽默能帮助我们移去障碍和欺骗。有时候,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们会犯一些小错误,闹一些小笑话,这时候,就可以用幽默来帮助我们表达真诚。
幽默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只有聪明人才能驾驭的艺术,而自嘲又被认为是幽默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能自嘲的人必然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自嘲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丑处不予遮掩,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博人一笑。一个人如果没有豁达、乐观、超脱、调侃的心态和胸怀,是无法做到自嘲的。自以为是、斤斤计较、尖酸刻薄的人更是难以望其项背。自嘲不伤害任何人,因而最为安全。你可用它来活跃气氛,消除紧张;在尴尬中自找台阶,保住面子;在公共场合表现得更有人情味。
幽默地面对生活,借着笑的分享,就可以把琐细的问题摆在适当的位置,和整个生活相形之下问题就显得很小了,这有助于我们轻松地获得他人的同情,也能使人重振精神。
有时候,我们也难免会撒谎或者欺骗他人。而当我们偶尔犯了错误,受到谴责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谅解。我们相信,绝大多数人是诚实的,善良的,因而我们采取幽默的方式争取他人的谅解。
一个妇人打电话给电工:“喂,昨天请你来修门铃,为什么到今天还没有来?”电工答道:“我昨天去了两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人们听后肯定会轻松地一笑,其意绝不在讽刺电工的服务态度,电工的愚笨反而使我们觉得可爱,进而谅解他的工作失误。
有一位职员,上班时间趴在桌上睡着了,他的鼾声引起了同事们的哄堂大笑。他被笑声惊醒后,发现同事们都在笑他,有人道:“你的‘呼噜’打得太有水平了!”他一时颇不好意思,不过他立即接过话茬说:“我这可是祖传秘方,高水平还没发挥出来呢。”在大家的一片哄笑中,他为自己解了围。
在幽默的领域里笑自己是一条不成文的法则,你幽默的目标必须时刻对准你自己。这时,你可以笑自己的观念、遭遇、缺点乃至失误,也可以笑自己狼狈的处境。每一个迈进政界的人都得有随时挨“打”的心理准备,如果缺乏笑自己的能力,那么他最好还是去干其他事情。
一次,陈毅到亲戚家过中秋节。一进门就发现一本好书,便专心读了起来,边读边用毛笔批点,主人几次催他去吃饭,他不去,就把糍粑和糖端来。他边读边吃,竟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直往嘴里送。亲戚们见了,捧腹大笑。他却说:“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自己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人们喜爱陈毅,难道和他的这种豁达、幽默没有联系吗?把自己作为笑的目标,以此来沟通信息、表达看法是最令人折服,最能获得信赖的。以取笑自己来和他人一起笑,这能够让他人喜欢你,尊敬你,甚至钦佩你,因为你用你的幽默向他人展现了你善良大方的品质。
威廉对公司董事长颇为反感:他在一次公司职员聚会上,突然问董事长:“先生,你刚才那么得意,是不是因为当了公司董事长?”
这位董事长立刻回答说:“是的,我得意是因为我当了董事长,这样就可以实现从前的梦想,亲一亲董事长夫人的芳容。”
董事长敏捷地接过威廉取笑自己的目标,让它对准自己,于是他获得了一片笑声,连发难的人也忍不住笑了。
所以说,有幽默感的人往往思路敏捷,反应迅速,在复杂的环境中从容不迫,妙语连珠,常常能够凭借幽默的力量化险为夷。
懂得转弯,学会遗忘
前几天,碰到一个老同学,说起社会上的很多不公平现象。老同学说,他是一个直爽的人,凡事爱说真话,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总爱碰壁。我劝他:凡事想开些,别太认死理,别那么较真,别做生活中的“二愣子”。
所谓“二愣子”,是形容一个人愣头愣脑、性格倔强、认死理、喜欢抬杠、做事考虑不周、不计后果,也就是不懂得灵活多变,不懂得转弯。
有位哲人说,做人要像山一样,做事要像水一样。山是挺拔巍峨的,水是灵活多变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原则,做事要灵活多变,行不通时就要懂得转弯。
小时候,父亲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禅师对大伙儿说自己法力无边,能将附近的一座大山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移到自己的跟前。大家虽都不信,但也想看看这位禅师究竟会怎样做,于是很多人都去看禅师移山。此后每一天,大家看到禅师都对着山凝神运气,口中念念有词:“山过来,山过来,山过来……”
眼看着承诺的时间一天天临近,大伙儿依然没看到山有一点前移的迹象,于是看他的人一个个离开了,很多人都觉得禅师欺骗了他们。此后的每一天,禅师依然努力地喊着,声音更大了,也更虔诚了,但是山仍然没有一丝一毫的移动。
最后一天终于来到了,绝大多数人都已经失望地离开了,最后只有一个小伙子依然坚守着,因为他相信老禅师一定会给他惊喜的。傍晚时分,禅师突然大叫一声:“山不过来,我过去!”,随即迅速向山脚下冲去。几分钟后,愣在那里的小伙子惊呆了,因为他看到山虽然没有移动,但分明已经在禅师的面前了。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很多年过去了,我总会时不时地想起它,想起老禅师说的那句话:“山不过来,我过去”。我总觉得有一种奇异的力量在吸引着我。如今再细细想想,这个故事确实给了我很多启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做事要灵活多变。
老禅师不是神仙,自然知道山不会跑到自己跟前。他这么做其实就是要人们懂得,做事不能太死板,应该灵活多变,达到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有一种以捕食鱼类为生的鸟类,其嘴的形状,直直的,上下两部分都又长又宽阔。吞吃食物时,有的常常把捕到的鱼儿往空中一抛,让那条鱼头朝下尾朝上落下来,然后一口接住咽了下去,这样的吃法可以使鱼在通过咽喉时,鱼翅的骨头由前向后倒,不会卡在喉咙里。
社会复杂多变,为人处世,求人办事也一样会碰到各种“刺儿”,这个时候便不能一条道跑到黑,而应该想办法兜个圈子,绕个弯子,避开钉子。这是做人应该具备的策略和手段。连鸟都会“把鱼倒过来吃”,聪明人更不会赤膊上阵,硬碰钉子,让刺卡在喉咙中。
很多时候,人不仅要懂得转弯,而且要学会忘记,要学会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经一处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
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伯跟马沙为一件小事吵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
当他们旅游回来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上?马沙回答:“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我会记住的。至于他打我的事,我只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千二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牢记别人对你的帮助,忘记别人对你的不好,这才是做人的本分。
记得在佛经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小和尚和老和尚一起去化缘,小和尚毕恭毕敬,什么事都看着师父,走到河边,一个女子要过河,老和尚背起女子过了河,女子道谢后离开了。小和尚心里一直想着,师父怎么可以背那个女子过河呢?但他又不敢问,一直走了20里,他实在憋不住了,就问师父,我们是出家人,您怎么能背那女子过河呢?
师父淡淡地说,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可你却“背”了她20里还没放下。
老和尚的话充满禅意,也是人生的道理。人的一生像是一次长途跋涉,不停地行走,沿途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风景,历经许许多多的坎坷,如果把走过去、看过去的都牢记心上,就会给自己增加很多额外的负担。阅历越丰富,压力就越大,还不如一路走来一路忘记,永远轻装上阵。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时光不可能倒流,除了吸取经验教训以外,大可不必耿耿于怀。
乐于忘怀是_种心理平衡,需要坦然真诚地面对生活。有些人能够忘记失意时的尴尬和窘迫,却对顺境时的得意津津乐道,岂不知成功和失败一样会留在过去,老是沉湎于过去不能释怀,常常说我年轻那会如何如何,拿明日黄花当眼前美景,让过眼烟云在心头永驻,沾沾自喜,自鸣得意,陷自己于虚妄之中,不思进取,裹足不前。所以说,英雄不提当年勇是有道理的。而反复咀嚼过去的痛苦,永远一脸的苦大仇深就更不足取了。
在我们的人生里,记忆盛不下太多的往事,一路走来,我们注定要忘记许多。学会忘记是“去粗取精”,只有忘记那些本该忘记的,需要牢记的才会在心底永存,人生才会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