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 掌控你的情绪
俗语说:“一个愤怒的人只会破口大骂,却看不见任何东西。”有人说,愤怒的人恢复理智时,会把怒气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如同银行的存款可以生息,贮存在心中的怒气,他日会累积成痛苦的根源。
愤怒加上情绪的煽动,会燃烧得更为炽热,尤其是情绪的背后还有欲望作祟。在盛怒的当下,人会失去理智,变成伤人伤己的危险动物。
愤怒会使人赔上自己的声誉、工作、朋友及所爱的人,以及心灵的宁静、健康,甚至失去自我。
一个人如果能够每时每刻都用一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世间的人与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中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就能够时时拥有一颗宁静的心。
有一位妇人脾气十分古怪,经常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生气。她也很清楚自己的脾气不好,但她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朋友对她说:“附近有一位得道高僧,你为什么不去向他诉说心事,请他为你指点迷津呢?”于是她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找那位高僧。
她找到了高僧,向他诉说心事,言语态度十分恳切,渴望从高僧那里得到启示。高僧一言不发地听她阐述,等她说完了,就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然后锁上房门,无声而去。
妇人本想从禅师那里听到一些开导的话,没想到禅师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把她关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屋子里。她气得跳脚大骂,但是无论她怎么骂,禅师就是不理会她。妇人实在忍受不了,便开始哀求,但禅师还是无动于衷,任由她在那里说个不停。
过了很久,房间里终于没有声音了,禅师在门外问:“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生自己的气,我怎么会听信别人的话,到你这里来!”
禅师听完,说道:“你连自己都不肯原谅,怎么会原谅别人呢?”于是转身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还生气吗?”
妇人说:“不生气了。”
“为什么不生气了呢?”
“我生气有什么用呢?只能被你关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屋子里。”
禅师说:“你这样其实更可怕,因为你把你的气都压在了一起,一旦爆发,会比以前更加强烈。”说完又转身离去了。
等到第三次禅师问她的时候,妇女说:“我不生气了,因为你不值得我为你生气。”
“你生气的根还在,你还没有从气的旋涡中摆脱出来!”禅师说道。
又过了很长时间,妇人主动问道:“禅师,你能告诉我气是什么吗?”
高僧还是不说话,只是看似无意地将手中的茶水倒在地上,妇女终于顿悟:原来,自己不气,哪里来的气?心地透明了,了无一物,何气之有?
释尊曾经谈及嗔怒的破坏力,当一个人生气时,会有七件事情降临在他身上。
1虽然刻意装扮,依然丑陋不堪。
2虽然睡在柔软舒适的床上,依然疼痛缠身。
3误把善意作恶意,错把坏人当好人,做事鲁莽不听劝告,导致痛苦与伤害。
4失去辛苦赚来的钱,甚至误触法网。
5失去勤勉工作得来的声望。
6亲友形同陌路,不再同你为伍。
7死后将转世投胎到畜生道,因为一个任怒气驾驭自己的人,身心及言语皆表现得不健全,而造成令人惋惜的结果。
这七种亲痛仇快的不幸,就是愤怒带给人的后果。
世间万物,危害健康最甚者,莫过于生气,诸如咆哮如雷的“怒气”,暗自忧伤的“闷气”,牢骚满腹的“怨气”,有口难辩的“冤枉气”等。“气”乃一生之主宰,与人体健康关系甚密。若“心不爽,气不顺”,必将破坏机体平衡,导致各部分器官功能紊乱,从而诱发各种疾病和灾难。所以《内经》就明确指出:“百病生于气矣。”
我们嗔怒的锋刃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它既伤害了别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嗔,这把双刃剑,剑锋所向,最终归结在我们自己身上。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谿刻当矫之以浑厚。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嗔剑就挂在每个人心间,出鞘不出鞘,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人贵在了解,彼此相互沟通,增进了解,知道人都有弱点和局限,便可化解嗔怒。
一个懂得欣赏别人优点,能一眼看出别人优点的人,不容易犯嗔怒。相反,老是挑剔强求别人的人,处处看不惯别人,自然容易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