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第四章2拥有一双会听话的耳朵胜于千言万语
民间有一种很有意思的说法,说的是人们为什么老拜观音菩萨呢,就是因为她只听不说。虽然是一个笑话,却说明了倾听在社会交际中的重要性。
在西方有这样一句流行的谚语:“上帝给我们两只耳朵,却只给了一张嘴巴,其用意是要我们少说多听。”
我们知道,人们往往对自己的事更感兴趣,对自己的问题更在乎,更喜欢自我表现。一旦有人专心倾听我们谈论自己时,我们就会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听话者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说话者的兴趣。假如你是一个说话者,而你的交流者没耐心听你讲话,或者把你的话当耳边风,随便敷衍,你会有好的感觉吗?相反,如果对方相当重视你的谈话,你肯定更容易和对方交流。
对此,戴尔?卡耐基曾讲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有一次,卡耐基在纽约书籍出版商齐?马?格林伯格举行的晚宴上结识了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他以前从来没有和植物学家打过交道。后来,卡耐基写下了这次交谈的经历:
“我发现此人非常有魅力。老实说,我是恭恭敬敬地坐在椅子上听他讲述印度大麻和室内园艺的事。他还跟我讲了关于那些不屑一顾的土豆的事。我自己也有一个小小的家庭苗圃——他还善意地指导我如何解决我遇到的一些问题。
“正如我所说的,我们是在参加一个晚宴,那里当然有几十位客人,但是我违背了所有的客套礼俗,对其他客人好像熟视无睹,只是一个劲地同那位植物学家一连谈了好几个小时。午夜来临,我同所有的客人道了晚安之后就离开了。那位植物学家转过身去对主人说了几句恭维我的话,说我‘最富于魅力’,说我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最后,他说今晚和我聊得很带劲,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
卡耐基后来回忆说:“天哪!我几乎什么都没有说。”一个人在3个小时内几乎什么话都没有说,竟然会被认为是很投机的交谈伙伴,实在出人意料,但事实上又在情理之中。从植物学家来看,卡耐基是把他作为志趣相投的话友;而从卡耐基来看,他本人只是一名耐心的听众,只是不断地鼓励对方说话。
卡耐基告诉那位植物学家,他受到了优厚的款待和极大的收益——事实上也是这样,他希望从植物学家那里获得他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那些知识。
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是,希望具有重要性。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人际交往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法则就是,时时让别人感到重要。人一旦了解对方重视自己,他就能想方设法回报对方,也会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倾听很重要,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年轻女性却不注意倾听,她们是人群中的活跃者,她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在喋喋不休之中让自己占尽谈话的“风头”,而忽视了别人也有谈吐的欲望,别人也渴望交流,最终,在有意无意间,令人感到压抑和被忽视。她们伤害了别人,自己当然也得不到好人缘。这是一种极其幼稚和狭隘的行为。
玫琳凯?艾施在《玫琳凯谈人的管理》一书中,曾对倾听的影响做了如此的说明:“我认为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是自己最大的疏忽。”玫琳凯经营的企业能够迅速发展成为拥有20万名美容顾问的化妆品公司,其成功秘诀之一是她相当重视每个人的价值,而且很清楚地了解员工真正需要的除了金钱、地位,还有一位真正能“倾听”他们意见的知心人。因此,她严格要求自己,并且使所有的下属人员铭记这条金科玉律:倾听,是最优先的事,绝对不可轻视倾听的能力。
有许多顶尖的行销人员,他们根本不是滔滔不绝,具有口吐莲花口才的人,说服能力也好不到什么程度,然而,他们的业绩却高出同事10倍、20倍之多。你可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吗?原因主要在于能否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听自己的话,这是人的一种心理欲求。如果一个人在交际中一直以自己为中心,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就会让人感到乏味和厌倦。所以西方人常说:“与人交谈,犹如弹弦一般,当别人感到乏味时,便要把弦按住,使它停止振动、发声。”当你忍不住要夸夸其谈的时候,请多想想这样所带来的恶果吧。
话说多了,就会让人生厌,也容易“祸从口出”,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学会静心倾听。注意听,给人的印象是谦虚好学,专心稳重,诚实可靠;认真听,能减少不成熟的评论,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善于听,能让你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