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商道精髓: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鸡口虽小,乃进食;牛后虽大,乃出粪。”温商认为,自己为自己干,哪怕再小,但它是自己的,干起来才有兴趣,才会认真努力去做。所以,温商没有“找工作”的观念,只有“找生意做”的念头。这种“老板哲学”实际上非常符合人的本性,因为“人无恒产者,故无恒心”。
法国皇帝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温商则说:“不想做老板的人肯定不是温州人。”温商常常这样说“有钱做老板,没钱也要做老板”,“赚钱是老板,不赚钱也是老板”,“大小都是个老板”。
江浙一带本是水乡,但温州因为山高水远,与外界不相交通,自古以来民风剽悍。民风剽悍之处多出土匪军阀,比如东北、湖南、四川;但温州属于异数,是多出老板。
老板情结是什么?就是一定要自己为自己干,哪怕“事业”再小,但它是自己的,干起来才有劲,才能卯足劲去干。
1980年的一天,北方某著名高校门口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摆摊补鞋,一时议论纷纷,引起了大家的好奇。不过,她的手艺不错,同学们也愿意来她这里补鞋,生意出奇得好。当然,也有男生偷偷地向她递过纸条,她都是一笑了之。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男教师来补鞋,和她拉起了家常:“姑娘,你是哪里的人啊?”“我是温州人!”那姑娘很诚恳地回答。“你这么年轻漂亮,大庭广众之下为人家补鞋,不觉得丢面子吗?”温州女孩子一边熟练地补着鞋,一边低着头说:“靠手艺挣钱,丢什么面子呀?”温州女孩说得不卑不亢。男教师一时语塞,继而道:“那你就这样一直补啊,将来有什么打算呢?”温州女孩子笑了笑说:“我补鞋走了很多地方,就数这大学门口生意最好,我已打定主意了,以后我要在这附近开家鞋店,以后还需要你们常来照顾我啊!”不久后,那温州女孩开了一家专卖温州皮鞋的鞋店。又过了几年,温州女孩在闹市区开了一家鞋城,专门对外批发温州皮鞋。到现在,她已成为拥有千万资产的女企业家。
要想做老板,光有本事还不行,还必须自信、自立和自强。
温商大都非常自信,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这一点在许多人看来不算什么,但实际上并不那么简单。不少人都有一种依赖心理,总是希望别人帮助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在温州,见不到这样的人,他们自己找事做,干这样挣不到钱就干那样,没有想到要依赖别人,他们不愿被别人安排、支配,只愿意自己当老板。
温商为什么喜欢自己做老板?因为做老板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自由。温商理解的自由不是“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任何人也管不了。”他们认为自由就是在精神上有一种优越感,不在于别人怎样评价自己,而是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一般人成不了大事,究其根底,他们的问题主要不在于没本事、没能力,而在于过分在乎他人的目光,干什么都怕别人说三道四,思想上有太多的包袱,不敢放手做事情。温商却不在意别人说什么,想做什么买卖就做什么买卖,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靠正当的手段赚取大钱。
温商在精神上永远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他人的奴隶,追求的就是自主创业中的那份不受拘束的自由和激情。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在“朝九晚五”地为别人工作,每月领取固定的薪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是感叹自己挣得太少。
需要问的是:你究竟有没有决心打破这种平稳,跳到“游戏”的圈子之外来另谋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像温商一样自己当个老板!
虽然创业之初的老板不好当,不仅要失去平稳安适的生活,还得备尝工作的艰辛,以及承担经营的风险和随之带来的
对家庭和亲人的影响,等等。一切的一切,都要你付出很多很多。但同时,你却能像温商一样享受到当老板的那份自由和洒脱,当然还有独属于你自己的那一份金钱和财富。
校尉营是太原柳巷的一条街,被称为海鲜一条街,在这里开海鲜餐馆的全是温州人。“阿微海鲜馆”在校尉营是第一家,餐馆的名字源自开餐馆的温州女人,她的名字就叫阿微。在海鲜馆里,阿微时常围一条围裙,像一个厨娘而不像一个老板,而这正是温州人的做派。
1989年,阿微来到太原。原是想来闯一闯北方的天下——因为她老公当时做生意赔了十几万,家里还背着高利贷。她与老公吵了一架,一气之下便来太原看她弟弟。当时她弟弟在太原做小本服装生意,也做得很苦。阿微刚来时手中无钱,只靠摆个小摊,做做鱼丸汤,积累了一点“原始资金”。第二年,她用自己的钱与弟弟合伙开了个小餐馆,自己做起了老板。由于当时在太原开餐馆的温州人很少,阿微的弟弟放弃服装改开餐馆,加上来吃饭的都是温州同乡,免不了有些虚荣心,不敢让人看见自己在当“厨子”,连炒菜时都要打着领带,炒完了菜就赶紧溜出了厨房,装做老板的样子。做姐姐的倒觉得没有什么,为此没少劝弟弟:炒菜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都是靠自己的劳动吃饭。当时太原还没有海鲜餐馆,阿微开海鲜馆最初是为在太原的温州人开的,后来温州人把生意上的山西朋友都带过来,山西人也开始吃海鲜了。海鲜馆生意日渐红火,4年后挂出了现在的招牌。
阿微很能干,也很泼辣。她说自己是男人的性格,不爱哭,除了那次老公做生意赔了本,她生气哭过外就再没哭过。直到现在她还保持着创业初期的习惯,既当老板也当“厨子”,还在厨房干。
在做生意方面,阿微认为最重要的是诚实。她说:“我妈妈从小就教我们,做生意不要在秤上做手脚,做人也是一样,要忠厚,该帮人时一定要帮人。”因此,来阿微这儿吃海鲜的90%是老顾客。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阿微特意把自己20岁的儿子带到太原来,让他学习经营,艰苦创业。阿微最爱说的两句话就是:“是温州人,就要学会做生意。”“是温州人,就要做老板。”
“美国浙江温州工商总会名誉会长朱海风向一位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他遇到两个来自国内的女学生,一个是上海人,一个是温州人。后来他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在学校读书时,上海女孩就住在学校中,毕业后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下班后,就是逛街、购物、去酒吧,每天过着上班族的生活。而那个温州的女孩在学校的时候就出来租房子住,业余时间来打工。有了一定的积蓄后,她就开始自己做点小生意,自己做起了老板,不几年,她在美国就有了自己的店铺,自己的房子。
对此,朱海风感叹说,温州人为了做老板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脏活、累活都能干,总之有什么困难他们都会想办法克服。在纽约,许多成功的温州人都是白手起家,从小到大一点点干出来的。其实,“能当老板、能睡地板”的吃苦耐劳精神就是温州人能做成老板的内因。此外,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温州人中那么多人都是老板,还与温州人“抱团”的习俗有关。 温州籍作家白晖华曾经在他《其实,你不懂温州人》一书中涉及这个话题,曾有一个朋友和他谈道:“真搞不懂你们温州人,文化不好,语言也不懂,到了国外个个都当老板。我们上海人出国的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外语水平也不错,做了几年还是个打工的,最好的也就在洋人的大公司做个高级职员。”
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的:“温州人到了国外,哪怕他口袋里只有几万人民币,只要有了落脚点,就会去寻找目标,有欲盘出去(出让)的小餐馆、小工场或者小店铺,只要适合自己的都可以,看中了就找在国外的亲戚朋友商量,让他们出钱‘朋一朋’,于是这些亲戚朋友都会按照自己的能力慷慨解囊,你出五万,我出十万,很快地便能凑个百十万的。盘下那个餐馆或店铺之后艰苦努力,赚了钱先还债,三五年之后还清了债,再去找更大的铺面或工场。这种凑份子的办法温州话就叫‘朋’,只要大家‘朋一朋’,你就圆了老板梦。当然也有单枪匹马从打工开始的,但这打工的温州人目标也很明确,将来是要做老板的。他先从努力和节俭开始,积攒了钱以后再去盘人家的店铺或工场,以后再慢慢做大。早年出国的老华侨很多是以这种方式起家的,后来出国的年轻人便是用“朋”的办法居多了。你想想,他的文化不高,外语不通,最多只能做苦力,不去做苦力只能当老板啦!你有文化、懂外语,你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就不用去冒风险,你就不能当老板。这也是一种悖论。”
虽然,白晖华的说法不无戏谑和调侃,但是温州人的确有这样抱团的习惯,他们往往是一个人先到了外地,一旦发现商机,立马往回送信:“此处钱多、人少,速来!”于是一发不可收拾,一传十、十传百,雪球越滚越大。这就是温州盛产老板的一个独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