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吃大苦发大财
商道精髓:
“能做别人不愿做的事,能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就能挣到别人挣不到的钱”,这是温商赚钱的经验之谈。
温州地处中国“东南一隅”,隅就是贫苦、边远、相对封闭的地方,长期以来,温州人就仿佛被遗弃在角落里。加之,温州一带三面环山,一面是水,交通相当不便,即使到邻近市县也要翻山越岭。这种不利的地理环境造成了温州与世隔绝的状况。但天性不屈服于现状的温商为了突破这种封闭、贫困的生存环境,都具备一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温州的生意经》一书中,作者曾介绍过:早在《隋书·地理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永嘉县,妇人勤于纺织,有夜浣纱而旦成布者,俗谓之‘鸡鸣布’。”清朝陆进在《东瓯掌录》中记载得更加具体形象:“东瓯一带,妇女勤纺织,寒暑昼夜之间,虽高门巨室,始龀之女,垂白之妪皆然。”她们夏织苎,冬纺棉,昼夜之间,不仅自己织布做衣,还把织成的布拿到市场上出售。这种勤劳刻苦的精神,同样也反映在农业、渔业、手工业等其他社会领域。
宋代温州知事真德秀,曾记温州农民“勤于耕作,土熟如酥;勤于耘籽,草根尽死;勤于修胜,蓄水必盈;勤于粪壤,苗稼倍长”。
明万历《温州府志》有这样的一段记载:“温壤多泥涂,土性浇薄,民以勤力胜之。”
今天的温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奇迹,备受世人瞩目,正是得益于温商这种勤劳吃苦的传统精神。
有人说,小老板靠勤奋吃苦赚钱,中老板靠经营管理赚钱,大老板靠投资决策赚钱。“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就是温商早期创业的真实写照。正是靠这种精神,他们才能在缺乏资源、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能迅速将企业的规模做强做大。创业阶段的吃苦,就是要身体力行,老板自己要多行动、多干活,这样既能节约雇人的成本,又能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市场的行情,更重要的还是能够磨炼自己的意志,使得今后能够以从容不迫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商业挑战。
武汉温州商会副会长、武汉万家隆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云远可称得上是艰苦创业的典型代表。他16岁开始创业,当时身上只有几十元钱,曾经因为走投无路而在武汉街头饿了三天三夜。而现在,他参与投资创建了占地1000多亩的武汉温州工业园,首期投资就接近两个亿。
回忆当初创业之时,罗云远可是吃过大苦,受过大累的人。1987年的一天,16岁的罗云远随身携带一百多块钱走出了家门,出外闯荡。可是到达武汉后不久,他身上只剩下几十元钱了。那个时候,他开始担忧起自己的生计来,只能去吃最便宜的清汤面,连接几天后,连吃面的钱也没了,只好挨了三天的饿。
后来,走投无路的他只好向老乡和朋友求助,借了钱又租了一个门面,从老乡那里借了一部分货物,这样他的一间很简陋的小店面就开张了。开始几年,生意勉强能糊口。自1992年起,他经营状况一年比一年好,每年的收入都能有几十万元。
生意做顺了之后,他的顾客越来越多。但多数顾客来自周边的县城,他们喜欢讨价还价,罗云远不喜欢与这类人接触,所以就请了一个人帮他经营。但不慎看走了眼,那人不善经营,又吃不了苦,最后几乎将他的生意全部砸掉。这时候,罗云远自己又力挽狂澜,苦心经营,最后使生意慢慢好转。温州人对金钱的野心是路人皆知的,罗云远当然不满足于一年几十万的收入。他后来在民生路与一个台湾人合作,开发了华中五金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现在温商在国内及世界各地,仍以“勤劳,能吃苦”为大众所赞誉。无论天南地北,穷乡僻壤,都有温商的足迹。这些都是以“鸡鸣布”为代表的勤劳刻苦传统精神所结的果实,这种精神正是“温州模式”的重要思想基础之一。
犹太人般的温州人,零乱或集中地分散在全世界的每个角落里。公认的坚韧、刻苦和精到骨子里的聪明,凝聚成温州精神的全部精华,千百年来,被散落在各地的温商不断地发扬光大。时至今日,温商无比的韧性和超前的思维,已经成为温州最具特色的一个亮点。
在西班牙的华侨中,西班牙三E公司总裁王绍基先生算是闯荡商海的佼佼者之一。当年踏入商海时,他曾经历了种种艰难、困惑、迷茫、无奈和挣扎。
生于浙江温州的王绍基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曾在杭州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先后专攻指挥和管弦乐器。1985年他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到马德里谋生。初到西班牙,身上只有20美元的王绍基做过中餐馆洗碗工、跑堂,还到邻国葡萄牙跑过小买卖。他在一家小小的成衣加工厂里做熨衣工,度过了一生最困难的时期。拥挤的车间非常简陋,白天在这里做工,晚上也在这里睡觉。没有床,就睡在从马路边捡来的破床垫上。马德里的夏天非常炎热,通风不良的车间气温有时高达40℃以上。熨衣工手握滚烫的熨斗,更是热得难以忍受。王绍基负责熨烫裤子,半分钟必须熨烫好一条裤子,这在常人看来,的确是个又苦又累又紧张的工作。
但王绍基坚持了下来,而且时常抽空到当地中国人办的西班牙语学校学习。在西班牙,语言不通几乎是所有华侨都遇到过的一个难题。不通当地语言,就等于是个睁眼瞎,更谈不上有什么发展。西班牙语用途很广,但却非常难学,尤其是听和说方面。西班牙人语速极快,不经过多年的苦学是听不懂也说不出的。经过苦学苦练,王绍基逐步掌握了西班牙语,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初,几年的苦心经营,王绍基创办的三E公司已经成为西班牙进口中国商品的主要合作伙伴,而且从2003年起,王绍基又将经商的触角伸展到新闻媒体方面,创办了一家中文报纸《欧华报》,这使他的事业有了更大发展,人生也更加辉煌。
面对今天的巨大成就,王绍基信奉的人生哲学就是孟子的那句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任何一位成功的商人都清楚,能吃苦只能算是入门的“必修课”,没有吃苦的精神,在生意场上终将一事无成。
温商有一句话:不懂受苦就不懂做生意。学会吃苦耐劳是生意成功的保证,温商有不少人背井离乡,转战各地,并且多是拖儿带女,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