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看不懂的温州人
温州商群是一种独特的商业现象,在商帮史上充满了数不清的传奇!走近温商,我们会观赏到一个斑斓的商业世界,那些宝贵的商业理念、商业智慧、商业精神,它们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珠子,在中国商业史上散发着熠熠光华,也带给渴望致富的个体许多经商启示。
温州商人总是那个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在改革开放前期,许多外地人还在争论不休、犹豫观望时,温州人已在默默地探索实践了,有多少事都是温州人“先吃第一口,先迈第一步”,然后推向全国的;例如:包产到户、股份合作、浮动利率、第二职业、农民进城……浙江人敢为天下先,而且务实能干,他们善于从零起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上其实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温州商人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是最先在地上走出一条跑的那一群人。
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开创精神,许多温商如今已跻身全国乃至全球同类行业的几名。正泰集团的老总南存辉,奥康集团有限公司老板王振滔……这些都是各种富豪排名榜的常客。有统计说,温州民企100强里面,约有70%的老板出身于农民、工人、裁缝、修鞋匠等阶层,有人因此把他们叫做“草根温商”。从草根到富豪,没有一股敢打敢拼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这样的转变的。温商作为新时期以来“全国第一商帮”,他们走过的创业之路都被打上了敢为天下先的烙印。
与京商具有“红顶”商人背景,或凭着新兴产业起步可以迅速成长壮大的创业道路不同,起于草根、大多由传统产业做起的浙商要想走向成功,常常需要超越常人的胆识甚至剑走偏锋的豪气和勇气。他们大多白手起家,商业嗅觉敏锐,胆识过人,并且有能力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温州人赚钱素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在世人眼中通常没有价值的东西,温州人总能慧眼识珠,从中找到其潜在价值,变废为宝,狠狠地赚上一笔。
那是1986年,武汉的汉西二路,当时的村委会对村前一口四五亩的烂鱼塘非常头疼,一直想请人填埋,可是集体账上又拿不出钱来。这时在此地谋生的温州小伙子王明听到了这个消息,仔细考察调研后,他认为这个烂鱼塘可以成为生财之地。于是,他和村委会签订了30年承包合同,合同5年一签,前5年先每年交承包费2000元。当地居民都以为他脑子有病,等着看他的笑话。
其实,王明早就察看过烂鱼塘周围的环境,他发现旁边有一家废品收购站,并了解到当时有关部门正在为无处填埋垃圾而头疼。于是,他和废品收购站的老板也签订了一个合作协议:免费让有关部门在此填埋垃圾,废品收购站老板负责雇人挑拣垃圾,回收的废品所得双方五五分成。
为了吸引更多的废品货源,王明还给垃圾车司机按0.5元每车提成。结果,仅用了半年时间,他就将烂鱼塘填了起来,王明因此获利2万元。
烂鱼塘填起来后,王明又在填埋起来的烂鱼塘上建起了小房子出租,并在房子周围种了很多树。几年之后,这个小鱼塘变成了环境优美的四合院。每年他靠房屋出租就收了上万元。后来,因为城市建设,他承包的土地被征用,仅土地转让金就获利50余万元。
在温州人看来,世界上没有不值钱的东西,只要你善于挖掘,总能找到财富之源。比如,一个小小的纽扣,许多人根本意识不到或者看不上附着在它上面的商机,温州人却可以将其产量做到全国最大。一只小小的打火机也是这样,温州生产的打火机,不仅能够在国内攻城略地,还能够在全球市场上所向披靡,占领全球80%的份额。
温州商人还被誉为当今中国最具人气的“财富制造商”,在温州商人头脑中生意无地域,市场无疆界。他们如同一个游牧民族,为了赚钱四处流浪,四海为家。“中国犹太人”已成为温州人的代称。
在西方世界,犹太商人在外抱团经商的故事几百年来一直广泛流传,但是,近年来在法国的巴黎,却流传着中国温州人挤占犹太人的市场的故事,这的确让人们感到温州人的团队力量的强大。
作为浙江商人中的代表商帮,温州人就像播种机,走到哪里,就将温州致富的种子播到哪里,让它生根发芽,长出一片的温州村、温州街和温州商厦……温州人犹如催化剂推动了所在地市场繁荣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