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长安在出发前并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因为姬方圆,姬阳他们都能自己解决问题。
所以他忙里偷闲,打了一场想了很久的马球。
马球,被唐人称呼为“击鞠”,乃是唐人最喜欢的活动,尤其是军人。
球呈红色,圆形,大小如拳,硬木所制的。
骑手的球杖,顶端部分弯如弦月。
打马球首先场地要平,球场是不能长草的。
球门则有单、双球门两种。单球门是在一个木板墙下部开一尺大小的小洞,洞后结有网囊,以击球入网囊的多少决定胜负。
由于球门小,击球入门的难度较大。
打双球门的赛法与现代的马球相似,以击过对方的球门为胜,球门是高约丈余的两个木制球门。
比赛队伍分两队,两个球门,分别穿不同颜色的服装,各有一名守门员,每队约十余人。
有裁判在球场周围,另有两人负责登记结果,击入一球,在得胜方插入一绣旗,旗共二十四,最后以旗数多少决定胜负。
虽然说每一队大概都是十来个人,可是事实上,人数并不是一个定数,有时候几个人对十来个人也是很平常的,因为打马球靠的不是人数而是技术。
姬长安所在的马球场是宫廷球场,宫廷球场虽然不大,一般长一百二十米,宽五十米,但是质量考究,可谓“平望若砥,下看如镜”。
打马球实在是十分危险的活动,若出了意外,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当场毙命,不过也正是因为马球的危险性,才如此受唐人喜爱。
本来是李崇义他们那群官二代和姬长安打马球的,但是打了不到一刻钟后,所有人都被姬长安狂暴的打法吓得要死,这时候,他们才回忆起来,眼前的人可是徒手打死大罴的绝世猛人,于是所有人都吓得连忙退出了。
观看的李世民只好调集了军中善马球的精锐和姬长安打。
这场比赛在姬长安的要求下,是姬长安他一个人对军队十人。
姬长安看着眼神中对他满是不屑的十名士卒,开口说道:“你们不认识我?”
对面的士卒撇了撇嘴,没有说什么。
姬长安也不愿意再多费口舌,直接对裁判示意,让他开始比赛。
比赛开始以后,姬长安的纵马技术简直是妙到了巅峰,只见到他速度没有丝毫减弱,带着马球就往对方的后面跑。
十个士卒阻止他一个人居然都没有使他减少半点速度。
只见姬长安很快的就突到了对方的球门之前,他轻轻一挥杆,马球就十分配合的进入了对方的球门之中。
接下来的二十三面绣旗更是不必说了,军中精锐居然没有胜利获得一面。
这简直就是一场虐杀,他们输的一败涂地,不过输得心服口服。
姬长安和他们约定好喝酒以后,就离开了马球场,因为他在留下来也没有意思了,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姬长安骑着烈血,漫步在长安城的街头。
事实上,冠军侯府与皇城之间并不遥远,姬长安很快就能到,可是就在他要回到冠军侯府时却出了意外。
姬长安慢慢悠悠的骑着烈血时,人群中跑出来了十人,举着刀砍向了姬长安。
姬长安面不改色,跳下烈血就迎了上去。
十人突然将刀甩向了姬长安,姬长安虽然轻松躲了过去,但是速度却被他们延迟了。
十个人同时拿出了藏于袖中的精巧手弩,开始向姬长安发射。
姬长安皱了皱眉头,还是躲开了,十人见状直接抛弃手弩,每个人都掏出了一把匕首,绿油油的,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上面有毒。
姬长安急退几步:“你们居然制定了如此缜密的刺杀计划!你们是谁?皇城司还是锦衣卫?”
十人脸色冷漠,不发一言,冲向了姬长安。
姬长安一边打一边说道:“我就知道,像你们这种人,不受一顿严酷的刑罚是什么都不会说的,何必呢?如果你们早点说就不用担心受刑了,还有好处可得,不如你们告诉我你们是谁,我保证你们下半辈子平平安安,富贵荣华。”
他们依然不发一言,攻击反而更加凌厉快速起来了。
姬长安无奈的说道:“我最讨厌你们这种死士了。”
姬长安面对十把毒匕首,不守反攻,他并不觉得,这几个刺客真的能伤到他。
姬长安的力量真的是无解的,一拳下去,只要碰到,便是筋骨俱裂。
二十息时间里,姬长安便毫发无伤的拿下了他们,如果不是为了闪避匕首,他用的时间会更短。
同时,金吾卫的武侯们也到了现场。
姬长安对着来的“恰到好处”的武侯们说道:“这件事情不用你们管了,我会自己解决的,你们帮我把他们送到冠军侯府去吧。”
武侯们自然是不会多说什么,毕竟他们确实是来晚了。
将刺客们送到冠军侯府以后,姬长安挥了挥手,打发了武侯们。
随后姬长安将刺客们交给了于烈进行审问。
姬长安曾经和于烈一起参加过审问,但是于烈的手段真是……一言难尽。
从此以后姬长安再也没有过问过于烈的审问了。
姬长安并不是说害怕,只是那种血肉模糊到必须打马赛克的场景实在是有点挑战自己吃饭的胃口。
于烈很快就问出来他们是谁了。
姬长安听完了于烈的诉说后,皱着眉头道:“你是说,他们是锦衣卫的人?你确定吗?”
于烈十分肯定的点了点头:“还没有人能在我的刑讯下说假话的。”
姬长安叹了口气:“死了几个?”
“死完了。”
“……算了,你下去吧。”姬长安想说什么,但是还是放弃了。
于烈离开后,姬长安负手看着窗外,沉思着。
如果真的是锦衣卫插手了,那么东境的平定,就要彻底打破了。
发动对宋战争的时候,明国恐怕就要捅刀子了。
虽然大唐已经做好了被捅刀子的准备,而且对宋用兵只命令薛仁贵为帅也有这方面的考量,但是这都是建立在明国不知道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
现在,朱元璋应该已经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