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构设孩子的想像世界
有的时候,父母不妨忘记现实的日常生活,在孩子周围创造一种童话般的氛围,努力与孩子的童心进行诗情画意的交流。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浪漫、神奇、多姿多彩的。父母应该珍惜孩子的这份童心,努力与孩子的童心进行诗情画意的交流。
有的时候,父母不妨忘记现实的日常生活,在孩子周围创造一种童话般的氛围。请看下面这位母亲的叙述:
圣诞节的前一天下午,3岁女儿从幼儿园回来,一下车,眼里透着向往的样子,说:“老师说明天老外的孩子过圣诞节。”谁都知道,那几天街上的商场、娱乐场所早就争先恐后地竖起了圣诞树、贴上了圣诞老人头像、挂上了糖果、汽球、比自己的春节还热闹。商家找个借口吸引顾客,有些人找个借口寻乐子,都无可厚非。本想这些与我们的生活无关,可孩子问了,似乎该给她个交待,有什么比看到孩子的笑脸更让父母开心的?
于是给她讲圣诞老人会从烟囱里钻进来给孩子们送礼物的故事。但我多了个心眼,说哪个孩子乖,才会得到他的礼物,像她这样老是在幼儿园里不睡午觉靠墙站,可能得不到礼物了。她说那她改正。我问她最想得到什么?她想了想,说想吃巧克力“派”。于是,我悄悄地给她爸爸打了个电话,叫他回家前买一盒“派”回来藏好。
她的晚餐吃得出乎意料地快,我深知其中原因。吃好饭,我们故意出去打会儿保龄球,临走前偷偷嘱咐保姆等我们走后将“派”藏在她的小床上。
接下来的事可想而知,女儿回家后,立即在房间里转了几转,无限失望地说:“刚才我们出去了,圣诞爷爷进不来,没有给我送礼物。”我赶紧说:“他会飞的,你再找找看,要不,他想等你睡着了再来吧?”她说:“那我就睡吧。”她自己脱掉外衣,爬到床上。我们交换眼色等待着她的反应。只见她一掀开被子,突然发出狂喜的哈哈大笑,掀开一点,一盒,再掀开一点,又是一盒,一共是四盒“派”。她长这么大,我从未看过她这样哈哈哈地傻笑过,这笑里有意外的惊喜,更多的是被圣诞老人承认、喜欢、惦记的幸福。后来,她并没有吃那些“派”,只是抱着四盒“派”,不停地哈哈笑着说:“圣诞爷爷给我送礼物了!”我故意说,“是爸爸给你买的吧?”她坚决地说:“不是的!是圣诞爷爷给我送的!”
没有想到父母小小的伎俩,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巨大的欢乐,我们也和她一样高兴起来。原来,情人之间需要通过玫瑰传递一份浪漫,孩子和父母之间同样需要通过不存在的圣诞老人来传递爱。夜深了,女儿一反常态,静静地躺着,眸子熠熠闪光,默默地遥想着什么,我知道,她小小的心正在想着她新交的朋友,那个无所不知、神通广大、善解人意的圣诞老人。
这是欺骗吗?也许对大人而言是这样,但孩子心中的“真实”,也许正是这些我们认为不可能发生的“神话”。
丹麦儿童文学大师安徒生有一次陪着邻居家的小女孩玩耍。他告诉那个小女孩,小精灵常常在草地的蘑菇下面藏着宝贝。小女孩好奇地掀开草地上的小蘑菇查看。呀!在这里她发现了一枚银币,在那里她发现了一个小玩具,小女孩惊喜万分。当然,这些东西,都是安徒生事先藏在那里的。
当时和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一位牧师。小女孩回家后,牧师气愤地说:“你这是欺骗!她总有一天会发现这些都是假的,她会因此感到痛苦!”
“不,你不明白。”安徒生回答:“她当然会发现这些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但我为她做的这一切,将使她葆有一颗生机勃勃、充溢着美和神奇的心灵。”
安徒生所说的,也许正是父母该做的。
●延伸孩子的心情
一切语言刺激最好都带有孩子喜欢的趣味性;而在一切孩子所喜欢的活动中,都不要忘了进行必要而有效的语言交流。
爱玩,爱做游戏,这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能使孩子情绪愉快,兴高采烈。而这种作用对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大有好处的,而且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好方式。聪明的父母和教师应当努力把与孩子的交流变成游戏,应当做到:一切语言刺激最好都带有孩子喜欢的趣味性;而在一切孩子所喜欢的活动中,都不要忘了进行必要而有效的语言交流。
我们假设:孩子拿着一根棍当马骑,并用小树枝或小布条当作马鞭抽打着,孩子玩得很高兴,可是当他玩够了的时候,就会扔下木棍跑去玩别的了。这样的游戏反映了什么呢?只是表现了孩子把木棍当马骑这一点天真的天性。父母对于孩子这样游戏往往是听之任之,不加理会,有时说话也只是说:“把棍子放到原来的地方,别到处乱扔!”如此而已。
其实,这种情况正是父母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的大好时机。譬如,妈妈可以提来小桶对孩子说:“看,马跑了半天,一定累坏了,让它喝点水吃些草吧。”那么,孩子就会很高兴地接过小桶给马“喂水”,还会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马儿,你喝饱了吗?现在我牵你到马棚里喂草吧……”孩子玩完“骑马”的游戏,再也不会把木棍一扔了事,而是对“马”关怀备至,既发展了语言和想像的能力,又培养了良好的品格和习惯。而这一切都是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之中进行的。父母与孩子在游戏中进行沟通,既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拉近亲子间的距离,创造美好的沟通氛围。
一位父亲进述了这样一段往事:
女儿3岁多的时候,有一天在床上舞起了被单儿,累得红扑扑的脸儿上渗出一层细细的汗珠。她刚刚在电视上看过“海之魂”舞蹈表演,自己也要当一回舞蹈演员。我的眼睛被女儿掀起的天真的浪花溅湿了,情不自禁地赞叹说:“多美的舞蹈啊,大海的女儿!”女儿一下子惊住了,仿佛自己真的走进了童话世界,不得不提出现实的疑问:“啊,你是大海?”我严肃地摇了摇头说:“不,我们都是大海的孩子。”女儿拍手欢呼,指着我的鼻尖说:“你成了小孩儿了!”说完,浪花又在她的小手里欢跳起来。
多么美好的亲子沟通!父母只要有心,就一定能在孩子各式各样的游戏中找到交流的最佳契机。
●说话中多用形象、类比的方法
父母的语言,可能是具体生动、敏锐有力的,也可能是空洞、愚钝、干巴、软弱的。父母只有使用具体形象的话语,进行生动类比,才便于孩子接受和理解,才能打开通往孩子心灵的道路,也才能富有趣味,让孩子感受真正的快乐。
6岁大的小豪坐父亲的汽车,问“为什么前面那辆车子会冒烟?”父亲答:“小豪会吃饭、喝水,而运动以后,不要的东西就变成‘尿’和‘粪’,排泄出来。车子也是一样,吃进去汽油就像你吃了饭一样,才有力气跑;发动了车子,汽油使用后会变成黑烟,从车后排出来,就仿佛是车子在‘尿尿’一样。所以要把窗子关上,才不会吸到臭味。”这是将车比喻成“人’的答法,使问题回答得很形象,也能使小孩很容易了解。
如果父母是从汽车的原理等理论去阐述,那么,会使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并且难以理解。生活中,孩子会经常冒出许许多多的“为什么”,父母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理解力运用不同的类比方式去说。父母多用形象的比喻会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吸引力和艺术性,孩子在快乐交流的同时,也会吸收父母的语言艺术和才华。
怎样让沟通更幽默?
●从小处着眼
要使沟通更幽默,父母应该从小处着眼,于生活细节之处创造轻松愉悦的气氛。
幽默的语言不仅是谈话的调料,而且是智慧的火花,是心态开放的表现,也是一种调节家庭关系的润滑剂。这样做,既可保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有效交流、情感沟通,又能引导孩子养成一种幽默的思维习惯与表达方式,有助于孩子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可谓明智之举。
要使沟通更幽默,父母应该从小处着眼,于生活细节之处创造轻松愉悦的气氛。苏杭是天津市作协的一位作家,也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在他们家,一家三口人都有绰号。绰号的内容总在变换,善意的褒贬通过幽默的形式表达出来。她爱人近年来睡觉添了打呼噜的毛病,吵得她和女儿难以安睡。女儿送给他一个“呼啸山庄”的雅号。苏杭经常替别人排忧解难,绞尽脑汁、费尽周折,甚至夜不能寐。当事情有了好结局,她就高兴得好几天神清气爽,为此,家人叫她“帮忙综合症”,女儿自小动作不紧不慢,大家都形象地叫她“树獭”。树獭这种动物,动作反应慢,终日趴在树上,星期一给它打一针,星期四才叫疼。因此,父母一招呼“树獭”,女儿就笑着加快了动作,比烦躁的催促更管用。
经常在餐桌上讲一些笑话,或白天见到听到的有趣的事儿,这可以使整个家庭充满欢笑,洋溢着快乐的空气。近年来流行的“机智问答”或“脑筋急转弯”也很宜于在家庭中进行。
—什么字经常念错?
—“错”字。
—铁放在外面会生锈,金子放在外面会怎么样?
—会被人偷走。
这样一些具备幽默感和趣味性的问答,对造就家庭幽默气氛达到亲子间的有效沟通是十分有利的。
还有一种“接龙”的游戏也是家庭成员互相交流娱乐的有趣方式。例如,“今天买的鱼呢?” “猫吃了。” “猫上哪儿去了?” “猫抓耗子去了。” “耗子呢?” “钻地洞了。” “地洞呢?” “地洞被水淹了。” “水呢?” “水浇花园了”……一个人接着一个人一口气快速不停顿地说下去,只要一停顿就算输了。
父母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幽默感,愉快开朗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愉快开朗的孩子,这样的父母和孩子才能造就愉快的家庭。
●引人入胜
用幽默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用幽默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位父亲谈到刚入托的女儿回家时脸上常常带着泪痕。询问原因,原来有的小朋友打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父亲思考以后,对女儿说:“不用愁,7个小矮人来给你帮忙。”女儿想到白雪公主的故事,自然兴趣盎然。不过,这里的7个小矮人儿就是7种对付打架的办法。父亲让女儿先说,自己补充,最后确定7个小矮人的名字分别叫“以德报怨、据理力争、上告老师、走为上计、息事宁人、得道多助、以牙还牙!”父亲编了7个小故事,以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每个小矮人儿的性格和能力,又让女儿选出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小矮人儿。女儿说:“最喜欢讲道理的小矮人,最不喜欢以牙还牙的小矮人。”父亲满意地点点头说:“好,不过,第7个小矮人不要走得太远了,以后还要防备个别的坏人呢。”
此后,女儿处理起小朋友之间的纠纷,真是轻松极了。一次,一位女孩儿占了女儿的座位,一连几天不动。女儿说:“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座位自己坐。这是老师安排好的,你去坐自己的座位吧。”那位女孩儿高兴地回到了原来的座位,以后她俩还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女儿后来对父亲说:“爸爸,你是第8个小矮人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要走一些弯路,对于孩子一些幼稚可笑、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父母与其责备教训,不如以轻松幽默的态度对待,让孩子在欢笑中意识到自己的谬谈。
儿子一心要上五台山当和尚,这时,责骂他是没有用的,说不定反而激起孩子对现实生活的反感。一位母亲在听到儿子这种想法时,口气平静地问:“当了和尚你能做些什么呢?”
“念经,我每天念经。”儿子胸有成竹的回答。
“念经也要有文化,经文都是古汉语,和尚里头硕土博士呀多得很,你才念了三年半的书,字还认不全,经文怎么看得懂呢?”
儿子愣住了。
母亲口气越发轻松。“还有,和尚可都是不吃荤的。你要想当和尚,行!在家里妈妈先给你训练训练。从明天起,给你单开小灶,每天吃青菜豆腐!”
“这个……”儿子张口结舌。
轻松的语调、从容的态度和适度的幽默感,巧妙地将一场家庭风波消弥于无形。
●如果父母天生严肃
天性严肃的父母要让家庭沟通更幽默,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多利用“现成的”幽默材料。
有些父母天生缺乏幽默感,性格较为严肃拘谨,这无疑给亲子间富于幽默情趣的沟通制造了某种障碍。不过,只要父母具备爱心和耐心,同样可以使自己与孩子间的沟通更加轻松幽默。
缺乏幽默感的父母也许不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幽默,随意地与孩子开玩笑,但至少可以多读读笑话、幽默小品等,每天读几则幽默故事给孩子听,看着孩子灿烂的笑容,再严肃的大人也会忍俊不禁吧。再大一些的孩子,父母可以给他们朗读一些世界幽默文学的经典作品,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这样的父母还可陪伴孩子看动画片、漫画等。卡通动画片中的佳作,类似《米老鼠与唐老鸭》、《猫和老鼠》、《聪明的一休》、《蓝精灵》等,都是充满欢笑、情趣盎然的作品。父母陪孩子观看此类节目,也许头一次两次会觉得无聊,但只要坚持下去,专注投入地观看,父母迟早也会被感染,不由自主地和孩子一起放声大笑。这样,既加深了与孩子的情感联系,父母自身的性格也得到了调整和更改,何乐而不为呢?
父母与孩子一同看了幽默有趣、生动活泼的书籍读物或影视节目,那么,在晚餐桌上他们就有了新的话题;谈论那本书、那部影片等,他们又一次回忆起作品中的幽默内容,孩子哈哈大笑,父母也会开心地微笑——家庭中幽默轻松的情调就这样产生了。
看了幽默的影视节目,父母还可以模仿剧中人物的口吻腔调说话。唐老鸭的“呷、演出开始了!”一休的“啊一不好办哪。”大灰狼的“兔子,等着瞧!”等等,父母即使学得不是那么维妙维肖,也会博得孩子的开心一笑。
一位父亲说他让家务活充满娱乐气息的有效方法是使用另一种声调或噪音。孩子们最喜欢他的机器人或声音:“我——是——无敌号。下——一——次——谁——再——拿——了——冰块——没有——把——碟子——里——水——补满——就——会——被——送到——外——太——空。请——确认——行动。”
怎样让批评更艺术?
●控制情绪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首先要控制情绪,保持冷静。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消除儿童不良行为的最好方式也是忽视不良行动,同时强化好的替代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