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就已经到年底了。
李微天天跟着李剑波学习,她头脑聪明,李剑波又善于讲课,李微接受新知识非常快,才不过几天的时间,就逐渐的上道了。
临近过年,砖瓦厂也已经熄了火。这些天,李明华和李剑平都在家。就是李明华和刘春芝还在冷战着。
再怎样赌气年还是要过的,刘春芝带了李剑波和李微上街买年货。
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烈了,即便是这样偏僻的小镇,街头街尾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红灯笼、春联、门神。刘春芝也想买几副来家里张贴。李微看着那些春联,全部是印刷出来的。纸张虽然漂亮,但上面全是一样的字体。在李微看来,这些字体说不上漂亮,反而觉得死板僵硬,没有什么美感。
“我们买几张卫红纸,自己写春联好不好?还能省几个钱。”李微问着刘春芝。
一大张卫红纸才两分钱,顶多买两张就够了。然而一副春联却要三毛钱。
这个账刘春芝也会算,她看了一眼儿子,只当是剑波的主意,于是点头答应:“好吧,买了红纸我们自己写。”
刘春芝就只买了两对门神,一对秦叔宝与尉迟恭,一对关羽和张飞。
买了门神,刘春芝又去买了一斤白糖,一斤红糖。两斤猪板油,一斤芝麻。
狭小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的,显得有些拥挤。
李微这里看看那里看看,看得她眼花缭乱。
娘仨从供销社出来的时候,迎面走来一对母子。母亲与刘春芝一般的年纪,身边的那个儿子和李微差不多大。
“李微!”对面那个少年突然叫了李微一声。
李微抬头一看,他傻眼了。跟前这个少年不是照片上的那个人吗?叫做周彬。
她想起了原身和周彬的那些纠葛,她就对这个少年没什么好感。
那周彬突然在背后叫道:“李微,你真的不读书呢?”
李微心里暗骂,读不了书不也是你害的么?她装作没有听见一般,继续往前面走。
周彬他妈拉了拉儿子的胳膊,有些不高兴的说:“那样不要脸的东西,你还和人家说话啊?”
周彬紧抿着嘴唇,街上人多,那李微的身影早就消失在了人群中再也看不见。之前的事,他是不是做得有些过了。就算是不喜欢也不应该闹得那样大。
“你同学呀?”李剑波从后面过来了。
李微含糊的答应了一声,幸好刘春芝没有看见周彬,不然只怕两家要打起来。
在街上足足逛了两个小时,娘仨才回了家。
刘春芝一到家,李剑平就嚷着饿。刘春芝没好气的说:“家里有里有面,你自己不会煮吗?”
李剑平呵呵笑道:“我自己煮的不好吃,哪里有妈的手艺好呀。”
刘春芝一面道:“你那就是懒。”一面又叫李微帮着烧火,洗洗刷刷的开始了做饭。
等到饭菜上了桌,却不见李明华的身影,刘春芝问:“你们爸呢?”
李剑平道:“爸去大伯家了。”
刘春芝也就不说话了,大家一起坐着吃饭。等到吃完了饭,刘春芝便让李剑波写春联。
李剑波傻了眼:“让我写?我的毛笔字那么难看,贴出去让人笑话吗。今年我们家原来是自己写不买么?”
刘春芝又看向了女儿,李微小小声的说了一句:“二哥不行,那就我来写吧。”
三个人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了李微,这个李微写的字跟狗爬似的,竟然会写毛笔字,这不是奇怪么?她几时练的?
李微有些尴尬的解释:“家里有毛笔的,我闲着没事就练了练。觉得应该不是太难。”
别人还没说什么,李剑波先回到房里,没过多久,拿着笔墨和纸出来了。
“微微,你随便写一个字我们看看。”
李微觉得自己是掉坑里了,早知道李剑波不会写的话,她也就不提议买红纸了。
李喂握着毛笔,蘸了浓墨,在众目睽睽之下,在洁白的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李”字。
刘春芝认得几个字,她也觉得女儿写的这个字实在是太好了。李剑平抓耳挠腮的看了一回,奇怪道:“没想到你深藏不露呀。”
李剑波愣了愣又说:“你再写几个字我们看看。”
李微略一忖度,便提笔在纸上写下了一排蝇头小楷,李剑波看了一眼,却见写的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还是一色的繁体字,他终于朝李微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道:“真牛!写得比我们老师的字还好。”
“微微,你什么时候学的。我怎么不知道呢?”
李微打算敷衍过去,道:“没事的时候瞎练的呗。练得久了就会写了。”
李剑波满是诧异,暗道妹妹这字看上去老练,绝不是几天就练出来的。这个妹妹有些奇怪。
李剑波帮着裁纸,李微执笔写字。春联都是现成的话,写起来极容易。不到二十分钟,李微已经写好了三副春联。
李微看着红纸上的字,脑子中突然有个想法,拉着李剑波说:“二哥,明天我们去镇上摆摊子吧。”
“摆摊子?卖什么?”
李微笑道:“当然是卖春联了,我来写,你来卖怎么样。”
这个主意是不错,李剑波犹豫了一会儿:“咱妈能同意吗?”
“只要能赚钱,她肯定会同意。”对于这一点,李微很有把握。
回头兄妹俩就把这个打算给刘春芝说了,刘春芝诧异道:“你写的那个字会有人买吗?”
李剑波打着包票说:“肯定能卖出去。”
兄妹俩又商议了一会儿在什么地方摆摊,去哪里买红纸买墨汁的事。两人对此兴致很高。
第二天一早刚吃过早饭,兄妹俩就出门了。李剑波并没有去找刘春芝要本钱,而是将自己存的私房钱拿了出来。
他们去了供销社买了纸墨,李剑平帮他们搬来了一张桌子,摊子就正式搭出来了。李剑波帮忙裁纸,李微写字。李剑平自告奋勇要帮忙。小姑娘当街写春联还是一件稀奇事,不一会儿就聚集了一些来围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