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董祀在曹宅每日读书习武,不知不觉数月有余。
现在那一对小石锁已经被他轻而易举拿在手里,挥舞起来轻松自如虎虎生风。那副石担一咬牙也能扛起。他的个头也见长。
这天,他开始向大石锁进攻。先做一个深呼吸,然后两手各举一只,拼死使劲儿的同时大叫一声:“嗨!”
大石锁被他拿起来离开了地面。但是,他却无法向上举起——膂力还不够强。
“哐啷!”一声,大石锁被他摔在了地面。他沮丧地坐在地下。
就在这时,曹操过来了。
看到他愁眉苦脸的样子,曹操说:“灰心了?几个月还没练到自己希望的水平?”
董祀抿着嘴点点头。
“你与子脩的刻苦勤奋我都看在眼里,只是时候还不到。毕竟你们年岁还小嘛。”曹操鼓励道。
董祀站起身来,咬咬牙说:“嗯,谢大人鼓励。我辈要继续刻苦练习。”
另一天,董祀与曹操一起读书。
看到曹操整天闷声不响读书做笔记,似乎对时政问题漠不关心。董祀忍不住想问问他这方面的事儿。
董祀起身走到曹操身边,看到他正在读《史记》。他忍不住问:“大人,董祀想请教一个问题。”
曹操抬头笑道:“有何问题不妨说来。”
“据董祀所知,当今朝廷长期被宦官把持,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致使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大人熟读史书,兼武艺高强,为何不想办法匡扶正义,解救天下苍生?”
曹操听闻董祀所言吃惊不已。他愣了片刻方才回答:“你……方才不足一十五岁还未成人,如何能出口成章,对社稷大事这般关心?”
董祀也被曹操的表情和问话唬了一跳。他心说,其实我是个饱读诗书的十八岁成人了。
“我见大人终日在家读书习武,似并不关心朝政,故忍不住有此疑问。”
“唔。你说的有理。”曹操从书桌前站起身,看了一眼董祀,然后说:“我以为你与子脩年纪还小,有些事你们不懂。所以极少与你等讨论政事。今日既然你有此疑问,不妨与你沟通一下。”
董祀一听,急忙回道:“愿听大人教诲。”
曹操让董祀和曹昂坐在他身边,然后开口道:“男子汉大丈夫,当应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操自懂事起便饱读史书并习武健身,自然满怀报国为民之雄心壮志。”
董祀一听急忙点头,以佩服的心态听着曹操说下去。
“我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亲国戚亦不能免。为此得罪了不少宦官。”曹操说。
“知道。”董祀点头。
“我担任济南相时亦如此。我罢免一群不法贪官,废除借祭祀鬼神欺压盘剥百姓者。一心想革除贪官污吏,还官场以清白。”曹操喝了一口水,继续道:“可是,我深感自己力不从心。因当今朝政从上而下一片黑暗。”
“董祀明白。但大人相必知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个意思吧?”
曹操又看了一眼董祀:“你想说什么?”
董祀答:“眼下这腐败透顶的宦官把持的皇朝,是否已到寿终正寝时刻?大人是否应为朝代更替助一臂之力?”
曹操大笑:“难得祀儿小小年纪出言不凡。”他拍了拍董祀的肩膀:“可是,做事不可一意孤行,绝不可鲁莽冲动。”
“嗯?大人何以口出此言?”
曹操又叹了一口气:“做事一定要审时度势。不然不仅成不了事,搞不好还会丢了性命。”
“大人意思是指……”
接下来,曹操说了一件事。不久前,冀州刺史王芬听到一个术士说,目前天象对宦官不利,皇帝身边的官宦看来都该死。王芬认为时机到了他,表态愿意立即驱除宦官。很快地,王芬就联络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人,密谋废除汉灵帝,另立合肥侯为帝,同时剪除皇宫内所有宦官。他们想得到曹操的帮助,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
“我告知他们,废立皇帝的事是天下间最不祥的。古人施行成功的,只有夏朝的伊尹和前汉的霍光。伊尹心怀至忠又据有宰相的权势,位列百官之上,所以才能完成废立。霍光受到了先帝托国的重任,又凭借皇室宗亲的地位,而且内有太后秉政的权重,外有群臣同心的大势,加上昌邑王即位没多久,朝中也无同心官员,故霍光计策施行便宜迅速,事情完成就像摧枯立朽。现在你等只见古人成功,并未看清当前困难。各位好好想想,当今朝中情形与尹伊和霍光时代相同么?你们结众连党与七王之乱有什么差别?合肥侯的地位是否就像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呢?如此蛮干,你们不觉得很危险吗?”
“后来呢?”董祀听曹操这番话,方知曹操确实厉害。他把历史和现实分析得很透彻,头脑清晰绝不盲从。
“王芬一伙唆使皇上北巡,企图在路上对皇上动手。但在路途中,北方天空出现红色之气,太史官对汉灵帝说此乃不祥之兆。故汉灵帝放弃了北上。王芬等人以为汉灵帝发现了他们的诡计,遂心虚害怕自杀了。”
董祀说:“哇。虽说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个王芬和他的同伙真是一群蠢货,不会审时度势,仅凭术士的一句话就盲动,失败是必然的。”
曹操捋着胡须道:“对,我并非不想清除宦官贼臣,还朝廷以清廉。但目前尚不是时候。”
曹操又告诉董祀,自己任顿丘令第二年,曾经因为堂妹夫濦强侯宋奇获罪而受“连坐”被免官。宋奇是当朝宋皇后的兄弟,宋皇后本来很受宠幸,因被嫉妒在宫斗中落败,遭受嫔妃和宦官的诬陷被废,其父亲兄弟都遭诛杀。那时一人获罪全家倒霉啊。又过了一阵子,皇帝下诏让公卿举荐能通古本《尚书》、《毛诗》、《左传》、《谷梁传》者各一人任命为议郎。曹操在学业方面及其精通,因此得到了重返朝廷的机会,。
又过了一段时期,朝廷征调曹操为东郡太守。然而,曹操反复思量自己为官从政以来的经历,因为秉公执法常常触犯宦官们的利益,他已被视为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如果自己再这样干下去,恐为家族招来祸患。因此他不愿就任关键岗位,只求在朝中做个宫殿守卫之类的普通差事。但是,朝廷没有答应曹操的要求,又让他充任议郎。精明的曹操就常常称病不上朝,最终辞官回乡。
看来,不是曹操图清净懒得为官,而是如今官场黑暗,容不得好人啊。
董祀听罢曹操一席话,当即答曰:“大人所言极是。今日董祀又受教了。”
曹操笑着说:“我现在辞官回家,读书习武,有时出去打猎,同时静观朝政之变幻。在适当的时候我定会出手。”
董祀和曹昂同时点头称是。
董祀说:“这就叫韬光养晦,暂时避免锋芒毕露。”
“韬光养晦?”曹操不明白这个唐朝的词儿。
董祀一看曹操的表情,自知说话过分了。他急忙解释:“就是不要锋芒毕露,修身养性等待时机的意思。”
曹操点头:“唔。”
“董祀明白大人的意思了。我会与大人同样,每日勤奋读书,刻苦锻炼。待大人行动时,鞍前马后跟随你征战沙场。”
曹操笑着拍拍董祀的脑袋:“好小子!将来定是一员骁将。我看好你。”
与曹操一席交谈之后,董祀更加尊重他——曹操是个有勇有谋的智者。他既不是只会某后搞阴谋诡计之人,也不是盲目冲动的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