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半年多过去了。
这天,蔡邕告诉他的弟子们,可以到蔡家的读书台去了。弟子们一阵欢呼跳跃。学过武术的董祀,甚至在地上翻了一个跟头。
文姬换上了新装。一身轻松满面春风。看着董祀的顽皮样,不由得笑了起来。
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窝在房间里,除了偶尔在院子里堆堆雪人,逮逮鸟雀,几乎没有什么好玩的。对于散漫惯了的董祀,浑身的骨头都痒痒。
若没有蔡文姬,董祀可能不会坚持在蔡家学堂读书。尽管曹操一再坚持说:“你一定要学会最基本的诗书礼乐,才能成为一个贵族,一个能成大事的人。蔡大人的学堂是全国最好,首屈一指的。”
在蔡邕教导下,董祀总算学了汉代的一些基础知识,文章和琴棋书画知识,补上了欠缺的汉代文化课。
这天,学生们在蔡邕指挥下,浩浩荡荡地向蔡家学堂读书台进发。读书堂在江中一座小岛上,是一个兼读书和旅游的好去处。学生们有的扛着琴,有的背着书,还有的挎着装满纸张和笔墨的行囊。
阳春三月。万里无云的好天气,微风和煦,万物苏醒。
董祀背着一个行囊,里面是几副棋牌。看见心情大好的他跳跳蹦蹦地走着。文姬笑着说:“我母亲说你像个猴子,一时一刻也不得闲。”
董祀坏笑着答:“我可不是猴子哦,这是义父教我的轻功。”
他原本在文姬身边说笑着,忽然间一转身,人就不见了。文姬犹豫纳闷着:这小子跑到哪里去了?看看前后左右皆不见人影。只得自顾自地向前走。
“文姬,董祀呢?”蔡邕走到女儿身边,也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
“谁知道呢?刚才还跟我一起说笑,转眼就没了。”
蔡邕也笑了:“这调皮小子,总是神出鬼没的。”
距离读书台不远了。只见董祀忽然冒出来,一溜烟跑到文姬面前。他举着手里的一捧鲜花,笑吟吟地对文姬说:“蔡小姐,董某这厢有礼了!此为董某亲手采摘。虽为野花,但是美丽鲜艳。希望小姐喜欢。”
文姬看着那一束色彩斑斓的山野鲜花,惊异地问:“你跑到哪里摘得?这么短的时间?”
“呶,就是那边,那里……。”董祀指指远方。文姬顺手看去,不远处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有姹紫嫣红的各种花朵,蜜蜂和蝴蝶在上面嗡嗡地翩翩飞舞。
“喜欢吗?”董祀又问。
“喜欢。”文姬低头闻一闻,各色各样野花的芳香扑面而来。
董祀一抬头,正好与文姬的目光相对。文姬也温柔而又期待地望着他。他感觉那目光里充满了甜蜜温馨,似乎有一种……期待。
董祀心里忽然就有了一种异样的欢喜,全身仿佛触电般的感觉。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穿越之前,高中时他曾暗恋过本班的班花。但从来没敢表白过。一是学业紧张怕老师家长会骂,二来又担心被拒绝自己没面子。没想到如今能与文姬在一起……
文姬一直对他很好。自从他来到蔡家学堂,文姬与他就像早已认识的旧友。董祀之前的感觉,其实还夹杂着哥哥与妹妹之间的亲密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但是今天……身体里的荷尔蒙告诉他,文姬是他迫不得已想要在一起的女人。
说话间,已到达去读书台的码头,轻舟早已等候在曲溪岸边。
大家互相搀扶着登上小舟。轮到文姬登舟时,只见先一步跳上船的董祀早已伸过手来,用力一把将文姬拉上船去。
董祀身形健壮,一张方圆脸虎虎生威。他的手劲很大,以至于文姬觉得自己的身体轻飘飘地从岸边飘到了船上。拉扯中,文姬也明显地有一种令自己全身颤栗的感觉,不觉羞红了脸。抬头一看,董祀正脉脉含情地望着她。
文姬忽然觉得,董祀的身高仿佛一下子就蹿上来了。就像竹子忽然拔节了。他的身高明显是成人的高度了。
艄公劲点竹嵩,小舟向岛上的“读书台”驶去。
打扫灰尘后,文姬找了只花瓶,把董祀送给她的花束查了进去,摆在课桌上。
董祀又嚷嚷着,自己的课桌要和文姬的摆在一起。
蔡邕见状,笑着对董祀说:“董祀,你总是要和琰儿在一起。我要说,你的功课是不是也要和琰儿一样呢?
听到蔡先生如此一说,董祀不好意思地低头不语。他的功课成绩不如文姬和卫仲道他们,他懒得去背诵那些枯燥的古文。
开课之前,蔡邕带领他的学生,首先对着课堂上的孔子画像行礼跪拜。
之后,学生们给老师蔡邕行礼。
“下面温书。”蔡邕看了一眼学生们,提问道:“谁能背诵司马迁《史记》中的“项羽本纪”一章?
满堂学生,只文姬和卫仲道二人举手。
他让卫仲道起来背诵。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卫仲道站起来,大声背诵着。此时的卫仲道,也已长成翩翩少年。他文静,温和,儒雅,一派学者风范,很得蔡邕喜爱。
“好,到此打住。”在卫仲道背诵了大概三分之一时,蔡邕令他停下。他丝毫不怀疑卫仲道能够把这一整章都背诵下来。这孩子跟琰儿一样,记性好,肯用功。
蔡邕请卫仲道坐下。
“董祀,你接着背诵‘项羽本纪’里的第三段。”蔡邕命令道。
董祀一听叫他背书,脑袋嗡地一声就大了。他最怕背书。因为别人背书时,他净在那里玩了。他实在没有心思去背诵。他觉得需要时去查阅就可以了。
董祀迟疑磨蹭了半天,才慢吞吞地站起来。
“你就把刚才仲道背过的那个项羽本纪里面的第三段给我背背。”
董祀才背了几句就卡壳了。红头涨脸地呆在那里。
“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文姬不忍心看到董祀出洋相,在底下小声为他提示。
“琰儿你莫讲。我在问董祀。”蔡邕打断文姬的提示。
董祀的脸一下子就红了。他干脆地告诉老师:“先生,对不起。我不会,我不能把这些全部背下来”。
“董祀,你以后要像卫仲道和文姬那样,学习刻苦,背诵如流。这才是最重要的。曹大人把你送到我这里来,是要你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切不可以整天只顾玩耍,要学好基本的文化知识,将来会有用的。”
“学生董祀知道了。谢谢蔡先生。”董祀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向蔡邕鞠了一个躬。
接下来,蔡邕让大家拿出笔墨纸砚,书写《史记》中的“孔子世家”一章。
“来,琰儿,我来帮你研墨。”董祀赶紧拿出书法用具,跟文姬两个摊开宣纸,拿出砚台,紧张地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