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Persistence of vision,POV))现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 -0.4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视觉暂留现象是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形成了视觉暂留的机理——后面的研究表明这只是暂留效应的成因之一。
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中国人运用,走马灯便是据历史记载中最早的视觉暂留运用。宋时已有走马灯,当时称“马骑灯”。随后法国人保罗·罗盖在1828年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在两面穿过的圆盘。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另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旋转时,鸟在笼子里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像。
近十几年来,全球范围内有数十个科研团队在研究POV生理机制的道路上取得了若干个重大发现。2019年7月,中国上海的一个视神经通路研究团队利用同位素标记法、亚细胞定位和实时荧光PCR,在小白兔的视网膜解剖结构中发现,色素上皮细胞和视细胞中都会即时表达一类POV蛋白簇(具有储存光刺激的作用)。一般情况下,POV蛋白以前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当光照持续作用超过一定阈值和时间后,蛋白质前体经过一系列修饰而转变成有功能性的成熟蛋白,最大量续存光照刺激,持续传递到感光细胞,将光刺激转化成生物电刺激。当光照条件撤去,一小部分蛋白逆修饰重新转变成前体,大部分被降解。
2022年4月,该科研团队研发出来的一种对视觉神经系统危害可控的麻醉药物,即视觉暂留延长剂(视延剂,Persistence Of Vision Extension Reagent,POVER)。其作用原理是催化POV前体的修饰过程,同时提高POV蛋白的稳定性,光刺激存量成倍放大,光-电刺激的转变也随之放大,从而达到延长神经电流在视觉通路上的传递时间。POVER能最大限度延长影像在大脑里的视觉暂留时间(视留时间),例如POVER-1s的视留时间为1秒,POVER-1min的视留时间为1分钟,POVER-1h的视留时间为1小时。视留时间越长,POVER对大脑的潜在副作用越大,即使在清醒时都可能导致试验对象产成不同程度的幻觉,试验中必须严格甄选和控制注入剂量。
动物活体实验表明POVER的最佳暂留时间在不同个体中产生的效果差异很大,因为不同个体对POVER有不同程度的消除-增强效应。试验中发生过意外案例,即在入梦前导过程中试验对象半途突然醒过来,其视觉暂留效应并没有抵消,反而增强了。试想一下,如果你的视觉暂留被无限放大,闭上眼之前看过的事物在你闭上眼之后依然“清晰可见”,甚至当你重新睁开眼,眼前依然能“看见”前几秒、前几分钟、前几个小时看过的事物,却无法再接受新的视觉刺激——那跟眼盲有什么分别?
“你感觉怎么样?”助手小程问江博士。
“视留时间有明显延长,大概有5秒。”江博士闭着眼,右手紧紧握着计时器,心里默念着。
“需要加大剂量吗?”
“我觉得可以更变给药途径试试。”
“静脉注射改为......”
“吸入、涂抹或者滴入,都可以尝试一下。”
“可是目前的动物实验最多采取静注,少数吸入案例都有很严重的副作用,POVER毕竟不同于麻醉剂,不能轻易冒这个险。”小程的声线明显在颤抖,她知道江博士一旦确定的事是无论如何都很难转变的。
“呵呵。那就从我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