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20500000047

第47章 参考文献(2)

111.廖卫民:《论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动员——以南方雪灾为例》,《新闻记者》2008年第4期。

112.廖卫民:《网络舆论量度的统计学模型与数据分析——以外企女秘书公开信事件的讨论为例》,《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二卷第一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3.廖卫民:《论危机公关的传播本质和伦理底线——基于“奶粉事件”危机传播的案例分析》,《新闻记者》2008年第11期。

114.廖卫民:《网络隐私过度传播现象的模型建构和案例分析》,《中国传媒报告》2007年第2期。

115.林毅夫:《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的复兴》,《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16.刘辉:《国家认同危机下的苏丹南北内战》,《学术论坛》2008年第1期。

117.刘建明:《社会舆论原理》,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18.刘康:《从系统论视角谈传播与国家命运的关系》,《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19.刘翎:《传播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其对策》,《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20.刘燕:《国家认同建构的现实途径:大众媒介与“想象社群”的形成》,《浙江学刊》2009年第6期。

121.刘莹:《普京的国家理念与俄罗斯民族国家认同重建》,《俄罗斯文艺》2008年第4期。

122.刘增泉:《罗马人古代旅行世界》,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版。

123.刘中民:《从族群与国家认同矛盾看阿拉伯国家的国内冲突》,《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第3期。

124.隆志秀、刘婷:《传播理论与国家安全战略——简析对心理战有重大启示作用的几种传播理论》,《新闻知识》2006年第6期。

125.娄贵书:《日本军国主义根源探析——岛国环境、骑马民族、历史特点与日本军国主义》,《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126.罗祎:《战略构想》,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127.龙太江:《从“对社会动员”到“由社会动员”——危机管理中的动员问题》,《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2期。

128.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29.吕理州:《明治维新:日本近代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一页》,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

130.马知恩、周义仓、王稳地、靳祯:《传染病动力学的数学建模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32.美国陆军军事学院:《军事战略》,军事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133.孟红:《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写作情状》,《文史月刊》2005年第5期。

134.牟成文:《神道情结与日本民族性格》,《世界民族》2009年第2期。

135.牛军主编:《战略的魔咒:冷战时期的美国大战略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36.钮菊生:《从大国兴衰规律看俄罗斯的再次复兴》,《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5期。

137.钮先钟:《战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8.濮端华:《论战时舆论动员》,《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39.钱学森:《论系统工程》(修订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

140.钱学森:《创建系统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141.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自然杂志》1990年第1期。

142.邱戈:《媒介身份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3.任学安:《大国崛起系列丛书: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144.邵培仁:《论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媒介改革与发展》,《媒介方法》2006年第2期。

145.邵培仁:《论中国媒介的地理群集与能量积聚》,《新闻大学》2006年第3期。

146.邵培仁:《发展与振兴我国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建议》,《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第10期。

147.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48.邵培仁、陈兵:《媒介战略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49.邵培仁等著:《文化产业经营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0.邵培仁主编:《媒介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51.邵培仁、廖卫民:《文化传播力:解读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全景图——对2006年以来中央媒体的一种实证研究》,《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52.邵培仁、廖卫民:《中国电影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与发展模式》,《电影艺术》2009年第5期。

153.邵培仁、潘祥辉:《危机传播推动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从汶川地震看危机事件与媒介制度创新的内在关联》,《现代传播》2008年第4期。

154.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特大灾难中交出的答卷——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抗击汶川特大地震宣传报道纪实》,《新闻战线》2008年第6期。

155.时勘、范红霞、贾建民、李文东、宋照礼、高晶、陈雪峰、陆佳芳、胡卫鹏:《我国民众对SARS信息的风险认知及心理行为》,《心理学报》2003年第4期。

156.时殷弘编:《战略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57.时殷弘、陈潇:《现代政治制度与国家动员:历史概观和比较》,《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7期。

158.史安斌:《危机传播研究的“西方范式”及其在中国语境下的“本土化”问题》,《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6期。

159.史安斌:《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160.宋协毅:《〈桃太郎故事〉新探——从文化史与跨文化交际的视觉出发》,《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年第1期。

161.苏晓龙:《改革开放与国家认同——重温邓小平的有关论述》,《理论学习》2009年第2期。

162.隋岩:《电视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

163.孙凯、朱迪:《中央探求兴衰定律》,《瞭望东方》周刊2003年12月3日。

164.孙藜:《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1860-1911)》,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165.谭华孚:《全球化传播与民族国家的文化安全》,《东南学术》2004年第12期。

166.唐世平:《从进攻性现实主义到防御性现实主义:对中国安全战略的社会进化论诠释》,见朱锋、〔美〕罗伯特·罗斯:《中国崛起:理论与政策视角》,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67.童兵:《童兵自选集——新闻科学:观察与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8.童辉杰:《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与日、俄、美三国的比较》,《中国国情国力》1999年第2期。

169.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

170.王登峰、崔红:《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及人格与行为的关系:对人格内涵及其中西方差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心理学报》2006年第4期。

171.王登峰、崔红:《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及人格与行为的关系:对人格内涵及其中西方差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见《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4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72.王立新:《美国国家认同的形成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173.王明芳:《权威主义政治文化与德国国家性格的改变》,《欧洲研究》2005年第6期。

174.王文荣主编:《战略学》,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5.王晓澜:《新传播技术对发展中国家对外主权的挑战》,《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1期。

176.温飚:《从“赢得战争”到“赢得人心”——析主要发达国家的国际广播如何实现有效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9期。

177.吴春秋:《大战略论》,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8.吴飞:《一种新的视野:社会传播网络分析》,《中国传播学评论》(第二辑,张国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9.吴飞:《火塘·教堂·电视——一个少数民族社区的社会网络传播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

180.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81.吴开松:《当代中国动员机制转化形态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年第3期。

182.吴志强:《水晶宫,开创现代建筑先河——回顾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新民晚报》2005年3月6日。

183.吴宜蓁:《危机传播——公共关系与语艺观点的理论与实证》,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4.吴予敏:《全球化时代的传播与国家发展》,《新闻大学》2000年第4期。

185.新浪网、齐鲁电视台:《一条改变历史的铁路一次还原历史的探寻》,《探寻美国铁路华工的BLOG》,http://blog.sina.com.cn/lm/z/huagong/index.html

186.阎照祥:《英国史》,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87.杨春:《苏丹问题的传播学思考》,《青年记者》2009年第10期。

188.杨东平:《期待中国的“扶桑花女孩”》,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471c80100btcq.html

189.杨咏、杨振荣:《面对灾难,中国树立了一个危机传播的典范》,《新闻战线》2008年第8期。

190.杨宇:《性格与文化研究的三种思路》(卷首语),《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91.杨玉玲:《日本国家战略思维的历史逻辑》,《光明日报》2005年8月10日第9版。

192.游博:《大国兴衰理论述评》,《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2期。

193.于福坚:《一杯鸡尾酒:美国民族与国家认同的构建》,《中国民族报》2009年11月6日第8版理论周刊。

194.于长治:《〈论持久战〉发表前后党内发生的一场政治风波》,《党史天地》1999年第9期。

195.于稳立:《〈论持久战〉对中国抗战胜利的重大作用》,《理论界》2006年第8期。

196.余泳:《伊拉克重建中国家认同之缺失》,《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第3期。

197.岳谦厚、刘润民、贾亚宾:《吴淞铁路兴毁漫议》,《光明日报》2007年6月1日。

198.展江:《战时新闻传播诸论》,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199.臧恩钰、李春林:《鲁迅对日本国民性格的观照》,《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200.张国良:《中国发展传播学》(共九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01.张国良、贾鹏:《军事心理研究新视角——论战争双方的国民性格与国民心理》,《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202.张家栋:《中国的国家身份、国际地位与战略定位》,潘忠岐主编:《国际责任与大国战略:复旦国际关系评论》(第八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03.张建华:《彼得大帝的遗嘱之谜》,《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6期。

204.张敏卿:《〈论持久战〉写作及出版的地点、时间新考》,《历史档案》2004年第2期。

205.张文木:《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战略与管理》2004年第2期。

206.张文木:《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上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07.张文木:《论中国海权》,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

208.张晓群:《传播效率与经济增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09.张暄:《桃太郎的传人——日本国民特性探究》,《消费导刊》2006年第12期。

210.张咏华:《传播基础结构、社区归属感与和谐社会构建:论美国南加州大学大型研究项目〈传媒转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年第2期。

211.赵月枝:《文化产业、市场逻辑和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新闻大学》2007年第1期。

212.赵月枝、邢国欣:《传播政治经济学》,刘曙明、洪浚浩编:《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3.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炎黄春秋》2007年第3期。

214.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同类推荐
  • 大山作证

    大山作证

    本书为长篇报告文学,全书由一个个有机的真实的故事组成,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也许并不是宏大壮丽却绝对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再现了扶贫干部为广大群众移民搬迁、建设安置点呕心沥血、大公无私的精神。也描绘醋移民户为了脱贫致富克服种种困难,离开故里的巨大开创精神。
  • 传媒管理学

    传媒管理学

    当前及未来,加强管理是中国传媒组织的首要任务。进入21世纪,中国传媒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瓶颈,跑马圈地、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已经没有了初期制度解放所提供的市场空间,传媒组织的运作重心必须转型。本书一是深入结合传媒组织管理实践,二是努力用专业的管理学视角进行解析,三是论述了传媒组织运作流程中的生产、销售、广告、人力资源、财务、战略等所有环节,它既是传媒管理理论的系统梳理,也是传媒综合评判;既为研究者提供认识论,也可为业界提供决策依据。
  • 错别字过关手册

    错别字过关手册

    本书无论从创意、结构,还是从内容、语言等方面都具有首创性。本书共分三部分,设三关:第一关为“错别字速查速记”,简略快捷,查找、记忆皆可;第二关为“错别字辨析”,深入浅出,对比、分析进一步巩固;第三关为“错别字过关自测”,简单明了,查漏补缺轻松过关。本书可供学生、教师、记者、编辑、公务员等作为案头必备参考书。查找方便,利于记忆,效果奇佳!
  •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即中国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怪现象。“超现实”即中国今后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改革。这是一本时政普及读物,核心为点评当今各色社会问题,专注于点评当代中国各色现象与事件,也有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读。“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近代史专家雷颐,通过通俗的讲解、评论、分析,使读者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政府改革的努力与期望落空,什么样的力量使某些事件像轮回一般在中国历史上反复演出。
  • [当代]学校德育理论发展与马里延科《德育过程原理》

    [当代]学校德育理论发展与马里延科《德育过程原理》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热门推荐
  • 爱的足迹让回忆寻觅

    爱的足迹让回忆寻觅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走进屋里,我不禁哼起了这首忧伤的歌。漫漫苦日何时了?小小少年何时才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都说要德、智、体全面发展,难道就这样仅仅拥有了优异的成绩就是个素质高的学生吗?不,我们需要的不但是学习,我们还需要实践,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我的上帝,救救孩子吧!让我们全面发展吧!与此同时,也给我们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吧!
  • 嗜血复仇之暗暗倾城

    嗜血复仇之暗暗倾城

    相同命运的三个女生,因为复仇聚集在一起,因为复仇变得更强,可三个男生突然闯进了她们的世界,她们会如何抉择。。。
  • 我真是大好人

    我真是大好人

    “叮咚~~”系统任务:日行一善。任务内容:扶老奶奶过马路,任务完成,奖励好感度100,任务失败,宿主将被抹杀。“尼玛啊,太尼玛坑爹了。”韦烨的内心是崩溃的,泪流满面的说道:“狗屁的成功者系统,明明就逼着老子去学雷锋,而且不学就得死……麻麻的,老子跟你拼了!”黑道大哥重生之后,发现自己今生的道路已经定了,那就是学雷锋,做一个有益于民族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损己利人的所谓成功人士。一项腹黑狡诈的他是否会按照既定路线走?还是会玩命的和系统做抗争?在这条艰难而又崎岖的路上,韦烨不厌其烦的做着被系统坑,然后欢天喜地地利用系统物品坑人的坑爹事情。
  • 四时如春

    四时如春

    一个人的一生,她的青春年华是留不住呢,童郎一别独使我泪千行,因为他有一个梦想,他心里面装着国家大事,一心只想投身保家卫国,就是这个梦想,让我与他分别,那时候的国家需要人们积极向上,也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民族。有些人把自己的青春嫁了出去,一心就想嫁给国家。国家是什么呢?在太平年代国家离人的心有点渐行渐远了,远的是嘴上的春风得意忘形吹了。在战争年代,她离自己越来越近,因为如果有一天她……我的母亲,如果她舍我而去……我将足无半点土地。我将身体安置哪里呢?童宅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重视,百姓为之一振,故事就从一段爱情故事说起……觉得是一本好书的话,我想大家应该还是支持一下。
  • 绝色风华

    绝色风华

    上一世陆婕鸳被自己的夫君和妹妹害的死相凄惨,重生后为了不再和南宫岱曦有瓜葛,被迫和轩辕墨有了肌肤之亲。为了保住尹家不再被人暗害,陆婕鸳不得不利用轩辕墨,本以为两个人只不过是相互利用。后来知道轩辕墨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在轩辕墨身陷敌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早就喜欢上了他。
  • 情殇璃月

    情殇璃月

    悲伤的故事,渲染着这世间的现实,可惜终究是悲不是喜,爱情的辛酸只有亲自体会才知道。
  • 已往矣

    已往矣

    洛倾颜问萧情:“你会一直喜欢我吧?”萧情说:“对,我会一直喜欢你。”“我可以叫你姐姐吗,呆子。”“我又不是女的。”“好不好嘛?”“好。”
  • 霸道校草别想逃

    霸道校草别想逃

    一个是霸道冰冷的王子,一个呆萌可爱的邻家女孩,当他们碰撞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火花?女主失去记忆,看男主怎样唤醒
  • 金色回忆之静月如思

    金色回忆之静月如思

    她是天之骄女,似乎没有什么难得倒她。但是,她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了那个不爱她的男人自甘堕落。或许,是她获得了太多东西,所以才会无法获得爱情。她说,她愿用一切换取她所渴望的爱情。但是老天会让她如愿吗?最终,只化作了静月如思……
  • 快穿之白月光总是狗带

    快穿之白月光总是狗带

    最年轻的影后苏笙在一次电影发布会上被一位脑残粉捅了一刀,整个娱乐圈都轰动了!!!苏笙万万没想到自己就这样狗带,突然一个系统说可以帮她回到原来的世界,不过要在各个世界中成为男主的白月光,让他们爱而不得。女主外表活泼内心没心没肺&男主外表温柔内心病娇超带感的哦,快来收藏^V^(男主都是同一人,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