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世界交通与国际贸易
1.世界主要航海线和海港
从西欧各港口经北大西洋到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的航线,大型船只可以畅行无阻。从西欧经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到西亚、南亚、东亚各港口的航线,运输量很大。但是,由于受苏伊士运河航道的限制,特大型船只必须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北美洲东岸各港口通往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由于受巴拿马运河航道的限制,特大型船只必须绕道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从西欧和北美洲东岸各港口到南美洲东岸各港口的航线也很重要。
世界上海港很多,亚洲的上海、香港、新加坡、孟买、科伦坡、横滨等,非洲的开普敦,欧洲的伦敦、利物浦、马赛、鹿特丹、汉堡,大洋洲的悉尼,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里约热内卢、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纽约等,都是重要港口。
2.亚欧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包括两条铁路线:一条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它东起符拉迪沃斯托克,西至莫斯科,是连接亚洲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铁路线;另一条东起我国的连云港,西出新疆西北边境的阿拉山口,然后穿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荷兰,直抵荷兰北部的鹿特丹港,全长10900公里,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陆上通道。
3.世界贸易组织(WTO)
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95年1月1日改为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目前成员国有153个。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货物和服务生产;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大幅度削减和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并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
四、人文地理
(一)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土地资源
耕地、林地、草原、滩涂、沼泽、湖泊等都是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的特点:
①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②土地资源具有可更新性和可培育性;
③土地资源的分布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④土地资源具有季节变化的周期性。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①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③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
④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珍惜每一寸土地是我们的国策。
2.森林资源
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噪声的作用。森林有“自然界的总调度室”之称。森林的世界地理分布很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北美洲和前苏联。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①林地广,森林树种丰富;
②具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
③森林覆盖率低,仅为13.9%,林木蓄积量少;
④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⑤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二)能源及其利用
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统称为能源。
1.常规能源
(1)煤的特点及分布
煤作为能源的特点是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利用技术难度不大。缺点是发热量不如石油,能量利用率低且易污染环境。我国煤炭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安徽等省。山西素有“煤海”之称。
(2)石油的特点和分布
石油作为能源便于开采、运输和利用,发热量高,污染小,但储量少。我国石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新疆。主要油田有大庆、胜利、辽河、任丘等。
2.新能源
(1)核能的特点及前景
核能能量大,燃料运输量小,地区适应性强,但建设投资大,技术要求高,核废料处理复杂。世界上核能发电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
(2)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利用
太阳能利用投资大,效率低,占地广,储能难。风能不耗燃料,不污染环境。
(3)沼气的开发和利用
沼气是我国广大农村比较理想的能源。
(三)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1.农业生产
(1)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2)世界农业发展过程:世界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2.我国的农业生产
(1)我国12个商品粮基地是: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成都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江淮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黄淮平原、珠江三角洲。
(2)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鲁豫平原、黄淮平原、南疆棉区。
(3)四大牧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四)工业生产及其布局
1.工业生产的特点
(1)工业生产不受季节和地带的制约;
(2)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促进工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2.我国的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地带
(1)沪宁杭工业基地;
(2)京津唐工业基地;
(3)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4)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5)沿海工业地带;
(6)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7)陇海—兰新工业地带。
(五)人类与环境
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一方面,人类自身的发展必须向自然环境索取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并排出大量废物,不自觉地污染了环境,使森林面积减少、土地沙化、气候异常,产生一系列问题。
另一方面,人本身就是环境的产物,是环境的塑造者。因此,人类必须正确认识自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改变对自然环境的错误态度,学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环境问题的产生
工业革命后,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加,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引发了空前严重的环境问题:
(1)人类无计划地发展自己,在一些地区引发了“人口膨胀”的巨大压力;
(2)滥采滥用自然资源;
(3)随意排放废弃物;
(4)不恰当地建设大型工程。
3.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重要途径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以适应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这是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
(2)搞好国土整治工作。国土整治工作,是对国土资源的考察、开发、利用、保护,以及为此目的而进行的国土规划、国土立法、国土管理等工作。
4.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是我国保护环境的方针。
5.文化景观
(1)界定
“景观”一词来自西方,原意为风景画。在地理学中,“景观”具有特殊的学术性含意,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由于地理现象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现象,另一类是人文现象,所以景观一般也分成两类,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现象的综合体就是自然景观。但是,今天在地球表面上的所有自然现象的综合体可以说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一定的人为作用的影响,纯自然现象综合体是不存在的。
人文景观,亦称为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的产物。
(2)特点
由于不同文化集团各按自己的文化来构筑自己的文化产品,因此,不同的文化集团就有不同的文化景观。可以说,文化景观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不同文化集团的差异与特征。
最重要的文化景观是聚落。聚落景观引人注意的有城市与农村的差异,聚落形态、道路格局及建筑物的式样和组合的不同。例如美国和西欧的城市景观有明显不同,中国与美国的农村景观差异十分巨大。中国农村多是多家农户聚居在一起,而美国则是单户农民的独家村。除聚落、建筑景观以外,文化景观还包括服饰、器物,这些都是有形的、具体可见的物质文化。现在有的学者把一些非物质的文化,例如音乐、戏曲等也列入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