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风定
再一次来到河边,看碎在人世的落日。
看颤巍巍的流水,
看麻雀在枝头演绎出,青山依旧的淡定。
看河床空荡荡的内心。
看冬风,默默地打扫着
通向淤泥的路径。
可我能看见什么呢?
我们又能看见什么呢?
一个妇人击碎河边的薄冰,她的篮子
暂居着不谙世事的青菜。
她的老骨头,还有着不可屈服的争斗。
她浑浊的眼睛,
还傲视着不可一世的冬风。
与北风书
我坐在黄昏的山冈。
我坐在日复一日的对峙中。
我坐在月明星稀的庭院,
等待冬日的判决。
北风浩荡,
世界干净。
淠河志
我的母亲曾兴修过革命的水利,那是
我没有来到世界时的事。
“苦啊,一天只能吃八两饭。”
我对此一无所知。
我曾发誓要走得更远,比如:
到远方去。
到银河去。
到宇宙的未知里去。
可我从未走远。每当月明星稀,
我都会听见,
淠河若有若无的流动声。
人是会死的,河会不会死?
我的母亲甚至不知道她修的河的准确名字,
我知道它叫做淠河,
却从没有和它肌肤相亲。
它在我的血液里会不会死?
抑或它从未活过?
母亲很少感慨生死,尽管她已经到了
岌岌可危的年纪。
我不敢想象一条河在梦中站立了起来,
幽暗的河水,
会变成白色的瀑布。
我更不曾想过,一个人静静地躺下来了
变成一条无声的河流。
清风起
因为遥远而神秘,你童年的泥坯墙
闪耀着饥饿的颜色。
你因回忆枉费多少时光,
现在仍在继续。
你的池塘漂满绿藻,
清风徐来,吹去家禽的绒毛。
等野菜饱含汁液,
你邀我共饮一杯。
你少年的石子路不再硌脚。
如果是清晨,你会听见
石头内部的鸟语花香。
当然,这完全是扯淡。
清风恰是清风,当你舒展两翼
其实从未高飞。
时光书
梦中的镜子张开翅膀。在沙滩上,有瓦砾,亡灵
和盛有时光的罐子。
那些不可琢磨的,不断变幻的,河水腹中的石头。
他,在那里一站就是很久,
像是临刑的罪犯,等待落日的严惩。
他向陌生人说起自己的身份:贫穷的木匠,
制造镰刀的酒农,瞎子和医生……
他说,他不全是“他”,还有三分之一的,被河水覆盖的影子。
我一直依附着他,从1982年。在细雨中的小学校,
在撕去封面的课本里。
在蝉蜕的玄机中,在高耸的水库大坝下(我曾担心它会突然崩溃),
在木桨划动水面,发出的“哗啦”声里。
在空无一人的防洪堤,在河床干涸的哭泣里,在一封
寄给时间的信件里。
“我没有重量,我是空的。”他习惯飞翔,和臆想。
一座尖顶的房子浸没在月光中,但仍是下午,
我们却打手电,因为心中的黑夜无法穿透。
手电颤动着,照亮了桥栏,
深巷两侧的墙壁,
棉花地和嗡嗡作响的高压电线网。
“我有一只闹钟,它拒绝走动;
我有一颗核桃,它还年轻。”
这件事我记忆犹新:八岁时我参加过葬礼,
热闹的气氛让我也想跟着死一次。
我的穷亲戚,死时手里还紧握一个废弃的钟摆。
她种过青菜的手现在攥着自己的时间,
她皱巴巴的核桃一样的脸,
是不再走动的钟表(但这是悖论)。
似曾相识的五月,同样的残春将尽。
我从床上醒来,他已经下楼去了。
现在,
天才刚刚亮,
窗帘在风中翕动,泛出路灯的杏黄。
在此之前,他一遍遍地试过鞋子。他拿起镜子,
看见惶惑的我:
我们从未相遇,我们的确见过。
像灯油燃尽的时候火焰一现,
我们对视一笑,说,“时间到了。”
我想在春天死去
我闭上眼睛感觉大片大片的红
那是阳光。后来变紫,最后变黑。
两个人在郊野栽种桃树
父亲掘坑,儿子填土
他们的庄严像是埋葬死者。
春天突如其来
一堆木材躺在不远处。
到了三月,请将其打制成棺木
当我困了,就在床铺安歇。
在草丛我模拟死去的姿势
一具尸体,在浩瀚的时间中。
一涧幽泉守候,当我安宁下来
一路野花烂漫,你采来送我。
深秋的秩序
深秋的秩序:一群松柏在山冈上奔跑
她们倾斜的姿势,她们脚下的火焰
她们携带的岁月的风声
她们对往事的遗忘,以及对秘密的
守口如瓶。
我必须加速追赶,才能看清变幻的踪影
我必须放弃生命的绿意
才能抵达燃烧的温暖。
我长久地怀念一个劈柴备冬的人
在阳光下,他哈着热气。
在缓慢的动作中他对生活的热爱
让我愧疚。他身着单衣
将奔跑的树木一劈两半,多么利索。
他端坐着,拦腰斩断的秋天,多么浩大。
即景
傍晚的时候,
我又来到这块棉花地。
枯黄的秋天在不远处磨着牙齿,
我狭窄的内心,
轻轻颤动,
像是棉桃吐出白色的谎言。
一个老人在池塘边钓鱼,
他被夕阳照耀着,
早已没有了悔恨。
一个农妇在菜地里浇粪,
一只狗静静趴在那儿,
早就丧失了回忆。
我放弃长久的拒绝开始接受了,
这无言的郊野,
和我们难忘的旧事。
初春
蒙蒙雨雾夹着风吹过很多事物。
稀疏的树林
老鸹窝
一个人缓慢的习惯
不安的内心。
一切还没来得及准备
风就走远了。
灰色的鸟很快消失
一座木桥
下面的水似乎很久
没有流动。
我必须在细雨中接纳,我才能说自己是植物。
我必须从沉睡中死去,我才能被当作是种子。
铁
这是1993年的铁,在空气中锈着
仓库中的犁还没来得及翻动春天
就被时间吃掉了。
有人采来映山红,有人
在田埂种豆子
有人在河里洗身上的泥,有人
在回忆中遭遇坚硬的撞击
这些人,不断地死去、重生
依旧活在1993年的国度。
惟有铁是真实的,只死一次
它熟知泥土的温暖,它看见
废弃的木头、旧景物以及
泥土中越陷越深的种子
它因春风忙碌而哑口无言,它因
石头冰冷而叮当作声。
汉语的冷峻之美:陈巨飞诗歌印象
张落/文
在众多优秀的安徽80后诗人中,陈巨飞显得内敛而成熟。他的诗歌似乎缺少“少年精神”,缺少蓬勃昂扬的“荷尔蒙”支配下的宣泄。他无疑是安徽80后诗人的一个异数:当大家选择冲破传统的藩篱而追求自由的时候,他选择退避三舍给自己建立一座虚无的精神城堡;当大家为自信的将来时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偏爱景物冰凉的过去式;当大家躁动不已摩拳擦掌准备一场词语的暴力时,他开始虚心地向汉语致敬,在一条向下的小径中寻找隐逸的南山。
这,也许是陈巨飞能够在人才辈出的安徽80后诗人圈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但我觉得他并不是在返回与呈现中折射个人情绪,也并非想向世界诉说什么。他在不动声色的叙述、描绘中,把眼前枯瘦的山水转化为一幅冷峻的八大山人的中国画。
“冷峻之美”不是火车在冰冷的雪国里踽踽独行,也不是阿赫玛托娃在俄罗斯大地的颠沛流离,而是一种漫江寒雪的独钓精神。陈巨飞几乎没有系统地阅读过任何一个外国诗人的作品,当下诗人他也只是精读极少数的几个。他的诗歌之源,应是中国的古典诗歌。据我所知,他最喜欢的诗人,是王维和刘长卿。在阅读他的几首《冬日》时,我总能想起王维的“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和刘长卿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卖豆腐的人挑着豆腐担子。/他的豆腐是热的/但是河里的冰/还很冷。一个捡粪的老人/提着他半生的往事/一文不值。多年来他习惯弯着腰回忆/多年来,他用咳嗽活着”,在此,我们看见了中国式乡村的白描,热腾腾的豆腐并不能温暖寒冷的回忆之冰,弯腰捡粪的老人,他用咳嗽加快了乡村文明的凋零。
也许诗人更懂得木叶萧索的力量和凌厉,他在《落叶赋》里将这种冷峻之美赞颂到了极致。他把眼前的无限江山化解成纷乱的落叶,恰与诗人内心的矛盾结合,于是《落叶赋》成了一首写在落叶上的诗篇。诗人甚至主观地摒弃了春天的纷繁绿意,让饱满的汁液蒸发殆尽。他说,“天气一天不如一天,初春也飘零着落叶”“那些年代是一堆落叶”“我见过那些砍不完老不死的乡村古树,/我是其中的一片落叶”。落叶放弃了生命的绿意,才能抵达燃烧的温暖,诗人在落叶般苍劲的文字里,向我们呈现了事物的冷峻之美。
在陈巨飞的笔下,很少出现那些圆润的充满生命气息的少女,爱情似乎也是他诗歌的生僻词。他的诗句里更多地出现一些行将衰朽的农妇,坐在池塘边垂钓的奄奄一息的老人,以及一抹不再使人感到灼热的残阳。“一个妇人击碎河边的薄冰,/她的篮子暂居着不谙世事的青菜。/她的老骨头,还有着不可屈服的争斗。/她浑浊的眼睛,/还傲视着不可一世的冬风。”(《冬风定》)这样的诗歌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诗人为什么偏爱这些冷风景呢?因为大凡冷峻的事物,都历经了梦幻般的青春,在繁华尽脱的背后,它的背影才能如此丰富。历经沧桑的老妇人,她对这个世界的傲视让我们对生命产生敬畏。和少女们懵懂清澈的眼神不同,浑浊的眼睛会充满逼视的力量。就像杜拉斯在《情人》的开头写道,“你从前那张少女的面孔远不如今天这副被毁坏的容颜更使我喜欢。”
曾经的燃烧,现在只剩下灰烬;旧日的枝繁叶茂,而今只留有“稀疏的树林”。不过,我们不能认为诗人在刻意营造凋敝的乌托邦以寄托自己渺茫的抒情,“冷峻”不等于“凋敝”。“凋敝”没有刺破力和冲击力,“冷峻”却是在挣脱了现实的枷锁后,更深刻地彰显生命的意义。同时,“冷峻”还使陈巨飞的诗歌有了悲悯的情怀。“我放弃长久的拒绝开始接受了,/这无言的郊野,/和我们难忘的旧事。”在从“拒绝”到“接受”的过程中,诗人也许从郊野的荒凉中找到了汉语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