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77900000018

第18章 娱乐电视的表现与影响(二):社教节目娱乐化(3)

一、转型“讲故事”,追求收视率

1.为什么要“讲故事”?

选择“讲故事”这一改版策略,栏目组经过了严谨的论证。

《经济与法》的明确定位是“规则传播”——传播法律规则及其立法精神,而且要“用案例说话,推进中国市场经济规范进程”,“解答百姓生活中的法律困惑,降低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风险”本小节中,引用而未注明出处的资料,均来源于该栏目组,不再一一标注。乍一听,这是很不讨巧的。

这一定位的确立,恐怕是多方合力的产物:栏目由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和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联合创办,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法院的诉求——普法、案结事了/息讼宁人,也要代表主流媒体履行相应的社会职能——教育、服务、信息传播(稳定既有秩序、整合社会人群);另一方面,央视一套当时已经培育出一个知名的法制栏目《今日说法》(走的是道德批评路线),二套继之而起设置同类型栏目之时,自然要遵循“差异化生存”的法则。

目前来说,看电视主要不是为了求知实际上,当前的收视环境已经变成了“兴趣第一”——只有让观众觉得有意思他才会看你的节目,才会接受你的“规则传播”,也就是说“有意思然后有意义”、“好看才能有用”。很难想象,多数观众乐意花费半个小时,从电视节目中了解一个法理,因为别的渠道可能更权威、更便捷,比如看书、上网。传递知识也不是影像媒体的长项。但是,这个节目试图以“传达和解析规则”为目的来普法。——可以说,以“规则传播”为定位是《经济与法》的“先天不足”。

相对应地,“用案例说话”——“诉后传播”——的选题要求又是它的“后天劣势”。早期的选题,几乎都是已经审结的“死案”,也是各级司法机关认可、推荐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也许具有法律上的典型意义,具有较高的普法价值,但是,它们不仅是过去时的、静态的,而且往往缺乏招徕观众的“争议点”。

所以,这档节目的传播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好像是“带着镣铐跳舞”:“规则传播”和“诉后传播”,决定了它既不是舆论监督也不是新闻报道,节目的时效性、介入性大打折扣。试想,立足于“死案”来“传播规则”,难免会“把死案做死”——这副镣铐沉重至极。另外,播出时段也是个问题,频道把它安排到了令人羡慕的黄金时段——晚上八点半。2005年3月以来,《经济与法》栏目在央视二套的首播时间几次微调为:每周一至周五的20∶25-20∶55或者20∶28-20∶58。这是栏目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身处于黄金时段,社教类的专栏得跟强势的电视剧争夺观众,而我们大多数的观众经过长期培养,已经是“电视剧爱好者”。

开播几年来,《经济与法》赢得一个口碑:专业而权威因为“权威、专业、公正”,《经济与法》曾经被央视评为优秀栏目,被《新周刊》评为中国“最佳法制及社会节目”。节目品牌初步形成,栏目文化逐渐完善。但是,收视率最多只能说差强人意。众所周知,对于大众传播媒介来说,“到达”是第一位的,节目做得再深刻、再有意义,如果不被广泛接受,还是“无用”,影响力或者社会效益无从谈起。于是,栏目组不能不着重考虑:通过改版,解决收视率低迷的难题。

调研分析后,栏目组认识到提升收视率的突破口在于吸引本时段的游离观众,希望他们换台换到《经济与法》之时,立即被拦截下来,起初可能逗留一分钟、两分钟,然后延长到五分钟、十分钟……用半年、一年的时间,把他们最终培养成为忠实观众。而这部分观众的一般特征是:既习惯于电视剧形态,又不完全满足于在播的剧集。那么,应该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节目呢?应该用什么样的手段提升节目的拦截能力、实现有效的传播呢?

依据栏目的定位和功能、参照竞争对手和新的收视环境,栏目组做出了改版:定位不变、题材不变、演播室加专题片的基本形态不变,改变叙述方式,将解析案子变成“讲故事”,走电视剧(编剧)路线,把“庭辩式”叙事变为故事态叙事。无疑,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讲故事”就是用悬念来串联起奇特的事实,这种“解扣子、说故事”的方式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欣赏习惯。对《经济与法》栏目来说,法制节目天然的优势就是故事性很强,而且富含戏剧冲突(这一长处以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涉案真实电视剧”的悬念结构和命运感显然非常适宜于大众传播。

目标明确,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去经营看点——“讲故事”。

这样操作的弊端也是有目共睹的:部分节目可能异化为“涉案电视剧”,社教功能被娱乐功能驱逐。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讲故事”不是根本的目的,它永远只是一种手段,不能将形式和内容本末倒置。但是,如果缺少一套完善的制度支撑的话,买椟还珠式的投机取巧就在所难免。事实上,类似的选择和博弈,在《经济与法》并不罕见。

2.如何“批量生产故事”?

2005年3月,栏目开播两年后,经过大幅度改造的《经济与法》转向“讲故事”路线。“讲故事”的创作方式个人色彩浓厚,对编导的要求较高。如何集体培训讲故事高手,提高团队的整体实力、避免节目质量的参差不齐?栏目组在节目生产和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保障节目从“举案说法”顺利转型为“讲故事”。

因为栏目运作的硬性要求——播出量大、制作周期短、经费限制、整体风格的一致性等等,栏目管理仿佛机械化工业整合手工业,编导手工业(原创性)式的个体劳动正在逐步纳入工业化(流程式)大生产的体系中。

通常来说,存在于当今工业化时代的电视栏目,应当采用流水线方式来保证节目供应和质量稳定。不过,“人类每前进一步的同时,也在后退一步”(恩格斯语),一旦作品的主要创作者——编导——沦落为机器般的流水线工人时,创造力被阉割,而把关人(例如制片人)仿佛大权在握的监工,节目“生产”将会丑化为怎样的一副图景呢?

显然,笔者并不认为《经济与法》的栏目运作尽善尽美,因为,“流水线制造模式”本质上有违“创作”的真意,只是一种文化工业生产方式;何况,这种方式一家独大、几乎消灭了其他的创作形态而独领风骚。

本书试图站在“官方”的立场,通过描述它“转型讲故事,赢得收视率”的实践历程,透析一档法制节目“娱乐观众、吸引收视”的切实努力和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探察它的目的、动机以及相关的制约因素。

《经济与法》有一套工作规范,明确标示出四大关键环节的评价标准,指导编导们“讲故事”。

其一,源头控制:选题评估——“好选题意味着节目成功了一半”。什么样的选题可能做出来好节目,对照“评估标准”,栏目组的每一个人都要清清楚楚。为了确保选题充裕而且优良,《经济与法》专门成立了选题组。选题员通过各种渠道为编导收集选题,因为评价标准明晰,他们挑选选题的时候自然心中有数。

栏目组力求在“硬”(法理价值)和“软”(故事容量、电视表现)之间寻求平衡点。作为日播节目,从历年的播出情况看,《经济与法》总体上好像倾向于“软着陆”。

其二,保障起点:明确采访提纲的要求。提纲是节目质量的起点,相信各大栏目都会要求编导在出发之前做一个“派出提纲”。关键是:提纲怎么做,完善到什么程度?《经济与法》的采访提纲主要包含六项要素,从中可以看出先期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看出编导对选题的把握和设计程度。

显然,“悬念点”、“结构设计”和“主题立意”、“法律点”被同等看待。事实上,主题立意和法律点也以“贴近、实用”为重要前提。另外,在“采访对象”和“重点素材”的选择上,明确要求适宜于“电视表现”,追求视听效果。——总而言之,可视性、观赏性举足轻重,“形式”的重要性一点也不逊色于“内容”。

其三,集体编剧:“内部创作故事会”。针对“编剧难”这个硬骨头,调整生产流程、增加了两个环节:编导在做完预采访之后、拍摄之前,以及拍摄之后、写稿之前,分别召开小型的策划会,主要邀请本组的其他编导、摄像参加。

“故事会”,使个体创作转变为集体创作,好像小范围的“点映”。首先,本期节目的编导把掌握的所有信息摆出来,把关键的情节点和兴趣点做成“质点”,请同事们用普通观众的眼光评判“故事”的高下优劣。然后,大家运用自己的智慧、经验与技巧,针对目标素材和实际变化,为“剧本”的进一步完善出谋划策,例如情节的取舍、故事的结构设计等等。运用集体智慧、通过两轮“故事会”的形式寻找最佳的讲述方案,就是为了把故事编排得曲折生动、跌宕生姿,让观众一看上瘾,欲罢不能。

其四,注重反馈,总结提高。节目播出后,编导立即收集反馈信息,了解主审法官、当事人、专家的评价;同时,对照收视曲线图显示的情况——观众增减与人员构成、曲线波动,分析采编的得失。

如果说,前者关注的主要是“专业、权威、客观、公正”,那么,后者就是反省有没有“让观众满意”,满足他们听故事的需求——娱乐性需求。要求大批量生产的电视节目“既叫好又叫座”诚非易事,何况法理、规则冷冰冰、硬邦邦。如果“二者不可得兼”,编导将会如何取舍呢?很简单,收视率主导。因为高收视率意味着能够直接兑现的名利双收。由此可见收视率的重要性,可见“媚俗”之不得不然。

3.“讲故事”创造收视率奇迹

转型“讲故事”以后,《经济与法》着眼于普通人的多重身份——可能既是户主、企事业单位员工,又是消费者——讲述一个又一个具有普法意义的生活故事。因为视角和形态发生了变化,节目的其他要素也随之改变:

结构思维:逻辑结构→悬念结构;

主持人的风格与功能:串联主持→讲述者、评论者、素材调度者;

首要的目的和诉求:专业深刻→好看;

素材方向:趋向于“人性、情感、情势”。

改版后的收视率效果如何?堪称立竿见影,第一周蹿升60%,随即连创新高,平均翻了一倍多。作为一个社教类的专栏,平均收视率稳居频道前三名,超过许多娱乐、益智类节目,的确不容易。

改版使节目的拦截能力大大增强,而且,原先喜爱法律问题的“核心观众”并没有流失。而且,在观众的构成上,游离观众的加入使观众群的分布更加均匀——说明节目更加大众化了。

二、好好“讲故事”,坚持“绿色收视率”

为了争取尽可能多的消费者,实现阖家共赏、雅俗共赏,媒体的内容必然同质化,进而迎合并且利用(那些最不挑剔的)公众的当下趣味,围绕既有的价值观念转圈子;形式方面,极力磨去棱角,摒弃一切具有分化力、排斥性的表达方式。对于“唯收视率论英雄”的中国电视媒体来说,布尔迪厄的这段话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收视率是基础,没有收视率谈不上“绿色”;绿色是导向,假如导向错误,伟大的努力与崇高的目标可能相互背离。

2006年,“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出炉,时任央视台长的赵化勇解释为:“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确保国家主流媒体对观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同时,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增强中央电视台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品牌价值。”

有论者认为,“绿色收视率”的具体内涵应当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它是“绿色(对心灵无污染)节目”的收视率,而非渲染暴力的“黑色收视率”、渲染色情的“黄色收视率”、渲染阴暗心理的“灰色收视率”;其次,应该含有“绿色数据”这层含义,主要指数据必须具备准确性、可信性和可接受性;最后,绿色收视率还是一种正确看待和使用收视率的立场和方法。“唯收视率马首是瞻”,从态度上看是不端正的,从数据使用上讲是非理性的。然而,目前业界对于收视率的“过度使用”,已经被收视率的统计者形容为“不能承受之重”(王兰柱语)。

如前所述,电视通常是一种“娱乐媒体”。人性好逸恶劳,尤其在私密的、懒散的、没有监督、没有压力的时间和空间里。例如看电视的时候。“绿色”环保、健康,往往折射出人性之真善美。但是,传播、接受“绿色”是劳神费力的,不会像“黑色、黄色、灰色”那样让人轻松愉快。同样,要求一个娱乐媒体用“绿色”(例如规则传播)吸引眼球,确实勉为其难。更加实际的,作为市场竞争中的独立经济单元,收视率自然成了电视台的“开门第一件大事”。媒介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抢夺收视率需要出奇制胜甚至不择手段,然而,“绿色”却意味着有所不为。

具体来说,一档“讲故事”的法制栏目要“吸引眼球”、赢得较高的收视率,应该不会太难,何况《经济与法》位于央视二套的晚间黄金时段。问题是:用什么颜色来吸引?包括“黑色、黄色、灰色”吗?或者说,发掘案例特有的刺激性元素:暴力、色情或者人性的阴暗面?笔者以为,《经济与法》的可贵之处,主要还不在于收视率上超越其他栏目,而在于它的坚持:坚持“绿色”、坚持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那么,“戴着镣铐跳舞”的《经济与法》,怎么可能“几次创造收视率奇迹”呢?大概要归功于栏目组在采编、制作过程中的“平衡能力”。

同类推荐
  •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甘肃省陇南市是2008年我国重大地震的一个重要区域,在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人口迁移和异地搬迁安置,是重建工作的一个重点。陇南市又是我国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地区之一,也是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研究这个区域的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对策问题,有着非常现实
  •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问题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先哲展开争论。在西方,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波,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论述过有关人性问题。
  • 反自然的社会

    反自然的社会

    人类在解释人类社会本身时,总是尽力通过既论证其永久性,又论证其优势的说理,来阐述人类关系的构成。本书正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反自然使人的社会予以确立。
  • 债权人维权妙招

    债权人维权妙招

    本书是探讨建立在法律范畴内的自然债务的催讨办法。是针对那些赖账的债务人心理讨债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希望大家能够从这里受到启发,把自己不能解决的债务顺利解决。本书虽然是第一手案例,但是为了避免对当事人的隐私和声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我们都进行了技术处理。所以,大家不必要去对号入座。只要是对我们讨债有所帮助,就达到了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初衷。
  •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绪论近代中国的青年。学生,是除旧布新的重要社会力量,在民主革命的各个阶段,在社会变迁的各个方面,常常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1919年。的五四运动,便是在青年。学生运动的前奏曲中拉开序幕的。学生的行动不仅促使新文化运动与反帝爱国政治运动相结合,而且将少数先驱者的引吭高歌变奏为全国各阶层民众的雄浑合唱,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回响。
热门推荐
  • 总裁老公,隐个婚

    总裁老公,隐个婚

    莫名其妙得罪本市第一少,博了个渣女的名号,方沁语还未来得及为自己洗清冤屈就遭遇某男要求合体。泥马?资深渣男?江家被弃的私生子?所有的人都说:“渣男配渣女,遗臭万年。”景佑寒说:“负负得正,绝配。”只有她知道,表面上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正如她从来没有想过要骗江榆灏的婚,而景佑寒其实是一顶一的优质男人。这是一个伪渣男与伪渣女组队复仇虐渣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Boss攻略记

    快穿之Boss攻略记

    本书里女配辰月会带你逆袭,005会带你飞。
  • 爷们是怎样炼成的

    爷们是怎样炼成的

    爷们是什么?有很多定义。但没有一种定义包括懦弱!女友和黑老大被我抓奸,拿刀捅向他后我的人生从此被另类的书写!我本是一个平凡的高中生,奈何操蛋的人生没有第二个选择:“服or不服?!”我是杨晨,我本良善,你们谁都别惹我!这个世界本没有大哥,但混的人多了,就有了大哥。是爷们儿,走着!
  • 无你未安

    无你未安

    异界女尊、都市异能绝世冷魅贵女×软糯病娇男本文甜虐交加、暗系风格在异界大陆她是独步天下的王者向来只爱独来独往没有强劲的背景却拥有最独特最深不可测的异能他是最罕见的变异人却也生来就是最卑微的弱者本该是毫无交集的两个世界却有了未曾料想的初遇在帝都拍卖商行自此九州上那个唯我独尊的王身边多了一个人漫漫人生长途尘世纷纷纷扰扰还好有你相伴女主:帝非男主:盛未安
  • 那些人和他的那些事

    那些人和他的那些事

    《那些人和他的那些事》是书写一群痘B青年,和他们的痘B事。其中有热爱健身的‘猥琐虎’、萌萌的‘菊花东’、低笑点的‘大君驴’、睡不醒的‘瞌睡龙’、小逗‘皮皮狗’、以及‘恐婚族’的婷婷,‘黄金剩女’的灵姐......总之,好多好多人......好多好多痘B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再见几次

    再见几次

    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秘密,普通人相遇,却发现不一样的对方,是什么让他们相遇,相识……
  • 爱上叛逆

    爱上叛逆

    少女独自在大北京拼搏却意外收获爱情“我错过很多美好的东西,还是不愿错过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