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钱都尉,长安派来特使,还运来大批粮食,还有1000骑兵。”通信兵一进入老钱他们办公的地方就立刻报告道。
“朝廷的使者说什么了吗?”
“报告,使者说他有事要亲口跟您说,其他的使者就不说了。”
“哦,那我得赶快去见那位使者。”
到底又是什么事呀?老钱在思考,不过他突然明白了,因为现在是明光六年。
明光六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请看那个砸缸的司马光先生的著作<<资治通鉴注释四汉纪二>>
武帝元光六年(壬子、前129)
冬,初算商车(我国税收自古有之,但历代对税的称谓有所不同。夏代称“贡”,商代曰“助“,周朝称之为“彻“。“税“的名称最先出现于春秋鲁宣公十五年的“初税亩“。后称为“赋“,到汉代有“算赋““口赋““更赋“名称,后又改称为“租“。隋唐五代对口税曰“庸“,宋代有“粮“的称谓,明代称之为“响“,清期有“津贴“、“捐输“之用,以上是我国田亩税之称。此外还有“耗“,“漕折“、“平余“,“羡余“等名目。历代称“税“的也不少,如唐代的“间架税“,清代的“当税“,“牙税“等。鲁宣公15年(公元前594年),鲁国正式推翻过去按井田征收赋税的制度,改行“初税亩“。即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须按亩交纳土地税,井田之外的私田,从此也开始纳税。这是三代以来第一次承认私田的合法性,是个很大的变化。“初税亩“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从奴隶制赋税向封建制赋税制转化的开端。秦汉起,赋税通常指按地、丁、户征收的土地税、壮丁税、户口税。明朝摊丁入地,即将壮丁税、户口税合并到土地一并课征,赋税主要是指田赋。清末,赋税逐渐成为多种税的统称,与租相同。武帝6年(公元前129年)冬,算商车,开始了我国最早的车船税征收。征收的对象为商人和除官吏、三老、北边骑士以外的其他车船所有者,凡商贾的轺车(由一匹马驾驶的轻车)每辆两算,其他人有轺车的,每车一算,五丈以上的船征一算。)。
大司农郑当时言:“穿渭为渠,下至河,漕关东粟径易(直接平易,引申为便当。),又可以溉渠下民田万馀顷。”春,诏发卒数万人穿渠,如当时策;三岁而通,人以为便。
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骑将军公孙敖出代(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卫青至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得胡首虏七百人;公孙贺无所得;公孙敖为胡所败,亡七千骑;李广亦为胡所败。胡生得广,置两马间,络(用绳子结成网)而盛卧,行十馀里;广佯死,暂腾而上胡儿马上,因推堕兒(集解徐广曰:“一云‘抱兒鞭马南驰’也。”),夺其弓,鞭马南驰,遂得脱归。汉下敖、广吏,当斩,赎为庶人;唯青赐爵关内侯。青虽出于奴虏,然善骑射,材力绝人;遇士大夫以礼,与士卒有恩,众乐为用,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天下由此服上之知人。
夏,大旱;蝗。
六月,上行幸雍。
秋,匈奴数盗边,渔阳尤甚。以卫尉韩安国为材官将军,屯渔阳。(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
这么大段文字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汉武帝要对匈奴人人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