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决了那个狗奴才牛十八之后,大家带着同伴的遗体继续前进。至于那些强盗的尸体就草草掩埋了事。
当然了,那些尸体是不能一直带到金陵的,那样会显得晦气。所以他们在附近找了一家义庄,然后把那些尸体交给义庄好生保管。然后再尽量把那些尸体转交给死者的亲人转往家乡安葬。
义庄就是指暂时存放未安葬棺材的特定场所。
我们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思想很重,不管离家多远,都念念不忘落叶归根这四个字。以至于一些意大利人产生了一个错觉——中国人是不死的。
中国人是不死的,这怎么可能呢?我们是中国人,不是中国神,是人就会有生老病死。中国人不死这这实在是太荒谬了。
不过意大利人也给出了自己的疑惑——在我们意大利,中国人那么多,可是就没见过几次中国人的葬礼。
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我们中国人,我们中国人其实就是过于重视葬礼了。有人认为儒家文化就是葬礼文化,是关于死人的文化。
中国人数量众多,人均寿命也不是很长,对葬礼也很重视,为什么那些意大利人却很少能见到中国人的葬礼呢?
因为中国人要落叶归根呀。许多中国人在老态龙钟的时候就会回到家乡,然后就去世了。有些中国人虽然去世在意大利,但是他们的遗体还是要运回中国的。葬礼自然也就在中国举行了。
好了,不管我们中国人有多么的重视葬礼,也不管中国人的葬礼有多么的复杂。但是死人毕竟已经死了,活人的生活依然要继续,在对那些遗体做了最后的告别之后,商店继续向着金陵的方向前进。
其实强盗那么多,被强盗杀死实在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其实那些伙计都感到很庆幸,因为他们在那种九死一生的情况下都活了过来。而且还有一个武艺高强的大侠(那个大侠就是杀死大量强盗的周明同志。)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有那样一个武艺高强的大侠护卫,那么这样一来接下去的路也就安全了。这大概就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
“周大侠,你那几招真厉害,能不能教我一下呀?”一个伙计想向周明学习本领。
“哈哈,也不是什么厉害的招数,任何人都很容易做得来的。不信我做个慢动作给你看。”说完周明就用慢动作演练一下。
“确实是很简单呢。”那个伙计有些失望,其实都是些简单的动作呢。
“没错,但是一个快字就解决了一切问题,敌人还没来的及反应,我的刀已经割破了他的喉咙,这样一来,我也就赢了。许多平淡无奇的招数一旦只要快了起来,那就是夺命的杀招。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在我大明的东边有一个国家,它叫倭国,在这个倭国,有一个武术流派,叫做拔刀流。”
这时候一个镖师插了句话:“看来周大侠不但武功不错,而且见识也不短。不错在那东方的倭国,确实存在着这么一个流派,他们的招数很简单,就是出刀然后收刀,可是就是这简单招式也能让不少中原高手饮恨。我们镖局的一个前辈也是在和倭人的战斗中牺牲的。杀他的那个倭人就是那所谓的拔刀流的。不过好在那个倭人最后也被我们乱刀砍死。”
“其实这种拔刀术叫做居合,我一个朋友也会使。而且他还对刀法进行了总结。”
“都总结出了什么来。”
“这样吧,我就把这套刀法的第一式介绍给大家吧。”
第一式刀技前(正面)
意义:
互相对峙,预感对手有杀意,制先机向对手太阳穴(目和耳一条线附近)拔击,瞬即由正面斩下得胜。
动作:
一、向正面正坐,行三呼吸(吸第三次气息时)后,两手稳静握刀柄和鞘口,同时推开刀离鞘口,也浮起腰部,竖起双足之足尖,伸腰垂直上身,一面将鞘扭向左,稳慢拔出刃,至刀尖尚余约10公分时,踏出右足同时将刀水平,向对方太阳穴泪厉拔击。
注:刀拔出时,左手握住鞘口,小指押,擦左腰带,左肘要充分拉后,此动作称谓鞘引(SAYABIKI)。(拉鞘)
拔付时,上身向左后拉约45度,左拳在离身体中心线右斜前约45度处停住。刀刃高度与右肩成水平,刀尖微较水平低下(如滴下鉏附近之水,能慢慢向刀尖流移程度)停住右拳内侧。
踏出时,两膝要成直角(90度)充分挺出腰部,垂直上身,力气贯注下丹田。
二、拔击后,瞬即将左膝移靠右踵(脚跟),依左耳高度,刀持水平,右手肘向内弯,像刺突后方的心意迅速将刀振举头顶,同时左手移握刀柄,瞬即踏出右足同时由正面斩下。
注:左手移握刀柄时,左手握住鞘口要移至水月近处才松手。
振举两手尽量高举头顶,斩下时体姿与前项注同,斩下时左膝不动。
斩下时双拳掌,要像扭毛巾的要领向内扭停住在脐前,双手腕首上端伸出,刀尖稍低。
从振举至斩下不待分秒,行一贯连串动作。
三、斩下后,左手离开刀柄,移贴左腰带,同时右手稍向前刺之气氛,手掌心向上,刃向左,展伸肘,像刺右斜后,水平大回旋至与正面成90度时,弯肘右拳移靠太阳穴附近,站起同时,袈裟斩的要领摆下振血。
注:站起时稍弯两膝,成落腰姿势,此种姿势称谓“居合腰“。
振向是振落雨伞上水滴要领动作。
振下时,右拳头的高度与左手掌水平,刀尖向前低下约45度,而在右掌稍微内侧止住,此时刃部要朝振下方向。
四、保持“居合腰“原状,后足(此时是左足)移前与右足并拢,稍停,右足拉后,左手离腰移握鞘口,移到在中央(脐前),刀锷近处刀栋移至左手拇指和弯曲食指所作成洞口上,向右斜前展伸右肘同时将鞘拉后(此时左手小指贴在左腰带着移后),将刀尖滑入鞘口,将刀慢慢纳入,同时左手推鞘口至肚脐前停住,一面降腰徐徐合拢双手纳毕,同时右膝跪着地板。
注:纳刀时鞘口由中指握住,拇指和食指要松握,刀不可用拇指和食指挟住刀身。
刀纳毕时,锷内侧要在脐正中前,刀大约保持水平。
五、纳毕后起立,同时后足(右足)移靠前足并拢,右手松离刀柄,成佩刀姿势,退移至次式刀技开始位置(以下至十式止均同)。
(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