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45900000009

第9章 戏剧鉴赏入门:如何看懂一场戏?

How to understand a play?

文赵征

对于现代观众来说,进入剧场,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演出时长)里,自己的生活即将处于停滞状态,要做好准备参与他人的生活或静观他人对生活的模仿。演出过程中,观众席上的灯光是关闭的,所有人的视线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舞台上,众多陌生人集中在同一场合,度过内容相同的、独特的、无法复制的一段时光。当场灯再次亮起,观众的生活状态又流动起来,他们收获的可能是在生活中分散、在剧场中集中的情感体验,也可能是对自己生活的重新认识当然,还伴随着戏剧艺术带来的审美感受,而每个个体的体验也都不尽相同。这就是现代戏剧的魅力,将剧场外过着不同生活的人变成“观众”,当“观众”再回归生活中的个体的时候,这段经验会给他带来显性的或隐性的影响。戏,是无所谓看得懂或看不懂的。

三大“观剧小工具”

许多戏剧观众感到自己“看不懂”,或是在观剧方面资历尚浅,其实指的是“看不出门道”。自己的认知模棱两可,感受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戏是看了,判断却是动摇和缺乏根据的,走出剧场后理不清头绪的观后感带着热闹过后的一点遗憾,这场演出的印象很快就在记忆中消退了。这样的观众不妨说是戏剧初步爱好者,想将自己的观赏或欣赏提升到鉴赏的层面,看出一些门道来,也给自己的判断或感受找到依据,其实是戏剧最可贵、也是将来最稳定的一部分观众。但既然想看门道,就需要一些相应的背景知识,以下试提供一些,聊且称作“观剧小工具”吧。

“写实”的“斯坦尼”

西方戏剧在二十世纪各种芜杂的现代流派出现之前,走的都是无限趋近写实的道路。直白地说,就是要“尽可能地还原人物和真实场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摹仿”说就为戏剧划定了一个讨论范围:艺术和真实的关系。这种真实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定义:有时指艺术真实,有时指生活真实,有时竭力逼近真实,有时候则提倡提炼真实。在戏剧表演中,这种追求真实的巅峰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斯坦尼是前苏联的戏剧家,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创建者。他的著作十分有名,便是大家都知道的《演员的自我修养》。这个剧团起初以搬演剧作家契科夫的戏剧见长,在长期实践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形成了自己的表演学派即一般所认为的“体验派”,强调演员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他对整个20世纪的戏剧、甚至电影的表演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斯坦尼”是对这位伟大的戏剧家的简称,带有亲切和熟稔的意味。

但是接下来在中国,“斯坦尼”一词的词义随着时代和形式的变革几经流变,已经远远超过了对这位伟大的戏剧家的指代。中国戏剧界在上世纪50年代掀起了学习斯坦尼和莫斯科艺术剧院的热潮。“最高任务”、“贯穿行动”、“情绪记忆”等等被写进了教科书乃至戏剧人的观念当中,斯氏体系的精神从表演延伸至导演,也影响着话剧其他部门的创作。慢慢地,“斯坦尼”成了中国话剧“现实主义传统”的代名词。由此,在许多国有院团的演出中,都还呈现出浓浓的“斯坦尼”风格。

现在人们说到“斯坦尼”,指的不光是生活在舞台上的体验式表演风格,也是讲述人物(通常是小人物)真实生活的故事和力图再现生活真实的写实化布景总之,是指代一种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演剧风格,也涵盖了对那一时期意识形态的判断。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舞台上的表演风格日趋多样化,到了今天,“斯坦尼”又有了一层新的意思:真正自然的,松弛的,体验式而不话剧腔式僵化的表演风格。

“间离”的“布莱希特”

在现在的舞台上,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演出方式,演员演着演着,突然与观众互动了起来,他们有可能走下舞台,走到观众席上,舞台上的生活突然中断了,与剧场中的生活混同,观众和舞台之间无形的界线(即“第四堵墙”,舞台边缘隔离了观众的透明的墙)被人为地打破了。看到这样的戏,在你走出剧场发朋友圈的时候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写上一个专业词汇“间离”。

“间离”一词来源于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理论。布莱希特是20世纪另一位影响极大的戏剧家,他所提倡的“史诗剧”一反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戏剧传统,为新世纪的舞台提供了全新的样式。“间离”的概念非常实用,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准确性,用来形容如今舞台上的很多表现手段都恰如其分。在中国,它甚至有时被用来提点现实主义之外的其他演剧风格。这些理论并非针对表演的,布氏也并未提出完整的演员训练方法,也就谈不上表演体系。

所谓“间离”,其实是一种新的戏剧观念让观众与演出处于一种疏远的状态中。但是不要认为“间离”就是简单的“出戏”或“跳戏”,这是一种将其简单化的误解。间离,是让观众时刻意识到自己在看戏,在情感上不参与舞台上人物的活动,从而保持对他们行为的判断,以特殊的角度看到生活的反常和观念的反常,继而重新认识和判断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和根深蒂固的观念。

图:孟京辉作品《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大量利用间离效果。

间离其实并不回避情感,只是避免“带入”和同情。布莱希特希望做到的,是让观众在剧场中进行思考,而他本人的戏剧实践也力图实现这一目标。现在的中国观众谈到“间离”,有时候是指某些让人突然跳戏的手法,有时候是指一种无法入戏的状态,多少都带有一些惊讶和批评的态度。这些含义虽偏离了布莱希特所言间离的原意,却对当下中国舞台上的许多现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很多形式感强,表意却无法明确的戏都具有这种“很跳”的特点。所以,在我们尚未看到情感充沛、态度明确、具有明确的观念指导性并间离效果强烈的戏之前,这个词是可以在辨明本义的基础上适度滥用的。

最简单直接的“文本背景”

看戏之前所掌握的相关背景,有时会直接影响你的关注重点和观剧体验。这里所说的背景知识不局限于先读剧本,或者了解剧作家的个人信息,而是类似于百科词条会提供的那类介绍性信息。比如有一出戏,叫做《伪善者的奴隶》,剧名听起来非常严肃,而且除了一定的讽刺意味,完全看不出是说什么的,作者是一个名字有五个字的不认识的人。这时候如果拿出手机,在网上搜一下剧名,马上会获得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这个叫布尔加科夫的是个苏联人,这个戏说的是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和国王路易十四的关系,布尔加科夫说这个故事是为了影射他本人和领袖斯大林的关系。到这里就足够了,带着这些信息去看戏,那么看到的就不仅仅是舞台上莫里哀的故事(劈腿、偷情、背叛和被戴绿帽)了:这个故事的影射含义、剧情牵扯出的模糊不清的社会背景、剧作家在讲述过程中所带出的强烈的情绪,就有了着落,指向清晰。比起身边其他有所感知但是不明就里的观众,有着背景知识的观众对这部戏就会有更深刻也更准确的理解。回家之后,出于好奇和尚未平复的情感,可能会去看看布尔加科夫的其他作品,剧本或者小说,再由他的小说对于其时的苏联有了新的认识,那么这次看戏的收获就大得无可估量了。

看戏看什么?

带着以上工具进入剧场,会觉得多少有了一些底气,随之而来的就是怎么看和看什么的问题了。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的各个环节,剧本、导演、舞台美术、表演都可以作为我们看戏时的关注点。

比如从剧本上来说,这是否是个完整有趣、逻辑严密、让人喜爱的故事,对话是不是自然、有没有让人觉得突兀的地方,情节是不是在哪里突然狗血了起来,哪一种人物关系的处理又细腻温情让人会心等等。

从导演上来说,对这个戏的呈现是否恰当:如果是悬疑风格的戏,那么氛围营造得怎么样,紧张感和自己的心理节奏怎么样,同一个手法是不是出现了多次,有没有几个场面让你看到了惊人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是否跳出这个戏的整体风格,抢了其他部分的风头。

舞美也是很有意思的部分:布景,服装,道具,这些东西是否和谐,配色合不合适,又多大程度上配合了整场演出。出色的舞美是增强表意功能的,拙劣的则可能严重地影响表达,这与是否华丽、看上去花了多少钱关系不大。有的小型客厅喜剧,做了三层的大布景,生活在其中的人怎么抱怨日子拮据观众都觉得他们是在哭穷。

对于表演的欣赏很多时候是因人而异的,时常带有强烈的个人偏好,比如某个演员演得很有特色,很出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观众会很喜欢他,但是很有可能他在这个戏中是显得格格不入的,破坏了戏的整体风格。

看戏的时候,尽量把上述每个环节的各个元素都放在戏的整体呈现中去看,这样对于每个部门的评判都依据一个共同的且固定的参照系,那就是你所观看的演出的全貌,也是这出戏作为艺术作品本身。

有了工具,也知道看什么,剩下的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感受了。这是不需要任何准备的,进入剧场的时候,你所携带的是你之前的全部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以此为基础,怎么会有你看不懂的戏呢?

同类推荐
  • 民族音乐随笔

    民族音乐随笔

    民族音乐随笔这本书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即器乐文化、艺术管理和对外交流。第一部分涉及民族器乐艺术的发展历史;中外音乐的比较;民族器乐的文化意味及其审美价值;第二部分的篇幅虽少,但对“艺术管理”这门在我国还是新兴学科的建设却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三部分则记述了近十几年来中央民族乐团赴世界各地,尤其是纽约卡耐基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纽约联合国会议大厅、柏林爱乐大厅、荷兰阿姆斯特丹管弦乐团音乐厅等世界著名殿堂演出的盛况。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学生美术字字帖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学生美术字字帖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 音乐迷醉指南

    音乐迷醉指南

    《音乐迷醉指南》是一本关于古典音乐的书,作者克里斯托弗·劳伦斯通过一份以不同情绪为主题的“节目单”来向读者介绍古典音乐历史发展中一些伟大作曲家不为人知的故事,各位作曲家的代表作品也会贯穿在故事里。人们往往觉得古典音乐高雅、迷人、浪漫至极,但古典音乐不止如此。古典音乐往往是激烈心理和情绪的直接表达,其中有很多美好的体验,但也常常令人迷惑,有时甚至很危险,偶尔还会给人令人不安的启示。克里斯托弗·劳伦斯带着我们通过聆听乐曲,来体验贝多芬与愤怒、柴可夫斯基与悲伤、瓦格纳与胜利、莫扎特与自由,所有的浪漫以及变浪漫的方式,都收藏在这本书中。
  • 课外雅致生活-米开朗琪罗生平与作品

    课外雅致生活-米开朗琪罗生平与作品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家具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家具鉴赏及收藏

    本书主要内容为:古代家具概述、古代家具的主流——明清家具、明代家具的收藏、清式家具的收藏、古代家具的市场现状、古代家具的辨伪与投资。
热门推荐
  • 热血大世

    热血大世

    一个屌丝玩家,无意发现游戏内巨大漏洞,从而逆袭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凤凰之章

    凤凰之章

    作为人文领域杰出的学者,被邀请参与一次震惊世界的考古中,遗迹的祭坛上被莫名的力量传送到另一个世界。为了生存,在一场场争斗中斡旋。点石成金,化腐朽为敌国之富。才情惊艳,绕指柔成千古之憾。一策惊退十万敌,青眸军神之称名动十国。挥手阻挡帝国乱,洛水神女之名万民称颂。直到他在雪夜中远来,剑影惊鸿,眸光似雪寂寞,带着一个穿越时空的秘密———凤凰啼血,朱雀之章。在两个独步天下男人的争斗中,她也搅乱了天下大势。举世之力才能寻找到这个秘密的答案,就携百万师平定天下。烽火狼烟在苍穹边际冲天,铁蹄征战红颜悲歌,一世的寂寥之中,只待他似雪寂寞的眸光归来。
  • 元素侵蚀

    元素侵蚀

    昏暗潮湿的地下世界里,虚假的繁荣在生生不息。“诡异”的侵袭,使伯雷忘掉过去,重新苏醒的他,拖着着无人知晓的躯壳,到底该何去何从?
  • 重生体

    重生体

    步入老年的谢启航终日与改造人天玑为伴。而同样的朋友林峰的离世却使他的生活迎来转机。克隆?还是改造?注入年轻身体的年迈灵魂,是重生,还是确实的死亡?
  • 龙牙剑

    龙牙剑

    与世无争,却惨遭灭门。奋起报仇,却历经磨难。天赐良缘,却不能求全。兄弟情深,却难以取义。神器,绝学,权力可让人快意恩仇。却难与令人如愿。或许,这就是江湖。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经历,却能够演绎着相同的人生。
  • 弄权之第一嫡妃

    弄权之第一嫡妃

    你说惟愿此生太平,不负盛世,那,你的江山我守,你的安乐我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科普知识百科全书——《交通知识篇》(下)

    科普知识百科全书——《交通知识篇》(下)

    本书结合当前最新的知识理论,根据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特点,向青少年即全面又具有重点的介绍了宇宙、太空、地理、数、理、化、交通、能源、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等多方面、多领域、多学科、大角度、大范围的基础知识。
  • 初画宸缘

    初画宸缘

    摄政王苏亦宸幼年时身为皇孙却惨遭陷害,家破人亡,被老将军李念收养,成长成人,后在他出征之际李念被小人陷害抄家,苏亦宸一步一步自立门户成为北齐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他为人冷酷,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女孩冲撞了他,就此他便结识了女扮男装的顾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