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浴人躯体,月光荡人心魄,进入精神深处,引得人离却人间烟火,如在梦里游,长久置身月光之中,人会“异化”为幽灵的么?这或与嫦娥有关。与她的孤独、寂寞、忧郁有关,与她的绵绵乡愁织就的悲剧氛围之网有关吧。
人们灵魂深处潜伏着一种梦思,一经被月光点燃,便“里应外合”地着了迷,身不由己,仿佛坐在一条船上,抑或摇篮中,晃荡着,颠簸着,飘飘忽忽,神志迷糊,完全被月光编织的梦境所环绕,所牵引,所左右。我害怕却又迷恋于此。对于月光,只能在想象中追逐,寄期望于一个“如梦的行者”,让他作我的替身,到月光中去飘忽、去历险、去陶醉吧。
月光是清冷的。水的青色,雪的微寒,且有颤颤的感觉隐约其间,像一角轻纱,一片叶子,或是失血的嘴唇抖动。月光的神秘性在于她似静犹动,在于她的孤独和不安,如同手指握不住的一支残烛,一叶信笺在抖索。而当她依附于什么,笼罩着什么,便与她难以分割地构成一种幽暗的黏合,幻化出万千种迷离之境来了。
寻梦者走着,走着,影子孤单,徒步向前。月光在村庄的模糊的屋脊之上,在匍匐着的庄稼地里,在井栏边,在场院的草垛,在深深的沟壑里暗暗流动。光与影此起彼伏,在河的波浪间如蛇影穿梭。
寻梦者走着,走着,旷野无垠,前边有绵延的山岭逶迤。“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他念着姜夔的诗句,一个“冷”字该是咏月诗的千古绝唱了。那些山岭全在月光中半隐半现,冷僻而高远,且有一座古塔倾斜,立体的月光从塔顶滑下,似有丝绸碎裂的声音相伴。
寻梦者仰起脸望月,试着攀上几级塔阶。他听见深山里有犬吠月,他听见远处传来了荒鸡的啼鸣。
一个平淡无奇的白昼又将来临,皎月如钩,月光在渐渐地消隐……
17.请解释“人们灵魂深处潜伏着一种梦思,一经被月光点燃,便‘里应外合’地着了迷”一句中“里应外合”的意思。
答:
18.①阅读文章第三、四、五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第三段画线句子的疑问。(可用原文句子作答)答:
②请具体解释“立体的月光从塔顶滑下,似有丝绸碎裂的声音相伴”的含义。答:
19.请概括说明作者描述了月光的哪些特点。答:
20.下列对文章的欣赏,错误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阿炳的《二泉映月》,尽管能悠悠地传出月光之情,但缺点是不能让人产生置身月光的视觉与触觉的感受。
B.文章多次拿阳光来衬托月光,用莫奈的《日出》来说明月光的美画不出;用阳光的炙热与烦躁反衬月光的幽深宜人;用阳光的浴人躯体,突出月光的荡人心魄。C.因为作者是一个寻梦的游子,所以在置身月光中时才会产生与嫦娥一样的孤独、寂寞、忧郁之感,才会被她的绵绵乡愁所网获。
D.作者让一个“如梦的行者”替代自己到月光中畅游,去感受月光的清冷,体会月光的神秘,捕捉月光的“蛇影穿梭”。
E.文章的结尾借对白昼将临的不乐来衬托对月光渐消的无限遗憾,意味深长,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啊。
F.文章联想丰富,想象奇异,古老的神话、优美的诗句、名画、名曲无不信手拈来,把月光描绘得生动异常。
【参考答案】
1.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不须约伴。
2.在作者眼中这几种人在装束上是最无拘无束的,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最自由的。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自由,那样接近大自然。
3.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既深奥又浅易;只要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大自然;大自然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指示我们人生的方向。
4.CD
5.①说明了快乐在人生中的作用,几分钟的或者几天的快乐使我们活了一世,忍受了许多痛苦;②这种表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6.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即便是肉体上的快乐也是缘于心上没有挂碍,灵魂是轻松的。
7.①现实生活中,尽管有很多不如意,甚或是痛苦,但人终究抱有快乐的希望,故虽痛苦却不悲观。②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因而肉体的痛苦由于内在精神的作用变得并不可怕了,于是,人可以苦中作乐,从病痛里滤出快乐来。
8.CD
9.(1)观察,思考。(2)表面上是观察山中之景,实际上是思索社会、人生的哲理。
10.(1)赞美了第一个踩出山径的人为后人作出的贡献,赞美小径忍辱负重,默默奉献的品格;(2)照应第①段,总结上文②—⑨段。
11.(1)读出了巉岩的坚韧,能经受得住考验;威武、温顺,能耐寂寞;宽宏大度的品格。
(2)人是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的,在帮助别人的时自己也得到了帮助。
12.BD(A项错在此文重在理,而不在情;C项并非真实见闻,“争斗”也说得不当;E项游踪为序说得不对。)
13.①对清泉乡恶劣环境的不满与厌恶;②对乡亲热情友好态度的感动;③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的欣喜;④对事业的理解和对未来的信心。这篇小说的线索是:弟弟的来信,弟弟思想感情的变化。
14.①要求儿子极严,十分疼爱儿子;②使爹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信,衬托清泉乡条件恶劣,进而表现弟弟热爱乡村教育的高尚品质。
15.①爹的严格要求;②乡亲们的关爱;③农村对知识的渴求;④学生成长与进步的鼓舞;⑤对事业的理解和对未来的信心。
16.BD
17.人们潜意识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欲望,而月光的恍惚朦胧正暗合了这一点。(若是能答出“里”是人的意思,“外”是朦胧的月光,亦可得分。)
18.①因为月光能荡人心魄,进入精神深处,引得人离却人间烟火,使人神志迷糊,被月光所编织的梦境所左右,于是便产生了如此之问。(第四、五段句首,均可,第三段中“进入月光,便被……所迷”也可以。)②月光照在倾斜的古塔上,从上而下呈立体状。月光又随塔身的凹凸而时隐时现,如整幅丝绸被撕裂一般,作者用通感的手法把碎裂的样子用撕裂的声音表达出来,化静为动。
19.①幽深的或宁静而悠远;②荡人心魄或左右人的精神;③清冷的;④神秘的或似静犹动,孤独不安;⑤流动的或变幻莫测的。
20.AC(A项缺点错误,缺点不在于此;C项作者假想了一个寻梦者)第四章文言文阅读【习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獉獉,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獉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獉獉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獉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獉獉,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獉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獉为物人以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獉》,卫武公作《抑》戒,以为獉惑败酒诰荒乱,无若酒者獉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獉獉獉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獉久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獉獉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若亡郑而有益獉,敢以烦执事?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吾尝终日獉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獉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獉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獉獉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獉獉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獉獉獉獉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獉獉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獉獉獉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译文:
②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译文:
③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译文: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题
廉吏卢钧传
卢钧字子和,范阳人。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开成元年,出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其年冬,代李从易为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辏。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獉獉预。自贞元以獉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故,子孙贫悴,虽遇赦不獉还。凡獉獉者,钧减俸钱为营槥獉獉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獉殡殓;孤儿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由是山越之獉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俗,颂德。先是,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獉。三或挠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
(会昌)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是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潞卒素骄,因与家人诀别,乘醉倒戈攻城门。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獉獉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判度支,迁户部尚书。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后辈子弟,多至台司。至是急征,谓当辅弼,虽居端揆②,心殊失望。常移獉獉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十一年獉月,以钧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獉南西道节度使。入九充山为太子太师,卒。(节选自《旧唐书·卢钧列传》)注:①槥椟:小棺材。②端揆:尚书省长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请监军领市舶使领:兼任獉B.因而物故獉C.潞卒素骄獉故:死亡骄:骄傲D.谓当辅弼谓:以为獉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B.己一不干预獉獉獉獉C.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D.钧践历中外獉獉獉獉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B.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皇上有所询问C.令不严而人化,獉令总理衙门传旨獉凡獉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獉D.因与家人诀别,剩醉倒戈攻城门青,取獉蓝,而青于蓝獉与獉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獉 。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卢钧“仁恕廉洁”的一组是()①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②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③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④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⑤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⑥常移病不视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⑤⑥D.①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钧虽然身为岭南手握重权的一方官吏,但不以权谋私,这与许多前任利用职务之便,想方设法中饱私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卢钧治岭南,既重德治———身教重于言教,又重法治———订立法度,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分而治之,化解了那里的民族矛盾。
C.卢钧在潞州处理军士哗变时异常冷静:一方面指挥守城部队控制事态发展,避免造成重大损失;一方面对骚乱士卒安抚慰问,终于及时平息了哗变。
D.卢钧在创建了许多功绩以后,自认为应该担任宰相,但未能如愿,就常常称病不管事,与亲朋旧友外出游玩,有时几天才回城一次。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译文:
②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译文:
③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