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70700000030

第30章 心的修行(3)

五、每天唱几首好歌。唱歌可以自娱娱人,尤其词曲优美的好歌,例如《人间音缘》所发行的《爱就是惜》、《点灯》、《朝山》等歌曲,由于旋律清新、词意发人深省,具有鼓舞人心的功能,每天可以跟着伴唱带合唱,或是自己独唱也可以。如果不方便,也可以哼“七音佛”,或念一卷《般若心经》代替。

六、每天念一篇祈愿文。现代社会很流行读诵“祈愿文”,甚至长久以来,基督教的整个宗教生活,就是一个“祈祷”。在我们的生活里,如果每天能读一篇“佛光祈愿文”,对社会各种人士的酸甜苦辣,都能真心为他们祈愿祝福,以此作为自己的修行,久而久之,身心得到净化,自然会得到感应。

以上所说“新修行法”,是为这个时代的大众所特别开出的方便法门。每天六件事都能做到固然很好,如果感到有些困难,至少能在六事当中,选择一半,持之以恒,交替实行。每天能够完成三件事,作为自己的定课,则与每日拜佛、念佛、打坐、观想等修行,意义是一样的。有心修行的同道们,对此提案,何妨一试。

修行六成就

在佛教里,佛经的卷首都由“如是我闻”开始,这是说明,佛陀说法必须具备六个条件,称为“六成就”,亦即“如是”--信成就,“我闻”--闻成就,“一时”--时成就,“佛”--主成就,“在舍卫国”--处成就,“与大比丘众”--众成就。因为有此“六成就”,所以讲经的法会圆满后,大众都会“信受奉行,作礼而去”,这是佛经一个非常科学的记事。

现在我们要想学习佛法,也要从“六成就”开始,略述如下:

一、信成就。我们对自己的信仰,每日有向佛像顶礼吗?有上香供水吗?有礼拜赞叹吗?如果都能锲而不舍地做到,成为每日的定课,则你对宗教的信仰情操,必能日有所增。

二、闻成就。你每天有听闻佛法吗?有听大德开示吗?你有谛听、善听吗?听闻以后有思考吗?现在坊间的有声书、有声佛经,到处都有流通,你能参与佛学讲座的听闻固然很好,否则在家听录音带,或是收看电视的弘法节目,也是一种熏习,因为从闻思修,才能进入三摩地。

三、时成就。每天规定自己,要有半小时或一小时的时间,阅读经典、礼佛修身、唱歌赞叹,或是参加集会。你要有这样的“一时”,不能说“我没有时间”、“那个时候我不方便”。“一时”对自己的修行非常重要,人生每天一时要吃饭,一时要睡觉,一时要工作,很多的“一时”花在生活上,怎么可以对精神慧命的洗练,反而没有“一时”呢?

四、主成就。你在修持中,心中要有对象,要有“主”。“说法主”不一定是佛陀,大善知识开坛说法,他就是说法主;电视机前讲道弘法的人,就是说法主;你自己阅读高僧大德、善知识的言论开示,那都是说法主。除了佛门的人士以外,社会上的一些学者专家,专题讲说各种学问、道理,你能用心学习,你懂得一切法都是佛法,每天都能听闻法要,便能和说法主交流,如此时日一久,怎么不会心开意解呢?

五、处成就。家庭就是道场,如果乘交通工具上下班,你习惯于以舟车为道场吗?办公室的玻璃垫下放一张佛像,办公桌就是我的道场。我虽然不能天天前往共修的地方,偶尔一到,那也是我的道场。我坐在沙发椅上听佛学讲座,客厅的沙发就是我的道场。我睡前静坐五分钟,卧房里的床铺就是我的道场。我参与集会讨论佛法,会议场就是我修持的道场。能做到无处不道场,那就是修行的成就。

六、众成就。你的家人眷属能做你的同修吗?你所交往的朋友能和你共修吗?在家庭中有眷属护持你的信仰,外出有朋友相助,甚至跑道场参与法会,都有师门道友协助,这不就是众成就吗?但是“众成就”也需要你广结众缘,所谓“佛法在众生身上求”,你能和众、助众、悦众,大众就是你修行的助缘。

我们每天的生活,离不开见闻觉知,离不开人我大众,假使这一切都能作为成就我的修行,成就我的道行,成就我的信仰,则如六祖惠能大师说:“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在我们生活的行住坐卧之间,哪里不能修行呢?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是佛教经典开头的一句话,《金刚经》、《华严经》、《法华经》等都以“如是我闻”为经首,因为娑婆世界“以音声做佛事”,讲究以“听闻”为主。

所谓“如是我闻”,一般人经常到处“听经闻法”,但是很少人会去深思,自己到底听闻了什么?对于经文里的慈悲、般若、忍耐、禅定、无相、自在、解脱等,自己都听到了吗?即使听进去了,有没有如实“奉行”呢?如果没有,也是徒劳无功,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经文都以“信受奉行”结尾的原因。

佛教的经典要人“如是我闻”,而不是“如是我看”,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因为“闻”与“看”的意义不同。一般看过的东西,例如一场戏剧,看完之后就没有了,但是当我们重新讲说一次,就能听闻。以前发生的事过去就看不到了,但是历史可以回忆,可以重述;同样的,远处发生的事看不到,但是通过电台、电视转播,就可以知道世界各地发生了什么事。

另外,“看到”的比较容易忘记,“听闻”的容易记忆,所以佛教非常重视“多闻熏习”。“如是我闻”有四点意义分析如下:

一、如是我闻。意即“如是”的这番言教,是我亲自“听闻”的,我应该“谛听”、“全听”、“兼听”,甚至要“听好不听坏”,“听真不听假”、“听是不听非”、“听善不听恶”;能够把“如是我闻”加以“转化”,所谓“是非止于智者”,如此才是真正的“如是我闻”。

二、如是我思。听闻只是初步的接受,“思考”才是进一步的用心,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既然要思想,就要把所听闻的从远处、大处、好处去想,如此“闻”、“思”之后进而实“修”,就能进入“三摩地”。

三、如是我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再好,总要吾人去弘扬,“讲说”就是一个最方便的方法。佛法戒律我如是说,佛法定学我如是说,佛法慧解我如是说;我能“如是说”,别人“如是听”,听闻相应,彼此感应道交,何愁不悟?

四、如是我行。世间上的道理再多、再好,如果光是讲说而不去实践,就不切实际,所以佛法重在“如是我行”。例如,不杀害众生的生命,我能奉行;不窃取他人的财物,我能奉行;不侵犯他人的身体,我能奉行;不破坏他人的名誉,我能奉行;不做违背人伦道德的非法之事,我能奉行。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能够如此实践,还怕不能圆满人生吗?

佛法入门,先从“如是我闻”开始,但是要想进步,也不能在语言音声上计较、执著,所以禅门鼓励学人要听“只手之声”,要听“无声之声”,能够修行达到“不见不闻”的境界,那就更超脱了。

六根的修行

有宗教信仰的人都讲究修行,一般的膜拜、称念、赞颂,都只是部分的修行,真正全面性的修行,应该讲究“六根的修行”。

所谓“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这是身体上的六种感觉器官,人就是用这六个感官来认识“六尘”的世界。

眼观色、耳听声、鼻嗅香、舌尝味、身感触、心攀缘万法,所以“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到“色声香味触法”,就有人间种种的万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如果不主动地加以掌握、修持,它就会乱来;色身香味触法如果不给予好好的支配,种种的诱惑泛滥,就会惹下许多的麻烦。

现在讲六根的修行,分说如下:

一、眼睛的修行。眼睛是管看的,看山、看水、看你、看我、看红、看白、看好、看坏,西方人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人通过了眼睛才能认识这个世间的形形色色。但眼睛观看的是形象的世界,有时会与无相的真实有所偏差,所以儒家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示。佛教对眼睛的修行又更进一步,主张不看假的、不看坏的、不看变化的,要看正当的、善美的、净化的。例如,眼睛可以瞻礼佛像、可以观看经文,甚至修行人的眼睛不看外相,而要看内心,观照自心更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法门。

二、耳朵的修行。耳朵是听声音的,但是错听、乱听、误听,致使世间“此也是是非、彼也是是非”,难有终了。因此佛法鼓励耳朵的修行要善听、兼听、谛听、会听,如能听到“耳根圆通”,那就是耳根的最高修行了。

三、鼻子的修行。鼻子在人体上的功用,好像是一个收集情报的探子,平时逐香、逐臭,辨别各种境界,因此产生贪嗔爱舍。但是鼻子最大的功用是呼吸,所谓“人命在呼吸间”,尤其是禅门的修行,重在调身、调息、调心,因此鼻子一呼一吸,也能作为修行的入门之要。

四、舌头的修行。舌头不但用来辨味,而且舌头最大的功用是帮助说话,所谓“舌灿莲花”,有舌才能发出各种微妙的音声。舌头不只是说话,尤其要说好话,世间上种种的语言、种种的音声,也代表了人间的纷纭复杂,重重无尽的是非纠葛。所以佛教鼓励舌头的修行,要念佛、念经,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这就是舌头的修行了。

五、身体的修行。身体接触外界最容易贪着柔软舒畅,又再增加爱美、爱俏,所以佛法里鼓励人要苦行励志。苦身,让身体打坐、礼拜、行脚、绕佛,以劳动供养,才是正当的修行。

六、心的修行。经典里把心比喻成猿猴,所谓“心猿意马”,心为六根的领导人,六根好像一个村庄,心好则其他五根皆好,心坏则其他五根都会跟着为非作歹。所以禅门讲“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方寸之间,就看我们如何修炼了。

六根的饮食

大自然里,树木花草要浇水,稻谷米麦要施肥,驴马牛羊要吃草,东西物品要上漆。可以说,世间万物都需要吃东西来滋养,尤其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心,更要吃上等的好料,吃了东西,有了营养,身体才会健康。

六根到底吃什么呢?

一、眼睛要吃睡眠。人平时要用眼睛来看书、看事、看物、看人、看路等,眼睛使用过度就会疲劳,所以到了晚上要有充分的睡眠让眼睛休息。甚至白天没事时闭目养神,都像给眼睛吃饭一样,让眼睛可以养足精神,让眼神更明亮。乃至所谓“眼不见为净”、“眼不见心不烦”,眼睛一闭,也是心灵的涤尘静虑,所以眼睛不仅要吃睡眠,不当看的时候,也要懂得把眼睛收起来。

二、耳朵要吃宁静。平时生活里,很多的噪音吵得人心烦意躁,所以耳朵很需要宁静,要图个耳根清净,让耳朵吃无声之声,享受宁静时刻,如此不但耳不听,心不烦,甚至连身体都能感到无比轻安。

三、鼻子要吃空气。佛经讲“人命在呼吸间”,人只要一口气上不来就没有生命了,所以要喂鼻子吃空气,而且要吃好的、新鲜的空气,所以有些人早晨要到公园运动,为的是要吸收新鲜空气,吃了空气,尤其是清新的空气,可以滋养人的五脏六腑,身体才会健康。

四、舌头要吃美味。人的三餐饮食,要通过舌头来品尝,继而分辨好不好吃。一般人大都好吃美食,所以不管酸甜苦辣,要有美味,舌头才会吃,其实饮食不但要美味,还要有营养,没有营养的美味,对身体无益。平时的青菜萝卜、稻谷米饭,乃至面包牛奶,都是舌头最欢喜的美味和滋养。

五、身体要吃触觉。人的触觉,对于有形的软硬粗细、无形的冷热涩滑等,各有所好。例如,吃饭有人喜欢吃软不吃硬,有人吃硬不吃软;睡觉有人欢喜睡硬板床,有人喜欢睡软铺;穿衣有人挑质地柔软的衣服,有人选硬挺的布料;室内的气温,有的人喜欢吹冷气,有人乐于吹自然风。总之,只要自己喜欢的、相应的,就欢喜碰触。

六、心灵要吃法味。其实心要吃的东西很多,慈悲、智慧、思维、善美、舒畅等。所谓“万法由心造”,心能造万法,心也要以万法为食。有时候我们骂一个人是“空心大萝卜”,就表示这个人什么都没有;如果能让万法萦绕于胸,世间上还有什么事不能办成的呢?

总之,树根要有充足的水分,才能向下扎根,根基才会厚实;人的六根也要有适当的滋养,身心才会健康,才不会误入歧途,走上岔路,所以六根的滋养,不可不慎。

五停心观

佛教有云:“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吾人之“心”,既是生命的根本,又是生死的源头;心既具足自我的清净本性,又充满了无始的无明烦恼。所以,如何“转识成智”,如何“去妄归真”,就需要有各种的法门来对治。例如,针对贪欲、嗔恚、愚痴、我执、散乱等五心,就有“五停心观”可以对治,使我们烦恼降伏,妄心不起,到达解脱自在之境。

兹将“五停心观”分述如下:

一、以不净观对治贪欲。吾人为什么会有贪欲?就是因为对世间生起种种的爱欲、爱执,总要得之而后快,这时就要用“不净观”来对治。例如,对色身执著者,观想“粉面桃花,不过是带肉骷髅;娇媚之身,不过是脓血聚集”。所谓花瓶虽美,里面也会藏污纳垢,有何可爱?

二、以慈悲观对治嗔恚。吾人起了贪心,是因为“爱执”;反之,“不爱”的就会生起嗔心、恨心,这时如能生起“慈悲心”,就能对治。所谓“慈悲”,慈者,给人一切乐事;悲者,拔人一切痛苦。既然我们发心要给人快乐,拔人痛苦,自然不会对他人生起嗔心。再说,慈悲者,要视人如己;对己嗔恚,岂非不智之至?

同类推荐
  • 原则:极简孟子

    原则:极简孟子

    王蒙写给年轻人的中国智慧读本,凝聚数十年读书心得与人生经验,直达《孟子》精华内核。在本书中,王蒙打破《孟子》千年不变的全文阅读模式,重新进行梳理,将孟子智慧中的精髓以简练的文字展现给读者。本书共分十大章,以“什么样的人生值得过?”开篇,从做人原则、学习方法、理性奋斗、得意戒骄、失意坚守、管理格局、社交态度、家庭责任八大方面切入,以“实现弘扬义理的高尚人生”结尾,以全新的脉络串联起210条《孟子》精华文字,每一页每一条都是硬核干货。
  • 未读哲学小经典:瞧,这个人

    未读哲学小经典:瞧,这个人

    尼采曾以“炸药”自喻,是“与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对抗的‘狄奥尼索斯’”,也是进入本世纪才大放光芒的哲学家和诗人。尼采以第一人称的自问自答,在生平第一部自传和绝笔之作中,逐一点评了自己的代表作,对“尼采”如何成为“尼采”,做出了权威的诠释。这是一部以思想为核心的自传,也是阅读尼采其他著作,理解他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之书,为尼采的其他著作提供了某些心理学和传记性的材料。
  • 鬼谷子一日一谋

    鬼谷子一日一谋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鬼谷子的生平已无确考,最早提到他的《史记》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那么鬼谷子与苏秦、张仪同时代而稍前是可以肯定的。本书在对《鬼谷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这部奇书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诠释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能更轻松地领略到《鬼谷子》谋略的精髓,用最简单的方式知晓成功的哲理。事实上,也只有拨开人生的迷雾,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公众对胡适的思想观点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缺乏了解。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界、学术界对胡适思想的介绍和研究日益深入,对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曹卫东学术文集)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曹卫东学术文集)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既是作者对法兰克福学派发展沿革的小记、对哈贝马斯个人及其思想关键词的剖析,也同时阐明了作者自身如何从理论和思想上向哈贝马斯靠近,涵盖作者同哈贝马斯的个人交往、哈贝马斯与中国学界的交往、国人对哈贝马斯思想理论的接受过程,等等;此外作者还专门梳理了著名的“1968”学生运动的历史细节,重点凸显了在此运动中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的各种互动及交锋。
热门推荐
  • 今天大佬也为我神魂颠倒

    今天大佬也为我神魂颠倒

    【甜蜜互宠文,1v1双C,欢迎加入书架!】阿玖遇上了一个小哥哥,然后火星撞地球,从此一眼万年,万劫不复了。小哥哥很冷,没关系,他长得帅啊!小哥哥很穷,没关系,他长得帅啊!小哥哥很撩,阿玖:嘻嘻^_^~~小哥哥很SEX,阿玖:哈哈O(∩_∩)O~小哥哥是大佬,阿玖:对不起大佬,我们不合适,我们不是同类!大佬:“嘤~”阿玖:“……没用。”大佬:“我喜欢你。”阿玖:“……”大佬:“我爱你。”阿玖:“…………”大佬:“我每天都为你神魂颠倒!”阿玖:“………………”阿玖发现:大佬是得宠着的人,哪怕大佬他不是个人!——他说:“阿玖,我病入膏肓,只有你是我的药。”他扣紧她的手,贴着她微凉的掌心:“阿玖,你怕冷,就用我来取暖,我的心,是为你才热着。”他说:“阿玖,我们就在云镇过一辈子吧,好不好?”阿玖是个异类,从小被人叫做“怪物”,她天生体寒畏冷,却喜爱阳光。为了让自己永远生活在阳光下,她来寻他。但来了以后才发现,他不止是她的阳光,更是她的爱情,她的命。另类爱情,深情如一。秦舞2020新作,坑品保证,推荐旧作《世界第一情深》《名门第一暖婚》《你的眼神比光暖》《顾少,你命中缺我!》《豪门第一婚宠》
  • 火影初章之噬者

    火影初章之噬者

    不过是一次见义勇为的飞扑,大学校草洛木葬身车下,本以自己生命就此终结,却不曾想魂穿入了二次元火影的世界,与之共进的还有神秘的系统.噬者。一人一系统的故事从此处开始。
  • 想要星星却给你月亮

    想要星星却给你月亮

    女主林思嘉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初中生,这里将记录她从学渣逆袭,虽然没鲤鱼跃龙门做学霸,但是在努力的过程也是很艰辛,她认定一件事便是努力一定会成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晚风轻踩云朵

    晚风轻踩云朵

    晚间的风轻踩着云朵,踏着曼妙的舞步,翩翩起舞,此时的你,是最耀眼的。芭蕾舞少女VS体育生少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生挣扎

    人生挣扎

    从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开始你的命运就以注定你是接受命运的安排还是奋起挣扎取决你与周围的态度
  • 我不是一个好人吗

    我不是一个好人吗

    重活一世的方正对世间任何不平等的事没有直观感受,在系统的兴风作浪下,方正开始成长。对于方正的评价要么他很好,要么很坏,没有中肯的评价。"方正呀!他就是一个理想主义,狂妄自大,这个社会的老鼠屎""在我心中方正睿智,具有奉献精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会吾良人

    会吾良人

    他是帝王家的无人能敌的“祸害”,一心于宫廷之争,那宝座历来为他的囊中之物,人前彬彬有礼,人后......她是当朝宰相之女,人说貌比西施,温婉如玉,可就是这么个人成了父亲和他的交易,他只要他的皇位,她却只想要一个良人,那个她记忆里优雅绝伦的男子,那个带给她安宁的男子却已经离她而去,就在她伤心欲绝之时,他却一再的伤害她,为什么,他继续他的皇位之争,她继续她的平淡的生活变得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