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69600000003

第3章 导论——对农传播抑或为农传播:基于受众本位论的分析(3)

由此看来,从治理的逻辑来看,对农传播问题的解决不可能把责任全部推给政府,也不可能指望政府能够解决对农传播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对于政府这一主体来说,在对农传播方面所能进行的公共政策干预,只是可能的一种解决方式。由于乡村治理的主体可以是多元的,因此对农传播这一公共服务的提供应该是包括各种形式的公共组织(政府的或民间的)和村民个人共同参与来达成乡村传播治理目标、满足乡村公共需求特别是信息化需求,调和相关领域的利益冲突并采取联合行动的过程,并强调村民、政府和各组织之间的互动。

考虑到中国传统的乡村治理结构是以政策制定者为核心的体系,不同主体的互动关系不是以农民为中心,而是以忽视农民利益为代价的对上负责的互动体系。

如此治理结构实际上违背了“顾客导向”、“以穷人为核心”的世界治理变革趋势。

要改变当前的这种治理结构,首先需要在观念上确立农民在乡村治理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并在制度上予以保证,给农民赋予更多的权利。也就是说,需要以“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为制度再设计的根本原则,保障各个主体的相对独立性,最终形成决策者(政府)、服务供给者、民众之间平等协商、自由选择的互动模式,也就是一种“多中心治理”模式。多中心,并不意味着无中心,政府要在多中心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总体上看,我国的对农传播要逐步形成一个多中心协同治理的格局,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种力量协同带动乡村传播与乡村社会的发展。农民、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新闻媒体等都是乡村治理的主体和参与者。只是,在对农传播过程中,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功能和角色定位。

尽管治理理论强调解决对农传播问题的责任不仅仅在国家,政府正在把原先由它独立承担的许多公共责任转移给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而且在这些多元化的治理主体间还存在着广泛的权力依赖关系和合作伙伴关系。然而我们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是:改革开放后的“乡政村治”模式,部分公共权力从国家向社会回归,乡村治理带有了去国家化的色彩,国家对于农村的直接干预也变得越来越少。再加上农村税费改革和免税以后,我国的乡村治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涉农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乡村组织传播效率低下、村干部与村民之间人际传播受阻、非盈利建构发展不成熟的情况下,后税费时代的对农传播工作的历史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大众传媒身上,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愈加明显。大众传播也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权力在农村的传播,也改变着农村社会的治理模式。

四、“面向现实的受众”:媒介商业逻辑下的“抛弃”与成长

当前中国农村的发展是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自身的分化及进步、城市化等为基础的农村社会整体的发展完善。大众传媒构成了农村发展所需的信息环境主体,同时通过议程设置等功能影响农村发展的政策传播效果,为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营造健康的媒介环境是大众传媒不可忽视的社会责任。因此,大众传媒与农村构成了协同互进的关系,而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其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大众传媒、农村发展与政府之间的理想状态是三者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对农传播最高目标的实现。但这种治理逻辑下的理想状态,可能只能是计划经济时代下传媒管理体制的产物。随着我国媒介产业属性的确立、市场竞争环境的完善与成熟及传媒产业化的飞速发展,有着“社会公器”、“准公共物品”之称的传媒自身的公共属性及社会责任的承担便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挑战和批判。

如前文所述,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媒体“抛弃”了农村居民,以及专门针对“三农”传播定位的部分媒体或栏目生存困难和举步维艰,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事实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闻改革的深入,我国媒介的市场化管理与运作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我国的媒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始逐渐摆脱计划经济时代源于简单政治逻辑的政治话语主宰媒介话语的旧格局。而且传媒的产业化运作客观上要求媒介对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资源及其之间的联系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与把握,以通过对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实现传媒产业的利润最大化。受众资源是传媒从事传播活动的重要社会资源之一,是传媒可资开发增值的资源,对它的开发利用关系到传媒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于是,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媒介的分层与定位是其必然选择,也是其应对媒介发展日益同质化,寻求差异化与错位发展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媒介定位的核心是市场定位,而媒介市场定位的核心是受众定位。因此对于任何一家媒介而言,当务之急是选择并锁定自己的目标受众。

从表面上看,媒介这样做非常有利于不同阶层受众的多元需求得到相应的满足。然而,现实的情形却是,媒介都几乎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相似的受众群体:社会上有较强消费能力或一定政治权力的精英阶层、强势群体或主流人群。

无论是迫于生存的压力还是出于利益追逐的动力,使得媒介不得不选择放弃或漠视消费能力或消费欲望较弱的以农民为代表的弱势群体。其中暗含的假设是目标受众其实才是媒介的主要产品以及用来同广告商进行交换的商品。而受众的交换价值则构成了媒介产业产生利润的可能性,媒介的广告经营的本质也在于此。可以说,没有广告经营就没有媒介的产业化经营。由此看来,媒介自身所具有的实现产业化的条件,并不在于媒介所从事的信息产品的生产与传播的过程和行为之中,而在于其大众传播形态及其所造成的巨大受众市场。而广告对媒介的全面渗透和介入,既是对媒介作为信息组织其信息传播功能的拓展,又是媒介产业化最直接的市场动因。这是一种典型的商业逻辑。在此逻辑影响下,必须接受的一个事实是:受众此时更多的是作为消费者(甚至是商品)而不只是作为公民而存在的。

一直以来,人们对媒体嫌贫爱富、歧视弱势群体的批判声不绝于耳,也纷纷对媒介的产业化与市场化提出了质疑,唯收视率、发行量、点击率、广告额高低为媒介经营成功与否的标准更是引起广泛争议,甚至将媒介的娱乐化、低俗化统统归结于媒介经营的过度商业化。其在对农传播过程中的不作为或难作为,则被认为是过分追求商业利益而违背专业主义原则与理念、损害社会效益和媒介自身公信力的现象,更是将媒介产业化中专业主义与商业主义的制衡与争论的问题再一次凸显出来。

实事求是讲,对农传播过程中媒介的整体失位与责任缺失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在政府政策支持与干预下部分媒介改革效果有限甚至难以进展也是无法回避的,然而我国媒介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潮流却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迫切需要反思的不是媒介该不该市场化的问题,而是应该如何按照市场的规则去重新审视、赋予和开发农民的受众价值的问题。要改革和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就需要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乡村建设与发展,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也就是说,除了政府直接调控或强制参与对农传播的少数主流媒体之外,更需要动员和开发的则是占大多数的商业性、社会性媒介资源,并将农村市场与农民受众资源尽可能地纳入媒介的商业逻辑视野中进行运作。唯有此,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农村居民“受众”地位的获得和作为消费者的权益的保障。

虽然在商业逻辑的影响下,农民等弱势群体遭遇到大众媒介的抛弃。但“解铃还须系铃人”,在一定条件和背景下,媒介的商业逻辑也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会是农民受众地位获得的可能路径。这里所说的重要条件和背景,也就是对于农村(广告)市场价值与潜力的重新认识和可持续开发。

众多人刻板印象中的农村市场,地域广大,人口相对不集中,缺乏商业氛围,农民消费意识淡漠、消费能力低、消费习惯保守,是众多商家和大众媒体眼中的鸡肋。

殊不知,中国的农村在变,中国的农民在变,这就是最大的事实。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给农村市场的形成与开发带来不可错失的机遇。新农村建设的标志是农村市场的启动,并强调农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市场早已不仅仅是地域意义上传统落后的地域市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支付能力的增强,以及政府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产品补贴、加大对农村产品市场的扶持等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农村市场所形成的消费力和消费市场的成长空间是不可估量的。而且随着一二级市场的日趋饱和,农村市场的重要性与不可或缺性越发凸显出来,农村作为一个有着无限消费潜力的庞大市场日益受到各方重视。

面对农村市场这片广阔的蓝海,面对巨大的增量空间,面对农民消费不断升级换代,有人认为未来中国最大的媒介市场必将是农村市场。就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市场正是媒介市场激烈竞争的空隙,农村消费市场的拓展与增长必然也会促进农村广告业的繁荣与农村受众资源价值的重新发掘与增值,农村传媒市场也会逐步由潜在市场转变为容量巨大的现实市场。届时,农村受众地位的确立与农民受众权利的真正实现,或许将不再完全依赖政府的政策干预、媒介的公益行动或勉强为之,媒介的商业逻辑会得到一定的尊重和应有的回报,乡村社会的治理也会进入“善治”的良性循环。而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久。

同类推荐
  •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当人们用“第四种媒体”来称呼互联网这样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新兴媒体的时候,当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侵入和占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网络既是新文化,也是新生活。
  • 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

    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

    本书的主旨在于阐述西方社会的共同体以及社会生活的状况。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考察后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内容包括后福特主义或后工业主义(章)、反传统性(第二章)和全球化(第三章)对后工业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本书的第二部分讨论了不同形式的共同体是不是人类生活中所必需和重要的组成内容,并需要采取何种途径在后工业社会里维护与重建这种共同体。
  • 信仰导航

    信仰导航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融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这本小册子,侧重于大学生信仰的教育与引导,着重阐述如何科学、生动、有效地开展以“六个为什么”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中国人的脸谱

    中国人的脸谱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亚瑟·亨·史密斯先生的经典著作。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重义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重义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热门推荐
  • 万能数据

    万能数据

    一觉醒来,程诺发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完全变的不同了。任何东西在他眼中,都能化成一组组数据。程诺眼中的台球:台球直径57.15毫米,重量170克,杆长145厘米,三号球入袋所需用力2.14牛,角度68.54度程诺眼中的……你可以称程诺学霸!数据帝!速算达人!拥有技能:百分百投篮命中,百分百射门命中,百分百一杆清台……程诺的人生格言就是:在这个世上,没有数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的话,那就再加上物理和化学!PS:新书《我的老师是学霸》已发!
  • 足坛大赢家

    足坛大赢家

    足球胜负场,我是大赢家。李逸,足球场上的最大赢家PS1:已有两本两百万字完本作品《超级足球巨星》《足球之娱乐巨星》PS2:书友群473097865
  • 天上星辰地上沙砾

    天上星辰地上沙砾

    我只愿如地上沙砾一般平凡普通,未曾想爱上天上星辰一般耀眼的人,不同轨迹的两人,相遇是缘分还是偶然?
  • 贫乳控的我穿越到了巨乳王国

    贫乳控的我穿越到了巨乳王国

    这个以乳量决定战斗力大小的世界,真是让我不喜欢啊……谁胸大,谁说话,谁胸小,谁说话。
  • 重生之毒心嫡女

    重生之毒心嫡女

    她是大夏国京都第一美女,丞相府幼年失母不受父喜的嫡长女。一朝嫁为人妇,为他付出所有,他却伙同她的庶妹和好友,做出杀妻灭子之事,重生回到大婚之夜,毒妇归来,同样的人生轨迹,她却不再是原来的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爷快宠王妃超凶萌的

    王爷快宠王妃超凶萌的

    【诙谐宠文,无虐无小三,原名《爆笑医妃一直在救人》】 别人穿越都有金手指,苏画穿越却自带毒手指——不救人不活命。 从此,苏画要么在救人,要么就在救人的路上。 对绝色未婚夫:不约,小命难保,没心思谈恋爱! 对公主大情敌:不约,要什么都给你,请把宝贵时间还给我! 对众美男男配:不约,被迫心怀天下,本人不进男色! 只有对某人时:约约约!必须要约! 第一次见面,他把银票甩在她脸上——呃,这种被钱侮辱的感觉真好。 从此,他沦为她的ATM自动提款机。 第二次见面,为保小命,她咬伤他耳朵——唔,这耳朵不仅好看,味道也不错。 从此,为了救她,他身上伤痕不断。 后来变本加厉,她揪着他的衣领,“君北安,你——姑奶奶我嫁定了。” 却没料到,这誓言不是一生一世,而是生生世世。
  • 舍身化魔

    舍身化魔

    舍弃肉身不是最深的堕落,抛弃灵魂才是黑暗的永恒。身负邪恶灵主的少年为师父完成遗愿,穿梭在昭灵大陆的善恶纠纷之间,经历苦难旅途逐渐发现更多的真相。是顽强抗争,还是沉沦堕落......
  • 大道神帝

    大道神帝

    诸多仙帝视他为至交好友,恭称一声帝师。稀世神兽受过他的恩惠,甘愿供他差遣化为坐骑。王朝圣地皆在他的脚下,葬仙之地都要为他开路。洛轩,出生于太古时期,九世大贤,纵横神州。他曾镇压过恶龙,也曾培养过女帝,还曾挽人族于狂澜。这是他的第十世,灵绝时代末期,转生轮回为早已凋零陨落的太古圣体,而洛轩誓要证道称帝!
  • 雨后青山

    雨后青山

    她的生命里缺少阳光许多不被理解的想法极力的想讨好她身边的每个人非常介意别人对她的看法对每个人都怀着怜悯的心于是她想万事都做得完美以至于在她的生命里总是出现许多她不想要而她却总是无可奈何接受她想改变于是、、、、、每个人都会有她们的故事而她故事该是怎样落幕才是完美的呢?
  • 星始无限山

    星始无限山

    这里是星星开始的地方,当每天阳落月未起之时,这里的星星总会最先浮现,如果凝神注视心中默念守护的话,会发现那些星星连成了一座山,山名无限,因为那里既是长夜开始之地,亦为曙光升起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