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除去制度层面的因素,就一般的层面而言,品质、成本、交期、服务,构成了企业竞争的竞争要素,此即所谓的QCDS(quality/cost/delivery/service)。
我常常听到一些人以即兴发挥式的口吻说,富士康之所以做到这么大的规模,是因为大陆劳动力成本太便宜!
事实真是如此吗?不妨透过现象看本质。1988年富士康来大陆的时候,不过区区数百员工的规模。当时,在珠江三角洲,在长江三角洲,几百人的小厂何其多也,每一家企业均处于相同的劳动力市场和用工环境,难道仅有富士康享受了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富士康在用工方面的确发生了一些令人心痛的事件,但是客观地说,从一开始,相对于珠三角无数工厂而言,富士康的用工制度、薪酬制度、培训制度、福利制度等已是比较不错的了。也就是说,用工成本较之大多数企业,已经是较高的了。既然如此,那种把富士康的腾飞简单地归因于劳动力成本低的论调,只可能出自那些对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科技进步趋势和企业经营策略等一无所知或刻意忽视的人士之口。换言之,持此论调者,如果不是出于无知,就是出于恶意。
成本管理的能力,在一个平均利润率较高的行业中,似乎显得没有那么重要。因为高利润通常会掩盖成本管理的问题。
只有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里,在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中,成本管理的能力才会以毫不中庸的立场,要么把一个企业送入天堂,要么把一个企业送入地狱。这个规律在电子制造行业显得更加冷酷无情。这是因为这个行业中存在着一个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或者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就会提高两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在信息技术进步神速的时代,对成本管理极限的追求,使得企业不得不全面检视其策略、架构和每一管理模块的能力,尽力释放出降低成本的潜能。
下属公司的“小金库”
1995年12月24日,郭台铭来到深圳黄田竞争产品事业处,是夜召开了干部大会。
郭台铭声色俱厉:“明天就是圣诞节,我是来借‘小金库’给大家发奖的!据我查实,你们私设‘小金库’!说!你们三个的‘小金库’在哪?”
众人面面相觑、惊惶失色。
郭台铭点名:“万课长,你说,‘小金库’在哪?”
负责生管的万鸿课长起立:“报告董事长,没有‘小金库’。”
郭台铭:“不承认?我都看到了!”
众人更加惶惑。
郭台铭遂带领大家去找“小金库”。
原来,郭台铭指的三个“小金库”是:闲置设备区、仓库不良品区、垃圾场。
富士康的优势,不在于先行开发市场,而在于成本和效率。
让别人先冲,等到科技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以及市场规模够大之后,富士康就毫不留情地大举进军!
很早就担任鸿海顾问的石滋宜博士,在鸿海干部会上曾多次举例说明控制成本对于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性——如果某一产品售价为250元,成本是225元时,利润就是25元。当售价不变,而成本降低10%时,成本变成202.5元,利润就从25元变成47.5元,增加将近一倍。
当成本进一步降低为原来的20%时,则成本为180元,利润变成70元,增加近两倍。
从另外一个层面去推算,结果更加让人吃惊:如果公司预定赚70万元,如果用一开始的成本去生产,必须出货2.8万个;如果成本降低10%,则只需要出货1.4万个;而如果成本降低20%,则仅仅需要出货1000个!
富士康CCPBG的戴正吴总经理讲到富士康的竞争策略就是“赤字接单,黑字出货”,即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获得订单。
然后,通过种种手法降低成本,最后仍然获利丰厚。
报价低于成本还能赚钱
一次,郭台铭手下的一名高阶主管和IBM的几个经理开会,IBM的经理纳闷地质疑道:“你们的报价几乎等于成本,还能赚钱吗?”
“我们很少开会,所以省了很多时间成本。”富士康的主管回答。
“但是不开会,决策不是很容易出错吗?”IBM的经理反问。
“决策下来我们就去执行。错的话,我们会立即再改!”富士康的主管毫不迟疑地回答。
此言不虚,在人称“执行力大帅”的郭台铭的多年教导下,富士康的各级主管不仅有极强的执行力,还能做到即时纠错。
为降低成本而结婚
富士康的集体婚礼极其热闹,仅在深圳龙华厂区,员工人数就超过三十万人。以前人数虽远不如这,但每次集体婚礼也有一百多对新人参加。每举办一次都会吸引深圳多家媒体竞相报道。由深圳市副市长带队的民政局、科技局、贸发局、劳动局等单位也前来助兴。
富士康搞这些活动很舍得投入,公司出面,邀请新人双方父母来深圳参加新人婚礼,往返路费以及在深圳食宿费用全由公司承担,公司还另给新人发一万元礼金,其中五千元作为首饰费,另五千元作为结婚旅游费用。
有一次集体婚礼时,正值富士康的Cost-Down(成本降低运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就在婚庆活动的前一天晚上,郭台铭参加完Cost-Down成果发表大会后,带着数位高阶主管饶有兴致地到公司大礼堂瞧瞧。大礼堂张灯结彩,满堂喜庆。郭台铭心情很好,与正在做婚庆准备的工作人员说些轻松话题。
郭台铭拉住一位员工问:“你说说看,人为什么要结婚?”
众人都笑了起来。
郭台铭接着说:“我问了很多人,没有一个人答对。”
该干部一怔:“哦?这么高深?您说说看。”
郭台铭说:“人是为降低成本而结婚。你看,婚前两人要占两间宿舍,婚后一间即可;婚前两人各吃两个菜,共四个菜,婚后炒三个菜就够;婚前要两套锅碗瓢盘,婚后一套即可。你说,这是不是规模经济?”
大家笑着连连点头,郭台铭接着进一步发挥:“所以,你们办公室的办公桌要注意相互拼起来。这样,电话可以共享,文件可以共享,文具可以共享,是降低成本的好方法!”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啊。
吝啬的董事长?
2003年的年终动员月会上,郭台铭在大会上给数千名主管作精神训勉。讲得渴了,就向会议主持人讨水喝。他接过一瓶纯净水,咕嘟咕嘟地喝了几口,喝完接着讲。讲完后,在一阵热烈掌声中,他从台上走回台下的座位。可不一会儿,全场数千员工都看到他们敬爱的郭总又往台上走去。主持人以为郭总还要讲话,就慌忙递上话筒。郭总摆了摆手,说:“把我刚喝的那瓶水给我!反正别人不会拿去喝,不喝完浪费了!”
身为亿万富豪,却舍不得丢掉未喝完的一瓶价值1元的纯净水!是不是太抠门了?勤俭节约是郭台铭的一贯风格,也已成为富士康的价值观的一部分。
他说:“我开奔驰开了十几年,我到现在还是开五百系列,别人说你为什么不买六百系列?我不是买不起,我买一千辆都买得起。但我就是不要买六百系列。我到现在还没开顶级的车,在大陆我都是开箱型车。你们看到过我的办公室,我的铁椅子、我的沙发是长沙街买的,一千五百块钱,已经用了十年啦!”
能够报销的餐费
曾任思科公司中国区总裁的杜家滨有次应邀到富士康先进生产力学院演讲,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天下》杂志记者问郭台铭:“你的孩子跟着你也学了不少吧?”
郭台铭回答:“彼此彼此,我也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不少!”
记者:“啊?”
郭台铭就讲到他女儿郭晓玲最近对他的提醒。
郭晓玲大学毕业后,到全球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实习。高盛规定,不同部门、不同国籍的员工在一起聚餐可以报销餐费,这项规定的目的在于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自由沟通。而同部门同国籍的员工若非公事聚餐,则不能报销餐费。
郭台铭说,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近年来,鸿海一边大规模在大陆与台湾地区自建工厂,也进行了许多并购活动。
2003年8月,鸿海以7600万美元,收购芬兰Emoi Oyi公司,获得手机机构的精密塑料模具组技术,为诺基亚代工生产手机。
2003年10月,鸿海收购摩托罗拉墨西哥工厂,购价是1800万美元,为摩托罗拉生产手机,进入CDMA领域。
2003年11月,鸿海以11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国基电子,切入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产品,为网通用户提供设计研发服务。
2004年1月,鸿海以5000万美元,收购汤姆生深圳光盘机厂,获得完整的光学读写头技术,为生产光学储存产品布局。
鸿海作为一家高度国际化的公司,致力于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实现“三合”(集合、整合、融合),以达成“全球本土化、本土全球化”的目标。郭台铭正在思考更为人性化也更为有效的手法,以使员工快速达成“三通”(不仅勇于沟通,而且乐于沟通,进而善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