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专业教师团队
学院目前有会展专业教师团队8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博士后、博士与在读博士生4人,双师型教师3人。这支团队是会展人才培养的核心团队,与会展中心专职员工团队关系紧密,确保了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型会展高级人才培养模式的活力和水准。基于项目驱动和对接的需要,专业教师团队成员以各种形式进入会展中心参与项目运作,具体形式包括:
基于课程对接的进入:为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会展应用人才,实现会展课程教学与中心项目运作的深度互动,浙大城市学院通过“1+1+1”教改模式推进课程与会展项目的对接。所谓的“1+1+1”教改模式,是指学校以给会展专业教师团队设立教改课题的形式,要求每个学年进行“一位教师以一门课程对接会展中心一个项目”的教改活动。相关教师进入会展中心参与会展项目,并将项目引入课堂,与课程对接,使选课学生参与项目的策划、执行、总结全程运作。由此,任课教师需要全程参与项目的承接、动脑会议,以及项目运作各个环节细节性的事务,以便做成教学案例作为课堂讲授的内容。
基于挂职锻炼的进入:会展作为新专业,教师队伍也需要参与实际会展项目的运作,不断获得锻炼。专业根据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轻重和个体情况,有计划地派驻老师到会展中心,进行“双师型”的培养,使专业教师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备会展运作的实务经验,提升会展人才的培养水平。
基于项目运作的进入:会展业是需要大量人手的产业。有时候项目执行阶段缺少人手,同时参与项目执行的学生也需要加强专业指导,因此专业教师也会按照项目的需要参与项目运作。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专业教学正在逐步减少课堂教学时间,突出学生实践时间;要求会展实务类课程的教学,必须有一定比例的时间利用会展中心的项目进行实战性的真实项目的策划、执行和总结等各环节的实践。
通过这种方式,专业教师团队负责课程教学过程中与会展中心业务的衔接,组织学生动脑小组开展会展项目策划;结合课程内容,负责对学生进行项目执行所需要的相关业务培训,指导学生参与项目执行和顶岗实践;通过总结环节,对学生的会展策划和项目参与进行课内外的全面指导和讲评,做到了课堂与实战的互通。
浙大城市学院专业教师团队经过几年项目运作的参与,已经走向了成熟,在专业教学和项目运作方面表现出了很强的能力。与专职员工团队“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指导学生”不同,专业教师团队的使命是“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参与项目”,即专业教师团队的核心任务是利用好会展中心的项目资源,指导学生利用由项目资源转化来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结合课堂知识做好专业实践,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专业教师团队也参与项目的执行,这是因为学生是在项目执行阶段得到最大的锻炼的,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参与项目执行,在实践中指导学生,并为自己后来的教学项目总结等积累素材。
3.专业学生团队
专业学生团队的核心组成是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也包括旅游管理专业的会展与旅游管理专业方向、艺术学专业的会展设计专业方向等学生。
同时,学校内与会展相关的专业、对会展有兴趣的学生也构成了会展中心专业学生团队的补充成员,他们都可以通过自由报名参与项目运作。学生进入中心参与项目运作的方式包括:
(1)以学生干事的身份进入
这种参与方式是以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和会展专业方向的学生为主的、面向全校学生选拔。
会展中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立学生干事岗位。学生干事采取选拔方式进行,吸纳优秀苗子采用会展人才精英化培养。会展专业目前还是国家的试办专业,全国各个高校也是群雄蜂起,欲在会展教育方面争得一席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在加强基础建设,确保整体学生培养质量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采取策略培养会展专业学生的精英团队,通过这些学生走向社会后的超强专业能力打响会展专业的品牌,不失为一种会展教育市场竞争的有效策略。
学生干事参与中心的项目的全程运行以及中心的日常工作。学生干事岗位采取AB岗,根据学生的课程情况,灵活安排学生在会展中心坐班参与项目的时间。同时,入选的学生应该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参与中心的活动和安排的各项工作,做到在上课的时间之外,其余时间则主要在会展中心参与项目的运作,实现本科阶段会展项目参与的日常化、常规化。为体现学生工作的价值,会展中心以津贴形式给予学生适当的报酬。
一些素质好、悟性高的学生干事,通过会展中心的项目参与,专业能力获得了很快的提高,以至于能够独立承担项目执行中的一些关键性工作,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能力甚至胜过一些社会会展机构正式员工。从学校来看,这些学生的成才是其最大的成果,而这些人才必将能够未来在浙江省,乃至长三角的会展业占据一席之地,最终为浙大城市学院会展教育打响品牌做出贡献。
(2)基于课程的进入
这种参与方式限于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和会展专业方向的学生,或者选修了会展相关课程的学生。
根据教学计划和具体课程的设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指定选修课程都存在着与会展中心项目对接的可能。基于课程进入的学生是整体性的进入,所有选课的学生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运作。基于课程进入的学生,其参与中心项目的环节,将作为其取得课程学分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其在中心参与项目的表现是其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3)基于项目的进入
这种参与方式是以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和会展专业方向的学生为主的、面向全校学生。
该类参与方式适用于项目运作期间需要大量工作人员的特定项目。会展项目执行阶段需要大量员工的行业特征,为会展人才培养提供了巨大空间,也为专业学生实践提供了良好机会。几乎每个项目在执行阶段,都需要有学生参与。
我院会展中心在项目执行阶段每年提供的专业实践机会都在2000人次以上。
会展中心会根据项目运作的需要,以及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考虑,灵活招募相关工作人员。因为是参与实际项目运作,所以基于项目进入的学生也需要通过一定的选拔,确保项目执行的胜利完成。
(4)基于本科周期的进入
这种参与方式体现为一个培养的过程,以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主。
为培养应用性会展应用型人才,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整体进入中心。
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大一学生进行初步的、外围的参与,做一些基础性的会展参与,主要立足于对会展业的了解和初步感受;大二大三结合专业课程进行深度的、核心的参与,主要立足于对会展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培养出相对成熟的会展专业人才;大四则是通过会展中心的推荐,进入社会会展公司实习,基于就业开展专业实践。大二大三时间段是学生专业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也是专业学生参与会展中心项目运作的主要时间段。
(5)基于中心延伸基地的进入
这种参与方式是以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和会展专业方向的学生为主,面向全校学生。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中心与社会会展机构形成业务往来关系。在此基础上,会展中心积极挖掘业务合作单位的实践机会,建立各类学生实践基地。会展中心选派优秀的学生,特别是大四学生进入这些基地进行毕业实习实践。学生进入中心外设的实践基地,以中心学生干事的身份参与实习,接受会展中心和实习单位的严格考核和管理。学生进入会展中心外设的实践基地的补贴,由会展中心会商基地考虑。会展中心在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也基予就业的目的积极与实习单位沟通,以便促成学生高质量的就业。由于有基于会展中心延伸基地进入的通道,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型会展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了一个开放性的、校内校外有效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2.3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操作形态
2.3.1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形态
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型会展高级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实务类课程的进入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基本上会展类课程都需要采取项目驱动的理念,将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会展中心承接的项目之上,突出会展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度,强调会展专业教学的实务性。特别是会议策划与组织、大型活动策划与组织、展览策划与组织、会展客户关系管理等会展核心课程,都率先进入会展中心,与中心承接的会展项目的紧密对接,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为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型会展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样板。
有一些常规性的会展项目,已经长期由会展中心运作,对于这些项目,则构建稳定的项目—课程对接。一些变动性的项目,则通过事先的沟通,使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日历安排中加以体现。所有这些项目,都要求参与老师最后完成教学案例的写作,以便用于以后的专业教学中,使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建立在现时的会展案例中,而且建立在过往的会展项目中,增加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和厚度。
2.学生项目小组的形成
学生组成N个项目小组,参与会展中心的项目的全程运作。项目分策划期、执行期、总结期。策划期、总结期,项目进课堂,学生以项目小组参与讨论;执行期学生进中心,部分学生参与项目执行,其余利用周末时间观摩项目执行。具体包括:
策划期——项目进课堂,在专业教师主导、专职员工参与下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策划。专业教师组织学生以项目小组形式进行课内外会展项目的策划讨论、策划提案等,并将策划成果发表到校内网络平台新闻中心网站,实现会展中心和新闻中心互动。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人才培养定位在会展的策划、文案和管理上,所以从专业定位来说,这个环节的学生参与非常重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数量众多学生一起参与会展项目策划,爆发出来的策划创新力是惊人的。学生思路新颖,观点前沿,对社会的新现象新情况反应很快,策划上又没有太多条条框框,所以往往能够产生很好的点子。当然,学生的策划书很多时候是不可用的,毕竟他们还是处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之中,所以策划的东西很多时候太理想化,可行性不强。虽然其策划书整体上不可行,但是学生的策划书里也常常会包含闪光的东西,某个点子却非常好,是久限于行业内的人士不能够想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对这些点子加以吸收,写入会展中心的最后策划书中,递交会展主办单位,往往使会展中心的策划方案略胜一筹。
在策划期,十分需要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策划的指导,让学生大胆地做出自己第一条“小板凳”,最后专业教师将会展中心的正式的策划书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寻找自身策划和正式策划的差异和差距,同时老师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使学生会展项目的策划能力获得实际的提高。
执行期——学生进中心,参与项目执行。根据项目实际运作的需要,会展中心选拔部分学生参与项目执行。由于会展项目的执行阶段一般会包含双休日,所以,没有被选中直接参与项目执行的学生也可以在周末这个时间段观摩会展项目执行,实现某种程度的全体参与,既检验策划阶段自己的策划,也为后阶段的总结做好准备。
执行期会展专职员工团队是在项目执行中指导学生,专业教师团队是在指导学生中参与项目。专职员工团队、专业教师团队都会积极引导专业学生在课堂专业知识的指引下开展项目执行的参与,深化课堂教学。执行期参与项目的学生是作为正式工作人员进入的,而非志愿者身份。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则我们是培养会展专业人才的,为此通过学生直接的顶岗实践来加速专业人才培养;二是需要学生树立这一意识,因为其参与的项目是一个实际项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每个参与项目的学生都要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角色迎接会展项目运作过程存在的许多不确定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胜利完成所在岗位的工作。
总结期——项目再次进课堂,教师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参与项目总结讨论,让所有学生在参与策划和项目执行(或观摩)基础上,深刻领悟会展项目运作的要义,获得实践经验,提升专业能力。总结期进行建立在课程内容和项目实践基础的讨论深化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提升实践的经验,归纳课程的相关知识,使课程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转化为学生的专业能力。在这个过程,专业教师也通过自己与学生的体会和经验,和学生共同完成会展项目的教学案例制作。
总结期的工作是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画龙点睛”之笔,对师生会展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这方面需要防止:项目执行很辛苦,辛苦完了之后,专业教师团队、专职员工团队都松了一口气,做万事大吉状,急于去休息休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