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24900000023

第23章 知觉、归因与个体决策(2)

角色知觉(role perception)是对自己或他人所表现出的社会角色行为的知觉。每个人都充当某些角色,如一个人是父亲的儿子,同时又是儿子的父亲;是领导的下属,同时又是下属的领导。这就要求每个人掌握各种角色的行为标准,形成角色意识,使人的行为符合角色规范。

5.3.1社会知觉偏差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知觉者和被知觉者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并同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社会知觉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偏差。常见的社会知觉偏差有选择性知觉、晕轮效应、对比效应、煮蛙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投射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刻板印象。

选择性知觉

电话铃在响、父母在边上看电视、小鸟在窗外叫,这么多听觉信息,我们会重视哪些信息,而忽视哪些信息呢?这时候就存在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1960年,格雷(Gray)等人在一项实验中,通过耳机给被试两耳分别呈现一些字母音节和数字,左耳:ob‐2‐tive;右耳:6‐jec‐9。要求被试追随其中一个耳朵听到的声音,并在刺激呈现之后进行报告。

结果发现,被试的报告既不是ob‐2‐tive和6‐jec‐9,也不是ob‐6,2‐jec,tive‐9,而是objective。

格雷的实验证明,我们的知觉进行了选择。

由于要知觉和解释他人的活动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变得简单,个体自身发展了很多技术手段,使我们在判断时可以走捷径。选择性知觉就是捷径之一,它可以使个体过滤掉大多数信息以处理更重要的信息,从而使个体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知觉和判断。

但是,在快速了解他人的同时,选择性知觉也会使我们陷入信息失真的风险。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halo effect)是指个体在知觉过程中,由于知觉对象的某一行为特征(可以是好的特征,也可以是不好的特征)十分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的知觉,而仅仅以这一特征形成对其的总体印象。换言之,个体的这个突出的特征像月光的光晕一样,掩盖了个体的其他特征,使观察者看不到其他特征,从而使知觉者的知觉出现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倾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Asch)的一项研究证实了晕轮效应的存在。阿希给被试出示的一张纸上列有描述一个人的六项品质,第一组的纸上写的是:聪明、灵巧、勤奋、实际、坚定和热情,让被试对具有这些品质的人进行评估。在这些特质的基础上,91%的人判断这个人是精明、幽默、有人缘,并富有想象力的。在第二组的纸上,研究者仅仅把热情换为冷酷,其他不变,结果人们形成的知觉完全不同。第二组被试中有92%的人认为这个人是个斤斤计较、十分势利、毫无同情心的人。显然,被试的一种特质(热情或冷酷)影响了他人对自己的总体判断。

在组织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也会犯类似的错误:比如管理者可能认为出勤率高的员工具有勤劳的个性品质,他们的工作绩效也比较好、生产率更高。因此,了解知觉过程中晕轮效应的存在,有助于人们克服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倾向以及对他人的偏见,这对组织中的管理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对比效应

人们对他人的评价往往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会受到人们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这就是对比效应(contrast effect)。例如,管理者对员工的绩效评价就有可能受到对比效应的影响。如果管理者刚刚评定完一名绩效非常突出的员工,紧接着评定一名绩效一般的员工,那么很可能将这名绩效本来属于中等水平的人评为“比较差”。

煮蛙效应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着名的“青蛙试验”。他们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立即触电般地窜了出去,并安然落地。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再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等后来感到热度难耐时却已经失去了反应能力,跳不出去了。这就是有名的“煮蛙效应”(frog‐boiling effect)。因为煮蛙效应的存在,管理者可能无法察觉员工细微的变化和进步,会导致对员工评价的失真。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是指人们对他人的总体印象在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左右人的知觉判断的现象。首因效应也就是第一印象效应。“新官上任三把火”,每个人都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学家认为,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对他人的第一印象主要是以才华、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特征为基础形成的。

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A.Ladins,1957)用编撰的两段文字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首因效应现象。他编撰的文字材料主要是描写一个名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热情外向的人,另一段文字则相反,把他描写成冷淡而内向的人。例如,第一段中说吉姆与朋友一起去上学,走在撒满阳光的马路上,与店铺里的熟人说话,与新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第二段中说吉姆放学后一个人步行回家,他走在马路的背阴一侧,没有与新近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

在实验中,卢钦斯把两段文字加以组合:第一组,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现,冷淡内向的文字后出现;第二组,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先出现,热情外向的文字后出现;第三组,只显示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第四组,只显示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

卢钦斯让四组被试分别阅读一组文字材料,然后回答“吉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中有78%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二组中只有18%的被试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三组中认为吉姆是友好的被试有95%;第四组只有3%的被试认为吉姆是友好的。这项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产生更大的影响作用,即首因效应发挥了作用。

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和首因效应刚好相反,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当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或者原来的印象已经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用就会比较突出,从而出现近因效应。但研究发现,近因效应一般不如首因效应明显和普遍。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的作用不同。一般来说,在感知陌生人时,首因效应有更大的作用;而在感知熟人时,如果熟人在行为上出现某种新异的表现,近因效应则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告诉我们:在管理中,在评价员工时不能先入为主,也不能只看近期的表现,而是应当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员工;其次,对组织中的管理者和员工来说,也可以积极运用这两种效应,在工作中不仅要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要做到善始善终。

100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特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自己。宋代着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地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

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被称罗森塔尔效应(Rosenthal effect)或期望效应(expectation effect)。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这个国王善于雕刻,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了他理想中女性形象的女神像。久而久之,他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罗狄忒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有了生命。在这个神话的基础上,美国着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Rosenthal&;Jacobson,1968)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先找到了一所学校,然后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在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

其实,这些学生只是从学生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教师的期望产生的结果。教师认为这些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们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传递“你们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加倍努力学习,因而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望不同,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式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借用希腊神话中主人公的名字,罗森塔尔把这种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待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在管理实践中,如果管理者对员工有一种积极的期望,认为他有较强的能力,管理者可能更愿意指导他,给他分派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帮助员工成长。相反,如果管理者对员工持有一种消极的期待,对他的态度和行为就可能截然相反,其结果是相反的。因此,为了使所有员工都对组织做出应有的贡献,管理者应该对每一位员工寄予厚望,这样员工会更加努力工作。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stereotypes)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与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人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自己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当人们遇到陌生人,对他们一无所知时,刻板印象就很可能发生。人们会仅仅根据这个人的一些显着特征,如性别、种族、职业或年龄,认为他们具有一些普遍的特点。比如老年人守旧、顽固甚至老糊涂,年轻人举止轻浮、办事不可靠;美国人总是天性开朗、不拘小节,英国人总是一副绅士派头,法国人热情、浪漫、爱好艺术等。刻板印象虽然有利于对他人进行快速判断,但容易使人“先入为主”,形成偏见,出现认知偏差。

5.4归因理论

通过知觉,人们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有了基本了解,但人类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不会仅仅满足于只是观察别人的行为,更希望知道为什么人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就试图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的。

归因理论最初是由海德(F.Heider,1958)在《人际关系心理》一文中提出的。海德认为,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内部原因是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需要、情绪、兴趣、态度、信念、努力程度等等,这些因素是由自由意志控制的;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这些因素是个体无力改变的,包括他人的期望、奖励、惩罚、指示、命令,天气的好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等,这些因素是外部力量所驱使的。一名迟到的员工,如果你把他的迟到归因于他昨天晚上玩到凌晨因而睡过了头,这就是内部归因;但如果你认为他的迟到是因为交通堵塞造成的,那么你进行的就是外部归因。

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H.Kelley)对海德的归因理论进行了扩充和发展。凯利认为,人们对行为的归因取决于三个方面:一致性、一贯性和区别性。

一致性

一致性(consensus)是指被观察者的行为与他人一致的程度,也就是被观察者与其他人选择相似行为的程度。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行为相似,就是高一致性;反之,就是低一致性。例如,今天大多数员工都迟到了,则迟到行为的一致性就高。从归因的观点看,如果一致性高,人们对员工迟到行为进行外部归因,如天气恶劣、交通堵塞等。但是,如果其他员工都能够准时上班,只有一个员工迟到,行为的一致性低,人们则会把员工迟到行为归因于员工个人内部因素。

同类推荐
  • 手把手教你编制会计报表

    手把手教你编制会计报表

    本书用通俗易懂,老会计带新会计的师徒传授的方式讲述一些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报账的工作内容以及报账员的工作职责等;报账工作中要利用的各种重要的财务报表的编制。
  • 四大名著看管理

    四大名著看管理

    本书从中国四大名著中,总结出一系列思想、智慧和方法,并将之与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相对接,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管理理念及具体管理方法。
  • 老板员工如何相处

    老板员工如何相处

    如何做称职的老板,如何做称职的员工,没有花哨的言语,只有质朴的告诫。
  • 管理大师语录

    管理大师语录

    《管理大师语录》由李晓玲、张茗馨编著,选取了巴菲特、比尔·盖茨、乔布斯、李嘉诚、宗庆后、李彦宏等16位中外著名的管理大师,精心汇集了体现他们真知灼见的精彩语录,以及其管理理念和经营智慧。《管理大师语录》力求将这些顶级管理大师最精要的论述呈现给每一位立志在商业界、管理界出类拔萃的企业家、经理人以及每一位对管理思想感兴趣的人。
  • 老板《论语》释义

    老板《论语》释义

    “管理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的管理学,一是类的管理学。管理学科学化的命题是对中华民族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复归,使“以人为本”命题由抽象转变为具体。
热门推荐
  • 第七权能

    第七权能

    从寂静中归来,他开始重新认知世界。几世轮回,无私的神明是否也会沾染人性?以至高无上之权能造福众生?千副面孔,多重人格,成就完美之神。
  • 腹黑总裁,别玩我

    腹黑总裁,别玩我

    她丽质天成、千娇百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程氏企业唯一继承人程晓晓。他程子枫当年父母收留的孤儿,她相依为命的哥哥。他温柔体贴,年如一日的照顾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感情远远超出了兄妹之情。他邵允天——最大集团总裁,俊逸、魅惑人心的外表下藏着一个颗冷酷、残忍无情的心。一次意外的邂逅后他下决心非她不娶,他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在她新婚前一天骗了出来。他视线冷冷,似笑非笑:“想保住你公司,保护你心爱的男人,必须答应成为我的女人。她双眸狠狠的凝视着他,淡淡一笑:“你混蛋!我答应你。但是你不用傻了,别说两年,就是十年,二十年我都不可能爱上你的。”从此她过上了任人掌控,任意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女人。她愤怒、仇恨却发现自己连死的资格也没有!她的命运将如何?她会爱上邰允天吗?深爱着她的程子枫会就此放手吗?交流群:124674427推荐作品《冷少总裁:我不是玩偶》《三生三世:魔君爱煞小桃花》
  • 婚名之恋

    婚名之恋

    “沐辰,我们结婚吧?”一个女人的声音响起男人冷冷的说了一声“为什么?”“我需要你帮我得回我的东西,所有的秦氏财产。”男人冷冷的笑了一声“好啊,但是……你结了这个婚,就不许离了……女人手握了我拳头,这……
  • 英语PARTY——浪漫之都·法国

    英语PARTY——浪漫之都·法国

    本套书籍带你领略英语世界风景,感悟英语学习氛围,有助于英语学习。
  • 君小姐超甜哒

    君小姐超甜哒

    君家认回个遗落在外十七年的明珠,虽然长得极为好看,但这君二小姐,脾气却相当暴躁,更是将天生不羁,从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的孟小魔王俘获了心。——他称自己和她为青梅竹马,她称自己和他为欢喜冤家;两人虽然互怼成瘾,而君白却是不知小魔王从很早之前就已将她放进心里,愿意为她放弃一切,哪怕是生命。(超甜)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陇蜀余闻

    陇蜀余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沙砾掩埋过的记忆

    沙砾掩埋过的记忆

    沐夏夕,忘掉的记忆,被自己对他的无视而唤醒,俩个人在一起却如同陌生人一般,他看着他心痛,她看着他云淡风轻,到最后才知道谁错了,才知道被伤遍体鳞伤的那个人不是自己,而是他,想要回头,但命运怎么可能让他她如愿以偿!!
  • 仙荒之初

    仙荒之初

    苍茫大地,强者为尊,地仙遭劫,圣体重生,一路勇猛无匹,直击上苍。
  • 如夏的旅行

    如夏的旅行

    这个世界不同于大多数人所理解的世界,它仿佛独立存在于另一个时空,与现实世界相比,一些仅存在各种传说或是小说电影里的生物在这个世界里真实地存在着,精灵,兽人,魔法师等等,还有各种各样奇异的生物。人类们在北部居住。如夏带着秘密一路南下,开始了她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