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三都澳海岸带建立钢铁产业基地的自然条件
一、漳湾钢铁产业基地条件分析
(一)厂区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
宁德市属亚热带海洋气候。根据福建省气象局1961—1990年气象观测的统计。其主要气象数据如下:年平均气温19℃,极端最低气温(1月)—2.4℃,主导风向东南风,最大风速大于40m/s。
该地区具有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的特点。每年85%降雨多集中在3~10月温暖和炎热的季节里,其中7~9月为台风季节,占36%,5~6月为梅雨季节,占27%,全年无霜期长达286~312天。
2.潮型及潮位
根据三都澳海洋站1960—1979年实测资料分析,三都澳为正常半日潮。
潮流运动形式为往复流。三都澳平均潮差4.20m,最大潮差7.23m,涨潮平均流速0.24m/s,流向约北偏西,落潮时平均流速0.71m/s,流向为南偏东,纳潮量大,潮差大。因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且与港口水道方向一致,因此具有冲淤作用,并且对污染物具有较大的交换能力和稀释扩散能力。
1969—1975年实测资料统计如下:累计最高潮位5.25m,平均高潮位3.08m,平均海平面0.39m。
3.厂区地质条件
漳湾厂址位于三都澳经济开发区的临海工业区内,该区的规划用地均为山坡与滩涂地。开发区已预定提供漳湾厂用地面积约12km,基本上满足建厂需要。
该区地质状况较好,该区的区域稳定性属稳定区,地质及土壤结构适宜建厂。但表层软土不能作为重要建筑物的持力层,下层碎石土及微风化花岗岩可作为桩基持力层。
据福建省地震局近几十年的观测,三都澳海岸带今后百年内,在一般场地遭遇的最大烈度(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4.口岸条件
距漳湾约30km的城澳港是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其对外开放的海域为32km,深水海岸线7.5km,现口岸联检机构已健全,外国籍船舶可随时进出港,通关环境条件良好。
5.土壤质量状况
对三都澳海岸带土壤质量现状进行表明,三都澳及其周边地区,土壤pH值为5.06,偏酸性。土壤中八种重金属含量均相当于福建省土壤背景值范围。表明该区土壤环境质量情况尚未受到重金属污染。三都澳海岸带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含量。
(二)交通运输条件
1.水路运输
三都澳地处中国海岸中部。水路南方至福州马尾港80海里、厦门港215海里、广州黄浦港577海里、湛江700海里,至香港490海里;北方至温州155海里、宁波357海里、青岛773海里、上海港406海里、大连港854海里;东方至台湾基隆港166海里。
三都澳地理位置适中,恰居我国南北海岸的中点,北距温州145海里、北仑港345海里;南距福州66海里、厦门223海里、青岛763海里、大连691海里、榆林港815海里、台湾基隆港150海里。陆上汽专线建成后至福州不足100km、鹰潭549km,地理位置十分适中,这对建设大型工业企业的原料运入和成品运出极为有利。
三都澳水深湾宽,高潮位时拥有714km的水域面积,水深大于(水深指理论深度基准面以下,下同)10m以上,深水岸线73km,且深水处距岸边近,绝大多数在200m以内,水下工程量小,栈桥短,建港投资省。
三都澳内10m以上深水域达173km,并有多处15m以上水深的理想锚地80多平方千米,湾内随处可停泊大吨位的巨轮,而且为泥质锚地,锚着力强。
三都澳东冲口窄处仅3km,是澳内唯一的出海口,口内主航道被鸡公山分为两部分,东部东冲口水道宽1.5km,水深50m以上;西部鸡公山西水道宽1.5km,水深44m以上;澳外航道水深大于40m。主航道无碍船暗礁,水道优良,10~50万吨级的船只可自由出入三都澳。
三都澳内不冻不淤,风平浪静,历史平均大风日数17.5天,历史最高大风日数42天。每年台风平均3~4次,最多5~6次,多发生在7~9月份,台风影响时,港内风力一般为6~8级左右。年平均雾日4.5天,多为下半夜形成,9时左右消失。从风和雾的情况分析,有利于船舶的装卸作业。
漳湾厂址所在的三都澳是我国天然良港之一,湾外水深40m以上。海湾口小腹大,水深浪小,水域面积约262km,港湾避风性能好,且不淤不塞,基本上可实现全天候作业。漳湾港位于三都澳西北湾顶鸟屿东侧卢门港。
码头距湾口约32km,其中湾口至三都岛东端北侧的灶屿,水面宽阔,水深达30m,从灶屿至拟建厂址的8km航道水深条件相对较差,航道水深在7~16m之间,可通航中小型船舶,大型船舶无法通航。经疏浚后,可以通航15~20万吨大型船舶。目前航道已布有一些简易助航设施,各类船舶可借助这些助航设施安全航行。
三都澳湾内的港澳现已建成万吨能多用码头1个,另还有3个(漳湾、赛岐、下白石)3000~5000吨级集装箱和散货码头。
由上可见,漳湾厂将来生产所需矿石、焦煤、部分辅材及产品都可常年利用水路进行运输。三都澳湾内现有的码头可供为施工建设使用。
2.铁路运输
福(州)温(州)铁路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八纵八横”铁路主干线路网中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于2004年开工,2007年建成通车。福温铁路沿海准高速铁路属国家一级干线,线路等级1级,且双线电气化,速度目标值200km/h。温福铁路在宁德蒋澳设有铁路二级站,并且在漳湾、溪南规划有疏港支线接线点。特别是距漳湾临海工业区在6km以内,且地势较平坦,接线投资省,运输方便,有利于漳湾厂原燃料运入和产品运出。
3.公路运输
目前有104国道纵贯宁德市南北。省级干线“八纵九横”,即省道201线,起点于厂址附近的漳湾下塘码头,终止于漳州市东山县,省道下甘线横穿东西。
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的高速公路纵贯宁德市南北,已建成并全线通车。高速公路的漳湾互通口距拟建厂区仅6km。距离可作为施工材料和重件码头的漳湾下塘3000吨级集装箱杂货码头仅1.5km。由上可见,漳湾厂公路运输条件良好,便于组织生产。
4.航空运输
福州有大型国际机场,通达国内外各地,宁德到福州长乐机场,上高速公路约需1小时,到温州机场约需2.5小时。
(三)供水条件
宁德市境内水资源丰富,根据市水利局提供的资料,七都溪为离厂区最近的主要河流,其供水能力可以满足本工程用水要求。详细情况是:
七都溪流域面积约333.45km,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达4.57亿立方米,枯水期径流量为2.56m3/s。七都溪现已建有5座水库。为保证钢厂用水,闽东电力公司将在七都溪建设官昌水库,现已完成初步设计。官昌水库上游集雨面积约300km,水库坝高60m,库容约6000万立方米,年调节水量达1.5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达5m3/s,可完全满足漳湾工程的近期供水要求。
离厂区较远的霍童溪水量充沛,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达25.5亿立方米,最枯流量4.4m3/s,洪口水库电站建成后,最枯量20m3/s。可作为钢厂远期的供水水源。
(四)环保条件
1.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影响受两方面条件的制约:一方面是钢铁厂污染物排放量的数量和排放方式;另一方面所在地区的环境状况、地形、气象条件、环境容量、扩散污染物等的影响。该地区主导风为东南风,其下风向没有敏感的环境保护区,对建厂也是有利的。该地区地势比较平坦、开阔,风速较大便于污染物的快速输散,因此扩散条件较好。另外,静风频率较低,不致于造成局部地段污染。
但是该地区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仍然要注意环保设施的投入,减少钢铁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周围景观和公众健康的影响,在钢铁厂周围建设有一定宽度的防护林带、美化环境,吸收有害气体和工厂噪声;将影响减低到最小程度。
漳湾厂位于宁德市区的下风向,濒临东海,废气稀释扩散容易,且宁德市目前尚无大工业项目布局,大气环流质量良好,环境容量较大。三都澳海域污染源不多,水质状况优良,该海区风速较大,扩散条件较好,便于污染物快速输送。同时,由于三都澳退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潮流呈往复流,具有净化污染物的作用。钢铁企业的废水、废气经处理后可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不大,不致于造成局部地区污染。加强控制和强化管理,把污染减少到最低可容纳的程度,保持区域环境不低于国家二级标准。
2.海水水质
钢铁联合企业排出的水体污染物主要是油类,来自机械润滑损失的机油,此外是悬浮物(铁皮颗粒),另外在焦化厂会有大量含酚、氰及氨类废水。
对上述废水目前均有较成熟的办法治理。钢铁厂将建立综合污水处理厂做到达标排放;另外污水排放口拟选择在长鼻尾和大鼻头附近排向官井洋,其优点是该处水深流急,具有较大的稀释扩散能力。三都澳海域辽阔、潮差大,纳潮海域面积约714km,平均潮差达4.20m,一个潮期要退出2936262万立方米的水量,又为标准半日潮往复流,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落潮流速为0.71m/s),另外排水口距东冲口距离近,有利于向外海排污。据有关部门预测湾内水量约10天左右交换一次,因此该海域具有较大的稀释扩散自净能力以及较大的环境容量。另外钢铁厂排水拟采用自然排水方式,即在海水退潮时排水,涨潮时尽量排水。因此,预计钢铁厂排水不会对三都澳海域的水质有太大影响,可以满足海水水质二级标准的要求。
为防止钢铁厂废水排放对海域的影响,应对排水加强管理,防止跑昌滴漏,设置必要的监测仪器做到达标排入。
三都澳海域不仅是良港,而且湾内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海水养殖业发达,钢铁厂排水对海生物影响范围和程度,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待项目立项后专题研究留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作出结论。
(五)评价
1.宁德漳湾可建设15~20万吨级码头及相应的航道条件,铁路公路交通方便,为主要钢铁企业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及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有利条件。
2.宁德市有充足的水源和电力,且当地水、电价格较低,适合大型钢铁厂的建设需要。
3.用地不占良田耕地,地质地貌条件适宜钢铁厂建设需要。
4.环境容量可以符合钢铁项目的需要,但在项目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环保设施的投入,做到达标排放。
二、霞浦溪南钢铁基地条件分析
(一)厂区自然条件
福建省三都澳港湾中的霞浦县溪南镇具有较好的建设水运量大的大型工业的综合条件,它有一个难得的深水港口码头,此处建设有20万吨级以上大型吨位的码头,后方约有25km可围垦开发的浅海滩涂和陆域,且工程地质条件比较理想,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国家有规划),用电可以解决,是环境容量大的理想的建厂厂址。它同时具备建设其他任何大型工业的条件和大型国际矿石中转码头条件。还有其他地方可以建设工业企业的厂址。
1.气象
霞浦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有着充足阳光、热量丰富、雨水充沛的特点。根据福建省霞浦县气象局历年来气象观测统计:年平均气温118.5℃,极端最高气温(7月)39℃,极端最低气温(1月)—3.4℃,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频率为12%。全年平均风速为2.2m/s。
2.地质地貌
溪南近海为内海湾滩涂,地形平坦,较大河流有位于溪南镇北侧的杯溪,流域植被覆盖。属海积平原,海积层向海陆交错,海积软土层厚度多为20m左右,溪南腹地园缓低丘,分布残积层较厚,地形平整。
霞浦县土地资源丰富,可利用建设工业企业的土地较多,但结合交通运输,建港条件,供水、供电情况,工程地质,环境保护等条件综合平衡认为溪南镇近处,西南起下山、大鼻头,东到长鼻尾,东北到溪市镇北面左湾、芹头一带,可围垦和已耕种的土地约25km,可供工业企业用地,此处简称“溪市区域”。
该地带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走向以北东向为主。北东向的断裂主要有半路里—牛胶岭断裂、青山—西岩断裂、白露坑断裂、南岸—甘棠断裂、大部分属张性、扭住断裂,北西向的断裂主要是西江—南岸断裂、属扭性断裂。
断裂的发育说明工作区曾受到过强烈的构造运动,但以上断裂构造规模小、延伸短,对场地的稳定性不存在直接的或隐伏的影响。
据1990年版的1∶4000000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以及有关单位(国家、省地震局与建委)所发的使用规定通知,本区地震某大烈度为6度。
根据地质条件,将其分为4个区(码头区、Ⅰ区、Ⅱ区、Ⅲ区):
码头区:龙鼻村附近、岸边水深局部10m以上,海域水深37~42m。
Ⅰ区(临海):上部分布大面积软土(淤泥),具有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含泥陈卵石、厚度达8.15m,承载力标准值fk=420kPa;中等风化—微风化凝灰熔岩,承载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