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湾岸线分内外两部分。漳湾(内)岸线自漳湾镇熨斗村至下塘村深潇塘,长度3.8km,自然水深较好,大多在10m以上,港内锚地也较为开阔,避风条件好。漳湾(外)岸线自深潇塘至樟屿转向喉咙岐再至官沪岛前沿,总长约7.7km,其陆域大多为大片的滩涂及山坡地,基本不占用良口,陆域纵深可达6~8km,可围海造陆建厂。
溪南岸线分布于霞浦县溪南镇沿三都澳岸线,也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分为三部分,其中关厝程岸线(龟屿—七星)全长7.5km,前沿水深7~20m,深槽临近岸边,陆域为丘陵及滩涂相间组成。溪南岸线(七星—下山)全长8.8km,前沿水深5~15m。长腰岸线(下山—鼻保壁)全长3.5km,前沿水深8~25m,有一定陆域纵深。
白马岸线属福安市,已建有数个小型石材泊位,该岸段全长3.0km,前沿水深7~15m,水深稳定,后方为滩涂和丘陵相间,可形成一定规模的陆域。
东冲岸线目前基本为自然岸线,岸线属霞浦县,分为两部分,其中五头羊—王竹屿岸线紧贴深槽,水深条件优越,全长7.3km,前沿水深10~30m。
五头羊—岐头鼻岸线,全长13.2km,前沿水深7~20m,陆域大多为开阔的滩涂及低山丘陵。
此外南埕、金蛇头岸线现已建有一些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小型码头,码头泊位多在100~300吨之间,该处岸线滩涂发育,岸线前沿水深浅,均为3m以下。
三都澳的开发需要有较多的临海工业支撑,位于三都澳内橄榄屿、三都岛西北侧岸线拥有良好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后方滩涂广阔,前沿水深理想,水深多在10m以上,水域范围大,航道通顺。橄榄屿规划岸线长3.5km,三都岛东北侧规划岸线长4.6km,此两段岸线可作为远期预留大型临海工业岸线加以利用。
三都澳内的青山岛、斗帽岛、鸡公岛及三都澳澳口沿岸风光秀丽,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均可开发为旅游岸线。位于城澳岸线上游礁头—下龟鼻的礁头岸线,现为海军使用岸线,岸线长约4km。
赛江流域岸线水域范围由阳头溪、木阳溪和茜漳溪汇合口的下游起至白马门口门的白马角,全长30km,自然岸线长约60多千米,水域面积约5508m,规划岸线总长13.2km。此段岸线中原有赛岐、下白石两段港口岸线,赛岐作业区目前已建2个500吨级泊位和其他数个小码头,由于码头紧靠镇区,陆域狭窄,房屋船宇航密,已无发展余地,鉴于港区已有一定基础及规模,仍可充分发挥作用。位于下游白马河东岸的林炉里至下塘段岸线,深槽靠近岸边,前沿水深4~12m,陆域狭长但后方集疏运条件也较好,可作为中小型港口发展岸线。赛江流域水深几乎都在10m以下,但距赛岐镇下游10.5km的下白石镇沿岸2km范围内,近岸自然水深10m,最深处达20m,8~10m水深的水域宽度为400~500m,港内避风条件好,有较多的避风和作业锚地。目前此段岸线已建设有一个3000吨级杂货泊位,在其上下游仍可布置3000~5000吨级泊位,以适应发展需要。
(三)三都澳海岸线开发利用评价
根据三都澳岸线、赛江沿岸岸线资源特点、开发利用条件与现状和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后方城市及临海工业区总体布局,并综合平衡其他部门对岸线的需求,对岸线重点进行的港口岸线利用布局提出如下具体设想。
三都澳南岸城澳下龟鼻至虎尾角岸线长11.4km,岸线曲折,距钱墩水道及小门水道深槽最近,且深槽较为稳定,水深、地质条件较好,沿岸陆域为山丘、泥滩涂相间,目前已建有一个万吨级多用途泊位,此段岸线规划为三都澳港区城澳作业区建港岸线,是近期重点开发建设的重点港口岸线。
东冲半岛三都澳侧港口岸线自王竹屿至五头羊长7300m,沿岸陆域也是山丘、泥滩相间,岸线前方水深条件优越,可开发为三都澳港区东冲作区业,作为远期港口建设发展岸线。
三都澳北岸溪南镇关厝岸线长7000m,临近关门江水道深槽及三屿锚地,沿岸陆域大多为泥滩,可作为三都澳港区关厝埕作业区港口岸线。
三都澳北岸溪南镇牛鼻峰角至鼻堡壁角岸线长3500m,临近赤龙门及盐田港水道深槽,沿岸陆域大多为泥滩,可规划作为三都澳港区溪南作业区港口岸线。
三都澳白马港口门的白马门岸线长3000m,临近白马门深槽,沿岸有一定纵深的泥滩地,目前已建有石材装卸码头,可规划作为三都澳港区白马门作业区港口岸线。
漳湾自漳湾镇熨斗村至下塘村深潇塘岸线,长度3800m,目前已建有一个3000吨级散杂码头及数个小型泊位,规划为三都澳港区漳湾作业区中心小型港口发展岸线。
蕉城区沿三都澳的南埕、金蛇头岸线原已建设有地方性小码头,作为地方小型港口岸线,其中南埕可规划岸线长0.6km,金蛇头可规划岸线长0.5km。
赛江流域除原有的赛岐港口岸线外,东西两岸各规划有一段港口岸线。
赛江东岸林炉岸线自林炉里至下塘,岸线长1600m,充分利用岸前水深可布局为赛江港区林炉作业区港口岸线,作为中小型海口发展岸线。赛江西岸下白石岸线长1300m可规划为赛江港内下白石作业区港口岸线,作为中型港口岸线。
综上所述,三都澳海岸带区域由西北向东南分布的三都、青山、斗帽、鸡公山诸岛犹如掌上明珠,东吾洋、盐田港、白马港、卢门港、三都澳等五支主要港汊宛若五指。诚如钱伟长教授所作的评价:“群山抱三都,风兴六级浪不扬;荷叶守澳口,水深百米港尽良。”
第三节 自然资源评价
一、土地资源
(一)宁德市沿海土地资源分布
宁德市土地面积约1.34万平方千米,地形以丘陵山地与沿海小平原相结合为主;其中山地面积约1035330公顷,耕地面积约142060公顷(人均耕地0.044公顷),耕地中水田约112320公顷,旱地约29733公顷,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市内的平原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一带的蕉城区、福安市、霞浦县和福鼎市四个区县市。其土地资源情况。
(二)三都澳海岸带沿岸乡镇土地资源情况
与三都澳天然良港开发关系较为密切乡镇及街道办事处20个,土地总面积约1921.19km,其中低山丘陵多,平原少。三都澳海岸带沿岸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
(三)滩涂资源
与三都澳天然良港开发关系较为密切的沿澳20个乡镇,虽然土地总面积少,但沿三都澳高低潮位之间滩涂广泛发育。三都澳海湾内广泛发育浅海滩涂,从海面上测量约有28400公顷。沿澳围垦滩涂有数百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围垦43片滩涂,增加耕地3025公顷。三都澳海岸带沿岸乡镇的15片滩涂,面积约为16000公顷,可作为未来开发利用的后备资源。
二、港口
(一)锚地
三都澳内可供万吨以上船舶抛锚作业的锚地面积约80km。有四个主要锚地:三都锚地,在三都水道内,面积约26km,水深16~38m;官井洋锚地,在青山岛东面,东吾洋水道口,面积约26km,水深40~49m;复鼎洋锚地,在青山岛东北、长腰岛南侧,面积约20km,水深13~25m;上述锚地底质为泥,锚着力强,另外,在三都澳口外,可设一个外轮检疫锚地,从波浪掩护角度出发,设在东冲半岛过龙礁和其恩角以南水域较好,水深20~56m。
(二)航道
东冲口牛角坡处水道宽1.6km,至鸡公山岛北沿航道长7.5km,水深20.5~115m,流速4~5节,呈南北走向,水道被鸡公山岛及南面的北礁、南礁、荷叶礁等分为东、西两条水道。东边水道为东冲水道,宽1.5km,长6km,水深20.5~105m;西边为鸡公山西水道,宽1.5km,长6km,水深21~115m。
过鸡公山岛后,东、西两水道汇合,水深30~53m。从此向东北越过官井洋锚地,就进入东吾洋的三屿锚地,此处航道被雷江岛分成南、北两汊,南汊沿东冲半岛西岸,水深10~32m,大于10m水深的最小宽度700m;北汊沿溪南半岛南岸,水深10~44m,大于10m水深的最小宽度600m,南北两汊在雷江岛西面汇合,进入东安岛东面的七星水道,水深20~40m,万吨轮船可直达歧头鼻,无需候潮。
经官井洋锚地后转向西北,越过复鼎洋锚地,航道被白匏岛分为东、西两汊,其中东汊为盐田水道,宽500m,长4km,水深10~56m,直达盐田水道口门。从口门至盐田水道内深水域之间有长3.5km、宽1.4km、水深小于10m大于7m的该段,万吨轮通过该段需乘潮。
沿着盐田水道过白匏后向西航行8km进入白马门到达下洋坪,其中盐田水道口门处深水域至白马深水域之间有水深小于10m大于7m,长1.5km的线段,可乘潮通航万吨轮。
过复鼎洋锚地沿白匏岛西汊航道到达三都岛东后朝西进入三都岛与灶屿之间水道再转向西北,过鸡冠水道到达卢门水道口门和樟湾码头。鸡冠水道长8.5km,前半段水深5~9m,宽度5m,后半段水深5~20.5m,宽度200m,可乘潮通航万吨轮。
在东冲水道和鸡公山西水道汇合处转向西北进入三都水道,宽1000~1500m,长16km,水深12~54m,经钱斗湾、礁头、石歧角三个海军码头后,万吨轮可直航三都岛西海岸。
三都澳港湾资源是个非常突出的优势资源。三都澳高潮位时水域面积约714km,低潮位时水域面积约430km。水深大于理论深度10m的深水域有170km,深水岸线73km(不含岛屿岸线),深水锚地80km。三都澳深水域之大、深水岸线之长,在国内同类型港口中是首屈一指的。
三都澳口门最窄处有3km,口内主航道被鸡公山岛和荷叶礁分为两部分,东部东冲水道宽15km,水深20.5~105m,水深大于理论深度30m的最窄宽度500m;西部鸡公山西水道宽1.5km,水深21~115m。三都澳口外水深大于40m,最深125m。世界上最大吨位的船舶可全天候自由进出三都澳。
三、水资源
(一)水资源概述
三都澳北倚洞宫山和太姥山脉,西、南、东为鹫峰山脉与太姥山余脉所环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倾斜,河流依山势从四向汇入三都澳,较大的河流有交溪、霍童溪、七都溪(宁德)、大金溪、杯溪、罗汉溪等,以交溪和霍童溪两水系为最大,控制流域面积0.78万平方千米,占宁德市水系流域总面积的65.51%。
三都澳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极利于植物生长,但由于降水受季风影响,不仅在时间分布上年内与年际分配不均,而且在空间分布上西北部山区降水大于东南部沿海地区,同时年降水变差系数CV值由西北部山区的0.20~0.22递增至东南沿海的0.24,形成西北部多水,东南部缺水的态势。因此,对于三都澳海岸带的经济发展,水的问题必须在宁德市范围内进行调配,方能得到较妥善的解决,以下对宁德市的水资源情况作简单的分析。
1.降水
宁德市各地多年平均降水深为1200~2200mm、降水天数为160~210天,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734mm、降水总量24亿立方米。但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在空间分布上降水分布与地势关系较为密切,降水深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山区多于沿海。最大年降水量在周宁县的上砾头,达3625.5mm。
宁德市一般年降水量为1200~1950mm。在时间分布上,年际变化较大,各测站资料表明,多年同一时段降水深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都大于2,且降水的年际变化还与地势有关,沿海的年际变化大于山区。
降水在年内的分布也不均衡,主要降水集中在4~9月份,约占全年总降水量70%~80%(详见气候资源部分)。
2.径流、地下水
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142.2mm,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35.89亿立方米。经估算,其中地下水总量约为25.78亿立方米,约占水资源总量18.2%,其余为地表水。在地表水中,从外辖区流入的地表水(客水)为23.86亿立方米,其中来自浙江的客水有16.5亿立方米,来自南平市的客水有7.36亿立方米,出境地表水共28.31亿立方米,其中经古田溪流入闽江有20.79亿立方米,经霍口溪流入敖江的有7.33亿立方米。
全市地表水量(根据降水量、径流深算得)丰水年(P=10%)为169.31亿立方米,平水年(P=50%)为105.5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为110.11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