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我同名博士论文《刑事犯罪与民事侵权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对于当时完成论文写作的历程至今仍历历在目。写博士论文期间,我的小孩就三个月大,由来自农村的婆婆代为照看,对于我白天黑夜不回家写博士论文一事,用她的理解就是到庙里修道去了。这也应了“灭绝师太”的说法是有文化背景和民间基础的。为了形象告诉她我做了些什么,就像农民春种秋收、栽秧打谷,我就一再解释写论文就像是修房子的过程,从设计图纸到收集建筑材料,从搭建框架到完成主体结构,从结构调整到内外装修,那一年的写作状态和过程我总是如实的向她汇报,让她分享我进步的同时也更放心回老家享受“青山绿水”的日子指日可待。
压力是无形的,即使是我最朴素和单纯的亲人,我深感他们为我所作出的默默牺牲,更何况在读博期间,一直鞭策和激励我的冯亚东导师。老师以低调谦和的处世态度、严谨细致的学术作风、以及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影响和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人,这对我学业素养及人生境界的提升都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在论文的写作中,从论文题目的确定到论文提纲的讨论,从材料收集的途径到文章研讨平台的搭建,从文字的斟酌到标点符号的处理,事无巨细老师都有操劳。有愧的是,虽尽力在对自己已有的民法和刑法学知识作一次有益的梳理,同时,也是对这一领域一次印象深刻的学习,但苦于学识和悟性的有限,论文所及深度仍然存有遗憾。论文在经过写作、评审和答辩的过程,得到胡启忠老师、胡东飞老师和来自川大的魏东老师的许多建设性意见。为此我在近三年多的思考中力图通过对论文的修改来加以完善。
很幸运能和同门师弟邓君韬和师妹张丽共同经历整个博士论文写作过程,在我们写作最艰难的时候,大家相互间的鼓励、文章思路的点拨、技术性修改的处理、文字的校对都传递着默契而浓厚的情意。特别感谢袁佰武、胡选洪同学对我论文所作的细致修改和校正工作。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给予我最大的包容,支持我完成论文的写作和出版。同时,把深深的歉意留给我的女儿,并把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她,祝她人生有书为伴,幸福并快乐着!
2012年10月26日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