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1248号),要求重庆市和成都市从实际出发,根据城乡综合配套改实验区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重庆破解城乡统筹难题有了重要政策保障,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有了重大战略平台。2009年1月26日,《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进一步指出“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强调“依托‘一圈’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优势,扶持‘两翼’发展特色加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和各类服务业。”
在统筹城乡的大背景下,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重庆乡村旅游不仅是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和提升乡村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解决农业与旅游、城市与农村发展等现实问题,从而达到互利、和谐的发展。因此,从统筹城乡的大背景出发,对重庆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理性思考势在必行。
第一节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都市人在工作之余渴望逃离喧嚣的城市、回归大自然的心理诉求变得日益强烈。近年来,在这一心理诉求的推动下,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并成为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方式之一。
关于乡村旅游的界定,国内外学者见仁见智,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20世纪90年代莱恩(Lane)提出,乡村旅游必定是发生在乡村地区的,它应反映乡村环境、乡村经济、乡村的历史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独特性。欧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这种定义在国际上被较多学者认可,它反映了乡村旅游的本质,目前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许多界定都源于这个思路。
乡村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乡村旅游涵盖范围较广,包括了在乡村地域开展的几乎所有旅游活动。狭义的乡村旅游主要指以农民或农村居民为经营
生活体验等形式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可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传统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表现为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回老家”度假的形式。现代乡村旅游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在农村地区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充分利用农村地区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风格独特的建筑、异彩纷呈的文化等资源来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国内外学者见仁见智,从乡村风光旅游、农业旅游、观赏旅游、体验旅游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Gilbert &; Tung, 1990; Bramwell &; Lane, 1994; OECD, 1994; Ady Milman, 1999; 何景明, 2003)。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4)的界定,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并指出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这一定义反映了乡村旅游的本质,因此在国际上被较多学者认可,目前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许多界定也都源于这一思路。
国外发展乡村旅游的历史比较悠久。早在20世纪30年代,欧洲就有以度假和民俗节庆活动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此后,随着人们对于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需求的增加,各国乡村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乡村旅游收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值也日益提高。中国的乡村旅游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起步,90 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蓬勃发展起来。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游”,制定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口号,这对于促进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意义深远。
较之于成都等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内城市,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以农民自主经营的“农家乐”,目前重庆的乡村旅游基本上是以农业产业为主的乡村旅游。近年来,重庆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振兴农村经济、扩大乡村就业、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有特色的旅游休闲产品,促进了城乡物资、人员、资本和信息的交流,增进了城乡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然而,重庆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乡村旅游管理者、经营者及游客等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联性重视不够、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模仿严重、乡村旅游产品较为单一、旅游接待环境及卫生状况令人堪忧等。为使重庆乡村旅游得以良性发展,首先应当明确重庆乡村旅游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及不足,从而有利于抓住机遇,弥补不足,将重庆乡村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并带动重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综上,本书所探讨的乡村文化创意旅游主要指现代乡村旅游,即依托乡村空间环境,以乡村独特的田园风光、文化遗存、民族风情为载体,集观光、体验、求知、娱乐为一体,从而满足游客回归田园、放松身心、寓教于游等多方面诉求的综合性旅游休闲方式。其主要特点在于通过对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为游客提供是创意性强、乡土味浓、参与度深、知识面广、娱乐性强的乡村文化创意旅游产品。
第二节重庆乡村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优势及不足
一、重庆乡村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优势
(一)乡村文化创意旅游发展契机良好
国务院确定重庆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统一筹划城市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变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实现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城乡统筹政策和农村改革为发展乡村文化创意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重庆各乡村地区应把握这一历史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在开发乡村文化创意旅游项目时,结合自身特色和市场需求,参照市场竞争态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旅游开发战略。同时,重庆各乡村地区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转变市场角色,创造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休闲旅游方式。
(二)乡村文化创意旅游资源产品丰富
重庆具有丰富的乡村文化创意旅游资源和产品,综合起来有以下三大类:① 重庆地形复杂多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生态景观,构成了独特的山水田园风光;② 重庆历史悠久,巴渝文化博大精深,巴渝风情深厚独特,拥有铜梁火龙、綦江农民版画等特色乡土文化以及泥人、糖画、草编、竹编等特色民间工艺品;③ 重庆少数民族众多,民风民俗魅力无穷。重庆市境内约有170多万少数民族,其中土家族109万,苗族41万,是全国土家族、苗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拥有独特而有吸引力的少数民族文化。
(三)乡村文化创意旅游客源市场广阔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市地域辽阔,占地约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00万,其中非农业人口840余万,为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近年来,随着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普遍产生了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诉求。同时,随着重庆城镇居民私家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周边乡村文化创意旅游也得到较大发展。此外,除本市客源外,由于重庆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同样也吸引了川、黔、湘、陕等邻近省份的旅游者作为新重庆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的客源,进一步拓展了重庆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的客源市场。
二、重庆乡村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不足
(一)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缺乏科学统一规划
近年来,重庆乡村文化创意旅游发展速度较快,探索出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从整体上看,重庆乡村文化创意旅游尚缺乏科学统一规划、产品形式单一、缺乏自身特色、经营水平不高,特别是产品系列化、深度化不够,缺乏特色和文化品位的问题亟待解决。重庆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切实履行相应职责,以政策为导向,对乡村文化创意旅游进行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加强引导,从而促进重庆乡村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