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小强、白南生:《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新动向》,《人民日报》1983年12月8日。
2.王南、刘丽冬:《温州农村发展商品生产的一个窗口》,《世界经济导报》1984年1月23日。
3.杨作浩:《关于农村家庭工业的几个问题》,《浙江学刊》1984年第2期。
4.马洪:《乐清县万元户情况的调查》,《农村工作通讯》1985年第9期。
5.《温州农村商品经济的基本特点》,《世界经济导报》1985年10月28日。
6.张柏齐:《试论农村所有制的形式与发展趋势》,《浙江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
7.省委政研室:《温州农村金融情况的调查》,《财贸经济》1986年第2期。
8.张仁寿:《苏南、温州农村工业化模式的比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6年第2期。
9.上海社科院经研所:《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上海经济研究》1986年第3期。
10.张仁寿、李红、涂晓弦:《论温州农村经济模式的意义》,《探索》1986年第3期。
11.王芳:《温州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红旗》1986年第3期。
12.张仁寿:《“温州模式”研究述评》,《浙江学刊》1986年第4期。
13.张虹:《“温州模式”与温州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的开发》,《浙江学刊》1986年第4期。
14.施国光:《“唯实”不“唯书”在理论上取得可喜进展》,《探索》1986年第5期。
15.徐斌、郑全全:《在时代和传统的冲突中创新——关于温州精神文明的调查和思考》,《探索》1986年第5期。
16.杨翼:《温州模式探源》,《探索》1986年第5期。
17.费孝通:《小商品大市场》,《浙江学刊》1986年第5期。
18.张仁寿:《论“温州模式”的特点和成因》,《浙江学刊》1986年第5期。
19.李红:《温州农村的资金市场及其管理问题》,《浙江学刊》1986年第5期。
20.张仁寿、杨晓光、林大跃:《“温州模式”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向导意义》,《浙江学刊》1986年第5期。
21.方民生:《评价·趋势·对策》,《浙江学刊》1986年第5期。
22.黄加劲:《温州的挂户经营及其完善问题》,《浙江学刊》1986年第5期。
23.黄月沪:《温州模式与集镇建设》,《浙江学刊》1986年第5期。
24.宓书祖:《温州农村经济模式理论讨论会主要观点综述》,《浙江学刊》1986年第5期。
25.朱虎根、郑子耿、杨晓光:《温州农村商品经济管理上的新课题》,《浙江学刊》1986年第6期。
26.刘化标:《如何客观认识温州农村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浙江学刊》1986年第6期。
27.陈光辉:《从系统论看温州农村经济模式的运行机制》,《浙江学刊》1986年第6期。
28.吴崇源、李迪良:《温州商品经济发达区乡农业经营规模问题初探》,《浙江学刊》1986年第6期。
29.社科院经研所:《温州农村商品经济考察与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探索》,《经济研究》1986年第6期。
30.刘振贵、陈坚发:《唯实的思路 创造性的实践——温州市发展家庭工业的调查》,《人民日报》1986年7月8日。
30.陈湘舸:《对温州农村所有制格局的评价》,《经济研究》1986年第8期。
31.金宪宽:《关于温州农村所有制结构的一点思考》,《经济研究》1986年第8期。
32.陈瑞铭:《对雇工大户应取对策》,《经济研究》1986年第8期。
33.顾益康:《一条通向共同富裕的捷径——兼论“温州模式”的分配方式》,《经济研究》1986年第8期。
34.胡方松:《试谈“温州模式”的发展方向》,《经济研究》1986年第8期。
35.陈秀宝:《我对“温州模式”的认识》,《经济研究》1986年第8期。
36.朱虎根、郑子耿、杨晓光:《温州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市场》,《经济研究》1986年第8期。
37.李宗金:《“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经济研究》1986年第8期。
215解放思想:浙江改革发展的根本经验/1978-200838.吴象:《论发展中的温州农村商品经济》,《人民日报》1986年8月4日。
39.马津龙:《“温州模式”与农民企业家》,《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6年第197期。
40.费孝通:《温州行》,《了望》1986年第20-22期。
41.林子力:《温州商品经济的“成分”问题》,《人民日报》1986年11月21日。
42.周文骞、张健、王小皑、周虹:《温州农村商品经济模式的社会学思考》,《探索》1987年第1期。
43.陈炎、吴敏一、蒋泰维:《温州国营工业企业考察与所有制改革的思路》,《浙江学刊》1987年第1期。
44.孙飞翔:《“温州模式”与社会主义农村的原始积累》,《浙江学刊》1987年第1期。
45.刘晓春:《从借贷市场看“温州模式”》,《浙江学刊》1987年第1期。
46.施德福:《“温州模式”及其对我们的理论启示》,《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47.哲学系调查组:《东方纽扣第一家——温州市桥头镇纽扣市场的成因与发展趋势》,《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48.哲学系调查组:《塘下镇的联户工业》,《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49.周晓寒:《“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及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浙江学刊》1987年第2期。
50.黄月沪、黄加劲:《股份经济是“温州模式”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好形式》,《浙江学刊》1987年第2期。
51.叶新江、林坚、陆文聪:《论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萎缩——温州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浙江学刊》1987年第2期。
52.郑红亮:《温州城乡经济运行特点及体制背景》,《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7年第2期。
53.涂晓弦:《温州农村社会分工的特点与作用》,《浙江学刊》1987年第3期。
54.张仁寿、李红、徐斌:《柳市的发展和面临的考验》,《浙江学刊》1987年第4期。
55.郭浴阳:《中国乡镇工业化模式比较和评价》,《浙江学刊》1987年第4期。
56.吴仲沂、陈竞:《对温州经济中几个问题的探索》,《浙江学刊》1987年第6期。
57.林平:《温州农村合会活动的剖析》,《浙江学刊》1987年第6期。
58.金宪宽:《温州农村私营经济惊人发展引出的理论问题》,《浙江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
59.余炳辉:《政治、经济、社会:对温州模式的再考察》,《农村经济与社会》1988年第2期。
60.张仁寿:《温州模式几个理论认识问题》,《浙江学刊》1988年第5期。
61.欧阳元松:《如何认识温州经济格局——与李云河同志商榷》,《浙江学刊》1988年第5期。
62.沈傅温:《温州试验区企业组织和财产关系变化的新情况》,《浙江学刊》1988年第5期。
63.王永昌:《对温州农村经济社会的哲学思考》,《浙江学刊》1988年第6期。
64.李肃、洪小源:《规模集团化与体制股份化——论温州小商品经济的发展趋势》,《经济研究资料》199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