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战略”体现了为民谋利的宗旨观。“八八战略”以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即富民强省为根本目标,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得民心,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为根本目的,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八八战略”的每一方面都与人民的利益休戚相关,都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执政理念。个私经济发展强劲是浙江的一大特色,从一定意义上讲,浙江经济是老百姓经济,“小河有水大河满”是其生动写照和鲜明特色。“八八战略”中坚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发展,深化市场取向改革,健全完善市场体系,着力营造公平、宽松的良好环境,打造好创业的软环境,调动全民自主创业致富的积极性,这是富民强省的重要体现。总之,“八八战略”与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是一脉相承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的生动实践,是符合浙江实际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决策。“八八战略”自觉地以坚持以人为本为制定及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富民强省、关注民生为根本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浙江的生动写照。
二、创业创新总战略
回顾浙江这30年的改革发展,始终离不开相辅相成的两大法宝,这就是解放思想和创业创新。解放思想使得浙江的生产要素得以摆脱种种束缚,创业创新又使得浙江迅猛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快形成了新的体制机制。所以创业创新总战略的突出之处,就在于顺应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特点,传承了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思路,十分有利于开创浙江发展的新局面。
(一)创业创新总战略的时代背景
创业创新总战略是在全省上下积极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浙江经济社会达到新的发展水平下提出来的。十分明显,这是浙江各项工作中的一条总线索。
中共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浙江相继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重要发展思路和重要举措。2002年6月,中共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绿色浙江”的目标任务,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
2004年5月,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强调要从“大平安”的角度统筹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习近平指出:“没有平安的浙江,就没有和谐的浙江、繁荣的浙江。”2005年8月,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又作出《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围绕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大力实施文明素质工程等“八项工程”,加快建设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四个强省”。2006年4月25日,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在杭州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对建设“法治浙江”作出具体部署。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系列重要举措,构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四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
就在中共浙江省委相继提出“绿色浙江、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的同时,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各项事业进一步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条把这些战略举措串起来的总线索呼之欲出。2007年6月12日,在中共浙江省委第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代表省委常委会作了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提出了创业创新总战略。这一决定是浙江省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创业创新总战略的基本内涵
创业富民就是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为人民群众的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鼓励和扶持“民本经济”发展壮大,以实现惠及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创新强省就是要将自主创新放到全局性、战略性的核心地位,将自主创新作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以及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作为浙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增强科技研发实力、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关键,加快创新型省份的建设。
创业是一种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一种善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的行动方式。创新是指创造在实质上不同于现有形式的新思想、新行为或新事物,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创造性活动。创业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创业的灵魂。创新创业是富民强省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富民强省是创新创业的最终归宿和目的。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新时期新阶段,全面推进个人、企业和其他各类组织的创业和再创业,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党建工作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形成全民创业和全面创新的生动局面,使全省人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实现共同富裕;使全省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浙江。
(三)创业创新总战略的现实意义
创业创新是富民之本、强省之源。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八八战略”的深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浙江发展的总战略,是浙江继续走在前列的基石。
1.“双创”战略顺应了时代要求
“双创”战略符合浙江实际,反映群众意愿,是充分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方针。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其实质是为了争创新优势、推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体现了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强调以创新提升创业,以创业促进创新,不断拓展创业创新领域,提高创业创新层次和水平,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省人民家业更加殷实,全省企业更加兴旺,全省各项事业更加有成,走共同富裕道路。体现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创业创新推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坚持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加大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力度,加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力度,加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力度,加大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使各方面利益得到统筹兼顾,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双创”战略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厘定了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根本力量,贯穿了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最高价值理念,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双创”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自主创业权利,支持和鼓励广大劳动群众成为投资者、经营者和财富的积累持有者,掌握发展生产力的主动权。在传统体制下,劳动者仅仅被当成生产者和消费者,个人的积累、投资和经营,都被看成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行为,劳动者只能被动地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简单再生产,人的巨大潜能得不到发挥。这是束缚生产力的最大的体制性障碍,也违背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通过解放思想,把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创业创新活力摆在首位,以经济民主带动政治民主,以政治民主激发活力,以活力促进创业创新,率先建立能够调动千百万人积极性的体制机制,支持和鼓励群众自主创业、自强不息、自我积累、自愿联合,营造了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机会,做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从而形成全民创业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征,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具有自主地位和自立自主自强意识,把职业活动当成实现自己生活理想和自我价值的手段。这样的社会氛围大大增强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民间力量高度活跃,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层出不穷,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自主创业、自我积累的道路使浙江能够以人力资源优势弥补物质资源不足,并通过人的主观努力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促进了生产力大发展和社会财富迅速积累。
3.“双创”战略体现了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
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为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社会。省党代会提出,坚持又好又快,推进率先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创新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协调发展;坚持节约集约,推进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全面发展。这“五个坚持、五个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浙江实践的深化,坚持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就必须做到这“五个坚持、五个发展”。我们不能把创新创业仅仅看做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而应该看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途径选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创新,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还包括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文化创新;创业,也不仅仅是办厂置业、发家致富,还包括社会事业、文化事业等公共事业的繁荣发展,要把它与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创业、富民强省之路越走越宽广。“双创”战略是实现浙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树立创新理念,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才能解决目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成长的烦恼”。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靠技术创新,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省建设要靠思想解放和理念创新。因此,“双创”战略为实现“八八战略”的各项目标指明了方向,是“八八战略”的深化。
三、“八八战略”与创业创新总战略的主要创新和突破
“八八战略”与创新创新总战略,是浙江省委和浙江人民解放思想、推进新的发展的产物,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一)突出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兼顾是新时期发展的基本要求。统筹城乡要求进一步发挥浙江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不是幻想在现阶段就取消城乡差别,而是要求通过制度创新,撤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壁垒,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城乡居民提供平等的权利和发展机会;要求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乡互动、工农联动,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低、增收难的状况;要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强调指出:“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现代化是不合格的现代化,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在浙江全面展开。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面展开一系列工程。从2005年1月1日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组织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千万农民饮水和农民健康”,“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等多项工程,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为下一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全省已有80%以上的市、区结合县域城镇规划展开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交通、电力、供水、排污、信息网络体系。嘉兴市以规划为龙头,加快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开通打破城乡区域阻隔的10余条公交线路。建设高中园区,使秀城、秀洲两区的学生可以和城市同龄人一样享受优质高中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在全省率先完成电网改造,城乡用电实现同网同价;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也已完工,使几十万村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