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现场管理就是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将生产现场诸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建立起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从而实现企业现场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促进生产的不断发展,从而实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资消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第一节 现场管理概述
现场管理是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企业高层、中层的许多管理工作必须落实到基层,必须落实到现场。现场管理工作的好坏,体现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应该懂得现场管理的内容与要求,努力做好现场管理工作。
一、生产现场与生产现场管理
企业的现场管理,主要是生产现场管理。
1.生产现场
生产现场是指直接从事生产活动的场所,包括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作业或辅助生产作业的车间和班组以及仓库和料场等。
2.生产现场管理
生产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现场的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等各种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生产。
二、现场管理与各专业管理的关系
1.现场管理与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关系
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但不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优化现场管理的前提和条件,如果没有做好标准化、定额、计量、信息等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现场管理就无从入手、无法优化;同时,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深化和继续。如果现场管理工作薄弱,基础也不会牢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条件和深化关系。
2.现场管理与各专业管理的关系
现场管理是各生产专业管理的落脚点,各种专业管理集中反映在现场管理上。产品要靠现场来制造,优化的效率和工艺要靠现场来实现;技术设备要靠现场来使用和维护;产品质量要靠现场来保证;劳动过程要由现场来组织。因此,各项专业管理是现场管理的基础;而现场管理水平是各项专业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才能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功能。
三、现场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一)厂区环境和企业面貌
1.全厂统一规划定置
对全厂区域绘制定置管理图,标明车间、科室、库房、生产性建筑物、生活设施、绿化卫生区、管道、汽车库、自行车棚等,并注明卫生包干责任部门及负责人。
2.厂容厂貌环境优美
厂区道路平整、畅通,种树、种花实现园林化,地下排水渠道无阻、不积水、不成涝,“三废”已经或正在治理,效果良好,并取得环保部门的合格证。
3.生活区卫生整洁
食堂、浴室、医务室、厕所、员工宿舍,做到清洁卫生,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
(二)车间现场环境
1.车间实行定置管理
绘制本车间定置图,标明办公室、各班组和库房等位置;危险禁区标志鲜明、防护设施齐全、可靠;危险物品要定位和特殊管理;安全通道、消防器材、防护工具等标志醒目;注明车间内管线走向及其直径与容量。
2.落实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
车间是把技术和管理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制造的场所,要落实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为此,应严格贯彻执行产品标准,工艺规程,设备维修规程,安全生产规程等,做到人人工作都有标准;领料、退料按出入库程序进行,物料在生产中按工艺流程的程序运转;产品检验按检测程序检验;各种原始记录、统计分析等信息资料准确无误,按规定程序及时反馈和传递;特殊工种应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做到生产事事按程序,人人行为按规范;严格劳动纪律,准点上下班,按规定请、销假,当班工作不离岗、不混岗、不串岗。
3.美化生产和工作环境
车间内墙、地面清洁,光线充足,设备和门、窗、桌椅整洁完好;生产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噪音等污染不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环境卫生要符合行业要求。
(三)班组作业现场环境
1.班组作业现场的定置管理
各工作地设备、工作台、半成品等都有统一规定位置,有标志、使用记录和责任人,定位统一整齐;物料堆放科学合理,便于操作,保证通道流畅;工具、器具按标志存放规定位置,废物及时处理,工作地文明程度高。
2.严格执行工艺规程
各岗位按工艺路线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严禁违章操作;原始记录填写及时、准确、完整,按时汇总。
3.搞好班组文化建设
班组文化园地活泼、美观,内容健康、科学,生产动态及时上墙公布等。
第二节 “5S”活动
“5S”活动是指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所处状态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和提高素养的活动。由于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这5个词在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5S”。
一、整理——把需要与不需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
这是开始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其要点是对生产现场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其次,对于现场不需要的物品,诸如用剩的材料、多余的半成品、切下的料头、切屑、垃圾、废品、多余的工具、报废的设备、工人个人生活用品(下班后穿戴的衣帽鞋袜、化妆用品)等,要坚决清扫出现场。这样做的目的是:
(1)改善和增大作业面积;
(2)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
(3)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
(4)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
(5)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
(6)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
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于坚决把现场不需要的东西清理掉。对于车间里各个岗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厂房上下、工具箱内外等,包括车间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坚决做好这一步,是树立好作风的开始。
二、整顿——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
通过上一步整理后,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在最快速的情况下取得所要之物,在最简便和最有效的规章、制度、流程下完成事务。
整顿活动的要点是:
(1)物品摆放要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以便于寻找和消除因混放而造成的差错。
(2)物品摆放地点要科学合理。例如,根据物品使用的频率,经常使用的东西放得近些(如放在作业区内),偶尔使用或不常用的东西则应放得远些(如集中放在车间某处)。
(3)物品摆放合理化,使定量装载的物品做到过目即知,不同物品摆放区域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标记。
三、清扫——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使之恢复正常
现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油污、铁屑、垃圾等,从而使现场变脏。脏的现场会使设备丧失精度,故障多发,便会影响产品质量,使安全事故防不胜防;零乱的现场更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使人不愿久留。因此,必须通过清扫活动来清除那些脏物,创建一个明快、舒畅的工作环境,以保证安全、优质、高效率地工作。清扫活动的要点是:
(1)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自己清扫,而不是依赖他人,不增加专门的清扫工。
(2)对设备的清扫,着眼于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扫设备同设备的点检结合起来,清扫即点检;清扫设备要同时做设备的润滑工作,清扫也是保养。
(3)清扫也是为了改善,所以当清扫地面发现有飞屑和油水泄露时,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四、清洁——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不是单纯从字面上来理解,而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与深入,从而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愉快地工作。
清洁活动的要点是:
(1)车间环境不仅要整齐,而且要做到清洁卫生,保证工人身体健康,增加工人劳动热情;
(2)不仅物品要清洁,而且整个工作环境要清洁,进一步消除混浊的空气,粉尘、噪音和污染源;
(3)不仅物品、环境要清洁,而且员工本身也要做到清洁,如工作服要清洁,仪表要整洁,及时理发、刮须、修指甲、洗澡等;
(4)员工不仅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洁”,待人要讲礼貌,要尊重别人。
五、素养——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遵守纪律
素养即教养,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这是“5S”活动的核心。没有员工素质的提高,各项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所以,抓“5S”活动,要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5S”活动始于素质,也终于素质。
在开展“5S”活动中,要贯彻自我管理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不能单靠添置设备来改善,也不要指望别人来代为办理,而让现场人员坐享其成。应当充分依靠现场员工,由现场的当事人自己动手为自己创建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产生“美”的意识,养成现代化大生产所要求的遵章守纪、严格要求的风气和习惯。因为是自己动手创造的成果,也就容易保持和坚持下去。
第三节 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是使处在生产现场的“物”在空间的摆放位置适应生产的需要,并且使这些“物”的使用流向固定化、程序化、标准化,它为生产者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最低的成本制造出用户满意的产品创造条件,实现人、物、现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
一、定置管理及其作用
(一)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就是把物品摆放到科学的固定位置并使之规范化的管理。
(二)定置管理的作用
1.提高产品质量
(1)合理定置,防止物品乱堆乱放、挤压变形、磕碰、划伤现象发生。
(2)防止正品、次品、废品混淆;防止有质量问题的半成品流入下道工序。
2.降低物资消耗
(1)加强在制品管理,可以减少积压,促进流动资金周转。
(2)工具箱物品定置标准化,可以准确地确定各种物品的消耗定额,减少个人占用的流动资金。
3.提高工作效率
(1)科学定置,促使生产过程中物流更加合理,有利于缩短摆运路线,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效率。
(2)由于物品存放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各种信息的零件卡、缺件卡、工作记录有统一位置存放,管理才能随时察看,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办事效率。
4.有利于文明安全生产
(1)实现生产现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彻底治理脏、乱、差现象,真正做到“道路畅通窗户明,物品分类区域清,加工工件不落地,各道工序有器具”,建立优美的生产环境,促进文明生产。
(2)生产现场通道畅通,物品码放整齐,减少不安全因素。另外对易燃、有毒、易污染环境的物品实行特别定置,强化安全生产。
二、人与物的结合状态及其相应的标志
在生产现场中,人、物、现场三者的结合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人与物在现场中处于什么样的结合状态。一般可分为A、B、C、D四种状态。
A状态。符号为圆,用果绿色底黑字标志,指人与物紧密结合状态,即人与物经常发生关系,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可移动物品。
B状态。符号为马蹄形,用浅红色底黑字标志,指人与物松弛结合状态,即人和物周期性联系的半紧密结合状态或随时可以转化为A类的物品。
C状态。符号为等边三角形,用橘黄色底黑字标志,指人与物处于相对固定状态,即人与物非周期性联系的半紧密结合状态,以非加工对象为主。
D状态。符号为正方形,用乳白色底黑字标志,指人与物失去联系的状态,即废弃状态,主要指已报废或长期无用已失去意义的物品。
上述四种状态实际可归纳成三种状态,即甲类:紧密结合状态,即上述的A类状态;乙类:半紧密结合状态或松弛结合状态,亦相对固定状态,即上述B、C类状态;丙类:废弃状态,即上述D状态。
三、定置管理的内容
1.企业定置总图
在企业平面布置图的基础上将各单位分区划类,把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仓储区用符号或文字形式科学、合理地表现在定置图上,这个图就是企业定置总图,可用图板形式上墙。
2.生产现场区域定置管理
(1)A类区。放置A类物品,即在用物品,如在用的工、卡、量、辅具等,正在加工交检的半成品,正在装配的零部件,当批待加工、已完工的工件等。
(2)B类区。放置B类物品,即待用物品,以加工对象为主,如待上场的储备物品及待转下道工序的物品,计划内投料的毛坯、加工周转的半成品、待装配的外购配套件、标准件等。
(3)C类区。放置C类物品,即代管物品,以非加工对象、非周期性使用的物品为主,如机床附件、工艺装备、吊具、运料车、辅具、辅料、暂封存的设备等。
(4)D类区。放置D类物品,即待废弃的物品,如长期无用已经报废或失去使用意义的物品,包括废品、料头、垃圾等。
3.工具箱内物品定置管理
(1)A类区,即最上层。放置经常使用的量、卡、工具等。
(2)B类区,即中间层。放置不是经常使用的工具、辅具等生产用品和劳保用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