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劳动保护工作
劳动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1.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是为了消除生产中引起伤亡事故的潜在因素,保证工人在生产中的安全,在技术上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和。它主要解决如何防止和消除突然事故对员工安全的威胁问题。
2.工业卫生
工业卫生是为了改善生产中的劳动条件,避免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噪音、震动等危害员工健康,防止职业病而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的总和,它主要是解决对员工健康的威胁问题。
3.劳动保护制度
劳动保护制度由两方面的内容组成。一是属于生产行政管理方面的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制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工伤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劳保用品发放制度等。二是属于生产技术管理的制度,如设备维护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等。
二、劳动卫生
(一)劳动卫生的概念
劳动卫生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的健康而规定的卫生要求。
(二)劳动卫生工作的内容
劳动卫生工作的内容包括分析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从工程技术方面控制和消除生产过程中和劳动环境中的一切有毒有害因素;从医疗卫生方面采取预防措施;从组织管理方面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
(三)职业病及其防治
职业病是由于生产环境的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或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恶劣的卫生条件等,对员工造成职业危害而引起的疾病。
我国政府规定,凡法定职业病患者,在治疗和休养期间,以及治疗后确定为残废或治疗无效而死亡时,均按劳动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劳保待遇。
对职业病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不仅要求治疗职业病,更重要的是防止或减少职业毒害的侵袭,创造符合卫生要求的劳动条件。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其中包括政策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防护措施、卫生措施和毒害强度的监测等。同时必须根据国家颁发的卫生标准作为评价、改善劳动条件和监督检查的依据。对职业病的医疗,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旦发现职业病的征兆就立即调离有危害的岗位,以减少危害。
(四)职业性危害及预防
在生产活动中,可能影响劳动者肌体的有害因素和不良劳动环境,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而又未能对这些不良影响因素进行及时消除和预防,以致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一定的危害作用,称职业性危害。一般有以下三方面。
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有害因素可分为化学因素,如各种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等;物理因素,如高温、高湿、高气压、低气压、低温冷冻、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噪声、振动等;生物因素,如在劳动中受疫病、细菌、病毒等感染。
2.与劳动状况有关的有害因素
与劳动状况有关的有害因素包括作业时间过长、劳动负荷过大、劳动者生理状况不适应、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采取同一体位即不良体位。
3.与生产环境有关的有害因素
与生产环境有关的有害因素包括厂房狭小、布置不合理、通风照明不良、缺乏防寒采暖和防暑降温设施、卫生防护装置不健全等。
职业性危害将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劳动卫生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得到控制,其中一些危害可逐步消除。由于具体的职业危害很多,预防措施也各不相同,但其预防原则上与职业病的预防措施相同。
第三节 环境保护
“环境”是我们大家生活的地方,“发展”是在这个环境中为改善我们的命运,是我们应做的事情。现代企业的生产“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因此,企业既要发展生产,又要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保护的概念
所谓环境保护,就是采取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综合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由于人类活动引起自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以保护自然环境,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扩大自然资源的再生产。
自然环境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土壤、各种矿物资源和生物资源等。人们从事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及人类本身的健康,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但是,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中,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污染大气和水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危害经济建设,同时也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因此,我们在发展企业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二、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与基本原则
(一)环境保护的方针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二)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工业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具有危害性大、影响面广、治理困难、费用昂贵等特点。必须从消极的“善后处理”转到积极的“预防为主”的方针上来,做到防患于未然。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就是对一个地区的工业与农业、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发展工业与城镇建设等各方面关系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作出通盘考虑,全面安排,使各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在规划布局时,不但要考虑经济因素、环境因素,还要考虑发展的规模和方向。严禁污染环境的企业建在城镇上风向、水源上游、地下水补给区、居民稠密区和风景旅游区;对关联产品、副产品、污染物回收有密切联系的工厂,可以成群组地布局,实行工业小区内部污染物封闭循环。布点要和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治理。
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综合利用,就是对已有污染物进行回收利用,实现“三废”资源化,从而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目的。国家对“三废”综合利用采取鼓励政策,主要有以下两点:
(1)企业排放污染环境的“三废”,在没有综合利用前,其他单位可以利用的,一般应免费供应;对经过加工处理的“三废”,可以收取加工费。供需双方要建立固定的协作关系,未经双方同意不得改变。
(2)对开展“三废”综合利用的产品,经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给予定期减税、免税照顾。
3.依靠群众,大家动手,自力更生
保护环境,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幸福。搞好这项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人人动手,从长远利益着想,依靠企业自身力量,积极解决自己企业的污染,保护自然环境。
4.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已造成污染的企业,应对“三废”污染进行积极的治理,一时难以彻底治理的,首先要尽可能减少“三废”的排放量,然后逐步治理。
根据国家规定,企业排放“三废”,要向环保部门交纳排污费。目前我国普遍执行的是超标排污制度,超标排污费的80%还要返回企业,用于治理污染。超标排污费是按照国家规定的“三废”排放标准程度和未进行治理的时间长短确定收费多少。超标越多,未治理时间越长,收费越高。
5.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企业,在基本建设中实行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规定。在试车投产时,必须经过环境保护部门验收,未经取得验收合格证的工程,即使建成也不得开工生产。
对有污染环境的工业企业,必须从建设工作一开始就抓“三同时”。在编制和审查计划任务书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保护环境的要求,工程项目的设计文件要包含环境保护的内容。国家对新建、扩建、改建的企业实行枟环境影响报告书枠评审制度。企业向有关部门申报文件中,必须有枟环境影响报告书枠报环境保护部门评审。
三、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一)大气污染及防治
大气污染是由于工业企业和生活用煤烟的排放,造成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大气正常的标准,从而构成对人体、动物、植物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按能源性质和污染物组成,可分煤炭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四类。大气污染的危害很大,主要是削弱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抑制植物生长,使农作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差;另外对人体健康具有低浓度、长期慢性作用的特点,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直接原因或诱因,有的甚至对人体产生致癌效应。
工业废气的有效处理措施,基本上可分为分离法和转化法两大类。分离法是利用外力等物理方法将污染物从废气中分离出来;转化法是使废气中的污染物通过化学反应然后分离或转化为其他物质,再用其他方法处理。
(二)水污染及防治
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引起水体质量下降,破坏水体原有用途,对农业、渔业和人民饮水都会带来严重危害。
1.废水主要来源
(1)含无机物质的废水,来自冶炼、煤矿、建材企业;
(2)含有机物的废水,来自食品加工、炼油和化工企业;
(3)同时含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废水,来自炼焦、造纸、印刷、制革和制药等企业。
2.治理废水的方法(1)废水物理处理法。主要是利用物理作用,将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从废水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2)废水化学处理法。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如中和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去除废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物质。
(3)废水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液、胶体以及微细悬浮状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
(4)废水物理化学处理法。通过物理和化学综合作用,如离子交换、电渗析等,使废水得到净化。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
企业的固体废弃物,如煤矸石、煤灰渣、冶金渣、化工渣和工业垃圾等,一方面来自矿山开采和冶炼过程中的矿业固体废物;另一方面来自煤炭、冶金、化工、食品、建材、机械、皮革、造纸等加工过程中的废渣。
1.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1)对水体的污染:直接将固体废弃物倒入水域,或固体废弃物经雨水冲刷流入水域。
(2)对大气的污染:固体废弃物在燃烧时会产生有害气体。
(3)对土壤的污染。
2.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和处理方法
(1)经过简单的工艺处理,加工成某些工业原料。
(2)对不能或暂时不能利用的固体废弃物,需要选择适当的荒山、荒坡堆积,或充填已废弃的矿井,或覆土造田。
四、企业厂区绿化
为了保护和改善企业的环境,达到防治污染的目的,要充分利用企业厂区的房前、屋后、路旁的空地,植树、种草、栽花,实现厂区绿化,以调节温度、湿度、吸灰吸尘,净化空气、水体,降低噪音。
[案例思考七]
大兴安岭特大火灾
1987年5月,我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火灾。这场森林大火的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除了许多原始森林毁于一旦外,还烧毁了储木场的存材85万立方米,粮食325千克,房屋61.4万平方米,包括汽车、拖拉机等各种设备2500台,死亡193人,受伤226人,受灾群众达56092人。整场大火自5月6日烧起,扑救持续了25天,参加扑救的军民共有58800余人,为此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计算、估量了。事后调查原因,这场大火的起因竟是由于西林吉林业局的河湾、古莲林场的伐木工人在使用割灌机时违反操作规程导致走火和在野外吸烟而引起的。正是这些不注意安全生产规程的违章作业酿成了这场大祸,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甚至全球都为之震动。
[复习思考题]
1.文明生产包含哪些内容?
2.就业后,你打算如何做好安全生产?
3.劳动保护工作有哪些内容?如何做好劳动保护工作?
4.企业在改建、扩建、新建时,为什么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