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68700000101

第101章 隋唐以降最有影响和最有争议的几部经论(17)

2. 三摩钵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三摩钵提”意译“等至”、“至等”、“正受”等,亦属“三摩地”,指注意力已令心理无高下波动和昏沉亢奋地平等运行。此处特用来解释,以所悟的圆觉心,觉知“心性及与根、尘”,即身心与环境,皆是幻化;于是以幻止幻,运用幻化去开悟幻化的众生,由此发明内心的“大悲轻安”,普行菩萨行。由于菩萨行幻,知是幻故,可以不受幻相约束,但却能增长和圆满菩萨行,所以将幻化比之为长苗之土。

其实这里用的全是隐晦的语言。它所谓的起幻行幻,实际就是一般大乘佛经讲的菩萨大悲,以及由大悲推动的菩萨行。在修习过程,是在证得“根本无分别智”之后,遍及尘世一切方面的具体运用,一般名之为“无分别后得智”。上述经文证得的圆觉,相当于“根本智”,此处之起幻行幻,相当“后得智”。

3. 禅那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净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禅那”略称曰“禅”,是稍习佛教的人都懂得的一个概念。这里的解释也与一般不同,它是把禅那视熄灭一切差别的观念来使用的。按理,起幻行幻已经含有无差别的意思,但幻相还是以有差别为特征,此无差别似乎是回归圆觉自身,但却外化为可受用的“世界”和“身心”,身心世界虽在尘域,却又不受烦恼涅槃等差别的扰碍。由此发明内在的“寂灭轻安”,即是灭除一切差别而令妙觉随顺,与寂静境界的合一。

以上三种方便,皆以“轻安”为鹄的。此“轻安”是一种身心轻松安适的心理状态,表示不论运用何种方便,都不要当做负担。由此结论:“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亦称“究竟涅槃”。

上述三法门可称作“圆觉门”,要进入此门,还需另外的方便,名曰“依于未觉幻力修行”,由此可以从“未觉”通向“究竟觉”之路,总称“二十五种清净定轮”,包揽了《圆觉经》提倡的全部“止观”。其核心内容是修习上述三法门的不同配置。譬如:(1) 单修奢摩他;(2) 单修三摩钵提;(3) 单修禅那;(4) 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5) 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6) 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7) 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8) 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及修禅那;(9) 齐修奢摩他和三摩钵提,后修禅那;(10) 齐修奢摩他和禅那,后修三摩钵提;(11) 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12) 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13) 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14) 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15) 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和禅那;(16) 齐修三摩钵提和奢摩他,后修禅那;(17) 齐修三摩钵提和禅那,后修奢摩他;(18) 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19) 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20) 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21) 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22) 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和三摩钵提;(23) 齐修禅那和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24) 齐修禅那和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于是最后,(25)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很明显,这些内容已经包含在上述的三种修习法门中。可为什么还要搞出个“二十五轮”来,繁琐而贫乏,与整体经文的简明如此不同?这与其静修的特殊方法有关,如经谓:“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唯,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不过这种方法只适应“渐修”者,“顿悟”者是可以言下便悟的。

四、 世界之性与幻、一与多、不动与动的统一

“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这是《圆觉经》画龙点睛的话。“圆觉”是“净性”,“现于身心”是“幻化”;性即是“一”,幻即是“多”,一即是“不动”,多即是“动”——这众生同一的净性,随众生各自类属而呈现相应的身心特征,差别无数,而它们统统是虚妄幻化的产物。因此,幻与性、多与一、动与不动,就不是绝对隔离、绝对对立的。佛说: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认为既有的身心乃是“实有”,这是愚痴者。佛针对这类人,指出你这“身心”是“幻”是“垢”,对修习达到远离幻垢者,说名“菩萨垢尽”。把实有、幻垢和离垢对立起来,把愚痴者和菩萨对立起来,都是祛病方便之言;若真的实现“垢尽”,“即无对垢及说名者”——垢既然没了,说净者也就没了:人、法全无分别,世界就变得一片清净。经谓: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如是“六根清净”,乃至“六尘清净”,四大、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悉皆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等“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佛法清净。故也可以这样说: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由此一切清净,推知“一切不动”;由此“一切不动”,推知“觉性遍满”。结果是: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这个“光明遍满”无疑就是《华严经》描述的华藏世界的境界了:一切浸沉在光明普照之中。此处则是“觉成就”者的境界——觉者(佛)眼目中的世界,但行动于其中的,已不是虚幻的来自十方的诸佛和大菩萨,而是生活在现世界中的“菩萨”们: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因此,觉悟就是确立了无差别观念,并以无差别观去认识世界,去处世应事,此谓之“缘觉普照,寂灭无二”。就此而言,经文并无别样新意。但它强调,这种境界当下众生即可以做到,因为众生“本来成佛”,这比其他经籍更加突出: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住无止,无作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这番言语,在表达什么呢?至少顿悟者可以这样解读:一切佛教修习,全是多余的。唐宋涌现出的许多禅宗大师自由放任,就是榜样。

东晋以来,凡涉禅的经论无不叮嘱防治禅病。相比《起信论》、《楞严经》等,《圆觉经》所治的禅病,重在避免“邪见”,慎重选择“善知识”上。佛说: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慢,况复搏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花发明,照十方刹。这整段话,是为“善知识”及其“正知见”树立样板的,内容则是《维摩经》的翻版;而要求无条件地供养自己的法师(禅师),不论他是如何现诸尘劳、种种过患,则是《般若》经类的一贯主张。但这样的善知识,必须没有下列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此中“作病”和“任病”,是出于对“圆觉”不生不灭又为生灭之所依的性能不解造成的;“止病”和“灭病”是对“圆觉”作了二乘的理解造成的。经文要求,既不能过分属意于随顺圆觉而行,又不可以放任自流,不随顺圆觉而行;至于息念和断惑,离圆觉更远了。

五、 附记

宗密在调和宗(禅)教(经)关系,将华严与禅宗统一起来方面,是个开创式人物。他对《圆觉经》的疏解,则是这种调和统一的思想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圆觉经》实际意义的一把钥匙。裴休的《大疏序》说:“禅师既佩南宗密印,受《圆觉》悬记,于是阅大藏经律,通《唯识》《起信》等论,然后顿辔于《华严》法界,宴坐于《圆觉》妙场,究一雨之所沾,穷五教之殊致,乃为之疏解。”此说也可以看做《圆觉经》体系的思想来源:《成唯识论》、《大乘起信论》和《华严经》是它的主要参照系。其中未及《楞严经》,其实《楞严经》也不缺少这些资源。

裴休的《大疏序》,表达了宗密对《圆觉经》的理解,这对于我们今天把握《圆觉经》的思想特质和文章色彩,颇有帮助,值得一读。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佛教常识问答

    佛教常识问答

    佛也称佛陀,译为“觉者”,能彻证人人本具的、寂然不动的、光明遍照的觉性:觉了一切烦恼都是因缘和合,虛妄不实:不受烦恼的干扰,朗然大觉,就称为佛。尝闻师言:世间无论千万最大事,都抵不过一个死:千万个死,抵不过我一修;千万个修,抵不过我一觉。觉则心空,此是最上福德,轻重利害,不可比拟。佛法的实践,一般叫做修行。修是修理,这说明自性本来清;争自在,因受尘垢妄执的蒙蔽,所以要加以修理,以恢复本来的样子,否则就应该叫做建造:行是行行不息的活动,这说明修习佛法,要在一切时、一切处自强不息,行行重行行,深入又深入,不能时续时断,不能一曝十寒。
  • 厚道:星云大师的人生成功课

    厚道:星云大师的人生成功课

    星云大师的著述涵盖甚广,包罗万象,从佛心禅意出发,启发世俗人生的精进与和谐。继《宽心》、《舍得》之后,推出本书,内容涉及自身修养、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提出诸多启发性的哲辩思语,以使读者在工作生活同时在心灵上获得教益和抚慰。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苦才是人生

    苦才是人生

    人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这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热门推荐
  • 大雅久不作

    大雅久不作

    《大雅久不作》系当代著名作家李国文先生自选杂文集。每一篇杂文均以一种独特的视角,直指社会及人性的“病症”。这些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呈现作者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 风吹泪落之千年相恋

    风吹泪落之千年相恋

    唐虞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背后竟然会有这么多的故事,这样的遇见还有故事的揭开都让唐虞始料未及。从古代到现代,如此机缘巧合的遇见,分离,再遇见。人生变幻无常,面对这两个都深爱自己的男生,唐虞将走出什么样的选择?
  • 宇宙之最高主宰

    宇宙之最高主宰

    有着妖孽的天赋,李耳却不喜修行,第九真灵混沌很生气。“李耳,你到底修不修炼?”“别这样嘛!混沌,谈修炼多伤身体。”“不修炼是吗?惩罚自己选择一个吧!”“别,别!混沌,有话好说。”“啊。。。”接着传来一声惨叫。
  • 重生皇后要逆袭

    重生皇后要逆袭

    莫名其妙的被人劫持为了救陷入朝中党羽之争的父亲隐去身份入宫只因为一张脸宠惯六宫却只做了一天的皇后再次换了身份归来的她山盟仍在锦书却如何来托
  • 山下风影

    山下风影

    山下风影是用记实的一种口吻叙述“我”异怪却又平淡无奇的一段经历。本文着于一种山土清野的风格,文中几个小故事虽各为一段,不局限于时间空间,但总体上都属同一系列。
  • 世间险恶:别太善良

    世间险恶:别太善良

    十年后的同学聚会上,‘’哇塞这是谁啊,长那么漂亮,我们班有张这么漂亮的人吗?‘’她一出现就引得全场人惊呼。她是以前那个被人瞧不起的她,现在却是一手遮天的总裁,她的命运坎坷,如今却被人仰慕。
  • 万吟

    万吟

    陌斋清九,手捻红线,翻着缘谱,嘴里喃喃道“又是一对来续缘的呢……”
  • 元婴之路

    元婴之路

    讲述土生土长的一个少年在奇幻的大陆中登上元婴的故事。初次写书请多多关照
  • 宇宙修罗:千年之恋

    宇宙修罗:千年之恋

    南宫沫—夜沫,一个来自异世带有超能力的女子,与夜冥寒却有着杀父之仇,炎魔一个为自己心爱女子想要夜沫心的恶魔。几人来到现代,身怀异能,又将会有怎样的爱恨情仇......
  • 旧时浅眠

    旧时浅眠

    时就最庆幸的就是当初答应陪兄弟见网友,遇到了他这辈子捧在手心里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