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79200000001

第1章

张瑞玑其人

去年下半年,“西安发现《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的消息,被国内多家新闻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学术界考辨其真伪的文章也屡见报端。12月21日《文汇读书周报》在显著位置摘发《中国文物报》记者采访几位著名专家、学者的报道,指出“所谓《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纯系近人伪造的低劣赝品”,呼吁有关部门彻底澄清事实真相。相信这段公案终有一天会大白于天下的。当此真相未明之际,笔者迫切想要告诉读者的是,那位不幸——或者也可以说是“有幸”——被牵入这段公案的“晋陕名人”张瑞玑先生其人其事。

鼓楼遗靴

1908年初春,在陕西韩城当了近两年知县的张瑞玑,奉调将到兴平。正束装待发,听见一阵杂沓的脚步声,从外面进来十几个认识和不认识的乡民。为首的那位胸前捧着一双崭新的靴子。

张瑞玑两只大眼睛疑惑地看着他们。

捧靴子的那位说,乡民们感戴“张大老爷”两年来的恩德,专门赶制了这双新靴,务请“张大老爷”临走前穿上,把换下的旧靴留给他们作个纪念。张瑞玑拗不过眼前这些憨直忠恳的乡民,但他到底也不明白,乡民们将怎样搁存他这双旧靴子。

到兴平不久,张瑞玑就听人说,他那双旧靴子已被陈列在韩城中心的鼓楼上,供人瞻仰,靴上标有“知县张瑞玑之遗靴”的字样。

这一年,张瑞玑三十六岁。

关于这段佳话,现存张瑞玑几百篇诗文中只字未提。但据其外孙王作霦先生的记述,80年代中期,他拜访过考古文物专家、陕西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贺梓诚先生,了解先外祖张瑞玑的生平事迹。贺老先生年近八十,韩城人,少年时他曾亲眼见过陈列在城中鼓楼上的张瑞玑“遗靴”。

王作霦先生把韩城乡民这种情感化的纪念方式归结为传统的“怀念清官”,当然是对的。但笔者认为这远远不够。是的,张瑞玑以进士出身宦秦十年,先后在韩城、兴平、长安、临潼、咸宁五县当过知县,“奔忙酬应汗如雨”,清廉之名彰三秦,《兴平县志》称他“天才卓越,双目炯炯,豪于文,廉于吏,不避权贵,敢作敢为”,确是的评。然而,我们应该记得,张瑞玑生活于“清末及民国初期”,其时天下风气大开,新思潮接踵而至,新观念不胫而走。张瑞玑长梁启超一岁,虽不像梁氏那样笔底风雷,声震天下,但从其遗存的诗文中彰显的性格魅力和人生走向看,这位“披我两千余年旧历史,一读一哭泪滂滂”的张老衡先生,实在不愧是一位得风气之先,以启发民智、唤醒睡国为己任且躬身力行的前驱,绝不同于那些一味在俸禄中因循承命的官吏。

如此,则那双陈列于韩城鼓楼上的“知县张瑞玑之遗靴”,就不是“怀念清官”四字可以了断的了。

张瑞玑(1872—1928),字衡玉,号窟野人,晚年人皆以老衡称之,山西赵城(现洪洞县赵城镇)人。祖上“业儒,而穷者数世矣”。其父张灿六先生“以老宿讲授乡里,资修脯养家”。张瑞玑十七岁丧父,在他人生道路的起点上产生重要影响的有两个人。

一位是“井臼亲操,内治井然”的母亲。张瑞玑少时天才卓异,二十二岁即轻取秋闱,中了举人。榜发后回到家里,自得之情溢于言表。这本来也是常情,不想却被端淑温厉的母亲浇了一头冷水:“汝祖及父以笃学能文,落拓终身。今不学而幸获,吾为汝愧死矣。”说完,母亲哭了起来,一旁侍立的张瑞玑“亦惭泣不已”(《先妣王太夫人墓志铭》)。

另一位是他的异母兄张瑞璜(字渭玉)。《先兄张渭玉墓志铭》写道:“瑞玑于学问稍窥门径自兄始也。”父亲亡故后,这位比张瑞玑大二十岁的长兄“终日危坐”,以一肩之力承担着家中万事之艰。他不光是张瑞玑学问上的引路人,更是其人生道路上的护持者:“玑年十八,放纵疏狂。才无绳墨,口有雌黄。兄为裁抑,纳之轨道,如调飞驹,如笼飞鹞。”这些记述大体可以使我们看到张瑞玑青少年时期的面影。

1903年,三十一岁的张瑞玑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宦秦十年”的生涯。

研究近代文化史的学者认为,甲午之后,风雷激荡,风气大开。这种局面同学堂、学会、报纸这三种传播媒介的出现关系极大。张瑞玑曾经受惠于这些传播媒介,深知它们是启蒙的利器。因此在陕近十年,知县张瑞玑于断案决狱之外,对兴办新型学堂、学会和报纸,始终倾注极大的热情,而且在其职权范围内不遗余力而为之。

兴办新型学堂。1906年春天,张瑞玑出任韩城县令。到任后,“日以振兴学堂为急务”。因为在他看来,当时的学堂“有不得不急为变通者,有不得不力为推广者”。所谓“变通”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变通”旧日学堂的建筑。张瑞玑用半年时间,将前任王知县草创的高等小学堂,从狭隘不堪、连操场也没有的地方,迁到县署东边的龙门书院。并修筑了操场、内操室、游息所、农桑实习场。次则“变通”学堂的经费管理章程,使学堂购置书籍、图器以及岁修杂费等所需款项,都能按时足额到位,“不至告绌”。第三是“变通”教授管理章程,使监学者各专其责,教员们各分门类,做到科学不紊,钟点无差。所谓“推广”,则是针对“唯初等小学堂,乡镇寥寥无几”的现状,在各乡镇建立初等小学堂,也就是搞普及教育。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瑞玑为了解决各乡镇小学堂的师资问题,还在县城高等小学堂内附设了一处师范传习所,分常年传习和暂时传习两个班。常年传习班类似现在的正规师范,旨在“造就各乡师资”。暂时传习班一星期听一次课,类似现在的在职教师培训班或教师进修学校,主要对各乡村已有的教员、私塾教师进行培训。高等小学堂内还附设了一所初等小学堂,“使各师范生轮班讲授,以资实验”。不知道这个师范传习所是不是中国当时唯一的县级师范,但至少可以说,它是20世纪初我国最早的一批县级师范中办得颇有声色的一个。

接着,张瑞玑又亲自编纂了一册图文并茂,旨在“欣愉儿童之心志,开凿儿童之聪明”的《韩城乡土志》,用以解决初等小学前两年的地理格致教科书,因为这一类书都是乡土教材,不能外购。张瑞玑在《韩城乡土志》序中写道:“嗟乎!文与学,本一事也。自实学不讲,而文成为虚物矣。处此实学竞争之世界,苟能率天下之子弟,而祛其孤陋华靡之习,则他日切实有用之学,皆发为颠扑不破之文,未始非保全国粹之道也。”这里,张瑞玑流露出来的,是当时乃至后来地方官吏中罕见的、弥足珍贵的一种文化情怀。

对张瑞玑的识见和作为,陕西布政使樊增祥(湖北恩施人,近代文学家,字嘉父,号云门,一号樊山)很快就发现了,并大加赞赏。

这位藩司在张瑞玑关于上述事情的禀文上作了如下批示:“学堂之事,可与知者道,难与俗吏言,同寅中孰学孰不学,兴办学堂某能办、某不能办,本司皆默识之。……韩城有此官师,学堂风气何患不蒸蒸日上?应一切照准立案,禀、批一并登报,以资各县矜式。”此后樊与张结为忘年交。辛亥后在北京,二人常诗酒携游,张瑞玑《上巳日樊山实甫瘿公招什刹海修禊分韵得紫字》赞樊增祥云:“樊山老人鲁灵光,主盟骚坛执牛耳。”

办新型报纸和成立学会。在韩城时,张瑞玑创办了当时陕西第一份州县级的报纸《龙门报》。他自己也说:“韩城之有《龙门报》,玑实倡之。”但此报经营初定,张瑞玑就调往兴平。他走后,《龙门报》“浅说改为文言,体例倒置,文字芜杂,其报虽存,而其名若有若无,无复有一人道及者。”到兴平后,张瑞玑又办起了《兴平报》,十天一张。不久他又调任长安。为了不使《兴平报》像《龙门报》那样“人走报废”,张瑞玑将报社移至西安,改为《兴平星期报》,一周出一张。1911年在咸宁任上,张瑞玑又和友人郭希仁成立了学术团体“暾社”,并出版《暾社学报》。《暾社学报》第一期刊登了张瑞玑传颂一时的名文《暾社记》:

呜呼!中国睡国也。汉宋以后学说不昌,漫漫长夜七百余年。近者哲学代兴,东西蔚起,顾欧美日午,而震旦未明;瀛海朝烘,而支那方夜。举四万万国民酣睡,鼾呼于黑暗学界之中而不能遽醒。……以天时言,中国之后当明;以人事言,中国之睡当醒矣。郭君希仁集秦诸君子研究学理,将刊布学说以提倡一时,余为名其社曰:暾社。呜呼!月将落,鸡将唱,此其时也。吾为呼四万万之睡民,而大声告之曰:朝暾出矣!

笔者手头现有的资料,无法确定这篇《暾社记》的具体写作年月,但可以肯定,它和那一声戛然终谢了末代王朝史的枪声贴得很近,很紧!

张瑞玑不光亲自办报,还资助革命党人办报。据景梅九早年所撰《罪案》记述,1911年初,他在北京创办《国风日报》,开办费三百元不几天就花完了,第二月便维持不下去。于是先向京中诸友借款,然后又向外省去讨,“凡有和我交识的,没一个躲得过去。近而陕西作知县的张老衡,远而云南作讲武堂堂长的李协和,都打到了,幸不脱空。”李协和即李烈钧,张老衡当然就是张瑞玑了。

据景梅九嫡孙景克宁与他人合著的《景梅九评传》介绍,1908年冬,景梅九与李岐山(剧作家、翻译家李健吾之父)赴陕西,“时长安知县张衡玉倾向革命,景梅九与张衡玉及其他当地官绅交往,运动革命。”又,1937年出版的杨家骆《民国名人图鉴》:“同盟会成立,衡玉亦慨然与焉。不计其为官也。”可知远在辛亥革命前,身为知县的张瑞玑就与革命党人成为朋友和同志了。

铁肩妙手

武昌首义的枪声未落,陕西民军即起而响应。

起义那天,正在咸宁任上的张瑞玑赴谘议局参加大会,会后乘轿返回,路遇起义民军。民军见是官轿,吵吵嚷嚷挡住去路。张瑞玑在轿内高喊:“我是张瑞玑!”民军听了都说:“他是好官。”随后张瑞玑下了轿,将官帽摘下,掷得很远。手起帽飞,民军欢呼,张瑞玑也朗声大笑。当时,陕西同各省一样,民军痛恨清廷官吏,自巡抚以下被杀者很多,独咸宁县署赖有张瑞玑的清誉庇护,平安无事。

这年冬天,张瑞玑结束了“宦秦十年”的生涯,在陕西民军护送下,携家眷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东渡黄河,回到赵城。

不料到家后,“装未卸而城已封。纷纷传言,谓娘子关失守,太原兵溃,四境惶惶,人心不靖。瑞玑焦愤成疾,卧床累月。”从病床上起来后,张瑞玑便一脚踏进了生命华章中光彩照人、可圈可点的一段。

从我们洪洞、赵城一带流传的情形来看,人们至今津津乐道、敬佩不已的是,张瑞玑面对镇压山西革命军的卢永祥之流的虎狼行径,表现出卓异的才气和铁骨铮铮的大丈夫气概。简单说来是这么回事:

山西民军在太原起义后,袁世凯任命张锡銮为山西巡抚,令第三镇统制曹锟、协统卢永祥进攻山西。当卢永祥的部队打到赵城时,从陕西还家的张瑞玑已“卧床累月”,他和兄弟们奉母避入汾河之西的罗云山。不到两天工夫,城内及周围各村不分贫富贵贱,一律被抢。“冰雹猛雨,无此遍及。”张瑞玑愤慨之极,醵资铸卢永祥跪状铁像,置于城门之侧,让过往行人唾骂踩踏。铁像左肩镌“第五混成协协统”,右肩镌“山东著名之盗贼”,腹部镌“卢贼永祥”,背上镌四言二十八句的《铁像铭》。又作《卢永祥铁像歌》一首,七言二十八句。尽管这样,还是压不住心头之火,张瑞玑又写了篇《致第五混成协协统卢永祥书》。铭、歌、书加起来不过八百余字,字字句句都是投枪。限于篇幅,各取一斑:

铭:“山东巨盗,袁氏走狗;贪货好色,亡赖游手。”“未烧贼脐,未枭贼头;铸像道旁,万古同仇。镌字在背,不磨不灭;唾骂千秋,冤战顽铁。”

歌:“面目狰狞额文横,胸腹高凸起双峤。唇齿翻抵鼻掀天,双膝屈曲两肩峭。谱牒远溯蓝面鬼,鼻祖耳孙真酷肖。”

书:“足下为满清奴,为袁氏仆,受唆噬人,其本分也,固不足怪。独怪中国何不幸而有鲁直豫三省,三省又何不幸而生足下及一班盗贼也。……足下及三省之士,孰非我黄帝神农之子孙乎?瑞玑羞愧死矣!”

这三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乃正义之声,当时即不胫而走,广为传颂。后来卢永祥托人给张瑞玑说情,求他把铁像搬走,张坚辞不允,对来人说:“非念既往,乃儆来者!”卢永祥无奈,只好派人在一天深夜把铁像捣毁。铁像可毁,洪洞、赵城人民的嘴却封不住。十多年前,我读中学时听历史老师讲,三、四十年代,我们那里一些学校和诗书之家,还把这三篇诗文作为给子弟开蒙的教材呢。

时局变化很快,不久南北议和事成,张瑞玑应邀赴太原,任山西省财政司司长。1913年春,国会在京成立,张瑞玑以国民党党员身份被选为国会参议员,来到北京。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继而以军事优势镇压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并企图解散国民党占优势的旧国会,为他当皇帝扫除障碍。

这年农历六月,长兄张瑞璜病逝。张瑞玑旋里奔丧,返京后,得知国民党中一些意志薄弱者慑于袁世凯的淫威,已自行退党,有人造谣张瑞玑也脱离了国民党。张瑞玑遂在《顺天时报》刊登了下面的启事:

同类推荐
  • 办一所孩子们喜爱的学校

    办一所孩子们喜爱的学校

    《办一所孩子们喜爱的学校》本书主要分为四章“教育理想”“十年回眸”“博文列车”“教育故事”。
  • 大家小书:给少男少女

    大家小书:给少男少女

    《给少男少女》中所收的文章是1944年李霁野到四川白沙女子师范学院任教前后为同学做的六次演讲,被誉为是“亲切坦白的教育”,围绕读书与生活,爱的艺术,大自然的乐趣等话题娓娓道来,对年轻人的身心教育有独到的见解,开启心智,启发智慧,并对生活自然抱有温暖热爱之心,作者知识渊博,人生体验丰富,思路流畅活泼,对青少年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 美丽到永远

    美丽到永远

    美丽到永远应算是是其中精彩的一篇。这篇千字文以十分质朴的文字和言简意赅的说理,把女人的“漂亮”和“美丽”这两个理应不同的概念,说得泾渭分明不过了。她说:“漂亮是爹妈给的”,而“美丽则体现了女人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正如作者在文末说的那样,“女人不可能个个漂亮,却应该而且可以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美丽到永远”!
  • 震撼世界的十天

    震撼世界的十天

    本书以时间为序,综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十夭中发生的主要事件,尤其是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件。震级为里氏8.0级的汶川大地震是近一个世纪来中国发生的最大地震,其破坏程度及造成的灾难震惊了世界;而中国军民和中国政府在巨大灾难面前英勇顽强、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也震撼了世界;同时赢得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无私援助,期间,以大地震发生后十天中的事件最为惊心动魄,也最为感天动地。这十天中发生的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足以载入史册,留芳千古。
  • 不愿说谢谢的人

    不愿说谢谢的人

    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中国青年来说,成长或许并没有什么不同,在学校里整齐划一的“被”接受同一种安排,继而在走上社会之后分道扬镳,开始了种种苦闷和挫折。一个思想丰富、内心滚烫的中国青年王老板,在社会威严的震慑下,那颗格格不入的心,开始了自己与自己的交谈。在妄想中意淫,在围观中发泄,在混沌中自省——有时很拧巴,没事瞎琢磨,偶尔也文艺,经常特愤怒,总是爱回忆,最爱胡扯淡。他的玩世不恭,他的阴阳怪气,他的嬉笑怒骂,却总会着调地出现那么几个片段,勾起你内心最真实的呐喊,让你痛,让你过瘾。
热门推荐
  • 如妖孽一般

    如妖孽一般

    少年的陈墨误入传说中的“落霞殿”中,经过重重难关,机缘巧合之下,得受绝世功法《七颜劫雷功》与《九龙真雷诀》。就此学得两门功法的主人公是如何平蛮隅之乱;走蛮荒诸族;闯荒外大陆的。身怀两种绝世功法的陈墨究竟是祸是福?斗帝是否真的存在?主人公是否能荣登巅峰?炎帝萧炎的后人也将在本书出现,一代炎帝的后人与主人公相比,到底孰强孰弱呢?来吧,点一下《墨止殇》,你就会知道!
  • 祖龙在人间

    祖龙在人间

    一个深染重病穷困小子,只因一次意外,获得了祖龙的能力,那他的人生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巫祝传人的子孙,十世善人之后,从小体弱多病的马振宇,因偶然的机会获得了祖龙和血龙的两滴精血以及传承,却也因此被觊觎精血和传承的魔族与神族盯上,对马振宇展开各种陷害。人间界的灵修和体修出于保护人类以及马振宇自身对人间界的重要性,拼尽全力保护马振宇,也帮助马振宇不断地进步。可人间界的鬼修,还有一些贪婪的人类,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与魔族和神族暗中勾结。马振宇在人间界遭遇种种不幸。马振宇在极度绝望中被激起血性,同时体内的两条巨龙也彻底复苏。马振宇在两条巨龙的帮助下神勇无敌,击败各路邪魔歪道,人间界从此步入和平。马振宇力量不断强大,两滴精血也不断地融合。最终成就祖龙身的马振宇,也彻底恢复了祖龙的记忆。更发现了曾经让祖龙陷入分裂的存在,于是踏入新的征程。
  • 全世界都对我隐瞒了身份

    全世界都对我隐瞒了身份

    楚尘惨遭绿茶女分手,结果却因祸得福,意外觉醒了可以看透人心的能力!然而当他看到自己舍友的身份时,顿时惊呆了。他发现,这些朝夕相处的好兄弟,竟然全部对他隐瞒了身份!马俊辉(舍长):南海市天马集团长公子,业内知名黑客!林玄(老四):林氏集团少家主,幕后掌权人……赵龙(老二):赵氏古武世家天之骄子,祖上赵子龙!楚尘(主角):可以看透人心,可以随意借用这些舍友的各种能力……
  • 恶魔契约:魔妃太难追

    恶魔契约:魔妃太难追

    一场错爱,让她与他缔结了契约。[我们来缔结契约,如何?我将会给你他们人类所谓的异能。][好啊……]
  • 烛月

    烛月

    每个人都会做梦,但一梦醒来,我为什会在这里?难道又是穿越的俗套剧情吗?等等……梦中金银双瞳的红色巨龙,奇怪的金色光影,还有……我的眼睛为什么会这样!一个懵懂少年,在一梦醒来后,开始了他的命运之轮。
  • 笑指天穹

    笑指天穹

    一个少年作家不经意丢弃的作品被改编成了网游,拼脸职业,雷同剧线,爱恨情仇,且看林辰如何笑指天穹。作者无节操,万年一更,此书纯属娱乐,切勿收藏!
  • 喋血狂妃1

    喋血狂妃1

    刚穿越到了龙傲国,就要躲躲藏藏。哼,那个趾高气昂的五小姐,原来也不怎么厉害嘛。聪明反被聪明误,想陷害我?想得美呢。啊~怎么又被抓起来了,我脆弱的小心脏承受不起啊......
  • 我的邻居叫杨戬

    我的邻居叫杨戬

    一趟青城旅游,一壶洞天乳酒,第二天一觉醒来就到了另一个世界。钟鸣鼎食,珠围翠绕,作为家中独子,吃喝玩乐、斗鸡走狗、提笼架鸟……这些都不行。因为穿越而来的头一天,他发现隔壁有一个肉嘟嘟的可爱小姑娘,很讨人喜欢,在街遇到后就上前逗弄了两下,没想到一个中二少年大喝一声上来就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妻从任务来

    网游之妻从任务来

    他以为自己只是接到了一个隐藏任务,可以占领游戏里第一座城池,丢下队友不管,等级不练,辛辛苦苦三天三夜终于到了最后一环,what?最后一环竟然是娶boss女儿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