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作为反映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各个阶段的活的标本和缩影,是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中最富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在长期适应和改造大自然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一种文化定位,具有其合理性。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只有从弘扬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保持其“原汁原味”,防止低级庸俗化的不良开发行为,地方文化的完整性和文化生态平衡才不会被破坏,旅游地也才能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
此外,众多的古人类遗址、古建筑等历史遗存,不但是重要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其中的精华还以其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成为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例如,北京故宫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又如,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军事建筑,被称为全球七大古建筑奇观之一,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正如历史不可逆转一样,古人遗留下的历史文化古迹,一旦被破坏就不能再真正地恢复其原貌,即使付出极大的代价仿造,其意义已截然不同。倘若源于自然且优于自然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苏州园林遭到破坏,即使重修复原,也只会给人留下貌似神异的遗憾。
3.旅游资源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业中的具体贯彻和应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在西班牙召开的“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上通过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指出:“旅游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环境损耗和地区特色的消失”;“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旅游发展不能破坏这种脆弱的平衡关系。”
由此可见,旅游资源及其所存在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旅游资源的特色和永恒存在,是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旅游资源是有限的,旅游活动造成环境损耗和地方特色逐渐消失,实质上就是对旅游资源的消耗,旅游发展必须切实保护好旅游资源,使其可持续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较高的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状况,又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必须是建立在人们适度开发、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1.3以环境建设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旅游需要优良的生态环境,并能有效地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科学的旅游开发、建设、经营、服务和消费行为,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005年6月16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提出要高举环境兴旅的旗帜,并就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与环境产业协调发展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原则规定,进行全面部署。
1.确立“环境兴旅”目标
《通知》首先提出,要确立“环境兴旅”目标,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全面开发建设和快速发展阶段,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为此,旅游行业要牢固树立“环境兴旅”的观念和目标,将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通过发展旅游业来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提高。
2.加强规划
规划是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因此《通知》规定,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各级各类旅游规划,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各类旅游规划的评审、指导、督促,编制旅游开发建设规划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督促、指导旅游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的贯彻落实。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旅游项目规划设计中对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提出明确要求后,各级旅游、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督促、检查,防止规划贯彻落实中出现轻视乃至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
3.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建设
《通知》还提出,要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建设,积极推动生态旅游,各级旅游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联合协调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加快有关旅游环境保护及生态旅游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工作,要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各地区要认真组织对山岳、森林、草原、湖泊、河流、近海、沙漠、戈壁等自然生态和民族村寨、古村古镇、特定社区等人文社会生态的旅游开发,更好地满足人们度假休闲、学习考察、体验感受等旅游消费需求。
旅游、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鼓励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投资开发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项目,要将旅游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公众环境教育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旅游经营者、导游要自觉向游客宣传环境保护政策规定和科学知识,鼓励当地社区参与保护地方文化和当地居民利益,加强科学技术在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运用。加强旅游科普工作,提高旅游者、旅游管理者和旅游活动其他各方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旅游行为。此外,还要加强舆论监督,配合新闻媒体搞好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本章小结
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旅游业对环境的正面影响包括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推动对自然资源、野生动植物和环境的保护,促进对历史古迹的保护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发挥环境教育功能。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旅游活动对地表和土壤的冲击,旅游活动对植物的影响,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旅游活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旅游活动对空气品质的影响,旅游活动对环境美学的影响,旅游活动对文化环境的影响。
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意义是保护自然景观旅游资源,这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保护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是保护文化完整性和文化遗产的需要,旅游资源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全面开发建设和快速发展阶段,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为此,旅游行业要牢固树立“环境兴旅”的观念和目标,将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确立“环境兴旅”目标、加强规划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建设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1.名词解释
旅游环境 旅游环境问题
2.思考题
(1)简述旅游活动对环境的正面影响。
(2)简述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简述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
(4)简述如何以环境建设促进旅游发展。
[1]何佳梅.新编旅游环境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 0 0 7.
[2]石强,李科林,廖科.景区环境影响评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 0 0 5.
[3]徐学书.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7.
[4]张建萍.旅游环境保护学.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 0 0 5.
[5]HALLCM,HIGHAMJ.Tourism,recreation and climate change.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2005.
[6]Cruising toward a cleaner industry.http://www.mas.gov/czm/coastlines/2003/c24.htm.
[7]GOSSLINGS,HALLCM.Touris m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ecological,social,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terrelation ships.by Rout ledge 2 Park Square,Milton Park,Abingdon,Oxon OX144RN,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