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导读
旅游资源大多是自然和人类文化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不但具脆弱性,而且还具有难以恢复的不可再生的特点。在旅游规划管理须注意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我国旅游和环保部门也十分重视这项工一系列的保护性措施和法律条文。总之,旅游环境保护对促进旅游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资源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及明确我国环境兴旅的观念和目标。
1.1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1 环境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旅游环境
环境是旅游的前提,旅游在某种程度上是依附环境而发展的。没有不能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良好的环境是旅游业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一切使旅游活动得以存在和进行构成了旅游环境。这是一个包含社会、经济、自然等在内的复合环境系的旅游环境系统。在旅游环境的各系统中,本书主要讨论旅游环境的自源问题,也就是狭义的旅游环境问题,但在部分章节对广义的旅游环境所涉及。
从自然环境来说,在众多的人类经济活动中,旅游对自然环境的的。所以,一旦自然环境受到污染而恶化,旅游者就买不到高品质的旅法从旅游中获得满意的体验。由此可见,旅游业的成功与自然环境所具旅游者的愉悦,以及旅游者从中体验到的舒适程度息息相关。
从人文环境来说,随着人们文化知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与环境越来越青睐。在这种环境中旅游,人们能得到高度的精神享受和文化体验;能了解异族异域的风情和特色,最大限度地满足探新求异、追新猎奇的心理需求。而这一类旅游资源与环境大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因而对它们的保护、维护和修缮就显得非常重要。
2.旅游环境问题
旅游环境污染与破坏、旅游对环境的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统称为旅游环境问题。
旅游环境问题是旅游与环境非良性循环的具体表现,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不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而造成旅游环境质量的下降和恶化。旅游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必然导致旅游资源的损害和浪费,甚至使一些旅游资源枯竭或消失,最终将导致旅游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总之,从高山大川到珍禽异兽,从文物古迹到民俗风情……这些旅游环境是人类整体环境中最宝贵和最精华的组成部分。失去了这些,旅游业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失去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解决旅游环境问题,关键是正确处理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实现旅游与环境的良性循环,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1.2 旅游业对环境的正面影响
1.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
旅游业在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是具有天然优势的产业,通过对旅游资源及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而实现的旅游良性循环与发展,可以为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物质基础与条件,对环境保护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绝对矛盾的,处理得好,旅游发展还可以促进环境的保护。例如,黄山是安徽省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在全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环境管理工作定量考核中,黄山连续多年获得总分第一名。近年来,黄山风景区在能源结构改造、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净菜上山等一系列环保工程上投入数千万元,使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程度。从1995年起,黄山的垃圾收集、清运开始实行袋装化,日产日清;对废弃电池进行定点回收。沿登山道路设简易垃圾池600多个,在岗环卫工100多人,年处理垃圾5600多吨。近年来,黄山风景区还建设了若干个“生态环境”项目,既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较好地调整了风景区与村民的关系,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还为生态旅游开辟了新的游览区。
2.推动对自然资源、野生动植物及环境的保护
在人类越来越渴望回归自然、越来越重视自然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的情况下,旅游发展确实起到了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旅游发展会改变当地居民的观念,增强他们对环境价值的认识。尤其是当旅游给当地居民带来实际利益时,这种作用就会更加明显。当地居民会放弃伐木、打猎等传统的生存方式,而通过参与旅游业获取经济效益。同时,政府的观念也会改变。肯尼亚的安波沙提国家公园,每年的旅游创汇达800万美元,而养牛业收入只有45万美元;发展旅游业,每年每公顷土地纯收入40美元,而发展农业只有0.8美元。当地政府意识到发展旅游业可以赚取外汇,于是就颁布“禁猎令”,建立多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发展自然旅游或生态旅游。结果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使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3.促进对历史古迹的保护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
旅游为保护历史古迹和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在国家计划安排的有限基本建设投资中,国家旅游局每年安排专款,资助地方整治或重建了南京秦淮河景区、苏州寒山寺景区、西安古城墙、敦煌月牙泉,整修了包括山海关、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黄崖关、嘉峪关等万里长城上的许多景点,这些举措为改善当时我国主要旅游区(点)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文物古迹作出了重要贡献,使一些濒于毁坏的文物古迹得到拯救。此外,随着旅游的发展,一些原先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重新得到开发和恢复;传统的手工艺品因市场需求的扩大重新得到发展;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等重新受到重视和发掘。
4 .发挥环境教育功能
旅游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的绝好机会。伴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者可以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生态知识乃至环境知识,可引发旅游者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进一步思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国家自然公园,其经营的目的就是以社会公益为主,强化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1.1.3 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旅游业并非是人们原来认为的无污染工业。旅游业作为一种产业,也产生各种废物。其不仅排放废物影响人类健康,而且产生的“旅游公害”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难以弥补的。由于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冲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 U C N)建议从以下的直接冲击进行整体性考察:①暴露的地质表面、矿物及化石、土壤;②植物;③野生动物;④水资源;⑤空气品质;⑥环境卫生;⑦景观美学;⑧文化环境。以下就从这8个方面对旅游活动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冲击加以综合分析。
1.旅游活动对地表和土壤的冲击
随着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开发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形成岛屿化,使环境生态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铺面、植被更新、外来物种引入等。换句话说,地球上能完整地保持原始状态的生态地区正在逐渐消失。无论是陆地还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岩岸、沙滩、湿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不同的地表覆盖都可能承受不同类型的旅游冲击,对地表和土壤影响较大的旅游活动有旅游开发、海岛观光、登山健行、洞穴活动等。
1)旅游开发的影响
(1)旅游开发建设对土地造成占用和浪费。从旅游业来看,占用、浪费土地和耕地的现象经常发生,如近年兴起的旅游开发热,各地兴建了一大批大型人造景观、游乐场、游乐园、高尔夫球场等。
(2)旅游开发建设对景观和生态的污染与破坏。对于某些生态脆弱敏感的地区,旅游开发不仅占用耕地,还会对地表植被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不合理的规划设计和粗放的施工建设、过量接待设施的兴建,以及大量游客的涌入已使公园的环境质量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公园内局部地段和区域的植被、空气和水体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官员在进行考察时,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环境质量状况深表担忧,并提出了黄牌警告,希望能尽快进行环境治理与保护。
2)海岛观光的影响
为了发展旅游业,在岛屿建设了机场、车站、码头、宾馆等大量设施。机场的跑道占去了大片的土地,在岛屿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许多海岸林被夷为平地,珊瑚礁被炸毁填平,进行人工造地。这不仅改变了地表结构,也使大量动物无家可归,加上建筑材料的就地取材等,使岛屿海岸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许多红树林或海滨植物被大量铲平,用于建设旅游宾馆和海滨步行道,而这些宾馆常因离海岸太近,影响海沙的自然移动,导致海岸被严重侵蚀。
3)登山健行的影响
在众多的旅游活动中,对地表造成较严重影响的是登山健行。许多山地为接待游人而进行了大规模开发,修建厕所、小卖部、宾馆、度假中心等。地表上的植被被铲除或移往他处,土坡丧失了保护的功能,容易遭受冲蚀。此外,登山活动还会造成土壤的夹带移动,使山的高度降低。过多游人的踩踏行为也是对土坡最为常见的冲击。尤其是地表植物所赖以生存的土坡有机层往往受到最严重的影响。
4)洞穴活动的影响
洞穴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洞穴属于半封闭的空间,其环境容量一般较小,如果过多游客进入,游客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他有害气体和水分,以及散发出的体热等都会造成半封闭空间的环境变化,不仅因空气流通不畅,会使人气闷,严重时会使人窒息,而且还会影响洞穴环境的原有化学平衡,造成钟乳石表面的伤害。因此,对天然洞穴的开放参观一定要持谨慎态度,并且要加强管理,避免超载,禁止游客触摸钟乳石表面,以避免造成钟乳石发生色变。
2.旅游活动对植物的影响
人类的旅游活动对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直接影响包括移除、踩踏、采集和对水生植物的危害等;间接影响则包括外来植物物种引入、营养盐、车辆废气、水土流失等,这些都会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1)大面积移除
大面积移除是人类对植物的最直接伤害。例如,为兴建宾馆、停车场或其他旅游设施,大面积的地表植被被剔除,甚至还从外地搬来其他土坡进行客土,以符合工程上的要求。更换植被最严重的要属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为塑造出适宜挥杆的坡地环境,常常改变了整座山头的模样,原生植被几乎全部挖除,重新种植上外来草种。
2)践踏与碾压
虽然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一般不会有蓄意破坏植物的行为,但对植物的践踏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相关反应,通常如土壤压实、土壤结构破坏、地表水流失、土壤侵蚀,以及生物多样性降低等。步行道规划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影响到濒危植物物种生长。在肯尼亚的马赛马拉(Maasai Mara)保护区,观光游客常为观赏野生动物,驱车在草地间穿梭,对草地的伤害极大。
3)采集
采集也是对植物的一种伤害行为。游客购买稀有植物的行为,会诱发当地居民或商人进入生态保护区盗取天然稀有植物。我国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得知,保护区内一些药用和观赏植物已经消失。据1991年统计,该保护区成立35年来,已有27种植物种群数日趋减少,有7种已经灭绝。经现场调查分析,鼎湖山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原因是游客及附近居民缺乏基本的生态环境意识,旅游部门管理不力,登山游客又不断增加,所有这些因素导致大量奇花异草被采摘,珍稀植物濒临灭绝。
3.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旅游活动可能会破坏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或庇护所。游客来到旅游区后,无论是旅游活动本身或是游客所制造的噪声都会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和繁衍。而且游客对各种山珍海味和各类野生动物制品的偏爱,更使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1)对野生动物的干扰
游客从事户外旅游活动时,很难不对生存其中的动物造成干扰,尤其是对较为敏感的鸟类和哺乳动物。调查发现,英国有一种小型的燕鸥,因为经常有钓客和戏水者在其巢穴附近活动,致使其无法顺利繁衍下一代。希腊、土耳其等地中海沿岸的海滩,本是稀有动物海龟的生存地,海龟蛋在沙地才得以固巢,但随着这些区域成为旅游胜地,海龟的繁殖环境遭到破坏。在山地及森林,一些动物会因游客滑雪或旅行活动而受到干扰。在严酷的冬天,森林动物为逃避游客而迁徙,耗尽了能量。
2)对野生动物的消费
在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中,游客对野生动物的消费行为最为严重。因为游客对野生动物的消费行为,会直接导致捕杀野生动物。除了吃以外,人们还喜欢购买野生动物的相关制品,如动物毛皮、象牙等。由于利润的驱使,动物走私已成为国际三大非法贸易之一。
3)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游客自身的不文明行为也会破坏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这种情况在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经常出现。例如,游客随手丢掉的空瓶子等废弃物,很可能成为麋鹿等动物的觅食对象,从而使动物患消化不良、肠胃炎、肠梗阻等急慢性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在我国的动物园里,因动物吞食带有塑料制品的食物而死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