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是另一个环境保护的重要经济手段,是指政府对旅游业经营单位和个人治理环境污染,以及其他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活动和行为给予的资金补贴。通常情况下,这种补贴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对控制污染的活动给予财政补贴。例如,丹麦政府补贴农民,使其停止向水体排放营养物质,极大地遏制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政府还对乘公交的市民给予补贴;德国政府对老工厂的设备技术改造给予补贴,对购买环保型产品的消费者给予补贴,如我国海尔家电环保产品在德国出售时购买者就能得到政府的环保补贴;荷兰政府对清洁生产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等,对改善环境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6.保证金与押金
保证金是指从事某项活动前向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按一定的比例交纳一定数额的款项,如果按要求完成,则该款项退还缴费单位,否则予以没收。我国现在已在很多行业实行了保证金制度,如建设项目中的“三同时”保证金、开矿保证金、矿产开采保证金等。押金与保证金性质类似。押金是指对可能造成污染的产品,如香烟、包装袋等加收一份款项,当把这些潜在的污染物送回收集系统避免了污染时,即退还该款项。押金制度是一种保护环境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操作性很强的经济措施。目前,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在登山旅游中使用了对游客收取押金以促进其回收垃圾的措施。
7.物质奖励与罚金
物质奖励是指对环境资源作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物质的奖励。罚金是对污染和破坏环境与资源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经济制裁。执行物质奖励和罚金制度的目的是对污染者提供一种附加经济刺激,使其遵守法律规定的环境要求,其最终目的和作用都是为了促进资源的保护。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单纯的罚金对很多单位和个人作用不大,所以罚金这种手段往往要和其他一些手段结合使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这方面新加坡的经验值得借鉴。
8.污染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
在计算某功能水域或大气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将排污总量指标分配给各个污染源,并发给排污许可证。这是对污染源的排污权进行初始分配,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尽可能做到合理分配。
在对排污权进行初始分配后,其中某企业(污染源)根据市场需求要扩大规模、增加排污总量,但又没有排污指标;或者某新企业(污染源)要向此功能水域或大气环境功能区排污却没有排污指标时,解决的办法就是向有排放总量富余指标的企业购买排污指标。这就产生了排污交易权。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推行清洁生产,不但可使产品的产量增加、产品的品质提高,而且排污量下降,富余的排污总量指标(排污权)可以有偿转让(出售) ,并可只转让一定期限,到期收回。显然,实行排污权交易可以鼓励企业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
9.利润留成
利润留成是我国环境管理中常用的鼓励措施之一,是指企业为防治污染、开展综合利用所生产的产品5年内不上缴利润,将该款项留给企业继续治理污染、开展综合利用、开发清洁生产工艺等。
10.其他经济措施
除以上列举的经济手段外,还有向使用者收费、污染赔款、信贷、环保市场交易、责任保险等经济措施。
4.1.4 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措施
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措施是指通过现代化新闻媒介和其他形式,向公众传播有关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知识和科技知识,从而达到教育公众、提高其环境意识,进而使公众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的目的。这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旅游资源宣传和旅游资源教育。旅游资源宣传是手段,旅游资源教育是目的,两者相辅相成,只有紧密结合,才能达到保护旅游资源的目的。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主要通过以下相关措施来施行。
1.学校教育
人的青少年时期大都在学校里度过,而这一时期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对青少年进行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教育,更容易使一些有关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观念在他们心中扎根,更容易养成一些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在中小学阶段,可通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让学生掌握有关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基础常识。在大学甚至更高的阶段,应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的资源与环境保护意识,尤其是对旅游类和环境保护专业的学生,除了加强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外,更应加强专业素质教育,以便将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直接为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服务。
2.新闻媒介及其他大众传播工具
新闻媒介包括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介有很强的舆论监督、教育宣传功能。通过舆论对人们的环境行为和活动进行监督,一方面,表彰那些在环境与资源的保护方面作出贡献的单位与个人;另一方面,对那些破坏生态环境,违反保护资源与环境法律、法规的单位及个人进行披露和批评。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其教育宣传功能,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采用各种各样的宣传教育形式,对公民进行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教育,宣传国家有关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常识,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中央电视台曾连续推出“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节目,同时在很多时候也会插播一些环境、资源和文物保护方面的公益广告。这些措施都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知识竞赛活动
例如,为纪念“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2003年5月22日—6月22日,国家环保总局举办了“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公众参与踊跃,可以说是一次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大学习和大普及活动,对于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发动公众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又如,2005年6月1日,为配合“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这一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由国家环保总局、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举办了“2005全国绿色消费知识竞赛”。这次活动以“竞赛”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带动了环保知识的学习,达到了树立绿色消费观念的目的。
4.夏令营(冬令营)
夏令营大多是由某一单位或团体在暑假中组织的、主要由青少年参加的一种集体活动。其主要目的是锻炼青少年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意志品质,同时增长青少年的科学知识,使他们能健康成长。事实证明,开展夏令营也是向青少年宣传环保知识、提高青少年环境意识的有效手段。夏令营寓教于乐,让青少年在一些游玩、娱乐等活动中,接受环境保护的教育和环境意识的熏陶。例如,2004年8月9—19日,由英国文化协会、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英国湿地考察委员会和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共同组织的中英环保夏令营,分别在北京杨镇湿地和广州举办,有100多名中学生参加了夏令营。英国和中国的环境专家参与了学生的“淡水研究”、“这是我的树”和“了解湿地”等活动。50名教师参加了“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学习”的培训。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进一步懂得了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5.生态旅游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教育中,生态旅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与生态旅游直接相关的人员,如游客、旅游区的领导干部、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服务接待人员、当地居民等,通过生态旅游的实施,促进各参与方在对自然资源内在核心价值的认识方面形成共识。尤其要给旅游者留下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和具有启发性的经历,使他们能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接受环境保护教育,这种形式比在其他环境中更生动、更直接、更有说服力。环境保护教育是开展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
4.2旅游资源保护的常用技术方法
旅游资源保护的技术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工程方法等,人们利用和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将它们单一或组合使用达到保护旅游资源的目的。技术方法在对水体、山地、动植物及文物古迹等旅游资源的保护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已经提出:防止环境污染,一靠政策,二靠管理,三靠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难以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就是要做到控制环境污染的泛滥也是很困难的。《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指出:在20世纪和21世纪中期,必须以科技的发展作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先导。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必须以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为基础,通过严格的法律监督,才能达到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的目的。
4.2.1 物理方法
旅游资源保护的物理方法是指通过某些设施、设备或方法的物理作用,来达到处理污染物和保护旅游资源的目的。例如,对大气保护治理颗粒污染物常用物理方法。
大气中颗粒污染物与燃料燃烧关系密切。减少固体颗粒污染物的排放方法可以分为两类:①改变燃料的构成,以减少颗粒的生成;②在固体颗粒排放到大气之前,采用控制设备将颗粒污染物除掉。这里着重介绍第二类方法。第二类方法主要是一些物理方法,包括对一些除尘设备的使用,这些除尘设备主要分为以下4种。
(1)机械除尘器。这是利用机械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的目的。这类除尘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维护方便,但除尘效率不很高,往往用作多级除尘系统中的前期处理。这类除尘器比较典型的有重力沉降室和旋风除尘器等。
(2)过滤式除尘器。此类除尘器是以过滤机理作为除尘的主要机理,包括袋式除尘器和颗粒除尘器等。这里重点介绍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是将棉、毛或人造纤维加工成织物作为滤料,制成滤袋对含尘气进行过滤。这种方法除尘效率高、操作简便,适合于含尘浓度低的气体。其缺点是占地多,维修费高,不耐高温、高湿气流。
(3)湿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是一种采用喷水的方法将尘粒从气体中洗出去的除尘器。这种除尘器种类很多,有喷雾式、填料塔式、离心洗涤器、喷射式洗涤器等。这类除尘器除尘效率较高,但是需要大量用水,还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
(4)静电除尘器。静电除尘是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通过电晕放电使含尘气流中的尘粒带电,利用电场力使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并沉积在电极上的过程。利用静电除尘的设备称为静电除尘器。这类除尘设备的除尘性能好(可捕集微细粉尘和雾状液滴) ,除尘效率高,气体处理量大,适用范围广,能耗低,运行费用较少。缺点是设备造价偏高,除尘效率受粉尘物理性质影响很大,不适合直接净化高浓度含尘气体,对制造、安装和运行要求比较严格,占地面积较大。
4.2.2 化学方法
旅游资源的化学保护方法是利用化学物质与污染物的化学反应,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或物理性质,使污染物改变其存在状态,最后使其减少或转变为其他无害物质的一种方法。例如,在人文资源的保护中对壁画的保护使用的就是化学方法。
壁画文物经常出现起甲(壁画的颜色层和白粉层结合力小,或者某种颜料的用胶量不均而造成的龟裂,泛起许多小鳞片的现象)、酥碱(在支撑结构的崖体中,山体水分较多时,由于水的渗透将岩砾中的盐溶解后,通过地层岩石中的孔隙传送而集结于壁画的颜料层,腐蚀壁画内的胶结材料,盐分通过吸水膨胀又使壁画酥松,造成酥碱)等现象。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采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如胶矾水、动物胶、植物胶,以及合成高分子材料,如环氧树脂、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等对壁画及其他相关文物进行修理与保护。例如,在敦煌莫高窟采用胡继高经多次试验的合成高分子材料配方:①1%~3%的聚乙烯醇;②1%~1.5%聚醋酸乙烯乳液,或者两种不同浓度的混合液来修复起甲、酥碱壁画,此后这一方法成为我国壁画保护的主要技术。辽宁省博物馆对某些壁画揭取中用含50%的三甲树脂在丙酮稀释至9%~10%后贴布,再用环氧树脂和其他合成树脂固定。陕西省博物馆多年来一直采用桃胶揭取壁画,再用丙烯酸树脂和聚醋酸乙烯树脂固定。目前,在壁画文物的起甲、酥碱治理及修复中,天然高分子材料已被广泛采用。
4.2.3 生物方法
旅游资源保护的生物方法是指通过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本身的特有功能,以达到监测、防治环境和文物的污染与破坏,以及美化、净化、绿化旅游环境和保护对象的作用。例如,在对木质文物的保护和对丝绸文物的保护中常使用生物方法。
1.对木质文物的保护
爱尔福特的大教堂有一个名叫克拉纳赫的神坛,其名字来源于自己的木质屏风,著名画家鲁卡斯·克拉纳赫在公元1520年左右在屏风上绘制了圣卡塔琳娜秘密订婚的油画,现已成为著名历史文物。后来,人们发现这个由椴木制成的屏风受到木蠹虫的侵袭,已经出现了许多虫穴,如果不加以治理,这个著名文物就将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