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曲沃,位居“河、汾之东”,“汾、浍之间”,是晋(唐)叔虞的始封地;是地处“正今、晋、绛、吉、隰之间”的大夏之墟;是秦、汉建邦立郡的绛县(东汉称绛邑),是汉绛侯周勃的封国,又是汉华无害绛阳侯的采邑;有旧石器遣址、新石器遗址、龙山文化遣址达29处之多;有丰厚的晋文化遗存及其诸多的晋文化信息。
(1)曲沃称谓之由来
曲沃称谓之由来,其渊源大体有两个,一个是绛山绛水说,一个是黄河河曲说。绛山绛水说源自《曲沃县志》。乾隆《新修曲沃县志》载“曲沃何以名,名以沃也。《尔雅》沃泉悬出,悬出,下出也。晋国以绛山为宗,绛水(沸泉)出绛山之南,沸涌而东,西北经青玉峡,东流袱石罅,至白石山,悬而为沃泉(景明瀑布)。又东折为白水村,九曲而注入于浍,西流入汾。凡曲沃、新田两都襟带,皆此沃水之所潆洄盘旋也,是为曲沃命名之由。”黄河河曲说源自见《西周时期全图》。自古黄河有九道湾,曲沃之命名当有其中之一道湾而来。黄河,自内蒙大青山麓,往南直流而下,经今山、陕之界,至山西永济折南向东流去,形成一个若大的“湾洄”。《辞源》:释“湾洄”为“河流湾曲处。”湾又谓曲,故而河湾又名“河曲”。《辞源》注:“河曲,在河东蒲坂县南。”又说:“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尚书·禹贡》黄河,曰:“河出崑崙虚,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古“河东蒲坂之河曲”,正是《禹贡》所说的“千里一曲一直”。就在这“千里一曲一直”河湾里,《西周时期全图》只标注了“曲沃”二字。由此说来,我们不能不说“古蒲坂之河曲”是曲沃称谓之由来。从历史地理考古学的角度解析,我们应把蒲坂“河曲”之“曲沃”与“县志”之“曲沃”严格区别开来。窃以为,“河曲”之“曲沃”是地域概念,它涵盖了今山西晋南和晋西南,是个大地域概念;《县志》之“曲沃”,它仅是城邑和地名概念,是个小地名概念,或说是县治概念。
(2)曲沃的历史沿革
曲沃地名,最早始见于西周,迄今已3000多年了。历东周,至公元前543年,晋平公15年,在曲沃地面上曾建绛县。历史上称其为“古绛县”。据文献记载,在今曲沃城西南有古绛遗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郡建县,改曲沃为绛县,属河东郡。窃以为,这是秦沿用了“古绛县”的称谓。至西汉,仍隶河东郡,依然称绛县。汉刘邦封周勃为绛侯,为侯国。汉又封华无害为绛阳侯。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改河东郡为兆阳郡,其绛县称谓未变。公元25年,刘秀灭新朝建立东汉,复置河东郡,改绛县为绛邑县。据山西古籍出版社《历代山西政区通录》载文,说中华书局新版郡国志“绛邑”二字有别:绛为黑体,邑为宋体;绛左标专名号,邑未标。据此,东、西汉皆单名为绛。故而,以东汉谓“绛邑县”,很可能是后世疏漏所误。其东汉与西汉不同的是,西汉为侯国,东汉为封邑。三国时期,曹魏占居中原地区,孙权占据江南地区,蜀汉占据今四川等地。魏设平阳郡,辖绛邑县。至西晋,郡县沿曹魏所设,仍是平阳郡辖绛邑县。东晋十六国(旧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从前赵、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到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即公元487年)置曲沃县之前,曲沃一直称绛与绛邑县隶平阳郡。北魏曲沃县治在今曲沃县西南2里有故城遗址。至北周武帝建德六年(即公元577年),曲沃县移治乐昌堡,在今县南2里安吉村。至隋文帝开皇十年(即公元590年),其县治又由安吉村徙至今曲沃县城,隶绛州管辖。从隋朝,历唐朝、北宋、金至元朝,曲沃县属绛州一直未变。至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将曲沃县改属平阳府,清朝沿用至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建立,将曲沃县改属河东道管辖,直至1947年曲沃解放。解放后,曲沃基本上属晋南、临汾地区、临汾市管辖。
(3)曲沃是唐叔虞始封地
《史记·晋世家》:“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河,系古之大河,今之黄河;汾,即山西母亲河之汾水。据历史文献记载,考古发掘佐证,在河、汾之东有两个“唐”,一个是帝尧陶唐氏之唐,一个是虞舜敕封帝尧后裔之唐。考古证实,帝尧陶唐氏之唐,在今临汾、襄汾之间,有今陶寺尧遗址为证;虞舜敕封帝尧后裔之唐,在今曲沃、翼城之间,以曲村——天马晋侯墓地可以佐证。晋侯墓地是《考古》杂志组织评选出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它的发现对于西周晋文化和晋国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博物馆汇编的《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在《晋侯墓地发掘与研究》内容提要中指出:“晋侯墓地的年代上限不早于西周早期,下限不晚于春秋早期。”“晋侯墓地9位晋侯从早至晚确为父死子继的关系,最早一位为晋侯燮父,最晚一位为晋文侯仇,虽与《史记·晋世家》中的晋侯名字尚不能完全对应,但侯序基本一一衔联。晋国实行晋侯五鼎四簋(或六簋),晋侯夫人三鼎二簋(或四簋)的用鼎制度,其用玉制度也昭示出晋人的用玉观念。”据考,晋侯之用鼎制度成形约在西周中期晚段,M114组M9组即燮父、武侯用鼎不成制、M33组M6组即成,厉侯墓被盗,用鼎情况不明,M91组即靖侯才成制。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教授李伯谦先生撰文指出:“《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国始封于唐,但唐地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云,以今地言之,有太原说、临汾说、翼城说、乡宁说、夏县说、霍县说,一直未能确指。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而晋侯墓地9组晋侯大墓的发掘,则确证天马——曲村遗址即晋国始封的唐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已故教授邹衡先生撰文说:“至于燮父,虽曾改国号为晋,但并无较早的有关迁都的文献记载,可见晋侯燮父与其父唐叔虞同居一地。今晋候燮父墓既然在天马——曲村遗址内,唐叔虞墓亦应在此。所以,天马——曲村遗址应该就是唐叔虞始封之地,在周初,此地应该名唐。”邹衡教授在其撰文中进一步指出:“在翼城县的翔山以西,曲沃县的汾水以东、浍河以北,翼城、曲沃二县的崇山(俗名塔儿山)以南,东西长约30、南北广约15公里的長形带,……就是晋始封地的中心所在。”
(4)曲沃是我国始建第一县的故地
时至东周春秋时期,曲沃是我国始建“天下第一县”的故地。文献对这一历史事件是这样记述的: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晋平公,杞出也,故治杞。”这个记载是说晋平公,是杞国女人生育的,所以他帮助杞国修城墙。杞国女人何许人也?杞国女人是晋悼公的夫人,晋平公的生母。如此说来,晋平公为娘舅家修城墙,是“礼”所当然的事了。时过一年,即公元前543年,鲁襄公30年,晋平公15年,《左传》又记载:“二月癸未(二十三日),晋悼夫人食与人之城杞者。”由此引发了绛县佬的故事。据《左传》载文:公元前543年的春天,二月二十三日,晋悼夫人赐给为杞国筑城的役卒吃饭,绛县人中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因为没有儿子而自已去服役。在赐饭的过程中,有人怀疑他的年令,向老人打问你多大年纪了?老人回答说:“下臣,是小人,不知道记住年令。只知道下臣出生的那一年,是正月初一甲子日,算计起来已经过了四百四十五个甲子日了,最末一个甲子日到今天刚刚二十天。”老人这一回答,难住了在场的官吏。官吏回到朝廷,向知多识广的师旷询问。师旷说:“这是鲁国叔孙惠伯承筐会见郤缺的那一年。这一年,狄人攻打鲁国,叔孙得臣当时在咸地击败狄人,俘虏了戎狄的侨和虺,而都用来命名他的儿子。这老头而今己满七十三岁了。”史赵说:“亥字是‘二’字头‘六’字身,把‘二’拿下来当作身子,这就是他的日子数。”士文伯说:“那么是26600天了。”随后,晋执政卿赵武(即赵氏孤儿),把绛县老人召来向他道歉,说:“我没有才能,担负了国君的重要职务,由于国事多有忧患,没有能任用您,让您屈居卑下已经很久了,这是我的罪过。谨由于我没有才能向您道歉。”于是,赵武就请他做官,让他辅助自已执政。绛县老人由于年老而辞谢不就。赵武便赐给他土地,让他为国君主持免除徭役的事务,做绛地的县师,并免去了他负徭役的一切事务。就这样一个故事,引出了曲沃是我国最早建县的故地——古绛县所在地。绛县始建的时间,至迟也在公元前544年之前。为什么呢?因为在543年杞国筑城时就己经有了绛这一称谓。就以公元前544年或543年计,他比商鞅于公元前350年,“将(秦)全国的都、乡、邑集合成41县,置县令、丞”早190多年,比秦始皇在全国设郡建县早三百几十年。因此,有人说它是我国始建最早的县,也有人说它是华夏第一县,《人民日报·海外版》载文则说它是“天下第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