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式标题由正题和副题两部分组成。正题概括计划内容,揭示主题,副题标明单位名称、计划时限和计划种类,如《影响力 亲和力 感召力 凝聚力——航空旅游分院2007年思想政治工作计划》。
(二)正文
计划的正文一般由前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构成。
计划的前言一般用简洁的文字阐明制定计划的指导思想、制定计划的依据,即回答“为什么做”、“依据什么做”、“能不能做”的问题。制定计划的根据包括上级文件或指示精神、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前言还包括计划的总任务、情况分析等。前言是计划的纲要,切忌冗长,不宜过多论述,点到为止。
主体是计划的主干部分,用来表述计划的具体内容,是计划写作的重点,具体回答“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完成”的问题,是计划的核心,要求写得周密清楚,简洁而有条理。计划的主体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即目标(做什么)、措施(怎么做)、步骤(几步做完)。
①目标。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目标,有了目标工作就有了方向,缺少目标工作就难免出现盲目性。在一篇计划中,首先要让人们明确工作或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必须是切合实际的,是经科学分析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制定出来的,不是凭主观臆造出来的,不存在假、大、空的成分。
②措施。措施是实施计划的具体做法。有了目标就需要有相应的措施和办法相配合,以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如果没有具体的措施来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任何计划都会落空。措施包括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方法,安排多少人力、物力,估计实施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等等。
③步骤。步骤是对计划实施过程的时间安排,其中主要明确哪些先干,哪些后干,使实施过程有条不紊,以确保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简析:这份专题工作计划写法比较规范。计划的主体写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目的要求明确;第二部分时间、方法和步骤比较实在;第三部分安排具体,便于执行和检查。
四、计划写作的基本原则
不论哪种计划,写作时都必须坚持以下五条原则。第一,对上负责的原则。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反对本位主义。第二, 切实可行的原则。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定目标、定任务、定标准,既不要因循守旧,也不要盲目冒进。即使是做规划和设想,也应当保证可行,能基本做到,其目标要明确,其措施要可行,其要求也是可以达到的。第三,集思广益的原则。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博采众长,反对主观主义。第四,突出重点的原则。 要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第五,防患未然的原则。要预先想到实行中可能发生的偏差,可能出现的故障,有必要的防范措施或补充办法。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写一份学习计划。
四十四 总 结
总结是单位或个人对已经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经验与教训,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实践活动的书面材料。不论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在一个阶段的工作、学习之后应该回顾一下:做了哪些工作或学了什么东西?取得了哪些成绩?有什么成功的经验?还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失败的教训?下一阶段有什么打算?把这些内容写成文章,就是总结。善于总结会受益终生。
一、总结的作用
总结是通过回顾一个单位和个人一个时期的工作情况,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对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检讨,对今后的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就个人来讲,经常性地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来个回头望,这样既对上级、对组织、对群众、对自己有个交待,也有利于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明智的人总是重视总结,善于总结,从总结中吸取经验教训,把经历当财富。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或学习之后,回头审视一下——有何得失,有何体会;事情做得好,好在哪里,什么原因,今后怎样发扬光大;出了问题,又是什么原因,今后怎么改进,以防止在同一类问题上犯同样的错误,甚至通过举一反三,防止出现其他问题。
总结的目的就是为今后的工作理清思路,指明方向,找出对策,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提高工作的质量。
二、总结的特点
(一) 实践性
总结首先要回顾实践或工作的全过程。自身实践,尤其是典型事例和确凿数据是一篇总结得出正确结论的基础。
(二)真实性
总结是人们实践活动情况的概括反映。总结中对自身工作的回顾与评价,应当忠实于客观事实。所用的材料,必须绝对真实,不能添枝加叶,不能报喜不报忧,更不能无中生有,其中的观点必须是从自身实践活动中抽象出来的认识和规律。
(三)理性分析性
总结不是对已做工作的过程和情况的表面反映,而是对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总结不仅要陈述工作情况,更要揭示理性认识。能否进行理性分析,能否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是衡量一篇总结成败的重要标准。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这是总结的实质。
(四)典型经验性
总结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回首往事,也不是简单地罗列得失,而是从以往的工作中探求成功的规律,而规律性的东西总是寓于最典型的、最有说服力的事例中。所以,写总结不能事无巨细,主次不分,有闻必录;应当择其主要工作、主要实绩、主要问题来写。可以说,事例越典型、越突出,总结出来的经验就越深刻。
(五)简明性
总结往往作概括叙述,而不必具体描述;作简要说明,而不必旁征博引;作直接议论,而不必多方论证。
三、总结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总结有以下几类。
① 按内容分,可以分为工作总结、学习总结和思想总结。
② 按涵盖的范围分,可以分为单位总结、班组总结和个人总结。
③ 按涵盖的时间分,可分为年度总结、季度总结和月份总结。
④ 按用途分,有上报总结、下发总结和发表总结。
⑤ 按进程分,有阶段性总结和全程性总结。
⑥ 按性质分,有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总结。
四、总结的结构和写作要点
总结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正文和落款三个部分。
(一)标题
总结的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
① 公文式标题。公文式标题一般由单位名称、时间、内容、文种名称几个部分构成,在实际使用时常常有所省略,如《基础部2007年度教学工作工作总结》。
② 文章式标题。文章式标题又可分为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文章式单行标题一般概括总结的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不出现总结字样,但对总结内容有提示作用,如《我是怎样抓教学质量的》;双行标题是指正副标题合用,正标题突出中心,概括总结的主旨或提出要回答的问题,副标题说明单位、时间、内容和名称,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大学教育的首要职能——渭北大学2007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二)正文
总结正文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成绩与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今后打算和努力方向几个部分。
① 概述基本情况。基本情况一般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是在什么时间段、什么环境和背景之下开展的工作;二是都做了哪些工作,怎么做的;三是做的结果怎样。具体写作时要简要交待总结所涉及的时间和实践背景,说明总结的出发点和意图;简述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及其完成情况;提示总结的主要内容。这是正文的导言部分,写作时要做到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点明中心;实践背景的交代要少而精,对所做工作的叙述要概括而全面。
② 总结成绩与经验。对以前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目的是为了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因而成绩与经验部分是总结的重点内容。在这一部分里,要详细写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遇到困难时采取的具体措施,重点分析取得成绩的主客观原因,弄清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在遇到具体困难时哪些应对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这部分内容较多,写作中常采取点面结合、详略结合、叙议结合的手法,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从成功的做法中提出有益于今后工作的经验。
③ 揭示缺点、失误和教训。总结工作中的曲折与反复、缺点与不足,造成的消极影响或工作损失,弄清导致缺点或失误的主客观原因,将其作为以后工作中引以为戒的教训。
④ 说明存在的问题与今后设想。说明工作中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今后工作的设想,制定新的措施,指明努力方向或点明发展趋势。
正文内容的安排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两段式”结构。分“情况”和“体会”两部分:先叙述情况——包括基本情况、主要做法、成绩与缺点等;然后叙述体会——包括经验的总结、教训的归纳及对存在问题的认识和下一步的打算等。问题比较集中的专题总结大多采用这种写法。
第二,横式结构。把全部工作归结为几个问题,就具体问题叙述情况和体会,每一部分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各部分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各部分都为同一中心内容服务。采用这一结构模式,在写作时要注意合理地安排各部分的先后顺序,或以主次为序,或以轻重为序,或以因果为序等。
第三,纵式结构。按工作进程,以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安排内容,分别对每个发展阶段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这种安排便于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使读者的思想认识逐步走向深入。采用这种结构模式时,特别要注意详略处理,不要写成流水账;发展过程的叙述要服从总结经验和教训的需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连贯性,使整个总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四,纵横交织结构。既考虑时间的先后顺序,反映事物发展的过程,又注意内容的逻辑联系,逐层深入地突出几个问题,纵横交织、事理结合。采用这种模式,既能使读者了解工作的全过程,又便于读者借鉴各阶段的成功经验。
(三)落款
包括署名和日期。单位总结具名,一般写在标题中或标题下,或者在正文的右下方写明总结单位和年月日;随另文发送的总结可不具名;个人总结的署名,一般写在正文右下。
点析与提示:这份总结采用横式结构,比较详细地陈述了个人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做法,概括性地交代了这样做的结果,即所取得的主要成绩,虽未点明成功经验,但宝贵的经验蕴含其中。
五、写总结应注意的问题
① 全面回顾,深刻分析。总结既然是为了找出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就有必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全面回顾,深刻分析。所谓全面,指基本情况、成绩和问题、经验和体会、今后打算等几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方面都不能少。少了就不能算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总结,就会失去指导工作的意义。深刻分析,是指既要找出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又要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全面总结,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侧重。
② 用事实说话,真实、客观。用事实说话,主要体现为列举工作中的具体事例和对事例进行分析。生动的例子不仅能加深读者的印象,而且能增强说服力,因而用事实说话可以提高总结的价值。事实的选用既要真实,又要客观,不夸大,不缩小,这是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
③ 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④ 突出重点。一个人,一个单位,经过了一段时间,留下的东西是很多的,事无巨细地总结一遍,是毫无意义的,必须抓住最重要的加以总结。所谓重点,主要包括:单位或个人的基本职责,上级部署的重要工作,有关方面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的处理,付出精力最多、倾注心血最多的工作,等等。
对自己前一段的学习来一个回头望,写一篇学习总结。
四十五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客观事物或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之后,将所得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撰写的书面报告文字。写调查报告的目的是依据现实状况和历史资料来探索事物的客观规律,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好的调查报告,可以在群众中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对实际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真实性和客观性
开展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事物、认识社会,所以调查报告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从调查报告的形成过程来看,首先是通过广泛、深入地调查获得第一手材料,继而对得到的材料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自然地得出结论,这就决定了调查报告具有客观性的特点。
(二)系统性和完整性
对一个事物、一个问题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反映事物或问题的来龙去脉,揭示其本质,既能总结经验,又可揭露问题;既能分析现状,又可调查历史,预见未来;既能发扬优点,又可克服缺点。这就是说,调查报告对事物的反映往往比较系统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