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38000000022

第22章 阅读理解(9)

⑥ 确定词语字面的意义及其言外之意或深层含义。其方法是依据语境、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目的及相关资料来理解词语的潜在含义。在阅读中,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词的字面意义。然而,词所表达的内容常常超过其字面意义。这就需要从字里行间“读出”其意欲表达的意图,即潜在含义。如巴金《灯》中的一个句子: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由于《灯》这篇文章写于1942年2月,此时正是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候,国家和民族正处于深重的灾难之中,因此句中的“灯光”由全文看,不应是实指,而应该理解为“光明、希望、信念”,整句表明作者对抗战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⑦ 确定指代词语的指代内容。现代文中的代词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经常替代文中所讲的具体事物,有时还替代复杂的或抽象的概念。一般来说,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常在其前文里,所以可以根据上下文,理解指代词的含义,即指代的对象可以从上文寻找到(有的需要提炼概括)。例如: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句中指示代词“这样”所指代的内容是:马克思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从上文可以找到)

⑧ 确定近义、同义词含义上的细微差别。近义词和同义词含义上的细微差别是由于构词的语素不同而造成的,因此可以采用分解词素的办法来准确理解。其方法是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如“健美”,“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是“健康而优美”。

总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必须以对全文的把握为依托,瞻前顾后,融会贯通,在具体语境中从多侧面、多角度地去把握,从而确定词语在文中的正确含义。

怎样提高对词义的理解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 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良好习惯,正确掌握常用词的含义和用法,对常用词语的基本义项要记下来,并在运用中熟练、牢固地掌握。这样一来,积累多了,理解词语的能力自然就增强了。

② 要注意有关文字、词汇方面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如汉字造字法知识、词的结构知识等,并在学习时注意归纳总结解释词语、辨析词义的常用方法。

③ 要不断增加生活积累,并使之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加强词语方面的基本训练,增强语言感受能力。语感差,阅读中就捕捉不到需要细细推敲品味的关键性词语,更不能深刻透彻的理解词义。

④ 要活学活用。照搬照背词典或注解的释义,不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考察、分析、推断词义,或者不能透过字面去把握词语的深层含义,都不能正确理解词义。在阅读中特别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把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辨析,以求正确推断出词语的具体含义;绝不能就词论词,单就字面看词义。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阅读能力测试的一个重要考点。理解句子的含义,包括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式、方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等。所谓文中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以下几种句子。

① 结构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

② 能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旨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文眼”。所谓“文眼”,也叫主旨句,就是文章中具有点题、表现中心、提携全文等作用的句子。它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起着提纲挈领、前后贯通的作用。

③ 有丰富内涵的语句。句子的意思含而不露,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根据上下文可以体会到。通俗地讲,就是话里有话,有潜台词。含蓄句是在不便直说时,起到曲意表达的作用。

④ 能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起始句、总结句、过渡句、收束句等。

⑤ 含修辞手法,能增强文章表达效果的句子。

⑥ 具有警策作用的句子。文字简练,内涵丰富,具有发人深思、动人心魄、催人奋起的作用,被广泛引用的句子。

⑦ 使用象征手法的句子。

⑧ 用典句,即句子中用了典故。这类句子一般只有知道典故后才能透彻理解。

怎样正确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 理清句子主干或句间关系。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两种。对于较为复杂的单句,可先分析主干,搞清句意范围,再抓关键的修饰、限制或补充成分,就可较准确地把握句意。倘是倒装句,则强调的重点与一般顺序的句子不同。

对于复句,可先分析复句的第一层关系(最主要的关系),再考虑复句的类型。复句大致可分两类:转折、因果、条件、假设复句等属偏正类,正句一般是句意主旨所在,抓住正句,兼顾偏句就能较准确地理解句意;并列、承接、选择、递进复句属联合类,这类复句前后分句可以并重,也可有主次,并重的全面考虑,有主次的抓住主句,这样也能较准确地理解句意。

② 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对于一些含蓄而复杂的语句,把抓关键词作为突破口,就能正确把握句意。一个句子中常有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理解了这类关键词语,整个句意就容易把握了。

③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理解,关涉段意,甚至文意,这就必须借助文章语境加以分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往往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理解句意的潜在信息,因此抓住上下文中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句意。

④ 对用典句的理解要借助于典故。运用典故可顺其意而用,也可反其意而用;可直接用,也可间接用。理解用典句关键是弄清典故,借助典故就可顺利地理解句意。

⑤ 结合修辞手法或艺术表现手法来理解。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常会运用反语、双关、避讳、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常表现为象征句、暗示句、影射句、委婉句等,要抓住修辞手法或艺术表现手法的特点,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理解这些句子时,必须注意结合它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句子所包含的深层意思。如《故乡》一文中最后一句:“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句中的“这”指代的是“希望”,因此这句话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希望”是本体,“路”为喻体,相似点是从无到有,其中的关键是“路”在于走,就“希望”而言,“走”就是努力地去实践。由此可见,这句话正体现了鲁迅先生对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坚韧不拔、为理想奋斗的可贵精神,这也正是全文所表达、肯定的主题。

⑥ 结合作品产生的时代与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一些提示文眼的句子、表警策的句子等还需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来透彻理解;有的文章要与当时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

⑦ 通过比较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实际阅读中,对于有些重要的句子的判定要经过深入细致的比较、鉴别,才有可能较准确地把握其含义,才可能进而完整地归纳和理解文段的中心。

⑧ 有些句子运用了指代手法。对用指代词指代具体内容的,一般要依据上下文对语句进行结构分析,先句内后句外,先小层次后大层次来确定指代什么;对不用指代词指代具体内容的,一要注意歧义概念、多义概念和对概念范围的界定,二要通过对语句的语法分析或逻辑分析确定指代内容。

怎样提高理解句意的能力呢?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 注重积累,扩大自己的词汇积累量。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要素,对于句子的理解首先表现为对句中关键词的理解,因此扩大词汇积累量是提高句子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积累?在阅读中积累最好,主要方法是阅读过程中遇有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的字词翻开词典查一查,同时将其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地推敲一下,在对词义深透理解的基础上将其巩固下来。

② 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汉语语法知识。对句子的理解,常常需要借助语法知识。如理解单句,有时需要抓住句子的主干部分进行分析;理解复句,往往要对其句间关系进行分析;理解特殊句子,经常要抓住句子成分的位置变化对突出强调的部分进行分析。因此,全面、系统地掌握语法知识是提高句子理解能力的重要条件。

③ 掌握一定的修辞知识。有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方法,就要借助修辞知识来理解。因此,掌握一定的修辞知识,有助于句子理解能力的提高。

④ 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分析是正确理解句意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就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够理清句间关系,而且能够看到字里行间以外的东西。

(二)筛选和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能够迅速、准确地从文章中筛选和提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阅读能力。从文本中筛选和提取信息依赖于对文本的精读,其关键是抓住提供信息的关键性词语、句子。从这个意义上讲,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是理解词语能力的拓展、延伸和应用。文章的信息可分为内容信息和形式信息两大类。

文本中的内容信息主要有:

● 文章所写的人、事、景、物及其相关内容;

● 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感情倾向;

● 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 文章所讲述的道理或揭示的客观规律;

● 承载的知识与经验;

● 传递的消息和提供的情报;

● 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提供的审美意象;

● 文本中的重要词句;

● 词句的特殊含义与言外之意;

……

文本的形式信息主要有:

● 文章的结构形式;

● 文章的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 文章所用的修辞手法;

● 特殊句式;

● 标点符号的使用。

……

从阅读角度讲,一般将以上信息归为主旨信息、材料信息、背景信息、技法信息等几大类。归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读者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迅速提取到有关信息。

提取文中的信息要依据主观或客观需要。主观需要指读者自身的需要,客观需要指的是思考练习题或考试试题中的指令要求。一般情况下,筛选和提取信息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检索性筛选,就是根据特定的要求从阅读材料中直接找出所需要的信息。这种筛选,相对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只要细心阅读材料,找准答题区间,便不难从中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二是整合性筛选,是指以正确把握文章内容为基础的筛选——或者是对全文不同地方的内容进行提取,或者是对全文重要内容,如主旨、意图、意义等进行提取,或者是根据文章意思转换表述形式……这种筛选,难度较大,需要我们首先对阅读材料有透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一定的分析,把理解筛选出的分散的语言信息联系起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怎样提高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呢?主要应该把握住以下几点。

① 要尽可能地理解文意,这是提取信息的基础。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明了文中所叙述的事件、人物及其基本关系。具体地说,就是了解文中写了哪些人、讲了哪些事、事情发生的前因和后果、每个人的态度是什么等。不了解文章所写,就不可能从中提取到真实、有用的信息。

② 阅读中要特别注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常常就是文中的信息点。抓住了这些有信息含量、体现着信息点的词语,就能够迅速、准确地筛选和提取出正确而有用的信息。

③ 领悟题干所示,对信息进行认真筛选、准确提取。文中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怎样选择和取舍,要依据试题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这就要明了题干要求的是什么,题目要求不同,筛选、提取的信息也就不同。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有些信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需要仔细挖掘其潜在的、有价值的部分,或者说要由表及里,将思维的触角深入到字里行间,这样才能发掘出真正的信息。

(三)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善于看文章的人一定要把作者的思路摸清楚”,“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可见,理清思路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只有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才能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些是正确、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前提。

关于“思路”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的解释是:“思考的线索”。那么,写作理论上讲的思路又是什么呢?叶圣陶先生说:“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由此可见,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路径,其实质是从一个或多个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理清思路,就是弄清文章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看作者是怎样将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借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思路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作者的写作动机产生之后,就要考虑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怎样搭配和组织材料及如何安排详略等问题,这就进入了反复比较、权衡、取舍、梳理的构思过程,构思完成,思路也就形成了。

同类推荐
  • 语文之美

    语文之美

    本书分为:关于语文、阅读指导、作文教学三部分。具体包括:语文之美、语文学小议、语文学习漫谈、语文知多少、语文的学科构建构、语文学科建构与文本借助、语文与文章等内容。
  • 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自由体操·技巧体操

    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自由体操·技巧体操

    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自由体操·技巧体操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自由体操·技巧体操
  • 格列佛游记(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格列佛游记(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是一部远远超过“儿童读物”范围的奇书。主人公格列佛是一个酷爱航海旅行的英国人,他年轻时学医,后来在轮船上担任外科医生,多次参加航海旅行。这本书记叙了他在四次航海途中发生的一系列的荒诞故事:在小人国,他是力大无比的巨人,可以轻松过海将敌国的舰队拖回来;在巨人国,他又变成了矮小的宠物,成为了别人的玩偶……书中描绘了一个奇幻、滑稽的童话世界,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在《格列佛游记》中,作者叙述技巧和讽刺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青少年在感受经典的同时,还可近距离地接触大师,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 政治学(第二版)

    政治学(第二版)

    书在系统总结已有政治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和评述了现当代许多国内外学者在政治学方面的一些重要学术观点,对国家形态、政治权力、政党政治、政治参与、政治发展、政治民主、政治文化等政治学核心范畴作了较为深入并富有新意的分析和阐述,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政治学科发展中的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和规律,使抽象的理论更贴近中外政治发展的现实。本书作为复旦版MPA(公共管理硕士)系列教材之一,既可作为MPA课程的基本教材,又可作为大专院校政治学专业和行政管理学专业的本科和专科的专业教材。
  • 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研究

    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研究

    《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导论;理论综述;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的必要性;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的基本框架;中国生态补偿的财政政策等。
热门推荐
  • 红颜醉江山

    红颜醉江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红颜醉了江山,隋朝军队进入建康的时候,他却还在吟诗作乐......作者交流QQ:543059416微信公众平台:JN543059416由于工作原因,本部小说一周一更,暂定更新时间为每周一晚9点,请大家谅解
  • 一梦千年:碧落赋

    一梦千年:碧落赋

    “我叫碧落,上穷黄泉下碧落的碧落。”“我知道。”四海八荒都知道这西海的九公主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你以为她是倾国倾城跌倒众生?还是仙力超群技压群雄?众仙表示,你想太多!800年前,九公主碧落误入沉水渊禁地以至于仙元散尽,是西海龙君用了万年的道行才换回一条小命。只可惜从此后仙力绵薄,连简单的腾云都成了问题。冥武帝君的小儿子倒是很宝贝他这个小未婚妻,只一心等着娶她过门。奈何这九重天上的太子殿下也三番四次英雄救美,九公主表示压力很大。众仙表示,九公主操的一手好计谋。若不是仙力大减,太子殿下又何来英雄救美一说呢?
  • 校园鬼尸

    校园鬼尸

    因为一个手机,几个学生意外得到不义之财,之后被带入传说中的鬼校,他们在鬼校里结识了舍友苏夜莫,和驱鬼师许三。学校里频频发生诡异事件,307宿舍一伙几人每天都生活在鬼怪的惊悚和恐怖当中,然而,他们并不惧怕这一切,因为他们都怀着一颗勇敢的心。经过一次次的艰难险阻,他们打败了一切恶鬼怨灵,拯救了校园乃至整个小镇,这就是他们的鬼校生活——校园鬼尸
  • 金色夜叉

    金色夜叉

    一部吊足读者胃口的明治文学杰作日本版《呼啸山庄》《读卖新闻》连载数年,风靡全日本,一经出版长年位居畅销榜第一与夏目漱石齐名受三岛由纪夫、谷崎润一郎、森鸥外等盛赞尾崎红叶长篇小说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小说,这真是好玩儿的书。——三岛由纪夫。《金色夜叉》是一部大胆的、以现实为基础的伟大小说。金钱与爱情形成鲜明对比,而隐藏在这一主题背后的是更为深刻的东西。今天,爱情之源在物欲面前逐渐干涸,可以说,这是一个深化了的物欲时代。——三岛由纪夫。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一个是家境殷实的美丽女子,却因奢望富贵而情海生波;一个是寄人篱下勤勉治学的上进男子,苦苦挽回爱情未果,进而因爱生恨,变成为了金钱不择手段的魔鬼。渐行渐远的背离,裹挟着欺骗、逃避、憎恶、愤怒……女子结婚后是否又能如愿过上舒心的富家生活?男子从此疯狂攫取他人钱财的同时,是否又能复归平和?这就是三岛由纪夫曾一口气读完并大赞其有趣的尾崎红叶长篇代表作《金色夜叉》,它不仅是红叶的绝笔之作,更是日本文学史上一部引发全民轰动的小说。自1897年1月1日至1902年4月在《读卖新闻》上连载,引发全民追读,然而因红叶患胃癌病逝,最终在男主人公面对女人公的忏悔信件即将要作出抉择之时画下了休止符,给后人平添无限想象。本书收录了尾崎红叶全稿,以及日本读者和学界广泛认可的三次续稿和红叶亲笔所写的《与红叶山人书》。三次续稿均由深得红叶创作精髓的得意门生小栗风叶所著,也为后世收录出版并进行学术研究。
  • 末世归程

    末世归程

    2168年10月15日这是人类全面抗战的第3三年,离中心塔不远处的残垣断壁里与同伴走散的他,也许正在度过人生的最后1小时,但.....
  • 皇上相公太妖孽

    皇上相公太妖孽

    注!!本篇文文名为皇商!不是皇上!!惊穿?就是因为那块破石头!为什么?别人一穿就成皇后、王妃,她伊笙晚却要被人追杀?为了保命,去爬树好了!不小心脚一滑,跌到了从大道上冲过的马车上。咦!不小心地正好看到两条光溜溜的身子在嘿咻耶……她对天发誓,她绝对不是故意的!逃吧!那个帅得不像话的妖孽却一手把她揽了过去,压着她的身子柔声细语道:“小娘子,你想往哪逃?”小娘子?!见鬼,她不活了!!!
  • 自来自去梁上燕

    自来自去梁上燕

    七国动乱,流年不利,她一出生就寄人篱下,身世成谜。相依到白头是她对他的期待,可惜流水无心恋落花。缘来缘去,他的若即若离令她茫然失措。她以为今生会是她一个人的战场,带着仅存的执念,一路披荆斩棘,艰难前行。蓦然回首却发现他一直在寻觅着她,当他们的目光相触时,曾经的悲欢离合全化作了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红尘落青砖

    红尘落青砖

    她是苏府嫡大小姐,从小生活在乡下,一纸婚约,将她召回京城,却是要她嫁给死了五个王妃的六王爷。京城风云诡谲,帝位岌岌可危,在这场争夺战中,她该如何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