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盼望有人认真评论大著,阐明其开辟新路的作用。湘中多才俊,您一定认识不少精英……我盼望见到文艺评论家执笔绍介……
这些日子不断来人,日无宁时,拉拉杂杂写点感受,祝贤伉俪康吉笔健!
戴文葆拜上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日
顷间收到南京友人寄来关于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要我代投《读书》,我想先寄请您一阅,看看说得如何?容后续。又上。
《南方周末》月前刊文介绍大著。等书再销行两年,您在编刊工作中稍有空暇,可考虑再写增订本。再上。
与此信一起寄来的还有他复印的日本松蒲友久先生对《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的评述,文章的题目是《李白研究的划时代成果》。
① 周作人(1885-1967),鲁迅之弟,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② 周实注:真乃知音。
周实兄:
收到您九月七日来信,写得很周详,很感谢!
我读你俩的书①,语言用词很引我注意,说一小事,你们湖南人也说“生疼生疼”么?我们江北佬才说“生疼”,我几乎到过全国各省,未注意人们说“生疼”,看到这里有亲切之感。
小说,不,各种文体,都会因时而变化,且会产生新文体。晚清从《国闻报》《新小说》起,严复、夏曾佑、梁启超都说“说部”的重要作用,提倡新小说了。以后林纾、鲁迅介绍域外小说。其实《申报》出现后就早有了短篇的“笔记”变化来的小说。商务印书馆在“五四”时代后《小说月报》也变调了。鲁迅当然是新小说的首创者。新文艺兴起后,到一九七九年后也引进了意识流,“花非花,雾非雾”,不仅是朦胧诗,我也当作意识流。你们俩的创作应该引起文坛的注意,有待文艺家评论家推荐。我将慢慢读二卷、三卷。
为什么要慢慢读?我杂乱无序,东西放下来找不到,蜗居又太窄,弄得我太苦。最近连稿子也找不到,就在这屋里!自己搜集两年的资料,南京逼我迅速交稿,却只找出一部分,还有辛苦收集的有关资料,应一齐编进书里(八十万字限额),竟也找不见,急得我发晕了。马上还得用抄家的法子,把书房和卧室清剿一遍。我现在没有平静的心读大著,坦白交代,明年春会全盘读过。
你的杂志要自负盈亏,这很不易。文学、学术是花朵,必须有资助施肥。现在人太强调市场营销,书刊不是物质生产。就写到这里,容后续陈。
俪安!中秋节全家好!
文葆拜上
(一九九八年)九月卅日
① 这里指《李白》三部曲。
周实兄:
承将排印样赐阅,非常感谢!
有一个“蔽”字,是我原稿写错,现改正。
惑与不惑是认识论上的大问题。我简单一提,意思未能申述,现在想补充一下,恐怕将打乱版面,如困难太多就不加吧。我一面通知《新华文摘》尽可能添上去,不知可否赶上。
现将改动稿及校样奉上,很对不起。
敬礼!
今上午收到,下午即去邮局寄上。
文葆合十顿首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三日
此稿题为《二十而不惑——为〈新华文摘〉创刊二十周年而作》,发表在《书屋》1999年第1期。
周实同志:
关于《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介绍的拙作:《我们还是要拿来》①,有三处烦请编发和校对同志改动一下:
1.文末“一九九九年四月十二日于京都蛙居”。(第六页)不应标新立异,“蛙居”还是用“蜗”居。
2.原稿第五页第七行:“还是恭录鲁迅先生……”:“恭录”还是老老实实改为“抄录”。
3.接着下面是引文:“虽是西洋文明吧,我们能吸收时,就是西洋文明也变成我们自己的了。”好像吃牛肉一样,绝不会吃了牛肉自己也即变成牛肉的。(《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一九二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上面添了红笔写的两句(即“好像吃牛肉一样,绝不会吃了牛肉自己也麻烦添改,谢谢!
戴文葆拜上
(一九九九年)五月六日
① 此稿发表于《书屋》1999年第5期。即变成牛肉的”)。
周实兄:
关于期刊管理,未听到什么正式说法……近来听传说《改革》停刊,大约是发展中心研究员吴敬琏①等经济学家的刊物,我还只听传说,没有正式核对。吴的文章你一定看过不少,他是顾准带的徒弟,思想敏锐,敢写敢说。这次《读书》二十周年,就是他在会上批评了《读书》,外国人文章似未看懂,就来传法了,讲了以前喜欢《读书》篇篇看,一收到就看,现在收到后看两三篇,希望读洋书看清再写。龚育之②也批评了几句,对一条横幅(讲台上头)“愿天下读书人都成为《读书》的朋友”,“朋友”定义是什么?吴这几年在经济问题上讲真话。几年前他出一本书,只印一千册,只有樊纲在《经济研究》上介绍了,其他无反应。徐雪寒③前辈找我,我又请《读书》约经济稿的女同志约人写一篇介绍,刊登了《读书》。现在我就完全不能做到了。他的杂志与《方法》性质一样……《改革》事容再了解……谢泳④、林贤治⑤二位讨论何以鲁迅为专制主义者利用,《鲁迅研究》曾收载……最近已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批评谢问林答,不过文章写得不大顺畅明白,看不清主要精神。
参加了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初评会,在怀柔受凉感冒,肺支气管扩张,吐了两口血。近日休息尚好,是受经常感冒之害。最近“编后记”写不出,也烦,正埋头中。余容后续。祝健。
戴文葆拜上
(一九九九年)六月廿三日
① 吴敬琏(1930-),江苏武进人,经济学家。
② 龚育之(1929-2007),湖南长沙人,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③ 徐雪寒(1911-2005),浙江慈溪人,1935年在上海创办新知书店,任经理。建国后,曾任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干事、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等职。
④ 谢泳(1961-),山西榆次人,现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⑤ 林贤治(1948-),广东阳江人,诗人,学者。
周实兄:
我很喜欢这书①,在责编译审时,稍予商讨,心中也有牢骚,发为此文,匆匆写的还不婉转。
另有原书挂号奉赠。
戴文葆拜上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日
周实、王平②两兄:
祝新春阖家康泰大吉!
新年第一期开辟了新栏目,编出个性来了,不过多沉重啊!我不知道风朝哪儿吹,还未听到反映。
周海婴③在《文汇读书周报》指斥朱正,没有道理,可以理解的是维护妈妈,把他拉扯这么大不容易,不过他也沾了鲁老夫子的光了。朱健先生④指斥朱正有道理,正兄的回答欠佳,未想清楚⑤。已闻他对海婴不予回答(别人告我),对!但对朱健的批评回复不冷静,看了不赞同。
这一期有特点,刀对刀,枪对枪,不过集中了一点。据传在郑州开过未公开的会……其实民粹主义是李泽厚⑥好多年前即已提出的。批胡绳⑦还是第二步,是对党史中卷的提法。反正胡绳自认“四十而惑”,他已在病中,不愿惑下去的……这是对于光远①们之后,对胡绳的教育吗?
……你们今年自己经营么?若,钱怎么分配?自主权有多大?《读书》也在讨论,乱七八糟谈,最主要一句话:“钱怎么拿出来呢?”你们能拉点广告贴补开支么?《读书》要这么办的。
第一期很集中,我看了后就被人拿去不还。请王平同志另寄一本给我,麻烦麻烦了。不还就是推广。商报介绍了周实兄情况。现在叫政企分开,又是期刊工程,实际头上两个政府,一是政治政府,一是经济政府,总趋势叫“加强管理”……
编安!首先还是要“安”才好发展一点,就乱说这么一点。
文葆拜上
(二〇〇〇年)元月廿九日
① 周实注:我记得是他增注的《板桥杂记》,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版。
② 王平,《书屋》的主要编辑。
③ 周海婴(1929-2011),生于上海,鲁迅之子,无线电专家。
④ 朱健(1923-),原名杨镇畿、杨竹剑,山东郓城人,“七月派”诗人。
⑤ 这里指《书屋》2000 年第1 期发表的朱健《致朱正——兼及舒芜〈我思,谁在?〉》和朱正的《答朱健》。
⑥ 李泽厚(1930-),湖南长沙宁乡人,哲学家。
⑦ 胡绳(1918-2000),祖籍安徽歙县,籍贯是浙江钱塘,出生于江苏苏州,哲学家、近代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