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吴志骞烈士
吴志骞,原名嘉隆,字世骞,又名子谦,字世谦。1904年9月23日出生于江苏南通三圩镇乡下。
吴志骞家中世代务农,由于家境贫穷,他依靠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1926年,吴志骞考入大夏大学教育行政系,系统地接受教育学、心理学的教育。
1930年,吴志骞从大夏大学毕业,旋即创办了沪南小学。1931年吴志骞创办上海女子中学,出任校长,聘请蔡元培等人为校董。1932年,日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上海女子中学师生大批流散,学校一时陷入困境。吴志骞不畏艰难,在南市制造局路觅得新校舍恢复办学,并趁庆祝学校开办二周年之际,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此外,他还先后创办了至少八所小学。
1934年,吴志骞随同中华儿童教育学社赴日本考察教育。归国后,他在办学中倡导“实心做事、实行节约、实在求实”的三实主义,以及“职员苦做、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三苦精神。为培养学生献身教育的热情,他还亲率学生赴各地考察。
1935年,吴志骞将校务委托给友人,赴意大利罗马皇家大学留学,攻读女子教育与哲学,并于1937年7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女子中学校舍被毁,吴志骞将学校迁入租界继续办学。1938年,增办上海女子大学,设文、理、商、教育四个学院及师范专修科。至秋季开学时,大中小学所有学生达1000人之多。吴志骞创办教育事业,在女子教育方面尤为用心,他把中国妇女教育的目标概况为六个方面:1.充实知识;2.技能;3.体育;4.俭朴;5.自决;6.忍耐与服务精神。这些深刻认识鼓舞着他在中国女子教育事业的征途上奋勇向前,百折不挠。
正当吴志骞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之时,汪伪汉奸的黑手却伸向了他。1937年淞沪抗战后,上海进入了孤岛时期。1938年底,汪精卫一伙公开投靠日本。汪伪政权头目周佛海、丁默邨为攫取对孤岛教育的控制权,推行奴化教育,成立了伪“教育委员会”,千方百计游说拉拢教育界人士。吴志骞对于汪伪的游说拉拢,不予理睬,拒绝合作。汪伪特务使用卑劣的手法,在上海四处施放谣言,声称吴志骞已经加入了伪“教育委员会”。为澄清事实,保护孤岛同胞抗日爱国的热情,经过深思熟虑,1938年8月30日,吴志骞毅然致函《中美日报》及上海各大报刊刊登紧要启事,声明自己完全拥护国民政府的抗日政策,痛斥汪精卫投靠日报,屈膝投降的卖国行径。吴志骞抱定了牺牲的决心,他在日记中写道:“窃思人生终有一死,只求死得其所,别无所求。此次抗战牺牲何止千人,地位高于余者,学问高于余者,不知凡几。他人可以牺牲,我又何独不可?他人用头颅与敌抗战,用热血换取胜利,我又何独不可?”
1939年9月4日,吴志骞在校园内遭汉奸特务暗杀牺牲。
(魏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