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57400000028

第28章 附录 作者论著目录

一、著作

1.天玄地黄——中国上古文化溯源.成都:巴蜀书社,1990

2.霸权迭兴——春秋霸主论.北京:三联书店,1992

3.中国古代史(上册),主编、参撰.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先秦民俗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乱世称雄——春秋五霸.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2000

7.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先秦社会思想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9.中国民俗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二、论文

1.关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历史研究,1978(5)

2.秦始皇击匈奴筑长城始于何时.北方论丛,1979(2)

3.“杯弓蛇影”考.中国语文通讯,1979(4)

4.《史记·商君列传》的一个句读问题.北方论丛,1979(5)

5.关于“胆如斗大”——读《三国志》札记.学术研究,1980(1)

6.论农民战争的思想武器.江汉论坛,1980(2)

7.我国奴隶社会始于何时.学习与探索,1980(2)

8.《史记·陈涉世家》的若干问题辨析(一).群众论丛,1980(2)

9.《史记·陈涉世家》的若干问题辨析(二).群众论丛,1980(3)

10.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江汉论坛,1980(3)

11.再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北方论丛,1980(6)

12.“南郡备警”说质疑.江汉论坛,1980(6)

13.“黄鸟”与人殉.社会科学辑刊,1981(1)

14.关于“馌彼南亩”.社会科学辑刊,1981(1)

15.“时日曷丧”考.群众论丛,1981(1)

16.如何评价秦始皇“书同文字”的历史作用.学习与探索,1981(2)

17.司马迁与《陈涉世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3)

18.项羽与分封.史学评林,1981(3)

19.释封.史学评林,1981(3)

20.“骏发尔私”新解.见:中国古代史论丛,第3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21.华不注考.中华文史论丛,1982(1)

22.关于“发闾左谪戍”.江汉论坛,1982(6)

23.“匹马束丝”新释——读《曶鼎》铭文札记.中华文史论丛,1982(3)

24.从大小的含义看《史记·商君列传》的一个句读问题.史学评林,1982(3)

25.司马迁论韩非之死.史学评林,1982(5/6)

26.史学的魅力.光明日报,1983 01 26

27.关于苍头军.见:中国古代史论丛,第7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28.《商颂》难句试释(一).学术研究,1984(4)

29.《商颂》难句试释(二).学术研究,1984(4)

30.《商颂》难句试释.学术研究,1984(6)

31.试论殷代王权与神权.社会科学战线,1984(4)

32.从方国联盟的发展看殷都屡迁原因.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1)

33.说“帝乙归妹”.中华文史论丛,1986(1)

34.甲骨文考释两篇.见:中华文史论丛增刊《语言文字研究专辑》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5.殷墟卜辞中的商王名号与商代王权.历史研究,1986(5)

36.焚书坑儒原因再议.天津社会科学,1987(1)

37.如何分析我国远古的神话与历史.史学情报,1987(3)

38.甲骨文“中”字说.殷都学刊,1987(3)

39.试论方志的起源及其分期.史志文萃,1988(3)

40.试谈商周史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天津社会科学,1988(4)

41.《墙盘》断代再议.中原文物,1989(1)

42.从盘庚迁殷说到《尚书·盘庚》三篇的次序问题.中国史研究,1989(1)

43.谈中国史研究与社会发展史的关系.光明日报,19890614

44.关于殷墟卜辞中的“示”和“宗”的探讨——兼论宗法制的若干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9(3)

45.禹——站在文明门槛的伟人.文史知识,1989(9)

46.论周初历史发展的几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5)

47.试论商族的起源及其在汉民族形成中的作用.见:汉民族研究,第1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48.试论宋国的政治发展及其历史特征.史学月刊,1989(6)

49.殷墟骨臼刻辞“示屯”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殷都学刊,1990(2)

50.殷代贡赋制度述论.见:中国古代财政史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51.论殷代神权.中国社会科学,1990(1)

52.论图腾.学习与探索,1990(3)

53.论早周历史发展的几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增刊《文史论考》专号

54.甲骨学与殷商史研究的新进展.考古与文物,1991(2)

55.殷商制度的若干问题试探——兼释甲骨文封、饩、衰等字.见:史学论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6.论春秋霸主.史学月刊,1991(5)

57.论平王东迁.历史研究,1991(6)

58.试论共和行政及其相关问题.中国史研究,1992(1)

59.试论东迁以后的周王朝.宝鸡师范学院学报,1992(1)

60.“共和行政”与西周后期社会观念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3)

61.论郑国的政治发展及其历史特征.南都学坛,1992(3)

62.试论春秋时期土地赋税制度的变化.见:史学论衡,第2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63.从甲骨卜辞看姬周族的国号及其相关诸问题.古文字研究,第18辑

64.试论西周分封制的若干问题.见:西周史论文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5.论周代卿权.中国社会科学,1993(6)

66.周太史儋谶语考.史学月刊,1993(6)

67.张仪史事辨.江海学刊,1994(3)

68.宋太丘社考.学术月刊,1994(6)

69.商鞅变法史事考.人文杂志,1994(4)

70.春秋时期礼的发展与社会观念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5)

71.战国史事考.见:王玉哲先生八十寿辰纪念论文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72.商鞅史事考.中国史研究,1994(3)

73.试释甲骨文“堂”字并论商代祭祀制度的若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1)

74.试论春秋时期的社神与社祭.齐鲁学刊,1995(2)

75.甲骨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中国文物报,1995 05 21

76.试论春秋时期的祖先崇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2)

77.西周易卦与筮法初探.周易研究,1995(3)

78.写教材也要“通古今之变”.史学史研究,1995(3)

79.春秋时期的梦与占梦.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5(3)

80.春秋时期的“诅”及其社会影响.史学月刊,1995(5)

81.春秋时期的鬼神观念及其社会影响.历史研究,1995(5)

82.西周时期的史学发展和特征.史学史研究,1995(4)

83.五国攻秦与修鱼之战考.安徽史学,1996(1)

84.垂沙之役考.江汉论坛,1996(3)

85.战国时期的土地私有化及其社会影响.江海学刊,1996(4)

86.原始时期的人生礼俗初探.民俗研究,1996(3)

87.我国文明时代初期的社会发展道路及夏代社会性质研究.史学理论研究,1996(3)

88.商代的巫与巫术.学术月刊,1996(10)

89.试论春秋时期的奴隶制的若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6)

90.夏代社会结构的若干问题.见:夏文化研究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96

91.先秦时期爵制的起源及其初步发展.河北学刊,1997(2)

92.孟尝君考.学习与探索,1997(3)

93.商代易卦筮法初探.考古与文物,1997(4)

94.论战国相权.中国社会科学,1998(4)

95.夏商社会性质论纲.光明日报,1998 05 22

96.雍氏之役考析.江汉论坛,1998(6)

97.战国时期的鬼神观念及其社会影响.中国史研究,1998(2)

98.周代社会结构与“乡遂制度说”.见: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历史学卷(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99.商代社会性质研究.史学理论,1999(1)

100.试论宗法制的几个问题.学习与探索,1999(4)

101.论前疑古时代——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传统学术方法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2)

102.试论战国时期宗法制的发展及衍变.史学史研究,1999(1)

103.读《周礼》札记.文史,1999(1)

104.春秋战国时期的“质子”与“委质为臣”.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9(3)

105.战国授田制简论.中国历史文物,1999(1)

106.试论战国相权的若干问题.史学月刊,1999(5)

107.孔子倡导“愚民政策”吗?.东方,1999(10)

108.论“初税亩”.文史哲,1999(6)

109.对于孔子教育思想的若干新认识.孔子研究,1999(4)

110.论封建.社会科学战线,2000(2)

111.探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形态理论.历史研究,2000(2)

112.试论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见:中国思想史论集,第1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13.论周代国人与庶民社会身份的变化.人文杂志,2000(1)

114.先秦民俗中的几个问题.民俗研究,2000(2)

115.逢泽之会考.文史,2000(1)

116.中国早期国家问题论纲.光明日报,2000 12 01

117.试论赵简子卒年与相关问题.河北学刊,2001(1)

118.上古历史文献的宝库——《尚书》.光明日报,20010213

119.论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应用长时段理论的一个考察.历史研究,2001(1)

120.瑰丽的史诗——《诗经》.光明日报,2001 03 20

121.论孔子的“述而不作”及其与《论语》成书的关系.见:庆祝何兹全先生九十岁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2.论荀子的“天人之分”说.管子学刊,2001(2)

123.读《庄子·外物》札记.齐鲁学刊,2001(5)

124.读《庄子·寓言》篇札记.云南社会科学,2001(5)

125.读《庄子·寓言》札记.学术界,2001(6)

126.定州汉简《文子·道德》篇臆测.中国历史文物,2000(2)

127.补释甲骨文“众”字并论其社会身份的变化.中国史研究,2001(4)

128.读《庄子·徐无鬼》札记.北方论丛,2001(6)

129.伯和父诸器与“共和行政”.古文字研究,第21辑

130.论老子思想的历史发展.孔子研究,2002(1)

131.子华子考析.史学月刊,2002(1)

132.《楚竹书·孔子诗论》“讼平德”释义.光明日报,2002 02 19

133.战国时期隐士生活状况及隐逸理念考析——《庄子·让王》篇发微.中华文化论坛,2002(1)

134.读《庄子·寓言》札记.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春之卷

135.读《庄子·让王》——并论“越人三世弑君”问题.浙江社会科学,2002(2)

136.读《庄子·外物》札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2)

137.《庄子·让王》篇性质探论.学习与探索,2002(2)

138.从《盗跖》篇看庄子后学的“无为”思想.山东社会科学,2002(2)

139.读《庄子·外物》札记.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2)

140.试析庄子的“情性”观.中州学刊,2002(3)

141.郭店简《缁衣》与《尚书·吕刑》.史学史研究,2002(2)

142.从楚简“(?)(?)为上”看老子的战争观.东岳论丛,2002(3)

143.谈先秦时期的民与俗.民俗研究,2002(1)

144.《上博简·孔子诗论》“樛木之时”释义——兼论《诗·樛木》的若干问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3)

145.读《庄子·外物》札记.中华文史论丛,2001(4)

146.读《庄子·让王》篇札记.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2(2)

147.《庄子·盗跖》篇释滞.江西社会科学,2002(7)

148.读《庄子》札记.文史,第59辑

149.从庄子的仁义观看儒道两家关系——《庄子·让王》篇索隐.人文杂志,2002(5)

150.上博简《诗论》与《诗经·黄鸟》探论.江海学刊,2002(5)

151.上博简《诗论》“《小旻》多疑”释义.郑州大学学报,2002(5)

152.《九店楚简》补释——小议战国时期楚国田亩制度.中原文物,2002(5)

153.从王权观念的变化看上博简《诗论》的作者及时代.中国社会科学,2002(6)

154.上博简《诗论》“以人益”与《诗·菁菁者莪》考论.齐鲁学刊,2002(6)

155.论庄子后学的悲剧意识——《庄子·让王》篇探索.河北学刊,2003(1)

156.上博简《诗论》与《诗·杕杜》探析——兼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松动及其影响.学术月刊,2003(1)

157.读《庄子·寓言》札记.河南社会科学,2003(1)

158.《诗》、史互证:上博简《诗论》钩沉.史学月刊,2003(3)

159.上博简《诗论》“《汉广》之智”探论——并论儒家情爱观的若干问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2)

160.上博简《诗论》“《浴(谷)风》(?)”释义——兼论先秦儒家婚姻观的若干问题.中华文化论坛,2003(2)

161.上博简孔子《诗论》“仲氏”与《诗·仲氏》篇探论——兼论“共和行政”的若干问题.孔子研究,2003(3)

162.言、意之辨——《庄子·寓言》篇发微.见:北京大学哲学系主编.哲学门,第3卷第1册.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163.试说转型期的社会形态与社会思潮——先秦史研究的一个视角.河南大学学报,2003(4)

164.试谈历史认识论的一个问题.史学理论研究,2003(3)

165.上博简《甘棠》之论与召公奭史事探析——附论《尚书·召诰》的性质.南都学坛,2003(5)

166.上博简《诗论》之“雀”与《诗·何人斯》探论.文史,2003(3)

167.《诗·燕燕》与儒家“慎独”思想考析.浙江学刊,2004(1)

168.孟子“浩然之气”说探论.文史哲,2004(2)

169.试谈《诗·小宛》主旨及上博简《诗论》第八号简的释读——附论周代的“为人后”问题.中国史研究,2004(2)

170.从上博简《仲弓》篇看孔子的“为政”思想.齐鲁学刊,2004(6)

171.试论先秦道家“无为”思想的历史发展——从关于郭店楚简的一个争论谈起.江汉论坛,2004(11)

172.谈上博简《诗论》与《诗·郑风·将仲子》的几个问题.南都学坛,2004(6)

173.从士山盘看周代“服”制.中国历史文物,2004(6)

174.从上博简《诗论》第19号简看《诗·黍离》的“溺志”.中州学刊,2005(1)

175.从上博简《诗论》对于《木瓜》篇的评析看《诗经》编纂问题.史学史研究,2005(1)

176.周公为政及其历史功绩.文史知识,2005(4)

177.从甲骨卜辞说到中国古代的“祲”“晕”观念.殷都学刊,2005(1)

178.梁惠王“后元”年数考.史学月刊,2005(5)

179.谈上博简《诗论》第17简与《扬之水》篇的几个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3)

180.从精神考古看文明起源问题.天津社会科学,2005(3)

181.上博简《仲弓》疏证.孔子研究,2005(2)

182.谈上博简《诗论》第17简与《诗·采葛》篇的若干问题.学术月刊,2005(6)

183.先秦时期“德”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05(4)

184.从上博简《诗论》第21简看孔子的情爱观.文史哲,2005(2)

185.孔子何以赞美《齐风·猗嗟》——从上博简《诗论》看春秋前期齐鲁关系的一桩公案.东岳论丛,2005(5)

186.从上博简《诗论》看《诗经·葛覃》所反映的周代礼俗.学习与探索,2005(5)

187.宗法礼俗——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学习与探索,2005(5)

188.从上博简《诗论》第20号简看孔子的“民性”观.河北学刊,2005(4)

189.从上博简《诗论》看《诗·齐风·东方未明》的“利辞”.见: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编.史学新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190.孔子与《宛丘》——兼论周代巫觋地位的变化与巫女不嫁之俗.甘肃社会科学,2006(1)

191.试论先秦时期的“神道设教”.江汉论坛,2006(2)

192.从上博简《诗论》简看文王“受命”及孔子的天道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2)

193.说殷卜辞中的“虹”——殷商社会观念之一例.殷都学刊,2006(1)

194.从先秦历史观念的变化看中国古代人类精神的觉醒.河北学刊,2006(3)

195.神之源:中国原始时代社会观念的萌生与发展.大连大学学报,2006(3)

196.文明起源研究三题.天津社会科学,2006(3)

197.孔子何以颂“葛”——试析上博简《诗论》第16简的一个问题.史学集刊,2006(4)

198.荀子《天论》的思想光芒.光明日报,2006 08 07

199.试论上博简《诗论》第23简对《诗·桑柔》的评析——附论“共和行政”的若干问题.史学月刊,2006(10)

200.孔子与《鸤鸠》——读上博简《诗论》札记.见:饶宗颐主编.华学,第8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

201.从上博简《诗论》第25简看孔子天命观——附论《诗》之成书的一个问题.学术月刊,2006(12)

202.中国文明起源若干理论问题新探.河南社会科学,2006(6)

203.人类精神觉醒研究三题.史学史研究,2007(1)

204.中国原始时代社会观念的萌生与初步发展.见:清华历史讲堂初编.北京:三联书店,2007

205.从精神考古看文明起源研究问题.见:古代文明,第5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206.从上博简《诗论》对于《诗·兔爰》的评析看孔子的天命观.孔子研究,2007(3)

207.周代宗法制问题研究展望.历史教学问题,2007(3)

208.补释甲骨文并论商代与之相关的社会观念.中华文史论丛,2007(2)。

209.从上博简《诗论》第23号简看孔子的诗乐思想.中国文化研究,2007(3)

210.试析上博简《诗论》的“知言”与“不知言”——附论《诗论》简所反映的孔子语言观.齐鲁学刊,2007(5)

211.试析上古时期的历史记忆与历史记载.安徽史学,2007(6)

212.略论古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历史进程.天津社会科学,2007(5)

213.澄明之思:文明起源研究的一个视角.史学月刊,2008(1)

214.说“变则通”——试谈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构建与创新.史学集刊,2008(1)

215.先秦儒家“诗言志”理论的再探讨.江汉论坛,2008(1)

216.从上博简《诗论》看孔子的君子观.社会科学战线,2008(3)

217.金文“蔑曆”与西周勉励制度.历史研究,2008(1)

218.从上博简《诗论》“诗亡(无)志”看孔子的诗歌理论.孔子研究,2008(2)

219.从上博简《诗论》看《关雎》的主旨.中国文化研究,2008(1)

220.论先秦儒家理论视域中的“同”.文史哲,2008(5)

221.《诗经》学史的一段公案:兼论消隐在历史记忆中的邶、鄘两国.见:历史文献研究,第27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22.“浑厚”之境:论上博简《诗论》对《诗·小明》的评析.学习与探索,2008(6)

三、其他

1.评《甲骨文合集》.中国史研究,1985(2)

2.评介《小屯南地甲骨》.考古,1986(10)

3.读《商周政体研究》.社会科学辑刊,1988(2)

4.走出传统模式——评王和著《从邦国到帝国的先秦政治》.史学月刊,2004(2)

5.周代社会辨析.见:仓修良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评介,第5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6.史学研究的大美境界——读《何兹全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3)

7.简明的中国古史通论——蒙文通的《古史甄微》.见:20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提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史学学术生涯的结晶——《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见:20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提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宗法制度研究综述.文史知识,1986(6)

10.总结与创新——张广志教授著《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回顾与反思》序.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2)

11.《尚书》、经学和史学——访刘起釪先生.史学史研究,1993(4)

12.对于先秦历史文化问题的艰辛探索(与邹兆臣合写).历史教学问题,2006(5)

13.学报与学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5)

同类推荐
  • 校长依法治校必备工具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指南

    校长依法治校必备工具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指南

    校长是学校最高行政负责人,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工作,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校长是学校的“校魂”,一所学校办得如何,是否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校长的正确领导。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怎样增进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场出丑、难堪。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并给予其下台阶的机会。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同学生对话应给予其关怀,并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要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不对人而对事。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潜力或优点要进行挖掘,多多进行强调。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
  • 中国“超级”大学:中国大学最新、最全数据及精要注评

    中国“超级”大学:中国大学最新、最全数据及精要注评

    本书作者在十余年大学生与大学教师的生涯中,对当今中国大学的一应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了横向对比、纵向解剖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在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真实性、实用性、时新性,加上作者的简要精彩注评,相信能给高三即将高考的学生、大四即将考研的学生、研三即将考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很好的参考。
  • 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紧密联系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努力体现新世纪新阶段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思想道德要求。
热门推荐
  • 侠义闯三国

    侠义闯三国

    重生东汉末年的文科生唐誉将如何生存?如何在乱世中打拼?是否又会逆天改命?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侠义闯三国》将为你分晓。
  • 永生缘:殇月如烟

    永生缘:殇月如烟

    此文慢热,越嚼越香2333她,颜臻汐,一朝穿越,竟成大荒乱世必争之物。谪仙师父:“汐儿,只有你才知道什么样的话可以伤我入骨。”大荒神医:“小汐快乐,我就快乐。”魔界妖皇:“汐丫头,我绝不准许你忘记我们在一起度过的时光!”是谁散尽仙灵,只为她能重返仙界与别人共结华发。是谁在九重天塌陷之际,拼尽全力扣住她最后一丝灵华。是谁等待万年,以记忆为种,为她种下百里往生花。一念一莲花,一步一囹圄。机关算尽又为颠倒谁家乾坤?颜臻汐停下手中的铅笔,纸上勾勒的轮廓渐渐有了清晰的影子,自己好像已经忘了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他一点点讲给自己听。殇月当空,往事如烟。你,又在何方?
  • 花终究盛了半夏

    花终究盛了半夏

    错过全世界,只为与你相遇。如果那年是梦,那么我愿这梦永远不醒来。
  • 龙虎山传人

    龙虎山传人

    碧水丹霞踞虎龙,洞天福地隐仙庭。道陵纵使神行远,仍让妖魔惧逞凶。龙虎山传人,演绎一段与鬼共舞的生活,且看如何斩妖,除鬼。
  • 消逝的太阳

    消逝的太阳

    友情一直是在我心里的一棵大树,在生命最无助之时,常给我爱的阴凉,在生命最炽热时期,则帮我抵御酷热。我们一生中历经的许多感情也是如此,在许多的感情之中,爱与不爱,坚持与不坚持,衡量着感情的深浅与长短。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更多的是为一种感情而不经意间告别了自己已经体验许久的感情。单纯的认为这种感情永远不可能消逝。但是,这个世界之上,人们日益频繁的躁动与喧嚣,惊扰了本来的那份宁静。而我想做的,是在内心的最深处声声唤醒沉睡的友情,让生命变得更加完美。让那些错过的事,错过的人,有一席心中温存之地。始终让我铭记的是,有些东西从未离开你,只是你在试图离开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极品之亡灵法师

    极品之亡灵法师

    德卡学院的亡灵魔法学徒尼克,在一次意外的魔法练习中,得到了一把来自于异世修真界,记载者绝世魔功的上古神器——逆魔神刀。从此,这个生活窘迫遭人歧视的小小少年,便在这片充满了神奇的魔武大陆上,上演了一段伟大的亡灵法师传奇。。。。。。。。。忘了吧。
  • 穿越之姻缘错弄

    穿越之姻缘错弄

    她只想从容一世,奈何天意作弄,竟然落入青楼成为卖笑之人。她狠心毁掉容貌又费尽心机装傻装病,只求逃脱命运的掌控。一切都在她的计划之中,唯一的意外却是遇上了他……她是青楼丑丫头,他是当朝大太师。她满身脏污满手血腥,他却翩若谪仙潇洒自如。错位的身份,怎样都不是对的爱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殊涂同致

    殊涂同致

    仙界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想求和?先求我。
  • 总裁狂宠刁蛮妻

    总裁狂宠刁蛮妻

    他本是富家公子为追娇妻不惜变身打工仔,为见娇妻一面不断的制造着各种偶遇,在邂逅中成功虏获了娇妻的芳心。她耐不住他的死缠烂打最终不得不提早的结束自己的单身生活,与他一起奔赴礼堂,在朋友们的祝福下踏上婚姻的旅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